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跑量300公裡是如何做到的?是全馬330以內跑者的標配嗎?

2021-01-08 騰訊網

慧跑原創出品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一定的跑量積累是順利完成馬拉松,乃至在馬拉松比賽中實現PB的基礎。

沒有跑量積累就無法打下堅實的耐力基礎,雖然不乏天賦異稟者用較少的跑量就能達到比較好的成績,也有很多人聲稱要避免垃圾跑量。

總體而言,小編還是不太相信沒有跑量作為基礎,能取得相對比較好的成績,特別是對於訓練時間有限、訓練水平有限的大眾跑者而言。

300是很多跑者心中的最高目標之一,但能達到者畢竟是少數,哪怕你拼盡全力恐怕也難以實現,這與基礎、天賦、訓練等多個方面都有關。

而330相對而言,實現起來難度就要低一些,也是許多成熟跑者希望通過努力可以逐步實現、並且更為實際的目標。

事實上,能達到330左右,按照中國田協現行大眾跑者水平等級,已經是跨入精英跑者行列了。

中國田協大眾精英選手等級標準

(免抽籤標準)

對於全馬參加者而言,至少月跑量要達到200公裡以上,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績,比如想要實現330,200公裡可能就顯然不夠了。

積累更多跑量,比如達到300公裡,是不是更有可能實現目標呢?

答案基本是肯定的。

一、月跑量300公裡是靠每天跑10公裡實現的嗎?基本不是這樣

一個月30天,一個月跑300公裡,最簡單的計算方式就是平均每天10公裡,差不多一個小時左右。

但這樣的計算看起來是沒問題的,可能也有少數跑者是這樣幹的,但如果你是一名更加成熟的跑者,基本不會採用這樣非常平均的訓練方式。

為什麼這麼說呢?

平均每天10公裡過於平均的訓練方式使得跑者完全沒有休息日,有可能導致疲勞積累引發損傷;

只是跑步,不進行一定力量訓練,這樣的跑步訓練容易受傷

一個月完全不下雨的情況很少見,如果遇到下雨天,可能跑步就沒法順利進行,同時不是人人都有室內跑步的條件,下雨天進行室內力量訓練不僅正確而且很有必要;

如果只是按照某種固定速度完成每天10公裡LSD的訓練,不能說沒效果,但效果可能沒有高低錯落,有長有短,速度有快有慢的多樣化訓練來得好;

當然,不是說每天10公裡,一個月300公裡的訓練就一定不好,有時簡單粗暴也能解決問題,但對於多數目標330的跑者,不建議採用這種訓練方式。

二、月跑量300公裡用怎樣的訓練方式實現最理想

其實前文已經說了:通過高低錯落,有長有短,速度有快有慢的多樣化訓練,更為科學,也能更有效地提升大眾跑者的跑步能力,這就是所謂周期化系統跑步訓練。

所謂周期化系統訓練是指按照一定訓練計劃或者安排,有目的地堅持訓練,並且在訓練中按照一定周期將不同配速、不同跑量的訓練連有機組合。

系統訓練是實現330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保證,通過周期化系統訓練才能循序漸進的提升耐力,最終保證你具備330所需具備的能力。

馬拉松的準備階段可以分為一般準備階段、專門準備階段。

一般準備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著重發展基礎耐力;

專門準備階段其目的是提高專項耐力;

一般準備階段最主要的訓練方法是LSD訓練;

專門準備階段則是指通過最大攝氧量強度訓練,進一步提升有氧耐力的空間和厚度。

此時除了LSD訓練,還應增加更多間歇跑、抗乳酸跑、馬拉松配速跑等訓練。

以下四種訓練是目標突破330跑者所需要的訓練手段和方法。

1、LSD

LSD又被稱為有氧耐力跑,是指以65%—78%最大心率進行30—150min的訓練,也是跑者平時跑步訓練最主要的方法。

它的訓練目的是發展基礎耐力、提高心臟功能,儲備體能,從而為後期更高強度訓練打下堅實基礎。

2、馬拉松配速跑

馬拉松配速跑又被稱為有氧動力跑,它是比有氧耐力跑強度稍微高一些的跑法,此時的速度基本就是你在馬拉松比賽時使用的配速,所以被稱為馬拉松配速跑。

其要求以79%—87%最大心率連續跑40—110分鐘。

3、乳酸閾跑

乳酸閾跑其目的是加強身體對乳酸的清除能力,減少乳酸堆積,使乳酸在體內處於可控制的水平,從而增加有氧耐力空間。

乳酸閾跑要求以88%—90%最大心率進行20分鐘訓練,或者每一組只進行5分鐘,進行四組訓練,組間休息1分鐘。

4、間歇跑

間歇跑,是最為辛苦的訓練,因為在間歇跑訓練中你將達到最大心率。間歇跑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你的最大攝氧量。

間歇跑時要求達到最大心率的91%—100%。 每一組進行3—5分鐘,然後休息,間歇跑時間與休息時間比例為1:1,也就是間歇休息時間也是3—5分鐘,如此循環進行。

以上是周期化系統訓練的四種核心訓練方法,其運用並不是說每周1-2次LSD訓練,1次馬拉松配速跑訓練,1次抗乳酸跑訓練等等,而是結合備賽周期進行合理有機的組合。

在一般準備階段,主要進行LSD訓練,在專項準備階段,在繼續保持一定量LSD訓練的基礎上,要增加更多的間歇跑、乳酸閾跑訓練,而在賽前或者長達兩三個月的比賽期,則要更加重視馬拉松配速跑訓練,

只有學會組合,才能將周期訓練理論運用起來,並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耐力的遞進式增長。

當然,這也就意味著即使是按照嚴謹的跑步訓練計劃,也不一定每月跑量都是一模一樣的。

三、月跑量300公裡需要每周訓練幾次

月跑量300公裡顯然屬於精英級別跑者,所以他們的訓練次數比一般大眾跑者要多一些,這樣才能有足夠時間完成跑量。

對於以追求健康為目的普通跑者而言,每周跑步三次,每次跑步半小時就足夠了。

但對於月跑量300公裡的精英跑者而言,每周三次肯定是遠遠不夠的,他們訓練頻次基本可以達到每周6次,一般只有一天跑休,有些精英跑者可能一天都不會休息,基本屬於不跑步就難受那種。

——

那麼每周6次訓練怎樣安排較為合理呢?相對比較合理的運動模式是這樣的:

每周二、三、四、五、六、日一共6天訓練,周一跑休;

周二進行10-12公裡慢跑;

周三進行一次間歇跑,比如8×1000米,10×800米,另外3公裡熱身跑,3公裡恢復跑;

周四安排一次全身力量訓練,包括上肢、核心和下肢,時長1小時左右;

周五進行10公裡馬拉松配速跑;

周六安排一次10-12公裡慢跑;

周日進行20-25公裡慢跑;

四、月跑量300公裡需要花多長時間才能完成訓練?

下圖顯示了全馬成績為330跑者不同速度訓練的最適配速,比如其馬拉松配速基本為500,間歇跑為440,LSD差不多為545左右。由於LSD訓練佔據其中大頭,我們可以以每公裡545配速進行計算。

月跑量300公裡意味著每周要平均跑75公裡方能完成,其中含一天跑休,一天力量訓練,用5-6天時間跑完75公裡,平均每天12.5公裡,每公裡平均配速545,差不多需要70分鐘,加上熱身及拉伸基本意味著每天要花1個半小時在訓練上。

當然,這只是一個大體的平均計算,有些時候一小時就能完成訓練,雙休日拉練則要長達2-3小時。

所以好好訓練本身還是需要花費相當多時間的事情,一些跑者平時工作較忙,訓練時間不足,訓練總是被中斷,訓練不系統就成為一個大的問題。

全馬330水平跑者不同跑法的配速標準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你全馬跑不進330?因為月跑量不夠200公裡
    馬拉松助手曾寫過多位業餘跑者通過自己努力跑進330的文章,發現他們都有以下三個特點:月跑量超過200公裡、跑30公裡LSD的次數至少4次以上、以及一定的速度訓練。 再比如,達子從2015年5月開始跑步,經過兩年的努力,在2017年5月的大連馬拉松上成功跑進330。
  • 中國馬拉松一哥教你跑步秘籍,月跑量300公裡可進330
    他每年參加40場以上馬拉松賽,一年最多拿過42個冠軍,全馬PB214……在全國跑友圈,李子成有中國「馬拉松一哥」之稱。2018,他包攬了無錫、武漢等幾乎全部大賽的國內冠軍,尤其是2018武漢馬拉松賽後,李子成提前鎖定了2017—2018賽季中國馬拉松大滿貫競技組男子冠軍,成為國內馬拉松名副其實的一哥。
  • 跑步| 普通跑者全馬如何跑進330 看看小編定的計劃吧!
    對業餘跑者來說,全馬330(3小時30分)是個巨大的坎,也是國內很多馬拉松賽事衡量精英跑者的門檻。男性跑者想要破330,女性跑者想要破400,一般月跑量都超過200公裡。如果想要跑得更快,那麼需要繼續堆積跑量,最好達到300公裡。這時候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跑量區間內傷病情況會增多。
  • 為什麼月跑量300公裡,還是跑不下馬拉松?
    之前老王也看到過一則跑圈的新聞,有個跑友月跑量300公裡,卻沒有完成全馬,很多人也感到很奇怪,這個好像是有悖常理。提高跑步能力,老王一直在說先跑時間,再跑距離,最後才是速度,其實這個意思就是說只要你多跑跑,慢慢積累跑量,距離、速度自然而然會上去的。
  • 硬核,他五一期間跑了330公裡!曾完賽168km越野,全馬PB250
    北京有這麼一位跑者,假期5天他一共跑了330公裡,其中越野跑110公裡,路跑220公裡;5月4日他還專門跑了101公裡紀念「五四青年」101周年。而北京五一期間有三四天都是30多度高溫,能跑下330公裡的這位跑者,得是有多硬核?他叫劉成萬,來自貴州遵義的一名90後小夥,目前在北京工作。
  • 普通跑者,如何在全馬跑進300?給你一份訓練參考計劃
    現在中國的馬拉松行業越來越興旺,也越來越多人喜歡參加馬拉松,他們也許開始跑步的時候不是為了跑完全馬,但隨著跑齡的增加,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有所追求,逐漸就會去挑戰半馬,全馬,還會為自己的PB而努力。小編曾經也是為了減肥而跑步,慢慢地10公裡成為了日常,也就參加過幾場半馬,而後隨著訓練的進步,就往全馬上靠。當完成第一個全馬時,小編在想,這輩子就這一次了,不再參加這虐人的全馬了,然而打臉的是,小編參加了第二次,第三次……越來越興奮,越來越看重自己的成績。一開始以完成全馬為目的,時間多少毫不在乎,第二次則以4小時為目標,到了第五次,小標將目標定為了300。
  • 為什麼說10公裡成績決定你全馬能跑多快?
    很多業餘跑者,馬拉松成績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進入瓶頸期,這個時候你會覺得無論怎麼訓練似乎都很難再進步。這時候,很多專業運動員和經驗豐富的教練就會提到5000米和10000米的專項能力訓練。也就是說,當個人的耐力水平已經達到一個當前極值時,提高速度是下一步必須要做的。既然10公裡成績對全馬成績影響很大,那麼業餘跑者如何提高10公裡成績?
  • 你能跑10公裡時過渡到半馬和全馬也不是難事
    很多業餘跑者,馬拉松成績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進入瓶頸期,這個時候你會覺得無論怎麼訓練似乎都很難再進步。這時候,很多專業運動員和經驗豐富的教練就會提到5000米和10000米的專項能力訓練。也就是說,當個人的耐力水平已經達到一個當前極值時,提高速度是下一步必須要做的。既然10公裡成績對全馬成績影響很大,那麼業餘跑者如何提高10公裡成績?
  • 馬拉松跑者如何進330? 生理心理都要破5分配速
    對於馬拉松愛好者來說,有很多門檻:500(5小時)、430(4小時30分)、400(4小時)、345(3小時45分)、330(3小時30分)、320(3小時20分)、310(3小時10分)、300(3小時)……其中,最難邁過去的是330。
  • 周末刷個半馬已成跑者標配了嗎?跑長距離如何練更有效?
    雖然上半年沒有馬拉松比賽可以參加,但相信大多數跑者仍然會堅持訓練,為了保持耐力,相當比例的跑者會趁著大好天氣在雙休日進行長距離拉練,這個距離往往就不是10公裡了,而是半馬的跑量。● 如何更好地進行長距離拉練?● 每周都跑半馬合適嗎?
  • 7個月從528到256!訓練1個月敢跑全馬,他是江蘇靖江首位破3跑者!
    於是那天晚上沒敢偷懶,去查了很多資料,包括如何練習跑步,每周跑量應該多少,怎麼規劃……甚至看完了一篇關於破330的文章。最後,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對於10公裡需要80分鐘的跑渣來說很厲害的目標——安全完賽。 第二天起,我就按著找來的一個以全馬完賽為目標的訓練計劃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練習。
  • 全馬330怎麼完成
    330是很多馬拉松比賽者要突破的成績,它也是一個分水嶺,很多的馬拉松比賽者會想全馬330怎麼完成呢?全馬330要靠四種方法進行突破,掌握方法後制定計劃,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另外我們還會分享更多相關的馬拉松配速知識。
  • 為什麼說10公裡成績能決定你全馬跑多快?
    撰文/柳條編輯/柳條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最近有跑友留言問達子,說自己平時要上班,跑步鍛鍊的時間有限,月跑量最多200公裡,該怎麼練習才能提高馬拉松成績呢?確實,業餘跑者大部分應該都會有這樣的困擾,畢竟人到中年,工作和家庭瑣事已讓人力不從心,利用閒暇時間堅持著自己的愛好跑跑步,已實屬不易。那麼對於業餘跑者,如果時間有限的話,如何訓練去提高馬拉松成績呢?
  • 71歲大爺堅持每天跑一個半馬,全馬300!你覺得跑量合理嗎?
    很多跑者都和大爺一樣,認為只有跑量足夠大,才能產生相應的訓練效果,才能越跑越好,越跑越健康。實際上,並不完全是這樣的。對耐力運動來說,最初始的量化指標就是成績,例如原本5公裡跑20分鐘,訓練3個月後在同樣的道路上可以跑到19分鐘,就是進步了;或是在同樣的訓練課表中跑出更快的時間,例如同樣進行10次400米的間歇跑,平均每次的時間都比上禮拜更快了。
  • 大眾跑者,每月多少「跑量」合適?
    特別是不以競技為方向的大眾跑者,在「大強度」訓練模式並不是首選的前提下,「運動量」的合理安排,則顯得有至關重要。或許跑友會問:每月多少「跑量」合適?或者說每月多少「跑量」既不影響身體健康,又能取得相對好的成績。
  • 月跑量200+的大神,是如何進行10km訓練的?
    配速,即跑者勻速跑完1公裡所需要的時間,如果你用5分鐘跑完1公裡,那你的配速就是5分鐘/公裡;如果你用1小時跑完10公裡,你的平均配速就是6分鐘/公裡。進行間歇跑時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間歇跑不適合初級跑者,建議有4~6周的訓練基礎後再開始間歇跑✔ 每次訓練時間一般在2~5分鐘內,跑步能力較強的跑者(配速能夠輕鬆進入6分以內),每一組訓練時間在
  • 想要全馬破3破4?先看看你10公裡、半馬成績是否達標
    如何以5公裡、10公裡、半馬最好成績來推算全馬成績?撰文/柳條編輯/柳條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得冬訓者,得PB。現在在數九寒天努力跑步的人,想必內心都會暗暗有一個新賽季想要達到的馬拉松成績目標,跑進4小時、330、3小時甚至更快。如今冬訓已經過去三分之一,不知你有氧基礎打的怎樣?
  • 雲南牛人:月跑量高達623公裡,業餘跑者月跑量多少合適呢?
    點開圖片仔細看,月跑量已經高達623.46公裡,跑步次數41次,這是一天兩次拉練的節奏啊。馬哥一年的訓練量差不多比一輛車的公裡數都多了! 網友可愛de33:這個月我也只有你三分之一 那麼作為一個業餘跑者,我們每個月保持多少跑量最合適呢? 在跑步圈子裡,跑量是個永恆的話題。
  • 月跑量200+的大神,是如何進行10km訓練的?
    而我們今天要介紹跑步研習社的一位學員,阿亮,來自珠海,他的10公裡成績可以保持在38分鐘左右。全馬PB314,半馬PB129。為什麼都是跑10公裡,有的人馬拉松成績一直沒提升,有人些跑10km全馬成績進步非常明顯?
  • 為什麼有些人月跑量並不高,卻能跑進300?
    一般來說,如果想訓練的少且有效,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因為訓練量一旦縮小,如果還想保持原有狀態或者繼續提高就意味著訓練內容必須具有更高的挑戰性,也更費力氣。 但是有研究表明,這種高強度的訓練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