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展:血液檢測能夠準確鑑別不同類型的腦腫瘤

2020-12-26 澎湃新聞

原創 轉網 轉化醫學網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Lauren

導言:腦腫瘤按其起源部位可分為原發性腦腫瘤和腦轉移瘤,腦腫瘤預後差、生存期短,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腫瘤之一。腦腫瘤的明確診斷以前一直依賴於侵入性手術獲得的組織標本,但最近,加拿大的研究人員一項新研究證實,不需要組織樣本,只需血液檢測就能夠準確鑑別不同類型的腦腫瘤。

最近,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簡單但高度敏感的血液檢測,可以準確診斷和分類不同類型的腦瘤,能夠為患者提供更準確、侵入更少的治療計劃。

這項發現在2020年6月22日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上,題為「Detection and discrimination of intracranial tumors using plasma cell-free DNA methylomes」。該研究描述了一種非侵入性且簡單的方法來對腦腫瘤進行分類。這項研究實際上當天也在著名的美國癌症研究協會2020年年會開幕式全體會議上發表,題目為:將科學轉化為救生護-理。

治療腦癌的一個主要挑戰是準確診斷不同類型的腦癌,從顯微鏡下看起來幾乎正常的低級腫瘤到侵襲程度不等的腫瘤。癌症的分級用於判斷預後,並協助制定治療計劃。

目前基於分子信息診斷和確定腦癌亞型的方法依賴於侵入性手術技術獲取組織標本,這是一個高風險的過程,也會引起患者的焦慮。

在不需要組織樣本的情況下診斷和分類腦瘤類型的能力是革命性的,實踐也在發生變化。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能不需要手術。

Krembil大腦研究所的醫學主任、瑪格麗特公主癌症中心的外科腫瘤學主任、資深科學家、外科教授格拉雷·扎德(Gelareh Zadeh)表示,「如果我們有一個更好、更可靠的方法診斷和腫瘤亞型,這將對我們如何治療這些癌症以及如何計劃治療產生巨大影響。」

扎德博士與瑪格麗特公主癌症中心的資深科學家丹尼爾·德·卡瓦略(Daniel De Carvalho)博士一起工作。丹尼爾·德·卡瓦略博士是將癌症表觀遺傳學應用於早期檢測、分類和新的治療幹預的世界領導者。

德•卡瓦略博士的實驗室專門研究一種名為DNA甲基化的表觀遺傳修飾,它在細胞內基因表達的調節(開啟或關閉基因)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癌細胞中,DNA甲基化模式被破壞,導致不受控制的癌細胞生長。

德•卡瓦略博士之前開發了一種基於DNA甲基的液體活檢方法來分析血液中成千上萬的這些DNA分子的表觀遺傳改變。這些片段被稱為循環腫瘤DNA或ctDNA。將這種新技術與機器學習相結合,他的團隊能夠開發出一種高度敏感和準確的檢測方法來檢測和分類多種實體腫瘤。

扎德博士和德•卡瓦略博士決定使用同樣的方法來進行顱內腫瘤分類這一具有挑戰性的應用。臨床醫生和科學家通過比較病人腦癌病理腫瘤樣本和分析221名病人血漿中的游離DNA,追蹤癌症的起源和類型。

利用這種方法,他們能夠將血漿循環ctDNA與腫瘤DNA進行匹配,從而證實他們能夠識別這些患者血液中循環的腦瘤DNA。然後,利用機器學習的方法,他們開發了一個電腦程式,僅根據循環的腫瘤DNA來分類腦瘤類型。

扎德博士表示,在此之前,由於血腦屏障不透水,人們認為不可能通過驗血檢測出任何腦癌。血腦屏障存在於大腦的血管和組織之間,保護大腦免受血液中的任何毒素的傷害。但由於這項測試在檢測血液中哪怕是少量高度特異性的腫瘤來源信號方面非常敏感,現在有了一種新的、非侵入性的方法來檢測和區分常見的腦腫瘤,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不可能的。

加拿大研究主席、多倫多大學副教授丹尼爾·德·卡瓦略博士在癌症表觀遺傳學補充說,識別腫瘤特異性改變的領域與新ctDNA,更敏感的測試在各種身體等血液和尿液是目前的一個轉折點,因為先進的技術可以檢測和分析甚至最小的特異的分子特徵的痕跡從大量的循環腫瘤DNA片段。

德•卡瓦略博士表示,「在全基因組範圍內繪製表觀遺傳修飾圖譜的可能性,結合強大的計算方法,已經把我們帶到了這個臨界點,通過分析表觀改變和基因突變來描述腫瘤的分子特性,讓我們對腫瘤的改變特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並為更具體、更敏感和不確定腫瘤的測試提供了可能性。」

德•卡瓦略博士和他來自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的合作者在2020年6月22日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表示,同樣的血液檢測可以通過從血漿或尿液中提取的循環細胞游離DNA準確識別腎癌。

參考: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6-brain-tumors-blood.html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0932-2

原標題:《【Nature子刊】新進展:血液檢測能夠準確鑑別不同類型的腦腫瘤》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提前20年,新血液檢測技術準確預測阿爾茨海默症
    提前20年,新血液檢測技術準確預測阿爾茨海默症 2020-08-05 0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液體活檢技術ctDNA在臨床應用中的最新進展
    研究團隊說,DNA甲基化模式可用於區分正常組織、癌變組織,還能區分不同類型的組織(如腎、肺、腦或乳腺)。 研究人員使用機器學習來逐步調整電腦程式,該程序使用DNA甲基化模式來區分不同類型的癌症和健康組織。
  • 兩種血液分子可「追蹤」和「預測」阿爾茨海默症進展
    研究團隊通過對兩個大型隊列輕度認知障礙(MCI)患者的血漿檢測,發現了血液中兩種分子的水平能預測患者未來的認知衰退和阿爾茨海默症的發展,這兩種分子分別是在蘇氨酸-181位上磷酸化的tau(P-tau181)和神經原纖維素(NfL)。
  • 新冠肺炎和流感有何不同?如何鑑別、診斷和預防?
    鑑別流感和新冠肺炎是當務之急2月23日,鍾南山院士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提醒,美國現在流感大流行,中國也有流感與新冠肺炎混合感染的情況,鑑別流感和新冠肺炎是當務之急。眼下,流感與新冠病毒同時高發,如何鑑別和診斷二者,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是遏制感染進一步擴大的重要因素。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有何不同?季節性流感(包括甲型和乙型流感)和新冠肺炎雖然都是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但二者在疾病症狀、嚴重程度及病毒傳播方面都存在諸多不同。
  • 新冠肺炎與流感混合感染怎麼辦?鍾南山:準確鑑別是當務之急
    鍾南山院士指出,中國也有這種(流感與新冠肺炎混合感染的)情況。鑑別出正常人、流感患者和新冠肺炎患者是當務之急。新冠、流感、感冒病毒,傻傻分不清?威廉瑪麗大學生物系副教授-病毒學家Kurt Williamson指出:這三種病毒都是我們所說的RNA病毒(它們的基因組是由RNA組成的,而非DNA),而且都是呼吸道病毒。
  • AI版「滴血測癌」:檢測血液中微生物DNA,癌症早診斷-虎嗅網
    他們聯合一個跨學科的合作小組共同開發了一種癌症診斷新方法,通過機器學習方法識別血液中存在的微生物DNA特徵,就可以診斷是否患癌以及患有哪種癌症。這些樣本來自10,481名患者,涵蓋了33種不同的癌症類型,包括原發性和復發性腫瘤以及轉移擴散的腫瘤。除了已知的微生物與癌症之間的聯繫,如人乳頭瘤病毒與宮頸癌、頭頸癌之間的關係,以及梭桿菌種類與胃腸道癌症之間的關係外,研究人員還發現「新大陸」,如費氏桿菌物種與結腸癌之間的聯繫等。
  • 血站實驗室被規範 如何應對血液檢測質控新要求
    加強對實驗室血液檢測全過程的質量控制,保證檢測結果準確、可靠尤為重要[1]。現按照血液檢測前、檢測中、血液後探討如下。1血液檢測過程識別血液檢測全過程包括檢測前、檢測中、檢測後,由此形成血液檢測鏈條,鏈條中的每個環節緊密相扣,均直接影響最終檢測質量[2]。血液檢測過程識別見圖1。
  • 這是腦腫瘤的5大嚴重徵象!
    作者: 蘇君(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我們前面提到了腦腫瘤早期的十大徵象,多是腫瘤直接壓迫刺激或破壞腦組織、腦神經的結果,具有定位的價值。 隨著病情的進展,根據腫瘤部位、性質、進展速度的不同,這些徵象會不同程度地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 眼咽肌病的兩種主要類型鑑別,一文掌握
    眼咽肌病是一組以眼部及咽喉部受累為主的肌肉疾患,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眼臉下垂、眼外肌麻痺、吞咽困難、構音障礙及肢體無力。眼咽肌病主要包括眼咽遠端型肌病(OPDM)和眼咽型肌營養不良(OPMD)。雖然OPDM和OPMD的臨床表型存在一定的重疊,但兩者為不同的疾病實體。
  • JCEM:血液檢測可準確預測月經期
    2020年1月22日 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雜誌上發表的新研究,血液檢測可以用來衡量女性絕經的大概時間。眾所周知,女性從出生時開始其卵子的總量是固定的,並且隨著年齡增大而逐漸減少。
  • 精準醫學時代,血液腫瘤如何實現個體化診療?|血液瘤|精準醫學|造血...
    圖1 高博醫學(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博仁醫院醫療院長吳彤教授作為病理科首席顧問,高博醫學診斷中心病理學科帶頭人高子芬教授特別指出,我國血液腫瘤很多的檢測相關技術分散在不同的科室,病理科相對來說就是組織學加免疫組學的方法,雖然對於分化比較成熟的淋巴瘤類型來說診斷尚可,但是隨著新的腫瘤類型的出現,精確診斷病理類型變得越來越困難。
  • 無症狀期阿爾茨海默病的預後血液檢測
    波鴻蛋白質診斷中心的Julia Stockmann和Klaus Gerwert傳感器檢測血液中錯誤摺疊的蛋白質SCD隊列包括203人。在研究開始時,所有參與者的血液樣本都被採集,並使用專利免疫紅外傳感器進行分析,該傳感器檢測β-澱粉樣蛋白(Aβ)肽的錯誤摺疊,這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生物標誌物。此外,受試者還接受了全面的阿爾茨海默病診斷測試,在研究開始時,沒有任何研究對象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另一方面,所有在研究開始時檢測到錯誤摺疊的Aβ肽的22名受試者在接下來的6年發展為臨床疾病。
  • 六大品類,專業鑑別,快速準確,盡在得物App
    得物App是由上海識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新一代潮流網購社區,它旗下的鑑別服務一直是它強有力的競爭優勢之一。在大多數提供鑑別服務的平臺都只能夠鑑別單一品類商品的時候,得物App便早已經開始積極主動的擴展其可鑑別的品類了。截至5月26日,得物App能夠鑑別的品類已經包含了球鞋,服裝,配飾,手錶,美妝以及奢侈品,能夠鑑別的品牌已經包含了Nike,Jordan,adidas,Supreme,Champion,Thrasher,MIDO,BRISTON,Dior,TF,GUCCI,LV等等。
  • 兩種血液分子可「追蹤」阿爾茨海默症進展
    據英國《自然·衰老》雜誌30日發表的一項醫學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首次發現,血液中兩種分子的水平或能預測輕度認知損害:患者未來的認知衰退和阿爾茨海默症痴呆的發展。這兩種分子分別是在蘇氨酸-181位上磷酸化的tau(P-tau181)和神經絲輕鏈(NfL)。這一成果有助於科學家開發出常規血液檢查,「追蹤」高危群體的阿爾茨海默症進展。
  • 得了腦腫瘤能活多久?美國癌症協會5年生存率解析
    對於腦腫瘤以及顱內佔位性病變等神經外科疾病患者來說,這個問題是最重要的,很多患者和家屬都會問到。對於腦腫瘤能活多久主要取決於腦腫瘤的良惡性,治療方法是否得當,以及病人的身體機能等。  腦腫瘤能活多久?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出版物改編的統計數據,腦腫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幾乎為36%,10年存活率接近31%。存活率隨年齡增長而下降。
  • 近期科學家們在腦癌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
    00621-9近日,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工程師帶領的研究小組開發的實驗室測試可以準確地檢測,捕獲和分析成人最常見的侵襲性腦癌中最致命的細胞。【2】Cell Rep:科學家揭示腦癌耐藥性新機制doi:10.1016/j.celrep.2020.107897通過調查患有腦腫瘤患者的大量細胞樣本,烏普薩拉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發現,膠質母細胞瘤細胞的變化如何影響不同藥物的作用。他們的發現發表在Cell Reports雜誌上。
  • 周敏:流感、普通肺炎與新冠肺炎的鑑別診斷——阻擊新冠 權威在線(8)
    病原學診斷對於呼吸道感染,尤其是新冠肺炎的診斷非常關鍵,在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等標本中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前段時間有些放射科的專家認為CT檢查能夠代替核酸檢測,我並不苟同這種觀點,CT檢查是絕對代替不了核酸檢測的,它們的功能是不一樣的。
  • 多篇文章解讀風溼性關節炎研究新進展!
    類風溼關節炎是自身免疫性關節炎的最常見類型,是由免疫系統攻擊關節內壁的健康細胞引起的。在過去的十年中,研究者們已經發現,RA患者血液中的自身抗體存在情況存在差異。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1993年至2016年之間的1,285名RA患者。每年收集有關患者症狀,治療,自身抗體狀況,殘疾和死亡率的數據。
  • 邁瑞血球家族又添利器 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助力抗疫
    除了核酸抗體 血常規CRP也是病毒照妖鏡一場疫情讓核酸篩查、抗體檢測成為耳熟能詳的日常詞彙,實際上除了這些新式武器外,血常規和CRP作為醫院檢驗科對感染性疾病和炎症監控「最常用」的檢查,也是病毒的照妖鏡,在新冠肺炎鑑別診斷、病情監測的臨床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 第五屆天晴血液·紫金論壇暨天晴血液八周年學術盛會,民族製藥企業...
    重慶分會場執行主席張曦教授代表西南血液醫生同行對正大天晴8周年表達了祝賀,並期望西南血液領域同道們能夠一起更好地服務患者。牛挺教授表示,正大天晴8年來託起血液腫瘤患者的健康夢,並希望未來正大天晴能夠繼續為人類健康助力,王季石教授則祝福與會同道們工作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