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我在日本的學校不如藍翔,我也沒有行醫資格證!
說明本文源於某讀者君的提問:魯迅棄醫從文前,醫術是怎樣的?達到哪種等級?他的學歷是大專、本科還是研究生?
讀者諸君或許會記得《在仙臺》或《藤野先生》這兩篇課文,會知道魯迅在日本學醫的經歷。事實上,魯迅在日本學醫的院校是一個臨時拼湊的三流專科院校,事實上,魯迅在日本學習的那所所謂的「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都是按中專的標準配備,還不如藍翔(對不起,另類君說話就是這麼直,慢慢習慣就好了)。
無獨有偶,即使是當時的國內頭號人物常凱申,在日本軍校進修期間,其主業也只不過是給戰馬洗澡按摩。更何況魯迅這位清政府出資的公派留學生了。
藤野先生是魯迅恩師,他的人設沒毛病,但藤野先生本人的專業水準和醫術也乏善可陳。魯迅離開日本後不久,仙臺的那所學校就被原地解散,藤野先生隨之失業,返回老家開診所謀生。
由於個人水平所限,藤野先生的診所收入微薄,生活非常貧困,更尷尬的是,多年以後當兒子將魯迅發表的載有「藤野先生」文字的《在仙臺》等文章拿給他看的時候,他已經忘記了周樹人這個學生的存在。
儘管魯迅臨別時他曾鄭重其事的贈與照片以作紀念,還一起喝了日本清酒,然而匆匆那年,早已時過境遷。
魯迅在日本的時候,藤野先生是和魯迅關係最好的授業恩師,恩師水平如此,迅哥兒的醫術可想而知。
魯迅在仙臺的專科成績絕大部分是丙級,勉強及格,僅指實有個別科目達到了乙級,也就是七十分的水平。
最後,魯迅並沒有拿到畢業證,僅只是肄業,所以他連行醫資格證的考試都沒有參加。
事實上,當時他確實是看到學醫前途渺茫,已有些心灰意懶,而當時日俄戰爭中國人的麻木不仁和國民劣根性的痼疾已經讓魯迅心中刺痛難忍,與其在日本這所三流院校繼續做無用功,還不如返回國內扛起新文化運動的大旗,更加汪洋恣肆,更加熱血豪情,更加汪洋恣肆地對封建文化和遺老遺少們發動會心一擊更爽快!
綜上所述,魯迅在新文化運動中左衝右突,對拯救國民性居功至偉,他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孔乙己》等作品都如洪鐘大呂,意圖喚醒民眾和精英階層,雖然效果有限,但他在中國文學史、文化史以及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都獨樹一幟而且無可取代,但魯迅的醫術乏善可陳,而且他沒有行醫資格證。
我們現在許多人質疑魯迅的價值和歷史地位,源於他被人為的神化和某些上綱上線的過譽之詞,而事實上,魯迅在世的時候非常反感這些官樣套路,斥之為「捧殺」,而且魯迅本人很少談論醫學專業的話題(他的主業是碼字發文),更不會給人看病,當然,當全體中國人的思想冥頑不靈的時候,他會鏗鏘有力的發出吶喊,這個算是中國近現代最偉大的醫生了吧。
他想做的事是拯救國民性,例如讓大家關注和重視阿Q、孔乙己、祥林嫂、涓生、子君等民眾,而絕不是被人為地塑造成神像和道具。
魯迅先生千古!
另類君言盡於此,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