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藤野先生,我永志難忘,藤野:魯迅是誰?不記得了

2020-12-22 騰訊網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志難忘,藤野:魯迅是誰?不記得了

大家在學生時代,應該都學過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這篇文章講述了他於20世紀初期在日本仙臺醫學專科學校求學時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對他的教誨。

魯迅先生的考試成績不錯,就有人懷疑是老師將考試題目洩漏給他,他們的理由就是藤野先生曾經親筆修改過魯迅先生的課堂筆記,有可能在他的筆記本上做了什麼暗示。在當時的一些日本人看來,「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藤野先生肯定不屬於這一類的日本人。

魯迅先生很感激藤野先生對他的教誨,「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他認為藤野先生對於他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魯迅先生出於對老師的敬重,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掛在「寓居的東牆上,書桌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這篇文章,培植了一代代中國人對日本人民的美好感情。我們知道了,在中國的東方有個島國叫日本,它侵略過我們,讓我們民族蒙羞,帶來深重的災難,也讓他們國家的人民不幸。但我們更知道,在這個島國也有許多像藤野先生這樣對中國人民友好的善良的人們。

魯迅對藤野先生印象頗深,並深深地敬重,那藤野先生對魯迅的感情如何,或者說,藤野先生還記得魯迅嗎?這是一個很傷感的問題,我們先從藤野先生的履歷說起。

魯迅口中的「藤野先生」,原名藤野嚴九郎,1874年出生於日本福井縣,家族世代為醫,藤野嚴九郎是家族的第六代醫生。

1892年,他進入愛知醫學院,4年後畢業並留校做解刨學教師的助手,1897年他得到醫生開業證明書,同年7月到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院學習解剖學一年,1901年10月,他應聘到仙臺醫科專門校任解剖學講師,魯迅就是在這時成為了他的學生。

1912年,仙臺醫科專門校併入東北帝國大學醫學部,3年後,藤野先生因學歷不夠,被迫於6月底提出「請求免職」,8月被解除講師職務。1919年,他回到故鄉自立診所,並於1945年在福井病逝。

生前,曾有東京記者訪問訪問藤野先生,敘述藤野先生不但幾乎忘記了三十年前曾有這樣一位中國學生,連他贈給魯迅先生一張照片的也忘記了,以為或許是他去世已久的太太轉贈的。但是我們在魯迅先生的書齋中,能清清楚楚看見在這張照片的背面,有藤野先生親筆書寫的「惜別」兩個字。

藤野先生沒有記得魯迅,或許他的學生眾多,不能記住每一個人,常人也可以理解,不過,這終究還是成了一個遺憾。

藤野嚴九郎在戰後被認為是為中日友好做出貢獻的人物。1961年,福井市為其設立紀念碑;1983年,魯迅的故鄉紹興市和藤野先生故鄉蘆原市結為友好城市;1984年,他的故居被改造成紀念館,他生前任教的日本東北大學還為其設立了「藤野先生獎」。更為重要的是,《藤野先生》作為中日兩國語文課中的課文,他的名字被廣為人知。

一個小插曲

06年時,在召開的「魯迅:跨文化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一位日本學者對《藤野先生》一文是「回憶性散文」還是小說,做了嚴密的考證,特別是對魯迅留學仙臺醫專的解剖學筆記作了細緻的解讀,認為《藤野先生》一文中與在仙臺的魯迅記錄調查會的調查結果、魯迅的「解剖學筆記」存在諸多不吻合的地方。因而它只能是一部以魯迅當年在仙臺為基礎寫作的「具有相對獨特的自傳風格的短篇小說」。

對此,中方學者當時就給了三點反駁:第一,魯迅自己說得很清楚,《藤野先生》是他「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的記事」。我們不懷疑《藤野先生》的某些內容和實際有些不同,但這是記憶的失真,決不是「虛構」。第二,就像前文說的,這篇文章培養了一代代中國人對日本人民的美好感情。所以,說《藤野先生》是「小說」,虛構的,感情上也不通過。第三。《藤野先生》對青年的關愛,以及魯迅對這種溫暖和關愛的感激和感恩之情是真的,不是虛構的。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志難忘!藤野:魯迅是誰?哦,那個中等生
    魯迅的童年是在紹興城裡讀過的,也是在這裡接受的啟蒙教育,他十一歲時在家人的安排下到三味書屋跟隨壽鏡吾老先生讀書。對於後來的魯迅先生來說,他其實並不認可壽鏡吾的教學方法,但是這卻並不影響他對壽鏡吾的欽佩之情,也不影響壽鏡吾老師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 魯迅憶日本恩師藤野先生:永生難忘!藤野先生疑惑:魯迅是誰?
    我國偉大領袖說過這麼一句話:「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的確,魯迅的可貴之處就在於革新與摧枯拉朽的獨立進步思想,他善於從文化與思想深處探究國民之病源,而且開具適合大眾進步自立之藥方。不過,魯迅之所以會取得如此成就,卻不得不感謝他的日本恩師——藤野先生。
  • 魯迅對藤野先生永生難忘,藤野:魯迅是誰?哦,那個中等生
    魯迅當時為醫師藤野嚴九郎,他的家族世代行醫,醫術更是無可置疑,而且藤野先生還有一種不同尋常的價值觀念,他認為日本對中國的大規模侵略是不人道的,這種觀念在當時日本人中還是很少見的。由於藤野先生小時候有過學漢語的經歷,所以他對中國人還是很友好的。
  •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世難忘!藤野:他是誰啊?哦,那個差等生
    魯迅寫的另外一個老師是《藤野先生》的主人公藤野嚴九郎,當時的日本人都很歧視中國人,但藤野先生沒有因為魯迅是中國人歧視他,而是一視同仁,仔細檢查魯迅的筆記,還耐心用紅筆幫他標記錯誤的地方。魯迅因為戰爭的原因不太喜歡日本人,藤野先生卻是個例外,要不然他也不會時隔多年還專門為他寫一篇文章,那麼你知道藤野先生後來又是怎麼看魯迅的嗎?
  • 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後來結局如何?|藤野嚴九郎|文豪魯迅|魯迅|藤野...
    在魯迅一生各種「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文字裡,《藤野先生》卻是充滿記憶溫情的一篇。1926年10月,已是廈門大學國文系教授的魯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寫下了這段求學日本的青春時光,看似平淡的敘述裡,滿是對恩師藤野先生的深情懷念。那些藤野先生認真為青年魯迅「改講義」的橋段,那張寫有藤野先生「惜別」二字的照片。
  • 讓魯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魯迅先生的青年時代,絕對是誰也不怕的「憤青」,他針砭時弊,毫不留情。嬉笑怒罵皆是文章,一個筆名罵廢了,再取一個繼續罵。筆者上學的時候,魯迅先生的文章可以說貫穿了一個九年制義務教育,《從三味書屋》的童年趣味;到《故鄉》中捕「猹」的少年閏土;再到嚴謹教學的《藤野先生》。
  • 魯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後來到底怎麼樣了?
    1934 年,日本出版商巖波書店的老闆來上海拜訪魯迅先生,請求準許翻譯魯迅文集在日本出版。選定了兩個譯者,一個是魯迅的學生增田涉,另一個是日本詩人佐藤春夫。魯迅說文章你們來選就是了,只是有一篇《藤野先生》一定要包含在內,我希望借這個機會,找到藤野先生。1935 年文集在日本出版,魯迅多次向巖波書店、增田涉和佐藤春夫打聽是否有藤野先生的消息,但是都一無所獲。
  • 回憶日本留學往事,魯迅與恩師藤野說法很不一致,到底誰在撒謊?
    藤野先生在給魯迅補習功課我們中學的時候都學過一篇課文——《藤野先生》。在這篇課文裡魯迅回憶了自己青年時期去日本仙臺學醫並認識藤野先生的過程,回國後他選擇棄醫從文,但是他在仙臺和老師的美好記憶始終不能忘懷,於是寫下了此文,並收錄在了他的名作《朝花夕拾》裡。令人稱奇的是藤野先生晚年也寫了一篇文章,叫《謹憶周樹人君》。在文章裡他說魯迅只記得是個中等生,印象不深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魯迅的恩師藤野先生後來怎樣了?被學校辭退,日本投降4天前去世
    相信讀者朋友們,一定也還記得中學課本上,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在魯迅就讀日本學校時,給予了這個異國遊子莫大的關心和幫助,讓魯迅表達了對他的深刻關心和幫助,那麼藤野先生後來究竟怎樣了呢?1901年,藤野便開始到仙臺醫專學習解剖學,這個時候的他實際上剛剛滿27歲,並擔任學校一年級的班主任,因此藤野不但要授課,同時還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個人的生活狀況等等,也正是在這一段時期,藤野先生認識了魯迅。藤野先生在回憶魯迅的時候曾經寫到:「周君身材不高,臉圓圓的,看上去人很聰明。
  • 魯迅死後,藤野先生專門為他寫篇散文,讀完才知魯迅當年沒騙我們
    在那個特殊的時期,中國留學生是很不受人待見的,但藤野先生卻能像對其他學生一樣,這對魯迅來說就像是寒冬裡的一絲春意,溫暖著他。而真正讓小美對藤野先生肅然起敬的,則是他在魯迅去世一年後,專門為魯迅寫的一篇散文。這篇散文名叫《謹憶周樹人君》,寫於1937年。自從魯迅棄醫從文後,兩人便30多年不曾見過。
  • 魯迅的老師藤野先生後來怎樣了?弔詭的命運似乎跟他開了個玩笑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寫過兩位老師。一位是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一位是日本的藤野先生。關於三味書屋和壽老先生,只殘存於魯迅兒時的記憶中,印象很模糊。藤野先生的形象,在魯迅的筆下卻很鮮明。「八字須、戴著眼鏡」,衣著不講究,並不太受學生們尊敬和喜愛。
  • 魯迅恩師藤野先生結局:長子死在中國戰場上,他71歲倒在出診路上
    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臺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 後面有幾個人笑起來了。——魯迅《藤野先生》記得初識魯迅讓人最為印象深刻的除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這兩篇文章外,便是《藤野先生》了。魯迅用簡練的筆吻讓藤野先生的形象躍然紙上。從魯迅的文章裡面我們知道藤野先生待魯迅是極好的,同時對於中國學生藤野先生也表現出了極大的友善。
  • 魯迅的恩師藤野先生後來怎樣了?41歲被迫辭職,在日本投降前去世
    相信大家對於小時候學過的一篇文章《藤野先生》,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這是著名文學家魯迅在1926年於廈門大學所寫下的一篇回憶性散文,回憶了自己在日本仙臺醫學專門學校的留學生活,記錄了和藤野嚴九郎的往事,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位可親而嚴肅師長,具有國際風範學者的魅力,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思想
  • 《魯迅草木譜》:那個鐘愛花草樹木的魯迅先生
    我想去學生物學在東京弘文書院補習日文兩年多時間後,魯迅1904年9月離開東京,到較遠也較為僻靜的一個城市仙臺,進入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學醫。在這裡,他遇到了藤野先生。魯迅認為:「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 魯迅:我在日本的學校不如藍翔,我也沒有行醫資格證!
    魯迅:我在日本的學校不如藍翔,我也沒有行醫資格證!說明本文源於某讀者君的提問:魯迅棄醫從文前,醫術是怎樣的?達到哪種等級?他的學歷是大專、本科還是研究生?讀者諸君或許會記得《在仙臺》或《藤野先生》這兩篇課文,會知道魯迅在日本學醫的經歷。事實上,魯迅在日本學醫的院校是一個臨時拼湊的三流專科院校,事實上,魯迅在日本學習的那所所謂的「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都是按中專的標準配備,還不如藍翔(對不起,另類君說話就是這麼直,慢慢習慣就好了)。
  • 今天是魯迅忌日,日本仙臺各界紀念先生逝世82周年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院教授尾崎文昭告訴我,「那是十幾年後寫《吶喊·自序》時的心態,但未必是當時的真實理由。」與其他有留日經歷的作家如郭沫若、鬱達夫等不同,魯迅回顧日本生活的作品很少,只有《吶喊·自序》、《藤野先生》等幾篇。他似乎在迴避著什麼。
  • 魯迅老同學回憶:我跟他開個玩笑,他的回答讓我覺得他是我的榜樣
    他有這樣一段回憶:辛亥革命後,我在路上偶遇了他,我笑話他說:「你怎麼三心二意,一會兒學醫,一會兒又搞起文學來了」。魯迅回答說:「你拿槍,我拿筆」。這句話讓我覺得他是我們的榜樣,我一直記得。1911年,也就是魯迅從日本留學回來後,兩位老同學的一次相遇,很普通的一個玩笑,魯迅的回答卻讓徐森老先生到晚年還記得清清楚楚。關於魯迅棄醫學文的事,我們從小就知道,只是很少人想過當年他承受了多大壓力。魯迅在日本時寫過一篇散文,名叫《藤野先生》,曾入選中學課本多年。
  • 紀念《狂人日記》百年《魯迅影集》出版
    在這本書被編訂成冊之前,魯迅博物館曾為這些照片辦過展覽,展出時給每一張照片附上文字解說。但在黃喬生看來,要對這張照片做解讀並不容易,有時候不太容易弄明白照片上其他被拍攝者到底是誰,有時也搞不清一些照片具體的拍攝時間、具體的拍攝者。」儘管無法盡善盡美,但在《狂人日記》發表100周年之際推出這本影集是對魯迅先生的最好紀念。
  • 剖析《朝花夕拾》,挖掘魯迅文學給我們的藝術欣賞價值和現實意義
    二、賞析魯迅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的文學創作下面我們就以「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無常」、「藤野先生」、「範愛農」為例來具體賞析魯迅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的文學創作。魯迅舉了具體事例來展示人物的特點,寫了元旦的古怪禮法,寫了她滿腦子的繁雜道理,寫了她給「我」講的「長毛」故事,寫了她謀害「我」隱鼠,寫了她幫「我」費力搜尋得來《山海經》。最後魯迅仰天長嘯,「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裡永安她的魂靈!」表達了魯迅對長媽媽的思念和關心,也暗示了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有深厚的感情。
  • 身份大轉變,魯迅肄業母校仙臺醫科,從中專成2020年日本第一高校
    魯迅,大名鼎鼎,相信咱中國人都知道魯迅先生,而且中小學課本上魯迅先生的文章是特別的多,比如小學課本:《少年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故鄉》、《孔乙己》、《論雷峰塔的倒掉》、《藤野先生》等中學生學習語文的時候有三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