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寺:玄奘與成都的不解因緣

2020-12-26 成都日報

何大江/文 曹勁松/製圖

天申節前三日大聖慈寺華嚴閣 燃燈甚盛遊人過於元夕

宋·陸遊

萬瓦如鱗百尺梯,遙看突兀與雲齊。

寶簾風定燈相射,綺陌塵香馬不嘶。

星殞半空天宇靜,蓮生陸地客心迷。

歸途細踏槐陰月,家在花行更向西。

傳統民俗中,歲時節令多有燃燈環節,意在祈求福佑。唐宋成都,燃燈會更具規模。

南宋初期,以宋高宗趙構的生辰為天申節(農曆五月二十一),陸遊參與的這一次燃燈會,則是提前舉行的天申節慶賀活動。

那天的大慈寺燈會摩肩接踵,遊人錦衣繡袿,珠翠香粉,騎馬坐轎而至。大慈寺燈輪高立,上面擺放著盛滿了清油的燈盞。天黑下來之後,一一點亮,火樹華燈,開啟璀璨之夜。陸遊夾雜在人群中,看到燈火如半空墜星,如陸地生蓮,為之心醉神迷。

大慈寺極盛時期為唐宋,此後幾經毀建。其中最為慘烈的,應當是明宣德十年(1435年)被燒為荒墟。那場大火之後,大慈寺僧眾遷往與之淵源極深的多寶寺。歷經千年滄桑,大慈寺的佔地面積已大幅縮減。

2003年底,大慈寺恢復開放籌備小組成立。

2004年1月7日,成都市大慈寺修復施工工程全面展開。僅僅兩天之後,就發現了鎮寺之寶——清光緒六年臘月初八,由經學家黃雲鵠(著名學者黃侃之父)題寫的「古大聖慈寺」匾額。

匾額初發現時,尚被水泥封住,2004年1月10日的《成都日報》以《敲開水泥 石匾露了一橫》為題,記載了石匾重見天日的細節:「石塊一點點地脫落,石匾也漸漸露出一角。只見一塊淡紅色的石板上,清晰地刻著一橫的右端。」文中提到的那「一橫」,就是「聖」字最下面的那一筆。如今,這塊高約70釐米、寬約3米,已有140年歷史的石匾正懸掛於大慈寺山門頂端。

2004年4月8日,大慈寺正式恢復開放。

2014年,毗鄰大慈寺、匯聚國際一線品牌的成都遠洋太古裡開始分階段開業。在紅塵喧囂、潮流時尚的三面環抱中,有一塊虛靜空靈、高遠簡淡之地。

太子寺是訛讀

還是真和太子有關?

在老一輩成都人口中,大慈寺另有稱呼——太子寺。其實,二者並不矛盾。「大」跟「太」在古代同音,而「慈」跟「子」發音相似——不過,把大慈寺叫太子寺,並不是簡單的讀音訛誤,而真的跟一位「太子」相關,那就是新羅國(朝鮮半島歷史上的國家)國君聖德王金興光的三王子。

在中國佛教史尤其是禪宗史上,這位三王子是一位繞不開的人物,他就是無相禪師。據稱,為了迴避可能發生的王室內部紛爭,唐開元十六年(728年)三王子渡海來到大唐,受到玄宗召見。

「安史之亂」爆發之際,無相禪師正在蜀中訪道。為賑濟逃難入蜀的百姓,大慈寺僧人英幹設粥廠,向饑民供粥,並為國家渡過難關而祈禱。此時,唐玄宗恰好避難駐蹕成都,聽聞高力士奏報此事,心生感動,遂賜田一千畝用於大慈寺擴建,並手書「大聖慈寺」匾額。一個「聖」字讓大慈寺和皇家有了關聯。武宗時期「會昌毀佛」,大量寺廟被拆毀、僧尼被強制還俗、佛像被銷熔,而因為跟唐玄宗李隆基的淵源,大慈寺得以倖免於難。

除了題匾賜地,唐玄宗敕令無相禪師規制大慈寺。757年,大慈寺開始建設。大慈寺的興盛,以無相禪師始;而無相禪師的一生,則以大慈寺終。762年,無相禪師坐化於他作為總規劃師參與建設的大慈寺。

無相禪師規制建成的大慈寺,共計「九十六院,八千五百區」,規模極為宏大。極盛之時,其區域北至今日武成大街,南抵钂鈀街一線(钂鈀街為當年武僧放置習武兵器钂鈀之所),西至紅星路二、三段,東臨府河。

大慈寺誕生的年代當然更早。《五燈會元》載,魏晉間印度僧人寶掌禪師入蜀,「禮普賢,留大慈」,為大慈寺誕生之始。今日大慈寺內的介紹則稱,「始建至今有1600多年」。2004年,大慈寺工地出土的南北朝石佛殘軀,也為此增添了實物證據。

流沙河念《心經》

玄奘從何「取經」?

貞觀三年(629年),玄奘西行求法,西出玉門關,開始了最艱難的一段旅途——走進莫賀延磧,即今日的噶順戈壁。

「八百裡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沉底。」《西遊記》裡,唐僧在此收服了沙和尚。其實流沙河不是河,而是戈壁灘上的流沙,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的生命禁區。這裡極端乾旱,幾乎寸草不生,且大風呼嘯,雅丹遍布,唯有騾馬與駱駝的白骨一路相連。偏偏玄奘飲水時失手將皮囊打翻,這之後四五天,沒有沾過一滴水。乾渴、飢餓、溫差、大風、孤獨、恐懼,讓玄奘產生了幻覺,他見到了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惡鬼,繞在身前身後。雖然玄奘口中稱誦著觀音菩薩的名號,但惡鬼不退,直到念誦《心經》,方才戰勝幻覺,驅退魑魅魍魎。「寧可就西而死,豈歸東而生?」第五日夜半,玄奘終於在識途老馬的帶領下找到水源。經此磨難,玄奘完成了心理上的嬗變,繼續西行之路。

問題來了:現在最流行的《心經》漢譯版本歸在玄奘名下,而他在到達天竺之前還未學會梵文,不可能翻譯《心經》,那麼在莫賀延磧拯救了玄奘的《心經》又是怎麼來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給出了答案。

618年,年僅16歲的玄奘入蜀問道,在成都曾遇一病人。此人一身惡臭,長滿膿瘡,衣服也破破爛爛,十分骯髒。玄奘心生慈悲,將他帶回寺廟照顧,給予飲食衣物。病人十分感激,便傳授一部佛經作為報答,這即是玄奘在莫賀延磧所念誦《心經》的來源。

玄奘照顧病人的寺廟便是大慈寺嗎?說起來,玄奘與大慈寺的確有著不解的殊勝因緣。

玄奘生於隋朝,10歲時出家,入蜀求法,居住於成都東郊的多寶寺,而他於622年受具足戒(大戒)的場所,很可能就是大慈寺。

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馮修齊先生在《玄奘在成都大慈寺受戒考論》一文中推論,玄奘大師在成都受具足戒有兩種可能:在大慈寺受戒,或受戒於大慈寺的前身——多寶寺律院。多寶寺遺址,在成都東郊外沙河邊,即今日的多寶寺路西側,距大慈寺直線距離約3.5公裡。唐時的多寶寺環境清幽,時有高僧大德講法,座下聽眾多達數百人。對玄奘來說,多寶寺是個學修佛法的好去處,然而離城較遠,對受戒的僧人來說並不方便。馮修齊考證稱,多寶寺的律院應當設在大慈寺內。而唐代大慈寺內,真還有著一座多寶塔——相同的名字,暗示著兩座寺廟之間的淵源。

按照馮修齊的推斷,後來多寶寺並於大慈寺,直到明代中期復建。近年出土的文物也提供了新的證據:2004年元月,大慈寺大雄殿與藏經樓之間地下兩米處,發現了一座多寶寺的石經幢,兩年之後再次出土了清初石幢《重修多寶寺碑記》。這都說明玄奘受戒與大慈寺存在著很深的關聯,很多佛教界高僧也都相信玄奘受戒於大慈寺的說法。

玄奘長安圓寂

靈骨怎麼到了大慈寺?

除了在大慈寺受戒、講學之外,玄奘跟大慈寺還有一段因緣,那就是他的頂靈骨曾經保存於此。

玄奘的靈骨是在南京報恩寺發現的。報恩寺位於金陵機器局附近,內有紀念玄奘的三藏殿和三藏塔墓。1937年,南京淪陷於日軍之手,金陵機器局被開闢為軍工修械廠。1942年,日軍在平整三藏殿後的土地時發現一石函,上銘文字:「大唐三藏大遍覺法師玄奘頂骨,早因黃巢廢塔,今長幹演化大師可政於長安傳得,於此葬之。」這段刻於宋仁宗天聖年間的文字,講述了玄奘靈骨遷播的過程。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玄奘大師圓寂,安葬於白鹿原,五年後高宗下令遷葬於興教寺墓塔內。唐末黃巢大軍佔據長安,塔墓被毀,玄奘靈骨暴於荒野,被僧人可政發現帶到金陵,安葬於天禧寺(明宣德六年改名為報恩寺)。元代與明代,又兩次在寺內遷葬。清代鹹豐年間,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社會動蕩中玄奘靈骨再一次失去下落——直到在金陵機器局重見天日。

在發掘現場,玄奘靈骨置放在石函下面一銅質小龕中。小龕內,裝有舍利子及玄奘頂靈骨,靈骨寬約兩寸、長約四寸。日軍自然是想將玄奘靈骨據為己有,但在中國人的壓力下,不得不於1943年舉行了移交儀式。

中國奉迎回玄奘靈骨後,分為數份,送往各地,以建靈骨塔。主持分配靈骨的白隆平是四川西充人,決意留下一份在玄奘曾經居住、受戒、講學的四川成都。而玄奘靈骨保存於大慈寺的經歷,更有幾分傳奇色彩。

著名歷史學家蒙文通先生對玄奘唯識論有著極為精深的研究。1949年,時任華西大學(原華西協合大學)教授的他在家中接待了一位神秘客人。來客遞給蒙文通一個小圓木盒,託他交給近慈寺住持能海法師。同時移交的文字《唐三藏法師玄奘靈骨顯隱轉移之跡》,赫然道出了盒中所藏之物的來歷——那就是在金陵機器局挖出的玄奘遺骨。

玄奘靈骨經白隆平、蒙文通、能海之手,安置於成都南郊石羊場附近的近慈寺,後又存放於川西博物館。1962年,大慈寺又奉迎了玄奘靈骨。上世紀60年代中期,玄奘靈骨被轉移至文殊院保存。

玄奘大師16歲來到成都,一共待了五年,藉助在成都得授的《心經》渡過了西行取經途中最大的難關,並在大慈寺受戒、講學。因為這一段殊勝因緣,他的靈骨存放於成都,可謂是題中應有之義。

本版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相關焦點

  • 成都必打卡大慈寺,已有1600多年歷史,被譽為「震旦第一叢林」!
    作為中國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成都以其獨特的美麗、美食和美麗,吸引了無數遊客來到這片天府之國。但是,在眾多的景點和小吃中,有一座位於市中心最著名的寺廟,被譽為「震旦第一叢林」,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這就是大慈寺,又叫古大聖慈寺,位於成都最繁華的街區,毗鄰大海中的太古裡。這是一個罕見的與世隔絕的佛教場所。大慈寺建於魏晉,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規模宏大的千年古剎。因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僧人眾多,被譽為「震旦第一叢林」。大慈寺建於魏晉,唐宋處於鼎盛時期。
  • 成都大慈寺又稱太子寺,是不是與歷史上某個神秘太子有關?
    千百年來,成都民間對大慈寺一直另有一個稱呼「太子寺」,究竟是大慈寺這一名字誤傳的諧音,還是和某個太子有關呢?事實上還真不是一個誤會,的確大慈寺有相關的歷史依據。成都大慈寺一、大慈寺的建造背景據宋代普濟《五燈會元》記載,大慈寺相傳最早是由印度天竺僧人寶掌「魏晉間東遊此土,入蜀禮普賢,留大慈」,時間約為公元3世紀至4世紀之間。
  • 第二期:唐宋時期成都大慈寺的民俗故事
    其實,唐宋時期成都大慈寺的民俗生活,也一樣的豐富多彩和令人心馳神往,那是成都士庶的極樂之宴。 蘇東坡稱讚大慈寺壁畫「精妙冠世」 大慈寺是唐宋成都的文化藝術寶庫,其建築、壁畫、碑刻、寶藏, 都曾是成都數一數二的,而壁畫最為人所稱道。
  • 大慈寺菩提功德會在雲南舉行護生活動
    2017年1月7日,成都大慈寺菩提功德會22名會員在菩提功德會副會長覺能法師的帶領下,前往雲南進行護生放生活動。7日上午9點,功德會成員們首先參訪了雲南省和昆明市佛教協會的所在地——圓通寺,圓通寺是昆明市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建寺至今已有1200年歷史。佛法無有高下,伽藍不分彼此,一切正法道場皆是佛弟子的心靈皈依處。
  • 蜀都大道,從大慈寺路到通惠門路,成都歷史在這裡已經流逝千年
    騎行蜀都大道,從大慈寺路到通惠門路,只需十幾分鐘,而歷史在這裡已經流逝千年。權力、戰爭、死亡、愛情都在這條路上演過。成都的歷史也在這延續。今天,就跟我慢慢走,帶你逛一圈這條路。第一站 大慈寺大慈寺也叫古大聖慈寺,建於公元3世紀至4世紀之間,被譽為"震旦第一叢林",距今已有1600多年。
  • 那些在大慈寺燒香的年輕人
    秋日蓉城,大慈寺的晨曦。花辦主任攝。 成都的秋天,是金黃色的。尤以銀杏為主。 網友說,又快到銀杏變黃的時候了,沒有人不想念成都。秋天,正悄悄來到。大慈寺的銀杏,開始逐漸變黃。
  • 法門領袖—玄奘法師與南京的千年因緣
    北宋端拱元年,金陵天禧寺住持可政和尚千裡迢迢來到了已經頹廢的紫閣寺,可政和尚見無人看護玄奘法師舍利,又恐遭遇不測,便不遠千裡將玄奘法師頂骨舍利迎請到南京,並在天禧寺東崗建塔安奉。從現存史料來看,玄奘法師住世時未到過南京,而在圓寂324年後,卻與南京這座城市結下了不解之緣。
  • 成都最會「賣萌」的寺廟,佛殿前面擺滿卡通人物,成為網紅打卡地
    成都市是四川省的省會,是現在也很流行的網上紅光旅遊城市,如果想去成都,太古之鄉是成都最受歡迎的商務中心,甚至還被戲稱為「宇宙中心」。但你知道麼?在成都,「太古中」不僅是一座時髦的商貿城,也是一座聞名於世的千年古寺,這座古寺名為古聖慈寺,又名「大慈寺」。唐大成寺,唐代僧人玄奘法師,我們常說的「唐僧」,就是在這裡戒掉的。古老的寺院建築與周圍熱鬧的高樓形成鮮明的對比,同時又和諧共處,如果在太古之地漫步,可以進入大慈寺感受寧靜,更重要的是,大慈寺作為著名的旅遊勝地,不收門票,開放免費。
  • 〔讀城〕憶錄:太古裡之前的大慈寺街區
    黃昏,茶客散去後的餘暉太古裡之前的大慈寺街區文、圖 / 鄧平模毫無疑問,太古裡是當今成都最潮、最時尚的地標之一,這裡匯集了眾多國際潮流品牌。2019年,根據中國購物中心等級評價標準,太古裡被評定為國家五星購物中心。
  • 跨越千年友好的豐碑——那爛陀玄奘紀念堂
    在《西遊記》中西天大雷音寺的歷史原型——印度那爛陀寺(Nalanda Mahavihara)遺址的不遠處,矗立著雄偉的玄奘紀念堂,是見證中印兩國跨越千年友好的豐碑。紀念堂正面右側矗立著一塊重達十噸、由一整塊漢白玉雕刻的「玄奘紀念碑」,這是由中國政府贈給玄奘紀念堂的重要的禮物之一,在玄奘西行取經的出發地——西安加工完成。
  • 「德傳風格門市巡禮」成都遠洋太古裡門市—飽覽好茶的藏茶閣
    走過春熙路的人潮洶湧,大慈寺紅牆青瓦的山門矗立,隔著惜字塔與王德傳茶莊遠洋太古裡門市對望,香火繚繞與茶香瀰漫間,塵世喧囂在此沉澱。成都歷經三千年歷史與文化的累積,茶文化早在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處處是茶館;王德傳期待與成都市民以茶會友,選擇大慈寺旁作為安身處,將傳承一百五十餘年的茶香作為供養。雅俗文化交融共賞 成都大慈寺
  • 成都鬧市中的最萌古寺,這樣的搭配竟然毫無違和感
    川西的民俗風情、三國的歷史煙雲、深厚的巴蜀文化,這裡就是成都。她安逸、悠閒,具有慢節奏。前兩次來成都,逛了必去的寬窄巷子、錦裡古街、武侯祠,這次來也沒有什麼具體目的地,有朋友推薦去趟大慈寺,那裡有點驚喜,和其他古寺有些不同之處,閒來無事,對古寺並不是十分感冒的我,就聽了推薦去走了一回。這次下榻的酒店正好離大慈寺也不遠,看了下地圖,大約步行只需20多分鐘,吃過午飯,便慢慢晃悠過去。
  • 繁華深處的大慈寺
    原創 閒譚編輯 平叔閒譚 收錄於話題#劉建軍作品6個繁華深處的大慈寺作者 ▏劉建軍時光總是在身邊悄然無息的滑過,而時光的影子又悄然無息的留在了身後。對於成都這座古城,我有著別一樣的感覺和情懷。這種感覺和情懷並非是朝花夕拾,而是一生一世的執著和守望。做為曾經的路人,如今的歸人,在幾十年的光陰裡,大慈寺的大門外似乎都保留了我深深淺淺淺的腳印。信許是佛緣不夠,我始終都難以從心底推開這扇佛地重門,即便是偶爾走進寺院,也只是在專門為那些紅塵過客提供歇憩的地方,坐下來喝杯茶。其間所談的、笑的也都是紅塵之事。
  • 第九期:功侔魯壁—抗戰時期大慈寺保護故宮南遷文物
    北京故宮國寶南遷過程中,有7287箱文物曾存放於成都大慈寺一年之久。期間,成都佛教界與大慈寺僧眾為這批國寶的妥善保護髮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31年「9·18」事件後,華北危急,北平難保。鑑於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和1900年八國聯軍洗劫紫禁城的慘痛歷史教訓,國民政府行政院力排眾議,批准故宮博物院所存國寶南遷。
  • 玄奘心路【一】玄奘之路的內涵
    在戈壁親歷「玄奘之路」後,法師對這條路有了更為深入的解讀。現根據錄音整理為《玄奘心路》。其中,「玄奘的理想及其意義」和「玄奘的行動和堅持」兩部分所涉及的四大意義和五種精神,和前文基本相同,故將二文作了合併,相似處沒有另行整理。在此基礎上,法師特別開顯了玄奘之路的內涵,以及這條路和人生的關係,是本文的重點所在。另,因《玄奘的精神》一文中附有很多從《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摘錄的先賢事跡,感人至深。
  • 玄奘之路戈壁挑戰賽啟程,成都暘谷助力西南交大「戈十五」出徵
    延期了五個月的玄奘之路第十五屆戈壁挑戰賽終於到來。玄奘之路戈壁挑戰賽用徒步的形式踐行「理想、行動、堅持、超越」的玄奘精神,感染和影響了一批又一批的人。9月27日,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EMBA第十五屆玄奘之路戈壁挑戰賽(以下簡稱戈十五)出徵儀式在金牛區安泰安蓉大酒店三樓織金廳盛大舉行。
  • 想好好了解佛教十二因緣,可閱讀玄奘大師翻譯的《緣起經》
    十二因緣也叫十二緣起或者十二有支,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玄奘大師翻譯的《緣起經》就是專門講十二緣起的,總共一卷,才一千字左右,非常短。不過這部經的知名度似乎並不高,我們耳熟能詳的是玄奘翻譯的《心經》,這根中土崇尚大乘的文化有很大關係。
  • 住太古裡繁華處,探成都市井生活,成都最好的酒店博舍特惠套餐
    據說這家酒店裡有全城五星級酒店性價比最高的咖啡廳,一杯咖啡只要20多元;這裡地處市中心,卻是唯一一處開放式沒有圍牆沒有隔斷的酒店;這裡還有成都最棒的素食餐廳,以及最好的SPA館;有很多人不知道的男士高級復古修面理髮店;國際化的酒店管理與一座川西民風的古建築的相得益彰。它就是成都博舍。
  • 【伍燈偈】——《經風法雨》頂禮玄奘法師
    隋唐之際,天下大亂,兄弟二人從洛陽出發,經過長安抵達成都,開始了參謁耆宿,尋師訪道的參學生活,足跡遍及半個中國。法師在成都學習《攝大乘論》、《阿毗曇論》,聽受《迦延論》。唐武德三年(620年),法師年滿二十歲,在成都空慧寺受具足戒,並學習戒律。後又北上受習《成實論》和《俱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