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進入主要指數與滬港通 助力A股歷史上首輪長牛

2020-12-14 證券時報

近日,上交所宣布,科創板公司擬於12月14日進入上證180、滬深300等主要指數股票池,2021年初進入滬股通範圍。興業證券點評認為,將科創板公司納入主要指數股票池,主要指數有望吸納中芯國際、金山辦公等龍頭科技公司,未來成分質量迎來全面提升,真正反映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經濟結構轉型的成果,為投資者提供優質回報,助力A股歷史上首輪長牛。

興業證券認為,此次科創板公司擬進入主要指數和滬港通股票池,進一步體現國家對於資本市場、尤其是科創板的重視。此次改革促進科創板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幫助科創企業既能夠利用優質產業扶持政策、快速登陸資本市場融資,又能夠取得與港股市場、乃至海外其他市場接近的國際地位。

新一輪科技周期正在途中,關注長期科技成長主線。中國正處在新一輪科技創新周期,經濟動能從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頂層設計+高質量發展需求驅動+降低融資難度,國家重視之下,科技成長板塊景氣全面上行。短期關注業績持續釋放的消費電子、5G應用、軍工等,中長期關注「十四五」推動下「卡脖子」環節的國產替代,如半導體鏈條、新材料等。

相關焦點

  • 科創板進入核心指數與滬港通北向資金可掃貨科創板
    科創板傳來重大利好,除了一批科技股票將被納入A股核心指數外,滬深港通標的名單擴容,科創板股票首次納入。分析認為,在新的科技浪潮與國產替代趨勢下,科創板長期投資價值較為顯著,科創板將持續獲得增量資金的配置。
  • 首批科創板公司納入核心指數,有什麼重大意義?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無論從指數成分還是從資金增量出發,科創板股票進入主流指數意義均十分重大。 興業證券就在研報中表示,長期以來,受限於傳統的編制方法,A股指數給投資者帶來「零和博弈」的錯覺,指數結構失調是A股失真的重要因素之一。
  • 雙面滬港通:A股「靈丹妙藥」還是「春藥」
    長期來看,滬港通對A股市場提振有限,即使是藍籌,2500億元遠遠不可能解決問題,而且,滬港 通設定的參與門檻比較高,主要是機構參與,跟散戶關係其實並不大。如果要說積極意義,作為 中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重要嘗試,滬港通的推出將逐步實現中國 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這對中國股市的制度和市場機制或帶來鯰魚效應。
  • 科創板公司下周一納入核心指數,有望迎來內外資金攜手增配
    9家科創板公司入寬基11月27日,上交所發布公告,12月14日將上市時間超過1年的科創板證券納入上證180、滬深300等成分指數樣本空間。這是繼今年6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宣布科創板證券納入上證綜合指數樣本空間後,再次在主要指數成分調整時涉及科創板的納入。
  • 滬深港通標的名單擴容:在港上市生物科技公司也能買 何時能掃貨
    滬深港通標的名單擴容,科創板股票首次納入,在港上市生物科技公司也能買了,何時能掃貨?靴子落地,滬深港通投資標的更多元了。11月27日滬深交易所表示,為進一步完善互聯互通機制,滬深港三所已就同步擴大滬深港通股票範圍的措施安排達成共識。其中,科創板股票將被納入滬深港通標的範圍。
  • A股指數樣本大調整,三隻銀行股調出上證50指數!超1000億資金...
    這在雪球App上爭議頗大,有人認為編制與時俱進、充分反應了當下經濟趨勢中的代表公司;但也有人認為不科學,像極了「低位割肉、高位接盤」,漲幅波動較大的股票編入會拖累指數本身。本次樣本調整,上證50指數更換5隻樣本,調出交通銀行、郵儲銀行、中國銀行、中國重工、洛陽鉬業,調入恒生電子、中泰證券、海天味業、韋爾股份、兆易創新。上證50指數調整名單上證180指數更換18隻樣本,公牛集團、中微公司等調入指數,中信銀行、上港集團等調出指數。
  • 中金公司:此次滬深港通擴容條件的公司共有16家
    此次股票範圍擴容的關鍵突破是將科創板公司股票屬於上證180、上證380指數成份股或A+H股公司A股的股票根據滬港通現有規定調入滬股通股票範圍。同時,對於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規則》第18A章節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的股票(股份名稱結尾含「B」字標識),如果其屬於相關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或是滬深港交易所上市的A+H股上市公司的H股,該股票將根據滬深港通現有規定調入港股通標的範圍。
  • a股:今天股民高興了,上證指數站上3400,股市行情下面怎麼走?
    有料財經股市行情分析:今天上午,滬深股市大盤指數全線上揚,滬指重新站上了3400點關口,財經有料哥身邊的散戶股民朋友們可高興了!接下來,我們的a股股市行情又將會怎麼走呢,跨年度牛市行情是否已經啟動?股市大盤指數先抑後揚,雖然開盤輕微低開,但是隨後不斷走高,今天上午收盤的時候,上交所的滬指漲幅0.58%,重新站上了3400點大關;深交所的深證成指漲幅1.34%,創業板指數大漲2.23%。
  • |a股|外資|港股|港股通|滬股通|深股...
    過去兩年港股市值結構已實現科技、醫藥、新消費為主導的轉型,未來隨著更多的新經濟龍頭進入恆指,港股將進入新核心資產驅動新時代。我們預計第二上市公司大概率將在明年納入港股通,優質中概股資產有望有效提升港股的關注度,2019年以來已有10隻中概股在港二次上市,市值相當於目前港股通標的的20%,另有36家中概股初步符合港股上市條件,目前市值約6000億美元。
  • 滬股通是什麼意思?和滬港通有什麼區別?
    剛剛開始進入股票市場的新手,一定不要弄錯了,雖然滬股通和滬港通之間,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兩者的意思卻是有著很大的不同,那麼到底什麼是所謂的滬股通呢?和滬港通之間的區別又有哪些?  所謂的滬股通就是指不需要到大陸進行開戶,香港的投資者就可以通過香港券商的帳戶來買賣上海的部分股票。  那麼滬股通互通的額度又是多少呢?
  • 滬港金融合作開啟新徵程
    國家金融管理部門主要負責人在發言中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具有獨特的優勢和豐富的經驗積累,上海正在努力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滬港兩地可進一步加強互動交流,相互促進提升。在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支持和諸多利好因素累積背景下,深化滬港金融合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雙方可以在良好的現實基礎上開啟合作新徵程。
  • 巨豐投顧:金融周期輪番上攻 滬指衝擊年內高點
    摘要 【巨豐投顧:金融周期輪番上攻 滬指衝擊年內高點】周一,A股震蕩走高,盤面分化。行業板塊方面,銀行、保險、有色、券商、煤炭輪番領漲,航天航空、多元金融、農牧飼漁、安防設備、房地產、工程建設、鋼鐵等漲幅居前,釀酒、貴金屬、醫療、鋼鐵等小幅下跌。
  • 滬港通前舍小追大 銀行股暴漲招銀看好中信銀行
    圖片來源 香港明報財經  滬港通AH股比價表  新浪財經訊 11月12日消息,據香港明報財經報導,滬港通互調南北水,未見港股A股化前,內地投資者暫時由「喜小」、「喜差」及「喜新」, 變成追逐大盤股。今年表現優異的深圳創業板,昨日指數大插逾3%,大型中資銀行股卻忽然爆升,中國銀行(3988)A股更因成為滬港通結算行而漲停。
  • 滬股通是什麼意思? 滬股通標的股有哪些
    滬股通是什麼意思?滬股通標的股有哪些?滬股通是指投資者委託香港經紀商,經由香港聯合交易所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向上海證券交易所進行申報(買賣盤傳遞),買賣規定範圍內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在2016年開年短短18個交易日,上證指數下跌了22.71%,深證成指下跌了25.6%。但滬股通資金抄底動作卻越來越堅決。
  • MSCI指數調整生效日「魔咒」再現
    截至收盤,早盤一度漲近5%的保險指數下跌0.09%,早盤一度漲逾4%的券商指數上漲0.58%,早盤一度漲逾4%的申萬一級銀行行業指數下跌0.99%。數據顯示,北向資金全天淨流入49.39億元,其中滬股通資金淨流入11.59億元,深股通資金淨流入37.80億元。
  • 滬上德比「雖遲但到」!申花上港爭冠組首輪就開戰
    特殊賽制,滬上德比依然不會缺席。申花昨天戰勝河南建業,以大連賽區第四名晉級爭冠組,並將在爭冠組首輪遭遇蘇州賽區第一名上港。兩隊即將展開兩回合大戰,爭奪四強席位。第一階段是賽會制小組賽,申花與上港分在兩個賽區,未能過招。而第二階段是賽會制淘汰賽,不巧兩隊首輪便狹路相逢,躲不開的恩怨對決,還定要分出勝負。從申花與上港歷史交鋒來看,上港明顯佔據上風。從2013年上港隊前身上海東亞升上中超以來,與申花在各項賽事中一共有17次交鋒,90分鐘常規時間的總戰績為9勝4平4負。
  • 巨豐投顧:目前A股跨年行情已經展開
    大盤分化,滬指逼近前高,建議把握輪動機會,不能輕易追高。  消息面  證監會:健全常態化退市機制,實現「退得下」「退得穩」。  11月28日,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2020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演講時,其中提到,要健全常態化退市機制,實現「退得下」「退得穩」。
  • 滬港通深港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將循屬地原則
    中國證監會8月26日就《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若干規定》修改為《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若干規定》(以下簡稱《互聯互通規定》)公開徵求意見。
  • 多隻納入個股尾盤異動,MSCI指數調整生效...
    11月北向資金淨流入近580億元Wind數據顯示,北向資金11月淨流入579.29億元,其中滬股通資金淨流入411.70億元,深股通資金淨流入167.58億元。科創板股票有望明年3月進入富時羅素旗艦指數11月27日,港交所表示,滬深港交易所已就同步擴大滬深港通股票範圍的措施安排達成共識。下一步,滬深港交易所將積極推進相關業務技術準備工作。
  • 騰訊獨播《老友記》丨管清友對話劉紀鵬:A股牛死了還是「牛」死了?
    回顧2020年上半年,市場上漲主要得益於經濟修復、疫情得到控制、貨幣政策相對寬鬆帶來的估值提升;下半年,市場則將步入業績驗證期。2020年以來,儘管經歷了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外資對於A股市場仍然呈現不斷加大配置的趨勢。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滬股通和深股通累計淨流入資金達到1130.5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