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為「納卡」大打出手,「納卡」的前世今生

2020-12-09 騰訊網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最近為「納卡」大打出手,而土耳其與俄羅斯也在後面掰著手腕,今天我們就聊聊「納卡」的前世今生。

兩國屬於外高加索地區,即高加索山脈的南麓地帶,這裡有高聳的山地作為屏障,地理位置重要,可以作為戰略屏障。自古以來外高加索地區就是大國爭奪的目標,這也就不難理解土耳其與俄羅斯的較量。

曾經的亞美尼亞王國

公元前190年,亞美尼亞人建立起亞美尼亞王國,疆域遼闊,從裏海到地中海的廣大地區。

但好景不長,羅馬和波斯都要搶奪外高加索地區,兩個巨無霸打了兩個世紀。亞美尼亞無法抗衡兩個外族的入侵,西部淪為羅馬的地盤,東部成為波斯的勢力範圍。

波斯人統治東部的亞美尼亞時,曾強制亞美尼亞也改信拜火教。為了不被波斯人同化,公元301年亞美尼亞宣布基督教為國教,成為了世界上首個基督教國家。從此,基督教在亞美尼亞的土地上生根發芽。

與亞美尼亞民族相比,亞塞拜然民族的形成則相對較晚。亞塞拜然當地居民受波斯文化的影響,信仰拜火教,在波斯語的基礎上產生了古亞塞拜然語,為亞塞拜然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建立起帝國,開始對外擴張和傳播伊斯蘭教的步伐。

公元663年,波斯地區被佔領,在阿拉伯人的影響下,波斯人和亞塞拜然人改信了伊斯蘭教。但亞美尼亞人則是個例外,依舊信奉基督教。

所以說,兩個國家從一開始就在信仰問題上埋下了今後的禍根。

阿拉伯帝國滅亡後,後來的波斯薩法王朝、奧斯曼帝國等伊斯蘭勢力頻繁染指亞美尼亞地區,到公元16世紀,亞美尼亞被奧斯曼帝國和波斯帝國瓜分。包括納卡地區在內的「東亞美尼亞」被波斯佔領,納卡地區被納入波斯的一個行省。奧斯曼則佔據了黑海沿岸地區的亞美尼亞西部。

由於亞美尼亞人信仰基督教,自然與周圍的鄰居格格不入,也受到排擠。

本來,亞塞拜然人主要生活在裏海沿岸的平原地帶,而亞美尼亞人主要生活在高加索的山區。波斯鼓勵同樣信仰伊斯蘭教的亞塞拜然人移居到西部山區。

經過數百年遷移,在平原向山地過渡的地帶(納卡地區),亞塞拜然人逐漸取代亞美尼亞人,成為了當地的主要民族。

納卡地區的主人從這時開始易主。

沙俄崛起,納卡地區再易主人

從17世紀開始,沙俄開始崛起,為了尋找出海口和山脈作為國家安全的屏障,沙俄開始向南擴張。

當時,黑海是奧斯曼帝國的內海,高加索山脈和裏海是波斯帝國抵擋北方勢力入侵的屏障。沙俄的擴張,不可避免地與奧斯曼和波斯兩大伊斯蘭強國發生戰爭。

為了奪取黑海,沙俄和奧斯曼進行了兩個多世紀的「俄土戰爭」。19世紀初,經過了六次俄土戰爭,沙俄奪取了黑海北部的克裡米亞半島、以及高加索地區的喬治亞。

為了奪取高加索地區和裏海,沙俄和波斯爆發了「俄波戰爭」。實力孱弱的波斯帝國無力抗爭,與沙俄籤訂《古利斯坦條約》(1813年)和《土克曼恰伊條約》(1825年),被迫將東亞美尼亞地區和北亞塞拜然地區(今亞塞拜然的國家雛形)割讓給沙俄。

沙俄信仰基督教,在確立了黑海和裏海一帶的統治後,選擇扶持信仰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打壓信仰伊斯蘭教的亞塞拜然人。

在沙俄的支持下,亞美尼亞人大肆驅逐亞塞拜然人。因此納卡地區的民族成分再一次發生逆轉,「回家」的亞美尼亞人逐漸取代亞塞拜然人,成為了當地的主體民族。

在亞美尼亞人看來,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亞美尼亞人居住的地區,而亞塞拜然人則認為自己已經在這裡居住了幾百年,亞美尼亞人早已放棄了這裡,亞塞拜然人才是這裡的主人。這正是兩個民族衝突的來源。

埋下天坑

為了退出戰爭,1918年1月,蘇聯與同盟國籤訂《布列斯特和約》,承認外高加索三國(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喬治亞)獨立。

1922年,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喬治亞以加盟共和國的身份加入蘇聯。

外高加索地區民族矛盾頗深,三國加入蘇聯之後,當地人原本希望蘇聯能夠妥善解決這個問題,但蘇聯卻使得這兩個民族的矛盾更加激化。

1921年,蘇聯以民族自決為由將納卡地區劃歸給亞美尼亞。然而,考慮到蘇聯西南部面臨著土耳其等伊斯蘭勢力,把納卡劃給亞美尼亞,勢必會埋下邊境地區不穩定的因素。

出於穩住南部邊陲的需要,1923年,蘇聯對行政區重新劃分,又將納卡地區劃給亞塞拜然,成為「亞塞拜然蘇維埃共和國」的一個自治州。這次劃分引起了當地亞美尼亞人的強烈不滿,也為蘇聯解體後亞阿兩國的爭端埋下伏筆。

亞美尼亞街頭美女

1988年2月,納卡自治州政府以當地居民以亞美尼亞人佔多數為由,要求劃歸亞美尼亞管轄。亞美尼亞答應了這一要求,但卻激怒了亞塞拜然。

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相繼獨立。

隨著納卡地區宣布獨立,納卡問題也由衝突升級為戰爭。直到1994年5月12日,雙方才在國際調停之下達成脆弱的停火協議,但彼此的敵對狀態依然沒有消除。

戰爭後,納卡地區既沒有成為亞美尼亞的領土,也沒有成為亞塞拜然的領土,而是成立了事實獨立的共和國。

納卡的居民以亞美尼亞人為主,獨立背後的支持勢力是亞美尼亞。戰後亞美尼亞部隊依然在納卡地區駐紮,兩地使用同一貨幣。因為亞美尼亞實力較弱,地緣環境不利於承認納卡共和國獨立,因此亞美尼亞選擇了默認。

從亞塞拜然來看,儘管國際上依舊將納卡地區視為亞塞拜然領土,但亞塞拜然已失去了對該地的實際控制權,納卡的獨立破壞了亞塞拜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亞塞拜然從沒有放棄過收回納卡地區的努力。

▲2008年,亞阿雙方在俄羅斯調停下簽署和平協議,但沒有改變兩國的關係

為什麼很多國家都同情亞美尼亞

領土面積3萬平方公裡的亞美尼亞目前的人口僅300萬,實際上,亞美尼亞人在全球有1000萬左右人口,但是,其中大部分都不生活在亞美尼亞本土。

而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亞美尼亞人逃離海外,絕大部分原因在於100多年前那場災難——1915年,奧斯曼帝國擔心境內的亞美尼亞人趁著帝國被捲入一戰的機會發動起義,因此對他們展開了「驅離」和「遷移」政策,而這一行動很快演變為一場屠殺。

此事後來被西方廣泛認為是人類近現代以來第一次有預謀的種族滅絕行動,據信約有60萬到180萬亞美尼亞人在這場浩劫中遇難。這造成了亞美尼亞人口在20世紀的斷崖式減少,而倖存的亞美尼亞人也紛紛逃離故土,其中不少人甚至輾轉半個地球來到美洲,日後的網球名將阿加西和演藝圈的卡戴珊家族就是他們後裔中的代表人物。

現在這場戰爭的是是非非我沒有能力評判,只知道戰爭永遠不是解決爭端的良好手段,希望兩國早日回到談判的道路上。

相關焦點

  •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宿怨難解:「納卡」的前世今生
    自9月27日起,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圍繞納卡地區爆發武裝衝突,並且衝突在不斷升級。這場衝突是兩國歷史、現實、地緣政治、宗旨信仰矛盾的又一次爆發。比鄰俄羅斯、土耳其,兩個外高加索地區小國戰火紛飛的同時,不時可以瞥見各自背後大國勢力的暗中角力。作為矛盾的焦點,說一下"納卡"的前世今生。納卡位於亞塞拜然的西南部,面積不大,人口不到二十萬。
  •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領土爭端——納卡問題的來龍去脈
    12月30日,外高加索聯邦與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一起組建蘇聯,外高加索聯邦(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喬治亞)從1922年存在到1936年。1923年7月,為了防止「大亞美尼亞」出現,俄共中央高加索局又決定將納卡劃歸亞塞拜然,成立了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自治州。自治州內94%人口是亞美尼亞人。首府從舒沙遷至漢肯德,後者隨後改名為斯捷潘納克特。
  •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衝突的前世和今生
    納卡地區名義上是亞塞拜然的一部分,但是實際上納卡地區處於獨立狀態,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說話不好使。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納卡地區被奧斯曼帝國吞併,戰後被英國佔領。 20年代,蘇聯陸續吞併了外高加索地區的各個國家。 1923年蘇聯為了平衡各方勢力,將原本亞美尼亞管轄的納卡地區轉移給亞塞拜然,成為亞塞拜然一個自治州。
  •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新仇舊恨死結難解,回顧歷史上的納卡衝突
    納卡地區,被亞塞拜然完全包圍 當時的蘇俄對穩定外部環境的強烈需求,為解決土耳其的安全關切,蘇俄做出了上述決定,以亞美尼亞人為主體的納卡地區被劃入亞塞拜然。蘇俄的如此決定,為如今的納卡衝突不斷發生埋下了導火索。1923年7月7日,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自治州在亞塞拜然治下建立。 1926年,在納卡地區的亞塞拜然人只佔總人口的6%。亞塞拜然為加強對納卡地區的控制,鼓勵亞塞拜然人到納卡地區定居。到1979年,亞塞拜然人在納卡地區的總人口佔比已經達到了25%,這為即將爆發的亞阿衝突埋下了又一個隱患。
  • 亞美尼亞算不算割讓納卡給亞塞拜然,如何看待它們之間的爭端?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3點:1、亞美尼亞割讓納卡部分領土給亞塞拜然這一論斷並不成立;2、國際社會從來沒有承認納卡屬於亞美尼亞,也不承認拿卡屬於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3、所以即便目前俄羅斯介入納卡地區,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就領土糾紛問題達成協議,我始終認為世界地圖不需要重新繪製,除非亞塞拜然承諾放棄亞塞拜然沒有控制的納卡地區,以及其他被亞美尼亞佔領的土地。
  • 伊朗建議把納卡交給亞塞拜然,亞美尼亞政府左右為難
    納卡戰爭發展到現在,亞美尼亞如果得不到外部勢力的支持,大敗是一個大概率的事件。亞塞拜然最為擔心的便是俄羅斯軍隊的介入,最終導致亞塞拜然不能完整地控制整個卡拉巴赫地區。伊朗建議亞美尼亞奉上納卡地區以換取和平亞塞拜然一直宣稱俄羅斯一直在支持亞美尼亞,但苦於沒有證據證明這一點,但是土耳其出兵納卡的證據反而多如牛毛。前不久有消息稱亞塞拜然軍隊炮擊俄軍哨所,但是俄羅斯官方並沒有承認這一點。
  • 納卡衝突:納卡地區為什麼會成為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死結?
    沙俄信仰基督教,因此選擇扶持信仰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打壓信仰伊斯蘭教的亞塞拜然人。在當時,經過數百年的移民,納卡地區已成了亞塞拜然人的主要聚集區,但沙俄鼓勵亞美尼亞人大量遷入這裡。在沙俄的支持下,他們大肆驅逐亞塞拜然人。因此納卡地區的民族成分再一次發生逆轉,「回家」的亞美尼亞人逐漸取代亞塞拜然人,成為了當地的主體民族。
  • 「納卡」劇終!亞塞拜然笑納,俄羅斯白撿!亞美尼亞忍辱負重恐內戰!
    停火協議內容: 從10日零點開始,納卡地區實現全面停火,除了亞塞拜然繼續保留目前佔領區外(包括舒沙市)亞美尼亞還將交出其他多個控制區,包括克爾巴佳區
  • 為什麼被亞塞拜然控制的納卡地區土地上的亞美尼亞人要撤離?
    先說為什麼納卡地區被亞塞拜然控制土地上的亞美尼亞必須要撤離的問題。亞美尼亞人說不給亞塞拜然人留下一磚一瓦國際普遍認為納卡屬於亞塞拜然,只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的戰爭中亞美尼亞打敗了亞塞拜然,亞美尼亞擁有了這片土地之後就開始移民。相應的,原來這片土地上的亞塞拜然人或許也經歷現如今亞美尼亞逼迫撤離的局面。
  • 納卡: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為什麼在納卡起衝突?該地究竟是誰的?
    但雙方就納卡問題依然爭執不下,小規模的衝突持續不斷。如今納卡地區是一個不被國際承認的「納卡共和國」,面積約1萬平方公裡,人口僅15萬,亞美尼亞人約佔90%。這個以亞美尼亞人為主的地區,長期以來都歸屬於亞塞拜然,這樣的行政劃分是怎麼來的,又是怎樣成為雙方心結呢?
  • 亞塞拜然豁出去了!納卡空軍指揮權交給土耳其,亞美尼亞必敗無疑
    10月5日,據海外網引援俄衛星通訊社報導聲稱,亞美尼亞國防部日前公布出一張飛行線路圖,從這張飛行線路圖上可以清楚顯示出,一架F-16戰機正在納卡地區上空飛行,那麼關鍵問題可就來了
  •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戰火重燃,或再啟納卡爭奪
    當地時間周六,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相互指責對方撕毀了停火協議,率先發起進攻,衝突中心還是在納卡地區。亞塞拜然國防部透露,阿方4名士兵在衝突中死亡,亞美尼亞當局則表示,其部隊有6人受傷。納卡地區是亞塞拜然領土的一部分,這是國際公認的。
  • 亞美尼亞總統夫人、兒子參戰!亞塞拜然重金懸賞,納卡戰事再升級
    最近,有消息稱,亞美尼亞第一夫人和兒子都上戰場了!自從美國進行第三次調停後,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兩國並沒有完全停手,亞塞拜然鐵了心要收復整個納卡,連續3次撕毀停火協議,持續在納卡地區發起進攻。支持亞塞拜然的土耳其還提供了大量武器裝備,和作戰人員。
  • 納卡衝突背後:從波斯到沙俄,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成帝國博弈之地
    首先讓我們首先來到雙方衝突的那卡地區——這個夾在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之間的重要地區,這塊地盤以亞美尼亞族為主。亞美尼亞人是個高山民族,納卡地區也在小高加索山脈上,與亞美尼亞氣候文化都接近,反而與亞塞拜然庫拉河下遊的平原地區差異很大。
  • 納卡衝突仍在繼續,亞塞拜然:亞美尼亞有2300名士兵傷亡,亞方:已...
    每經編輯:趙慶納卡衝突仍在持續,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雙方傷亡人數進一步上升。雙方傷亡人數進一步上升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9月30日,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在納卡地區的衝突進入第四天,雙方傷亡人數進一步上升。同時,美國呼籲衝突雙方停止暴力、儘快回歸談判。
  • 俄羅斯、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將建立三方工作組幫助納卡地區重建
    新華社莫斯科1月11日電(記者張驍)克裡姆林宮網站11日發布消息說,俄羅斯總統普京、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和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當天在莫斯科舉行會談並籤署聯合聲明,支持建立一個三方工作組,幫助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重建。
  • 亞塞拜然軍隊已進駐納卡實控區,亞美尼亞國防部長宣布辭職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亞美尼亞當地媒體《晨報》11月20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導,亞美尼亞國防部長大衛∙託納揚已經辭職。報導指出,亞總理首席顧問,在1999-2000年期間曾擔任該國防長的瓦加爾沙克∙阿魯久尼揚可能接替託納揚的職務。亞美尼亞國防部拒絕了媒體的置評請求。
  • 俄羅斯,亞美尼亞及亞塞拜然三國領導人關於納卡實現停火協議文本
    #俄維和部隊將前往納卡衝突地區 :(三國領導人關於在納卡地區實現停火和平協議文本全文,僅供參考)解讀如下:亞塞拜然共和國總統阿利耶夫,亞美尼亞共和國政府總理帕希尼揚,俄羅斯聯邦共和國總統普京經協商,就納卡地區實現停火協議達成一致意見,協議如下:1.自2020年11月10 日零時(莫斯科時間)起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實現全面停火,停止一切軍事對抗行動。
  • 深度|亞美尼亞外長訪俄,埃爾多安擬訪亞塞拜然,納卡局勢下一步怎麼...
    9月以來的戰爭導致亞美尼亞軍力受挫,政局動蕩,只好「忍痛退讓」。亞塞拜然則「見好就收」,鞏固戰果,不願冒險得罪介入局勢的俄羅斯維和部隊。不過從長期來看,由於協議未解決納卡地位問題,加之大國博弈在該地區呈現新態勢,高加索「火藥桶」的引信或被重新點燃。
  • 亞塞拜然總統:提議建設新交通走廊連接納卡地區和亞美尼亞
    當地時間12月1日,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針對當前納卡地區局勢發表電視講話。阿利耶夫表示,日前亞塞拜然軍隊已進入拉欽地區,但拉欽走廊上的拉欽市仍處於亞美尼亞控制之下,阿方曾對此表示反對。阿利耶夫提議,在三年內修建新的交通走廊以連接亞美尼亞和納卡地區,並將拉欽市移交給阿方。此外,阿利耶夫提議建設新的交通走廊連接亞塞拜然飛地納希切萬和本土。據稱,這一提議得到了土耳其和俄羅斯兩國領導人的支持。 當天晚些時候,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拒絕評論阿總統關於建設新交通走廊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