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 改革開放再出發(權威發布)

2021-01-07 人民日報

6月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省(區、市)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馬興瑞,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傅華,廣東省副省長張虎圍繞廣東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介紹了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70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廣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縮影和代表。」馬興瑞介紹,廣東經濟高速增長,GDP從1949年的20.3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9.7萬億元,近30年位居全國前列;對外開放不斷擴大,2018年全省外貿進出口總額7.16萬億元人民幣、約佔全國1/4、連續33年居全國首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4.75萬家,基本建成門類較為齊全、配套相對完善的現代產業體系。

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

沒有特殊的資源稟賦,也沒有可以坐享其成的發展基礎,廣東是怎麼取得今天的發展成就的?馬興瑞說,靠的是制度優勢、政治優勢和改革開放的優勢。創辦經濟特區、實行改革開放、發展市場經濟,廣東創造性地把中央關於改革開放的戰略設想變為鮮活生動的發展成果,在改革開放上發揮了重要的窗口作用、試驗作用、排頭兵作用。

當前,社會各界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給予了高度關注和期待,廣東如何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引領,來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馬興瑞介紹,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現良好開局,形成對人才、資本、技術、企業的「虹吸」效應。廣東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新時代廣東改革開放的「綱」,舉全省之力推進建設,牽引帶動形成高水平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

「改革開放給廣東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又是一次廣東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重大機遇。」馬興瑞介紹,下一步,將在五個方面大力推動:以規則相互銜接為重點優化營商環境;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馬興瑞介紹,當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各個市都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條件。在就業、就學、就醫等方面為港澳青年等提供便利條件。比如推動為港澳人士在內地辦居住證,目前已經辦理超過10萬張。另外在醫保和養老保險方面,三地政府正在加強對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同時,為港澳青年的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便利條件。

「粵港澳文化同根,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三地的文化交流互動日趨緊密、日趨活躍。」傅華介紹,前不久出臺了廣東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文化圈的三年行動計劃。將以嶺南文化為紐帶、為橋梁,來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換、創新性發展。充分利用三地優質豐富的文化資源,面向新時代,打造灣區的文化精品,要有灣區的代表作。三地要共同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講好灣區故事,做好文化的傳播。

將創新驅動作為發展主動力

「中美經貿摩擦不斷升級對我們有一定影響,但是總體上是可控的。」馬興瑞指出,廣東是外經貿大省,在中美貿易額當中,大概佔1/5,所以不可避免會受一定的影響。當前廣東的企業和市場經濟活力比較足,經受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等考驗,有一定的韌性和抗擊風險的能力,有能力來解決好支撐發展的問題。「廣東堅定做好自己的事情,準備好迎接一切困難挑戰。」

「從當前的情況看,廣東外經外貿發展總體平穩。」馬興瑞說,廣東是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窗口,特別是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我們更要進一步擴大開放,這個戰略是堅定不移的。廣東還專門出臺了穩外貿和促進利用外資的措施辦法,進一步擴大開放。

馬興瑞說,創新驅動是廣東發展主動力,2018年全省研發經費支出超過2500億元,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佔全國一半,區域創新綜合能力保持全國第一,成長出華為、騰訊、廣汽、格力、美的等具有強大創新能力的世界級企業。廣東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的問題,廣東有智慧財產權法院,建立了規範的智慧財產權交易體系。技術合同交易量很大,金額已突破1000億元。

「從長遠和當前發展來看,我們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主創新的科技創新發展之路。」馬興瑞說,廣東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至少有四個「接近90%」:一是研發投入接近90%來源於企業;二是研發人員接近90%來源於企業;三是研發機構數大約有90%來源於企業;四是發明專利接近90%來源於企業。2017、2018連續兩年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全國第一。

同時,廣東加大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推動建設一批大科學裝置、國家實驗室、重點實驗室等,成立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委員會,推動九大關鍵領域技術攻關;重視為人才提供寬鬆的發展環境,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目前引進了一批院士專家團隊、創新創業團隊,鼓勵企業在全球配置科技資源。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發展市場主體

在廣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4.5萬家,先進位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56.4%,第三產業對GDP貢獻率上升至58.9%。馬興瑞坦言,廣東的生產總值今年將突破10萬億元人民幣大關,但仍然面臨著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關鍵,還要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瞄準未來的產業。

一方面,在經濟體系上有所體現。政府就是要提供一個制度的環境、法治的環境和支持企業的政策環境,特別是支持實體經濟,廣東這幾年出臺了「實體經濟十條」「民營經濟十條」「促進外貿九條」等政策措施,還有支持就業的各類措施。「廣東省率先實現了廣東企業職工養老金的統籌,給企業和群眾帶來了好處。」馬興瑞說。

另一方面,著力發展市場主體。廣東當前的個體工商戶和企業數1146萬戶,其中企業數接近500萬戶,位居全國第一。12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有29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0億元。在市場經濟發展當中,注重發展產業集群,形成了電子信息、綠色石化兩個產值超萬億元的產業集群,還有七個千億元產值的新興產業集群。

「這些方面有很多。」馬興瑞舉例說明:廣東率先發展4K超高清視頻產業。4K電視機的產量約佔全國一半。發展機器人產業。現在工業機器人產量約20%都是廣東生產的,2018年工業機器人產量超過了3.2萬臺套,佔全國22%。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深圳、廣州、珠海都已實現公交的純電動化。率先發展工業網際網路。鼓勵企業用信息化技術來提升發展能力,現在有3000家企業上雲上平臺,馬上會有1萬家企業實現上雲上網。發展移動通信產業。智慧型手機產量佔全國的43.9%。加快5G網絡建設,今年在深圳很快會布局商業化基站來推動5G發展。

相關焦點

  • 中流擊水 逐夢前行——從全國兩會看新時代廣東改革開放再出發
    在這場春天的盛會裡,廣東踏上新徵程,湧現出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風貌。  新氣象▶▷  改革開放再出發  燈塔指引方向,思想引領行動  去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廣東改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風雷激蕩的40年,廣東創造了世界現代化史上的發展奇蹟,為全國的改革發展貢獻了寶貴經驗,也成為世界觀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向的重要窗口。
  • 在更高起點上推動僑鄉改革開放再出發!市委書記林應武在《南方日報...
    在更高起點上推動僑鄉改革開放再出發!原文如下▼在更高起點上推動僑鄉改革開放再出發 ■林應武用足用好江門得天獨厚的僑資源、僑文化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第三次到廣東視察指導,聲聲殷切重託飽含深情厚愛,為廣東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舉旗定向、掌舵領航。江門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牢記囑託、感恩奮進,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努力在新徵程上書寫江門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 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 以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激發蓬勃活力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授權改革試點,賦予深圳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這是新時代推動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又一重大舉措,也是創新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再出發,擴大高水平開放
    我們一起來看:北京首都機場海關 李娜 通過觀看習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我作為改革開放的同齡人,作為新時代的海關青年,深刻認識到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推進海關改革必須採取適合我們工作實際的戰略戰術,在戰略上勇於進取,在戰術上穩紮穩打。
  •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城市治理再出發
    從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已有40個年頭。40年裡,中國的城鎮化率從改革開放前的不足20%,持續迅速發展到今天的60%左右,越來越多的人走出農村,聚集城市,既享受城市發展所帶來的現代化文明成果,也深受各種城市病的困擾。
  • 走在前列謀新篇——浙江省推進「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
    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題:走在前列謀新篇——浙江省推進「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新華社記者方問禹、王雨蕭平均每26個浙江人就擁有1家企業,農民收入連續34年領跑全國省區,「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多領域全面深化改革……70年砥礪奮進,尤其是2003年以來,在「八八戰略」引領下,浙江省已成為全國體制最活、開放程度最高、經濟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
  • 習仲勳:廣東改革開放的主要開創者和重要奠基人
    新中國成立後,他主導廣東改革開發和經濟特區建設,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為新中國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2002年5月24日,習仲勳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詳細】 堅持改革 廣東改革開放的主要開創者和重要奠基人 針對廣東毗鄰港澳、華僑眾多的優勢和特點,在1978年底和1979年4月兩次中央工作會議上,習仲勳同志向中央提出給予廣東在開展對外經濟活動中更多的自主權,讓廣東在改革開放中先走一步。
  • 「灣區風來新時代 改革開放再出發」 深圳建市40周年歌曲徵集活動歌詞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深圳正在努力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努力發揮大灣區核心引擎城市的作用。今年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深圳建市40周年,明年又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大事喜事不斷,時代呼喚精品力作。
  • 「灣區風來新時代 改革開放再出發」慶祝深圳建市40年歌曲徵集活動...
    6月5日,「灣區風來新時代 改革開放再出發」慶祝深圳建市40周年歌曲徵集活動啟動儀式在深圳舉行。記者現場獲悉,即日起,市民可按要求進行歌詞投稿,活動將於2019年7月31日截止。40年來,深圳人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有些作品更是傳唱全國,成為時代的記憶。在此過程中,深圳也湧現出一批又一批音樂創作人才。此次作品徵集活動也是深挖音樂人才,傳唱改革故事的一種體現。
  • 改革四十年,品牌再出發——「2018 CCTV金融品牌高峰論壇」在京...
    論壇以「改革四十年,品牌再出發」為主題,邀請到眾多國內知名金融企業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分析金融行業前沿趨勢,新金融轉型與傳播,為中國金融品牌持續、穩健發展獻言獻策。著名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先生蒞臨現場,並就中國金融應進行結構性改革發表了重要講話。
  • 開放再出發,為什麼是蘇州?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為了吸引更多國際資源匯聚蘇州,2020年開年第二個工作日,蘇州市委市政府召開了蘇州開放再出發大會,發布今年的「1號文件」,推出30條重磅措施,進一步加大社會開放力度,以開放引領未來發展,讓蘇州朝著國際性大都市邁進。  過去的40多年,為什麼是蘇州站在了改革開放的最前沿?現在,為什麼又是蘇州發起了開放再出發的信號?未來,會給我們一個什麼樣的蘇州?
  • 開放再出發,蘇州這樣幹
    疫情沒有阻擋蘇州開放再出發的腳步。截至3月18日17時,規上工業體量超過3.3萬億元的蘇州,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到100%,復崗率86.83%。站在發展的十字路口,蘇州正以吳人之巧慧「繡」出開放新版圖——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蘇州的發展機遇與瓶頸並存。
  • 殷殷囑託勉勵廣東篤定前行:改革不停頓 開放不止步
    在全球疫情及複雜的國際形勢下,外資巨頭們用行動投下對廣東持續對外開放和未來發展的信心一票。「越是環境複雜,我們越是要以更堅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的殷殷囑託,一直勉勵著廣東篤定前行。
  • 鵬城展翅再高飛(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
    「我們來瞻仰鄧小平銅像,就是要表明我們將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奮力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邁上新臺階。」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的莊嚴宣示,鏗鏘在耳。「先鋒」深圳,再度出發。
  • 改革開放史學習資料
    作者:慎海雄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年:2018年圖書來源:超星學習通習近平新時代改革開放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新的思想瑰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各項事業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方針和根本行動指南
  • 改革活力在基層 賦能提升再出發
    改革活力在基層 賦能提升再出發 2020-07-10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經濟特區: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創舉
    ,為新時代經濟特區再出發指明了前進方向。在這個重要歷史關頭,黨中央積極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願望,召開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將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中國改革開放是針對原有體制機制弊端而展開的,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既要明確癥結所在,更要找準突破口。考慮到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情況複雜,改革開放只能由點及面,從局部開始,再逐步向全國推廣。這是黨中央創辦經濟特區的宏觀思路和戰略考慮。
  • 黃漢標:牢記囑託再出發 感恩奮進起而行 為助力廣東實現總定位總...
    黃漢標:牢記囑託再出發 感恩奮進起而行 為助力廣東實現總定位總目標彰顯雲浮擔當 2020-11-24 1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改革開放時代精神深化內陸改革開放
    兩江新區近日研究制定新舉措,以浦東新區為標杆,緊扣國家級新區定位,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6個「新突破」為著力點,努力推動兩江新區二次創業再出發,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
  • 以深圳先行先試推動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
    2019年8月,中央作出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重大決策,是新時代推動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又一重大舉措。   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是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政治高度,賦予深圳在新徵程中為建設社會主義強國探索新路徑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