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劍、遊泳、馬術、雷射跑(即跑射聯項),現代五項不僅是跨度最廣的體育項目,也是最艱苦的運動之一。從錢震華到曹忠榮,上海在現代五項領域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也為國家培養出了多位出色的運動員。
得益於上海崇明體育訓練基地優越的硬體條件,如今上海現代五項隊的隊員們不必四處奔波,在基地中就能完成除馬術外的全部訓練。他們獲得的幫助不僅於此,科研的力量正在將這項複雜的運動推向新的高度。
01
先進理念、高科技設備,
讓訓練成果更直觀展現
在現代五項所涉及的項目中,遊泳與跑步均對體能有著較高的要求。負責上海現代五項隊科研保障服務的王金昊介紹,在每一次夏、冬訓開始前及結束後,服務於上海隊的複合型科研團隊都會對運動員的身體進行多維度的專業測試。把這些測試的結果綜合在一起,就能將這個階段的訓練成果直觀地展現在運動員與教練員面前。
「測試包括了力量、耐力、速度、靈敏等一系列維度。」當被小體問及測試的具體方法時,科研團隊的曹潔說出了一長串專業名詞,「功能性測試就直接使用FMS(一種在國外許多職業體育聯盟被廣泛使用的測試系統)等國外套件直接進行,力量則主要測量等速肌力,也就是某個關節角度下的最大力量。爆發力方的測試會用到三維測力臺,30米跑速度測試使用的是SmartSpeed紅外感應測試儀,靈敏度測試的內容則是當下流行的T型跑。」
在曹潔這一連串涉及高科技設備及先進理念的測試方法中,只有一條小體最為熟悉:「耐力測試的內容是3000米耐力跑,就是現代五項比賽裡運動員們本身就要進行的那個項目。」
02
「不僅要讓他們遊得更快,
也要遊得更省力」
現代五項運動員中,不少都是從遊泳項目轉項而來,但說到底,他們畢竟不是專項遊泳運動員,平日裡訓練這一項目的時間與強度也不可能和終日與泳池作伴的遊泳運動員們相比。這也就是為何在現代五項隊的科研保障團隊中,還設有一位負責相關技戰術支持的科研人員。
「我的任務不止是提升他們遊泳專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協助遊泳教練讓大家懂得如何運用減阻的技術遊得更輕鬆,畢竟他們要參加這麼多項目,遊泳少耗費些體力,就能在別的項目上取得更好的成績。」科研團隊的葉晶龍對於遊泳的發展有著很深刻的認識,在上海現代五項隊進行遊泳專項訓練時,他會帶上攝像機進行拍攝,並在運動員們訓練後放鬆的過程中提供技術的指導。
在他看來,遊泳講究的是技術的穩定性與持續性,而在培養技術的過程中需要避免一系列誤區。「身體位置偏低、身體姿態不趨於流線型、曲臂時的彎曲度太高、划水的幅度太小,這些都是運動員們可能存在的問題。」
只不過,研究遊泳運動多年,葉晶龍深知不能死守著同一套理論運用。為了能給選手們提供更專業的建議,他也在不斷更新著自己的知識庫。「現代遊泳的發展很快,理念也在發生變化,就像以前更注重推進力,現在則更注重減少阻力,強調遊泳過程中的經濟性。我也在不斷學習,提高自己。」
03
疲勞還是缺練?
訓練計劃的背後是一組組數據
每隔數周,上海現代五項隊就會進行一系列生理生化測試。測試的結果就是運動員身體狀態的晴雨表,提醒著教練們如何在下一階段制定訓練計劃。
「如果過去的一周是上強度的,但運動員練完後身體指標非常好,那麼我們就會建議繼續保持或提高強度。如果這一周本來訓練負荷不大,但運動員的指標出現異常,那麼就可能需要適當地減量、降低強度。」王金昊日常工作的另一重要內容則是運動員的營養指導,除了向運動員講授如何搭配膳食營養,他還會時不時地進行現場調查,「我們會對運動員餐食進行調查,估算出他們每天攝入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是否過量,並給出我們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