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採冠脈支架廣東落地兩周再傳好消息!集採球囊將於2月1日落地
金羊網 作者:陳輝 黃士 2021-01-18
繼集採支架1月1日落地後,2月1日集採球囊也將落地廣東,擴張球囊平均中選價為265元/個,降幅92.23%。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 實習生 黃士
記者近日從廣東省醫療保障局獲悉,繼集採支架1月1日落地後,2月1日集採球囊也將落地廣東,擴張球囊平均中選價為265元/個,降幅92.23%,將為需要做冠脈介入手術的患者進一步減負。
廣東作為國家集採冠脈支架首批落地的18個省區市之一已經嘗「頭啖湯」兩周了。這些手術患者是否能明顯感受到降價帶來的「減負」?集採球囊落地後又將帶來怎樣的變化?集採支架質量有無變化嗎?醫生們的手術積極性會否受到影響?記者為此走訪了廣州多家三甲醫院。
【費用】
為患者實實在在減負
這兩周廣州的氣溫也正如支架價格一般「大跳水」,各大醫院急診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驟增,病房收治呈飽和狀態,有醫院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PCI)也排得滿滿的。
1月13日80歲的汕頭市民馬先生正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科辦理出院手續,就在5天前他剛在這裡做了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在已經堵塞了90%的前降支冠脈裡放了兩個支架。這兩個支架均為樂普(北京)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鈷基合金雷帕黴素洗脫支架系統,是這次國家集採冠脈支架中的國產品牌,集採前的價格約為8000元左右,集採後的價格是645元,兩個支架為馬先生省了1.5萬元左右。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科副教授王士超告訴記者:「2013年冠脈支架的價格還在2萬元左右,集採前的均價是在1.3萬元,而現在僅為700元左右。像這次馬先生總的住院費是4.8萬元,其中一大半是手術前花費的,老人入院時病情非常嚴重,急性心梗發作,並伴有重度心衰、肺部感染,調理了兩周多才能做手術,異地醫保報銷後,老人的自付總額是6777元。」
「6000多就做次手術,放了兩個支架,這在過去是想都不敢想!」馬先生的大兒子說。就在2016年馬先生在廣州另一家三甲醫院也做過心臟支架手術,當時支架的價格還是一萬多元,手術前先預存了8萬元。「支架降價之前,說實話很多家庭可能對於手術費用會有顧慮,但現在大家心裡踏實了很多。」馬先生的大兒子告訴記者。
馬先生是率先享受了「支架自由」的廣東患者之一。記者從廣州多家三甲醫院了解到,各醫院均已用上了集採冠脈支架,快的在去年12月31日下午就用上了,慢的在1月4日元旦假期結束後也用上了。翻看一下帳單,每個手術患者都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降價後帶來的醫療費用「減負」。
據廣東省醫療保障局介紹,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的10個中選支架,廣東省的原平均採購價1.1萬元/個,平均降幅93 %,最高降幅96%,最低降幅89%。2021年廣東省意向採購量90108支,預計可節約費用10億元左右。2021年1月1日全省落地實施。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廣東牽頭組織七省(自治區)開展冠狀動脈球囊擴張導管類醫用耗材聯盟集團帶量採購,擴張球囊平均中選價為265元/個,降幅92.23%;藥物球囊平均中選價13191元/個,平均降幅44.45%。廣東首年意向採購量16.8萬個,預計可節約費用7.5億元左右。集採成果將在2月1日落地實施,將為需要做冠脈介入手術的患者進一步減負。
王士超介紹,在過去介入手術的費用中佔大頭的就是耗材,而在耗材中佔主要費用的就是支架和球囊。目前,預擴球囊國產的價格為2600元左右,進口的則在3350-3500元之間。不過介入術中用球囊進行預擴張,是可以反覆用的。以馬先生為例,他這次手術只用到了1個預擴球囊,是2600元,等到集採球囊落地後,以350元為例,球囊費用可再省2250元左右。
【質量】
多是臨床使用比較成熟的產品
早在去年底關於集採支架要降價的新聞一出來,患者的反應也是有所不同的。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有患者希望能「捱一捱」,等到降價後再做手術,也極個別有患者擔心集採後的支架「便宜沒好貨」而要求在元旦前提前做了手術的。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馬躍東副教授說,「對於那些想等一等再做手術的患者,我告訴他們『生命安全』始終是選擇手術時間的第一要素,除非是病情很穩定的患者才可以稍微等一等。對於那些對質量有擔憂的患者,我和他們說這種擔心更是沒有必要,這批集採支架都是臨床使用比較成熟的產品,已經經過了時間和臨床實踐的考驗。以他所在的中山一院為例,現在用的集採支架有4個品牌,兩個是國產品牌,兩個是進口品牌,都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
廣東祈福醫院胸痛中心醫療總監、心內科主任洪長江教授說:「集採支架落地後,我們醫院最擔心的是患者需求能不能滿足。好在集採中選支架是臨床應用比較成熟的產品,對我們醫院的醫生來說也是比較熟悉的型號和品牌,沒有冷門的支架產品。但肯定也會有一部分對中選產品不熟悉或者沒用過的基層醫院,短時間的轉換會有一定的壓力。」
如何評估冠脈支架質量是否過關?王士超介紹,一是看支架的推送杆是否結實;二是看支架的通過性如何,是否有毛刺;三是看支架會否脫載;四是看支架上藥物塗層的釋放如何。前三點在完成冠脈介入手術時即可做出判斷,從自2021年元旦起他經手過的數十個集採支架看,質量都是過關的。第四點即藥物塗層的釋放如何,對患者是否再次出現血管狹窄有一定影響,這需要術後一年後,甚至數年後才能評估。
馬躍東介紹,他和同事們基本一致感覺國產與進口支架質量上面沒什麼差別。因為現在集採後進口與國產的價格差不多,所以價格因素不再是主要考慮因素了,醫生們現在選擇支架的主要依據是病人的血管病變情況,看適合哪一種就選擇哪一種,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給了醫生更大的自由度。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元旦假期裡,由於正處於過渡期,有醫院的集採支架型號比較少,手術存在「捉襟見肘」的問題,主刀醫生要「看菜下飯」,斟酌選擇現有型號完成手術。目前這一局面已逐漸得到改善,集採支架的品牌和數量已逐漸增多。
據了解,國家醫保局將和醫用耗材安全質量部門開展聯合監管,對所有中標產品的使用實現全過程追溯,最大程度保證產品質量,讓患者放心。
【期盼】
讓企業可持續發展,合理體現醫生勞動價值
集採支架大幅降價,且質量有保證,給患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醫患雙方都拍手稱好,但記者在採訪中也聽到一些擔憂和期盼。
期盼一:保障企業合理利潤,改進技術、研發新產品。有受訪者認為,集採之後通過了減少中間環節,支架價格降了下來,減輕了患者的負擔,但也要保障企業有合理的利潤,這樣企業才能再循環,再發展,再研發新的產品,改進技術,改進材料,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續化發展。
期盼二:合理體現醫生勞動價值。一臺冠脈支架手術需要4名醫護人員配合,他們要穿著重達20斤左右的鉛衣,在對身體有損傷的X射線環境下進行手術,而一臺常規的冠脈支架手術中,操作的手術費用也就只有1500元左右。有些醫院一臺手術有100多元的放射補貼,要四個醫護人員分,有的醫院甚至沒有放射補貼。有受訪者表示,在支架價格降低的同時,他們希望醫療服務價格進行重新的調整,讓醫生的技術得以合理體現,醫護的積極性才能得到保障,不能讓醫生只靠救死扶傷的情懷來工作。
期盼三:加強全民心血管健康宣教。中國是心血管病負擔最重的國家之一,我國18歲及以上人群中高血壓患病率為23.2%,心腦血管病是中國的首要死因,中國每5個死亡的人中,就有兩個死於心腦血管病。集採支架大幅降價後,在民間有這樣的聲音出來,心血管病沒什麼大不了,不行就多放幾個支架,反正已經「支架自由」了。這讓一些受訪者感到擔憂,他們呼籲應該對全民加強心血管病的健康宣教,澄清「放了支架就萬事大吉」、「支架放得越多越好」等誤區,而是從生活的多個方面預防心血管病,已經得病的要接受長期規範的治療。
編輯: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