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在線網 祁成志
「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自古以來就是詩書禮儀之鄉、鍾靈毓秀之地、有著3200餘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常州,歷史文化厚重,名人薈萃輩出。成立於1982年的常州市書法家協會,以傳承歷史、弘揚文化、繁榮藝術為己任,發展至今已是一個擁有1300餘名會員的基層社團。面對沒有專職工作人員的現狀,新老交替的新一屆領導集體一班人,在工作之餘,依然發揚守正創新、傳承發展的擔當精神,主動作為,砥礪奮進,推動書法事業繁榮發展。
一
守正創新,增強三個意識
創新黨建新形式,增強政治意識。堅持和完善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成立由七位正式黨員組成的常州市文藝家協會中第一個基層黨支部,先後與街道辦事處籤訂包括黨建聯動內容的《全面戰略合作意向書》,與其他社團、街道辦事處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建立第一個「黨員教育基地」。協會黨支部被市委組織部授予抗疫「龍城先鋒」榮譽稱號,年輕的「88後」黨支部書記被上級黨工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創新引導新形式,增強擔當意識。制訂《理事會負責人自律公約》《加強與會員聯繫的暫行辦法》《秘書長聯席會議制度》等20項工作制度。建立「書法事業發展基金」,聘請法律顧問,促進協會工作規範化程序化。協會獲頒「文明單位」牌匾,獲評常州市文藝家協會先進集體。
創新協調新形式,增強參與意識。完善協會與所屬專業委員會、分會和轄市區書協聯繫協調機制,引導會員堅定文化自信,實施書法品牌戰略,以書法藝術形式唱響時代主旋律。在「新冠」防控的第一時間,倡議會員開展愛心捐款,短短五天時間收到會員直接捐款14.7萬元,並將常州市文藝家協會的第一筆專項捐款轉交常州市慈善總會。
二
守正出奇,拓展兩大平臺
創新架構新形式,拓展組織平臺。創新協會10個專業委員會、11個分會能進能出的動態管理機制,保持隊伍生機活力。引導會員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學術研究、專業創作和志願服務等工作,以點帶面、以點擴面,會員廣泛參與,增強協會活力,努力當好會員的「娘家人」,增強會員的存在感、歸屬感和責任感。
創新合作新形式,拓展展示平臺。以「但求存在、不求所有」的形式,以「成事必定有我,成功不必在我」的擔當,聯合文化單位、街道辦事處、在常高校建立「常州篆刻藝術館」「常州現代書刻藝術館」和「常州書法展覽中心」,設立31家「會員之家」、11家「創作基地」,延伸會員活動創作展示空間。推出「網際網路+展覽」、協會微信公眾號等展示方式,改版會刊《常州書法》,加大會員藝術成果的宣傳力度。
三
守正篤實,打造兩大品牌
創新激勵新形式,打造英才品牌。完善《青年書法人才培養規劃》,建立「青年書法人才培養獎勵基金」,舉辦由省內外書法界德藝雙馨名師授課的全公益、三年一期的「青年書法創作高級研修班」,連年舉辦「80後書壇精英作品展」,努力營造不斷出精品出人才的良好環境。2019年底在江蘇省現代美術館舉辦 「常州80後書壇42人書法作品展」,受到各級領導和書界同仁的高度關注和充分肯定。
創新公益新形式,打造惠民品牌。「以文會友、以文化人」,優化志願服務形式,推出「文化惠民——常州市書法家走進+」系列公益活動,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市民文化需要,走進軍(警)營、校園、工廠、工地、廣場、車(航)站、社區等現場,開展公益書法講座、書法培訓、義務創作等書法文化惠民活動,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協會被中國書協表彰為書法文化惠民先進集體,常州「文化點亮生活」大型惠民行動先進集體,常州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先進單位。
立足新時代,展望新作為。常州市書協主席陳清表示,基層文藝家協會,只有始終堅持黨對文藝工作的全面領導,以人民為中心,守初心、擔使命,尊重會員主體地位,努力使每一位會員都有組織依託、有聯絡渠道、有展示平臺,充分發揮會員作用,才能合力唱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常州「書法篇章」。記者:吳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