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有傳言稱鍾南山警告,「這場瘟疫比17年前的非典更嚴重,用的藥副作用更大。一旦染上,就算治癒了,後遺症也會拖累後半生。」
3月21日中國男足國家隊隊員武磊確診感染新冠肺炎時,也有很多網友留言表示,擔心就算新冠肺炎治癒,也會影響武磊以後的職業生涯。其實,「鍾南山警告新冠肺炎有嚴重後遺症」完全是謠言,早在1月31日,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北京衛視《養生堂》節目採訪時就親口闢謠:「到現在我沒有發現有很明顯的後遺症,治癒的可能以後會大量增加。」所謂副作用更大、後遺症拖累後半生等說法完全是危言聳聽。
那麼,感染了新冠肺炎
到底對身體會不會有遠期影響呢?
尤其是損傷的肺
真的能完全恢復嗎?
今天就來聽聽一線專家的解讀!
本文受訪專家:何白梅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老年醫學科、 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湘雅)副主任醫師
絕大多數不會有後遺症!
一句話說明白:肺修復能力強,絕大多數不會有後遺症。
人一共有兩個肺,左、右邊各一個。但實際上左右兩個肺並不是完全對稱的。右肺有三個葉,而左肺有兩個葉。
肺部的主要功能就是換氣。通過呼吸,將空氣中的氧氣通過肺部交換到血液當中,並排出體內的二氧化碳。所以在肺部出現比較嚴重的問題時,患者會感覺呼吸困難。
肺是一個內臟器官,要了解肺部病變的性質和位置,較常用的辦法的是拍肺部CT。通過CT掃描的三維重建,醫生可以更好的評估病變情況,制定更準確的治療方案。從目前已公布的新型肺炎屍體解剖報告來看,危重症死亡病例明顯有肺損傷。
按照第六版診療方案的出院標準,出院患者肺部 CT 應有明顯吸收好轉;同時建議患者出院後第 2 周、第 4 周到醫院隨訪、複診。
危重症患者的問題不是「肺啃噬」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對七萬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的病例統計,81%的患者都屬於輕/中症,重症大約佔了14%,而只有5%的患者是危重症。危重症患者雙肺瀰漫性實變,並不是病毒對肺部的直接攻擊,而是自身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在病毒的刺激下,免疫系統火力全開,引起細胞因子風暴,導致全身臟器受損。
經過系統的治療後,患者肺功能可以逐漸恢復。根據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的觀測情況,絕大多數新型肺炎患者經過治療,病灶範圍縮小,密度逐漸減低,病灶數量減少,磨玻璃陰影可完全吸收。根據之前SARS的跟蹤研究,實變影可以轉歸為磨玻璃陰影或消失,也有一些磨玻璃陰影可持續存在。
重症患者的愈後康復治療
當然,新冠患者出院後肺部也不是馬上就能恢復的,需進行康復治療,包括儘快恢復體力和肺功能。尤其對於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後,若遺留部分肺纖維化,肺功能未完全恢復,即存在呼吸困難、運動耐力減退、活動受限等,都是需要康復治療的適應證。
1、肺功能鍛鍊
新冠肺炎患者主要是肺泡滲出增加,影響肺泡氧合。肺康復的重點是肺功能的鍛鍊,使氣道打開,改善肺通氣及肺容量。肺功能鍛鍊的常用方法為縮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具體方法如下:
★ 縮唇呼吸:吸氣時氣體從鼻孔進入,呼氣時縮口唇呈吹口哨狀,讓氣體均勻自雙唇緩慢呼出,吸氣與呼氣的時間比是1:2,每天3~4次,每次10分鐘。
★ 腹式呼吸:患者髖關節、膝關節輕度屈曲,全身處於舒適的體位。一隻手放在腹部,另一隻手放在胸部,進行縮唇呼吸,吸氣時把腹部鼓起,呼氣時把腹部縮回,訓練時間5~10分鐘。
2、全身運動
康復運動的形式主要是有氧運動,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全身的耐力,改善心肺功能。建議可以選用慢走、太極拳、健身跑、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方式。
3、均衡營養和飲食
多食用富含優質蛋白、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適當吃些滋陰潤肺的食物,如梨、百合等。
4、作息規律,改善家居環境
注意空氣流通,避免有害氣體、煙霧、粉塵的刺激。提倡禁菸,創造無菸環境。患者應注意防寒保暖,預防感冒。
是否會有後遺症?
全國藥學主委:應該是不會再出現了
2003年非典過後,我們從媒體的報導上看到,一些倖存的患者由於使用大量激素+抗生素治療,留下了骨頭壞死等比較嚴重的後遺症。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療好後,是否會留下相應後遺症?
小康妹兒在2月16日採訪中華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藥學部主任童榮生教授時,他認為:
這次新冠患者病毒肺炎爆發後,國家衛健委推薦的治療方案裡,特別提到我們不建議大劑量長時間使用激素,只能在非常有必要的時候,短期使用適量的激素,所以這次應該不會出現,由於激素導致嚴重的後遺症。
目前的報導中也沒有發現,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後出現這類後遺症的案例。
部分文章來源: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微信號:cs_xyyy)原創,已獲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編輯:離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