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榮格心理學中,人格面具是一個人公開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於給人一個很好的印象以便得到社會的承認。或就是逃亡20多年裡過於熱衷與沉湎自己所扮演的「好人」角色,勞榮枝才會有自稱善良的驚人之言。
12月22日下午5點30分,經過兩天的審理,勞榮枝被控故意殺人罪、綁架罪、搶劫罪一審庭審結束。在最後陳述階段,勞榮枝說:「我承認有罪、認罪、悔罪。我向受害人及受害人家屬表示道歉,這句道歉晚了20年。」說完,她情緒激動,失聲痛哭,並稱:「可以說我不優秀,但不能說我不善良。如果還有機會,我願意傾盡所有補償受害人。」
勞榮枝自稱「不能說我不善良」的底氣或許在於此前很多身邊人的評價。在這些人的眼裡,勞榮技不僅漂亮有品位,熱愛生活,性格也溫柔隨和,是一個好女人。甚至在勞榮枝被捕後,很多曾經的朋友同事都不敢相信她會是個殺人犯。
↑庭審現場。圖據中新網
然而,梳理案件細節,無論如何,人們都難以將涉嫌故意殺人、綁架、搶劫罪的案犯與善良聯繫在一起。善良的女人,會貪圖錢財,漠視生命,參與作案?善良的女人,會在逃亡20多年裡,依然過著滋潤有品位的生活?
退一步講,即便她沒有殺人的故意,只構成搶劫罪和綁架罪的故意,也難以稱得上善良。從旁聽者「勞榮枝對自己有利的就辯護、不利的就推給法子英」的描述來看,其自稱善良,恐怕更像是為脫罪打的同情牌。
其實,勞榮枝在他人面前表現出的所謂良好形象,或可用「人格面具」來解釋。這是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概念。在榮格心理學中,人格面具是一個人公開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於給人一個很好的印象以便得到社會的承認。它也可以被稱為順從原型。「人格面具實際上就是並不存在的那個自己,但這個人自己以及其他人卻認為他就是這樣的。」
從這個角度講,或就是逃亡20多年裡過於熱衷與沉湎自己所扮演的「好人」角色,勞榮枝才會有自稱善良的驚人之言。
之所以這樣分析勞榮枝的心理狀況,源於其善良之說實在難以站住腳。一個佐證是,在法子英被捕後,勞榮枝並沒有自首。如果她真的本性善良,是被威脅的,那麼在法子英被捕後,自身處境應該是解脫,而非繼續選擇潛逃。另一方面,從勞榮枝被抓獲後的相關照片來看,其不僅沒有委屈悔恨,反而極其冷靜淡漠,甚至在鏡頭前還微微露出笑容。本性善良,或真是被脅迫的人,被抓獲時,情緒怎地如此平靜?沒有爆發,沒有痛哭、悔恨,反而露出「嫵媚」一笑,讓人不寒而慄。
事實上,各種公開的報導已清晰勾畫出勞榮枝是一個追求高品位、高端生活的人。而對生活的過度講究,以及由此帶來不切實際的欲望,恐怕是勞榮枝的「惡之源」。
犯下罪行之人,接受法律的制裁固然必要,但剖析探因其「從惡」之源,也自有其意義。如此,懺悔、教訓才會更加真實,不僅受害者家屬獲得心理補償,對於社會也不乏告誡作用。倘若只是為了脫罪,而拋出「不能說我不善良」言論,這不啻於是對受害者家屬的二次傷害,亦是對法治社會的挑釁。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葉建明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