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冠小組賽第三輪,國際米蘭客場挑戰皇馬。皇馬由本澤馬和拉莫斯先進兩球,國米勞塔羅和佩裡西奇頑強扳平,但皇馬替補小將羅德裡戈完成絕殺,助主隊3-2取勝。藍黑軍團小組賽一勝難求,3戰積2分墊底。
3-2
本場國際米蘭表現頑強,在客場落後兩球的情況下奮起直追,可惜在最後時刻的搏命互捅當中,國米沒能抓住機會。
【孔蒂的硬碰硬】
首發及評分
客場面對皇馬,孔蒂沒慫,射門12-12,控球率也幾乎平分秋色。
上半場,皇馬的進球一個是阿什拉夫回傳失誤,一個是角球,而國際米蘭的進球是正兒八經的運動戰從中路打進去。
雙方都採取了高位逼搶的戰術,上半場兩隊各有10次以上有組織的高位逼搶,國際米蘭並沒有因為做客而踢得保守。
可以說從戰術上來講,國米是沒輸的,正面硬碰硬的扛住了皇馬。
能做到這一點,主要是孔蒂的兩個戰術變化——巴雷拉和佩裡西奇。
【352與3412】
上賽季國米前期踢得比較順,主要就是對352戰術運用熟練。但在冬窗埃裡克森加盟之後,設置了前腰,陣型變為3412,成績開始出現波動。聯賽結束後打歐聯杯,又改回352,一路殺入決賽。
新賽季,孔蒂還不死心,又開始以3412為主打,成績又開始出現波動。
明明用352效果更好,為什麼孔蒂總是想變3412?
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是埃裡克森。
這麼大牌的球員,這麼高的工資,你不可能不用,而孔蒂又沒有讓埃裡克森後置的想法。
所以,要用埃裡克森,就必須設前腰位置,所以只能嘗試3412.
第二是352的缺陷。
其實孔蒂不是沒想過放棄埃裡克森,本賽季多次嘗試用巴雷拉打前腰,依舊使用3412陣型,就是因為考慮到352陣型的缺陷。
352陣型的缺陷就在於5和2之間的距離,也就是中場和前鋒之間缺乏一個連接點,雙前鋒身後缺乏一個第三攻擊點。
352陣型實際上是3142,單後腰是關鍵。布羅佐維奇最適合這個位置,他最擅長的就是後場組織和出球。
球權在後腰腳下,戰術重心靠後,前場兩個前鋒孤懸海外,只能靠個人能力單打。前鋒扛得贏了,就是一路碾壓,前鋒扛不過,那就全場隱身。這就是上賽季打強隊時盧卡庫經常表現不佳的原因。
孔蒂本賽季一心想要在進攻戰術上更進一步,除了邊中衛的助攻,更重要的就是前腰位置的固定化。用巴雷拉這種能拼能跑的球員打前腰,就是為了在雙前鋒身後增加一個接應點。
這個接應點,要能跑。在對方兩條線之間不斷穿插尋找空當,當前鋒壓住後衛的時候,第三點能夠及時跟上正面持球衝擊,則大事成矣。
比如打熱那亞的時候,巴雷拉助攻盧卡庫破門這次,就很典型。
對熱那亞時巴雷拉助攻盧卡庫進球
盧卡庫壓住後衛,巴雷拉出現在對方中場和後衛兩條線之間接球,製造了空當。如果沒有前腰,這個球布羅佐維奇要麼只能分邊,要麼塞給盧卡庫,盧卡庫扛住後衛拿球,結果也只能是回傳B羅或者分邊。
這就是第三攻擊點的作用。
但頂到前鋒身後,就意味著防守無法及時回到後場,在陣地防守時雙後腰覆蓋寬度不夠,禁區角肋部的位置,很容易被打穿。所以孔蒂選擇了重心前移,邊翼衛當邊鋒用,邊中衛當中場用,把人全部堆到前場,壓縮空間,利用跑動進行逼搶。
而一旦體能下降跑動不到位,前場給的壓力不夠,對手很容易通過簡單的縱向傳球把國米的高位防線打穿。
米蘭德比的丟球就很典型。
米蘭德比伊布創造點球
這就是本賽季國際米蘭進球多、丟球也多的主要原因。而孔蒂本賽季的思路就是要比對手多進一個球,所以一直堅持3412戰術。
【巴雷拉的位置】
國米今天在中場能扛住皇馬不落下風,頻繁高位逼搶,防線也沒有像前幾場那樣被輕易打穿,主要就是由於本場陣型變回了352。
國米前場逼搶
國米前場逼搶,皇馬後場橫向轉移,B羅和巴雷拉還在橫移當中,右路阿什拉夫撲猛被過,本來是皇馬破逼反擊的機會,但由於國米有三名中場,左側的比達爾內收到後腰位置跟住了本澤馬,讓門迪沒有出球點,只能降速。
但今天的352與之前不同的是,巴雷拉依然承擔半個前腰的作用。
國米第一球
在國米這次進攻中,兩名邊翼衛處於邊鋒位置,吸引了對方的兩名邊後衛,而兩名前鋒勞塔羅和佩裡西奇分別對上拉莫斯和瓦拉內,四對四的防守本來就已經很危險。而此時國米的右中場巴雷拉再一次出現在了對方中場和後衛兩條線之間接球,無人防守,形成了5打4的局面。拉莫斯被迫頂出去防巴雷拉,他原本盯防的勞塔羅就被放空,獲得了射門機會。
這個球皇馬的兩名中場克羅斯和巴爾韋德在散步,而本來沉入防線的卡塞米羅突然頂出想去防持球的布羅佐維奇,但是距離太遠。在巴雷拉腳後跟做球過來之後,勞塔羅、佩裡西奇加上比達爾,局部形成了3人圍攻瓦拉內的局面,進球是必然的。
這個進球與皇馬中場的鬆懈有關,但更關鍵的是巴雷拉頂上前腰位置,與雙前鋒一起圍攻對方兩名中衛,在局部形成了人數優勢。
活動熱區站位圖
從活動熱區圖中可以看出,巴雷拉本場並不是前腰,而是三中場靠右的位置,但是頂得比較靠上,接近鋒線。
在進攻時,雙前鋒加雙邊翼正好和對方四後衛對位,頂上去的巴雷拉就成為了多出來的一個人。
所以本場國米的陣型其實是介於352和3412之間,那個變數就是右中場巴雷拉。進攻時頂上去做前腰甚至直插鋒線,製造人數優勢,防守時回到中場增加寬度。
【佩裡西奇的作用】
如果是簡單的把巴雷拉一個人當兩個人用,就能完美的切換352和3412,孔蒂就不會有這麼多煩惱了。
你再能跑,那也只是體能問題,而進攻時頂上去了回不來,那是速度問題。任何人都沒有瞬間覆蓋兩個人防區的速度,所以巴雷拉頂上去之後位置需要人來補。
誰來補?
他身後的丹布羅西奧。
從上面的活動熱區圖可以看出,右中衛丹布羅西奧頂得比較靠前,佔據了原本屬於巴雷拉的位置,同時還需要給頂上鋒線的阿什拉夫補位。
雙方進攻方向
國米陣型嚴重右傾,右路成了主攻方向。
而皇馬陣中擁有克羅斯這種轉移球高手,國米集中於一側的陣型為什麼沒有被撕碎?
答案就是佩裡西奇。
佩裡西奇活動區域
佩裡西奇名義上是雙前鋒,實際上更多出現在左中場的位置。
一是增加了中場的寬度,在右側巴雷拉頂上的時候,保證中場依然有三個人,能夠覆蓋寬度。
二是能夠保護左翼衛阿什利楊,不讓他陷入單挑狀態。
佩裡西奇回中場,國米變成541
佩裡西奇的防守意識不能勝任邊翼衛,而打前鋒又不擅背身拿球,不符合孔蒂戰術的特點,本賽季一直比較尬尷。但是本場比賽,他這種左前衛兼前鋒的踢法正好適合發揮他的優勢,利用勤奮的跑動在前場施壓,防守時能夠退回中場線,進攻時利用身體優勢欺負對方邊後衛。
國米第二球
布羅佐維奇中場搶斷,丹布羅西奧直傳勞塔羅,拉莫斯頂出上搶解圍,但球被比達爾拿到,比達爾直接傳給了無人盯防的勞塔羅,瓦拉內放掉佩裡西奇來防勞塔羅,佩奇用身體扛住回防的巴斯克斯射門得分。
這個丟球主要是皇馬中衛拉莫斯撲冒失位造成的,本來二對二變成了二對一。但中衛與前鋒二對二本就是很危險的事情,國米又一次形成了局部人數優勢,本應該保護中衛的皇馬後腰卡塞米羅出現體能問題。
佩裡西奇的踢法有點像當初他的同胞曼朱基奇,這樣的特點是隊內其他幾名前鋒都不具備的。本場比賽佩裡西奇使用說明書的發現,將對未來國米的鋒線輪轉起到積極的作用。
左路佩裡西奇兼任左前衛和前鋒,右路巴雷拉身兼右前衛和前腰,兩人以不惜體力的奔跑,彌補了陣型的缺陷,使國米不光能夠自由的在352和3412之間切換,甚至還能變成541、3421或者442。
【扳平之後的搏命】
由於佩奇不是前鋒踢法,頂在前面扛人的只有勞塔羅一人。勞塔羅本場觸球44次,傳球成功率69%,都超過了他的平均水平,回接次數也大幅增加。
勞塔羅觸球點
勞塔羅有大心臟,面對強敵算是超水平發揮了,但還是無法彌補盧卡庫缺陣帶來的損失。前場支點的缺乏讓國際米蘭的進攻打得不是非常順利。
不過好在孔蒂對巴雷拉和佩奇的使用,讓國米在中場扛住了皇馬,大部分時間不落下風。
其實國際米蘭在體能上是有優勢的,畢竟皇馬並不是一支以跑動見長的球隊。
在下半場國米保持了上半場的力度,組織了10次以上的前場逼搶,而皇馬僅僅只有兩三次。在60分鐘以後,皇馬已經開始明顯出現了體能下降的跡象,被國米多次前場逼搶得手,包括扳平比分的那個球。
而皇馬替補席上幾乎沒有防守球員,卡瓦哈爾、奧德裡奧佐拉、納喬、米利唐全部缺陣,卡塞米羅則是一直沒有替補。
但齊達內還是率先換人,64分鐘對位換了兩名邊鋒。既然後場沒人換,那就以攻代守,保持前場的體能和衝擊力。
但第68分鐘還是丟球了,球沒能傳到前場,在中場就被國米圍搶了。
此時勝利的天平在向國米傾斜。
在扳平比分之後直到丟第三個球這十多分鐘時間裡,國際米蘭繼續保持高位逼搶,結合快速反擊,創造出了三次得分良機。
國米後場出球反擊,楊傳中,勞塔羅搶射
巴斯長傳,B羅爭一點,勞塔羅遠射
勞塔羅帶球推進,佩奇射門偏出
從以上幾次可以看出,皇馬體能下降嚴重,不光是在前場壓不住國米,讓國米可以較為輕鬆的利用傳倒出球,回追也已經跟不上。換上的兩名巴西小邊鋒不擅對抗,無法在前場逼搶中給國米後防施加太多壓力,而且完全不參與防守,讓國米的反擊打得很順利。
眼看皇馬岌岌可危,國米將要逆轉取勝。
此時孔蒂做出了換人調整,也是全場最具爭議的地方。用加利亞爾迪尼和桑切斯換下了巴雷拉和佩裡西奇,本場比賽的兩個戰術關鍵點。
其實在換人之前,佩裡西奇已經彎腰杵著膝蓋喘粗氣了,巴雷拉也好不到哪兒去。因為兩人本場都是兼顧兩個位置,體能已經耗盡。
換人都是對位換人,換人之後也在繼續加強進攻,加利亞爾迪尼位置非常靠上,桑切斯更是比佩奇純正的前鋒,可以說這次換人是為了取勝而搏命了。
但可惜,命運沒有站在國米一邊。
皇馬第三球
可以看到,佳麗和阿什拉夫都壓在前場逼搶,B羅盯著卡塞米羅,而此時對方中場巴爾韋德在中場接球,無人盯防,拖後中衛德弗賴只能頂出來上搶,丹布自然是追不上維尼休斯,而後點的楊教授已經收回禁區內,比達爾的體力已經追不上羅德裡戈。
皇馬反擊,本澤馬空門
在之後皇馬還有一次反擊,國米依然是投入重兵高位逼搶,被莫德裡奇小空間內的出球能力打穿。
孔蒂其實並沒有保守,換人之後繼續高位逼搶,是想要拿三分的。或許他是可以用納因戈蘭和達米安換下年紀最大體力耗盡的比達爾和楊教授。但在如此高強度的跑動之下,到了比賽的最後十多分鐘,疲勞是全隊的問題,一兩個位置的新鮮血液也很難維持住高位逼搶。
說到底,本場輸,是輸在孔蒂的激進,扳平比分之後繼續高壓逼搶,在雙方體能都耗盡的情況下,選擇了繼續進攻搏命,結果好幾次絕佳機會沒抓住,反而被對手一刀命中要害。
【總結】
數據統計
從數據統計來看雙方勢均力敵,國米輸得非常可惜。
在戰術核心盧卡庫缺陣的情況下,用佩裡西奇和巴雷拉在兩側利用跑動製造人數優勢,打出了與皇馬旗鼓相當的局面;在落後兩球的情況下奮起直追,扳平比分後繼續高壓逼搶,試圖逆轉取勝。本場比賽國米的發揮可謂出色,孔蒂的戰術安排也算不錯。
唯一的問題就是沒有及時換下比達爾和楊兩名體力耗盡的老將,不過在最後時刻選擇了激進的搏命打法,才是輸球的主要原因。如果扳平之後主動回收防守,兩名巴西小將也沒有突擊的空間,以皇馬的體能狀況,也很難再進球。
其實單獨看本場比賽打得不錯,大家憤怒主要是因為近期連續不勝的積累。如果前面幾場都贏了,本場打成這樣,那麼賽後對本場比賽的評價應該是正面的,大多數會是雖敗猶榮、站著死一類的詞。
只是,處在目前這樣不利的輿論環境之中,站著死,也是不能容忍的,畢竟足球比賽還是要看結果。
其實大可不必悲觀,歐冠小組賽雖然墊底,但距離榜首也就是3分一場球的差距,聯賽差第一名5分,離第二名也只有3分一場球而已。
近期雖然連續不勝,但比賽內容大部分都還是不錯的。而且從主教練到球員,內部是和諧的,心態是積極向上的,這些都是逆勢反彈的重要條件。
期待一個時來運轉,幾場勝利,就會雲開霧散,陽光燦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