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袁楓 通訊員 胡曉建
近年來,大祥區以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為契機,深入實施省委「創新引領、開放崛起」、市委「二中心一樞紐」發展戰略,全力推進優勢產業布局,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態勢明顯。2019年主要經濟指標居全市第一方陣,全年實施重點項目56個、完成投資76.7億元,其中產業項目達30個、完成投資34.8億元。「下階段,大祥區將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導向,既注重質的大幅提升,又注重量的有效增長,奮力在示範區建設中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大祥區委書記黃豔娥表示。
真抓實幹,推進優勢項目建設。重點抓好羅市農產品加工特色小鎮、羅塘和臺上美麗鄉村建設。今年完成羅市農產品加工特色小鎮第一期建設任務,啟動羅塘、臺上第二期美麗鄉村建設任務。繼續推進國家農業科技園、蔡鍔故裡生態文化博覽園、省級工業園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園方面,按照「五個進一步明確」「七個進一步加強」要求,加快一期1000畝土地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湘商產業園滾動發展。省級工業園方面,圍繞寶慶電廠、雲峰水泥等支柱產業,著力打造環保建材循環經濟產業園。具體抓好四件事:一是做好總體規劃;二是加強土地儲備;三是積極申報國家循環經濟產業項目;四是圍繞產業鏈開展招商,引進3個以上配套項目。
築巢引鳳,持續擴大對外開放。一方面,圍繞「四大平臺」抓招商。圍繞國家農業科技園、省級工業園、羅市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等四大平臺,繼續組建小分隊開展招商引資,主動參加全球邵商大會、第三屆進博會、中非經貿博覽會、廣交會等活動,力爭新引進過億元產業項目2個以上、「三類500強」企業投資項目1個以上。
另一方面,利用「四大優勢」抓招商。發揮消費優勢,推動老舊機動車更新替代和家電、家居消費升級,促進文化、旅遊、教育、信息、健康等消費,發展體驗消費、網絡消費和「夜經濟」等消費新熱點。發揮物流優勢,完善區鄉村三級物流配送網絡,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等便民中小微企業規模化發展。發揮教育優勢,圍繞職教城建設,打造「一院一器兩基地三中心」,即一個工業技術研究院,一個科技成果產業孵化器,智能製造、生物醫藥兩個產業技術工人教育培養基地,智能製造暨工業機器人、電子傳感與敏感器件、生物醫藥工程三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發揮服務優勢,以服務一二三產業為目標,扶持和促進家政服務、文化旅遊、體育健身、養老託育等產業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與產業鏈完美結合,新增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12家以上。
優質服務,切實優化營商環境。一是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營造平安穩定的社會環境。以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工程為抓手,繼續推行「一二三四五」社會治理工作機制,著力解決目前基層社會治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抓好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構建區鄉村三級治理網格體系,不斷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二是紮實開展「營商環境提升年」行動,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一件事一次辦」,實行「一窗受理、一口辦理」,確保部門辦事窗口100%進駐政務大廳。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實現審批事項「網上辦」「一次辦」。嚴格落實「約法三章」,建立聯繫服務企業制度,持續開展「提籃子」「打牌子」專項整治,營造務實高效、風清氣正的政務環境。三是以對市場主體高度尊重的意識,營造充滿活力的經濟環境。堅決貫徹落實減稅降費有關政策,加大對優質產業項目匹配要素的支撐,引導企業建立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不折不扣兌現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千方百計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建設成本和營運成本。既注重領導幹部專業化,又注重高端人才專業化,全面落實《寶慶人才行動計劃》,引進高層次、高職稱、高學歷的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