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在與疫情的殊死搏鬥中,在漢央企——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一冶)主動作為,全力以赴投入到抗疫醫院等各項應急工程建設中,用責任與擔當擦亮「中國冶建第一軍」的金字招牌。
中國一冶承建的鄂州版「小湯山」——雷山醫院。
在武漢,中國一冶全力參與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武昌方艙醫院建設攻堅。在鄂州,中國一冶與時間賽跑,不計報酬,不講條件,調集全部資源,僅用10餘天建成鄂州版「小湯山」——雷山醫院,為提升和保障鄂州疫情防控能力貢獻力量。
交完「期中卷」,答好「年終卷」。戰疫、戰汛、戰貧,中國一冶人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站得出來,答好「十三五」收官必答題、描繪「十四五」開篇新畫卷。
敢於擔當 不辱使命
助力構建戰疫堅實防線
疫情發生後,中國一冶用責任與擔當詮釋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用敢拼敢幹、捨我其誰的氣魄和胸懷,書寫「中國冶建第一軍」的豪邁與擔當。
火速馳援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建設。
1月26日下午,中國一冶接到建設方緊急電話:請中國一冶在24小時內突擊加工4800件鋼結構件,支援雷神山醫院建設。軍令如山,46名突擊隊員第一時間集結至已關閉的陽邏鋼結構加工基地,全力奮戰,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1月30日凌晨,中國一冶37名工作人員趕赴火神山醫院工地,在21小時內完成ICU病房鋼屋架製作安裝任務。2月1日,隊伍轉戰雷神山醫院工地,僅用12小時就完成醫院負壓站、垃圾暫存站、正壓站、液壓站、救護車清洗間90噸構件加工任務。同日,3小時內完成火神山ICU潔淨手術室鋼結構安裝。2月2日,10小時內完成火神山醫院1236米電纜鋪設,有效保障醫院順利投入使用。
爭分奪秒搶建雷山醫院。
1月26日,鄂州市緊急啟動防治新冠肺炎應急工程建設。中國一冶臨危受命,承擔鄂州版「小湯山」——雷山醫院建設任務。工程用地面積超過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30747平方米。任務急、難、險、重!中國一冶領導幹部和黨員身先士卒、帶頭衝鋒,十餘家二級單位以及總部部門不惜一切代價增援現場,4000餘名將士打響中國一冶歷史上罕見的工程大會戰。經受住了工期短、組織難度大、交叉作業多、工序複雜、物資採購難、風雪惡劣天氣以及防疫壓力的重重考驗,經過十餘天連續奮戰,圓滿完成了鄂州雷山醫院一期、二期建設任務,且過程中無一人感染。
不舍晝夜搭建「生命方舟」。
2月3日晚,武漢緊急開建「方艙醫院」,用於收治輕症患者。4日凌晨,中國一冶近百人迅速集結至洪山體育館,不舍晝夜連續施工。不到30小時,主場館、訓練館、羽毛球館(地下室)新建的診療室、藥品倉庫、配藥間、更衣室等19間800多平方米的隔離空間和25米長的醫護專用隔離安全通道全部完工,創造中國一冶工程建設史上的「奇蹟」。
面對疫情、緊迫工期等多重壓力,中國一冶充分發揚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優良傳統,共參建3家專門防疫醫院、8家方艙醫院,為10家隔離醫院及隔離點進行維修改造,累計提供床位近萬張,為湖北構建抵禦疫情肆虐的堅實防線貢獻了一冶力量,並獲中央企業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先進基層黨組織,湖北省黨建工作示範單位以及省、市、區多項抗疫先進集體表彰。一冶員工徐鍾園也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光榮稱號。
大戰有我 善作善成
三戰並舉書寫不平凡答卷
2020年,對湖北來說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史上罕見疫情;70年來歷史同期最大降雨量的汛情;脫貧攻堅收官,戰疫、戰汛、戰貧三戰並舉。
7月以來,長江流域持續處於強降雨天氣,長江、漢江、湖泊等水系水位猛漲。面對險情,中國一冶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迅速行動、衝鋒在前。
從抗擊疫情最前沿,到防汛搶險第一線,他們不僅是戰疫的勇士,也是戰汛的先鋒。
「中國一冶作為在漢央企,始終把服務武漢、服務青山視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中國一冶黨委書記、董事長宋佔江說,中國一冶提前部署,迅速成立防汛指揮部,並制定防汛工作預案,在漢主力單位共預備近2000人梯隊,隨時投入抗洪一線。
按照武漢市青山區防汛指揮部要求,中國一冶承擔起武豐閘至天興洲大橋段1.4公裡堤防巡堤任務,全體防汛人員三班兩倒24小時不間斷值班、巡查。
在武漢市洪山區,洪山江灘項目部組織430餘人,投入機械設備10餘臺套、編織袋4萬餘個、彩條布2.4萬平方米,連夜冒雨完成江灘壓浸臺打草、堤頂防汛道路清理、迎水面護坡沙袋加固等工作。
在武漢市東西湖區,東西湖片區項目部組織人員100名,投入水泵20餘臺,對潰堤處進行築壩、抽水、截流,杜絕安全隱患。
在荊州市荊州區,荊州公司城南項目部第一時間響應號召,組織人員設備連續工作10個小時,化解城南開發區學堂洲社區內澇險情……
脫貧攻堅,是中國一冶踐行央企責任擔當的又一戰場。
11月23日,貴州省政府發布通告,紫雲縣、納雍縣、沿河縣等最後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2017年8月至今,中國一冶職工楊聰先後駐沿河縣渡江村、長依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期間,楊聰為渡江村和長依村共爭取扶貧資金近700萬元。持續完善兩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組織村民發展特色產業,解決農產品滯銷等難題。
積極助力山村脫貧,楊聰獲得貴州「全省脫貧攻堅優秀村第一書記」和「銅仁市脫貧攻堅青年先鋒」榮譽稱號。
疫後重振,中國一冶不僅在復工復產上跑出「央企速度」,同時響應湖北省總工會號召,將職工節日福利發放與精準扶貧工作相結合。今年以來,已在湖北省貧困地區和定點扶貧縣分批採購各類農副產品價值超過500萬元。切實解決農副產品運輸難、銷售難問題,盡最大努力維護和保障扶貧產業成果,為貧困群眾農產品賣出去、收入有保障作出貢獻。
在荊州,中國一冶利用承建荊州開發區城鎮化建設項目的機會,主動和當地政府對接,把工程建設和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有機結合,既幫助了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又有效增加了項目用工。統計顯示,今年以來,中國一冶已累計為3萬餘名農民工提供就業崗位,其中貧困戶務工人員逾千人。
【責任編輯:趙藝涵】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