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濱,三江匯合,八口分流。珠江呈巨大的扇狀注入大海,又以此為圓點,向東西兩翼伸展出綿延長達8500多公裡的海岸線。
面朝大海,改革開放是廣東的根和魂。
今年4月,惠州大亞灣,埃克森美孚惠州項目動工,這是美國企業在華獨資建設的首個重大石化項目。5月,湛江東海島,巴斯夫廣東新型一體化基地首批裝置打樁開建,這是中國首例重化工行業外商獨資項目。6月,揭陽惠來港,GE(通用電氣公司)宣布,揭陽海上風電總裝基地將於明年建成投產,這是其亞洲首個海上風電機組總裝基地。
在全球疫情及複雜的國際形勢下,外資巨頭們用行動投下對廣東持續對外開放和未來發展的信心一票。
「越是環境複雜,我們越是要以更堅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的殷殷囑託,一直勉勵著廣東篤定前行。
在經濟特區激蕩四十年之後,廣東又一次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利好疊加的「雙區驅動效應」下,在廣州與深圳「雙城聯動、比翼雙飛」的強勁動力牽引下,以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為國家發展大局作出新的廣東貢獻!
必由之路▶▷
堅定不移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世界關注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大灣區、聚焦深圳。在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再次賦予深圳新的重大歷史使命。這是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關鍵一招,也是創新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
改革開放,是必由之路。
啃下多少「硬骨頭」,闖過多少急流險灘,如果說過去的改革開放是「摸著石頭過河」,現如今擺在廣東面前的新時代改革開放道路,已是藍圖繪就、路徑清晰。深化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愈加堅定。
2017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見證《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籤署。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隨後廣東迅速出臺貫徹落實的《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
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新時代改革發展的「綱」,廣東舉全省之力推進大灣區建設。
基礎設施「硬聯通」,讓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加快形成。
到去年底,大灣區高速公路裡程約4776公裡,路網密度約8.5公裡/百平方公裡,高於東京、倫敦以及長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機場群旅客、貨郵吞吐量分別達2.23億人次、815萬噸,客貨運輸規模繼續位居全球灣區機場群之首。
體制機制「軟聯通」,推動三地規則銜接,展現「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勃勃生機。
一橋飛架三地,聯通的不僅是人流、物流,還有其背後的溝通協調機制。國慶期間,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鄺美雲意外地在假期裡收到廣東省政府關於她提出的進一步開放港珠澳大橋使用限制的建議答覆,將陸續增加大橋口岸粵港小汽車指標數量,並進一步放寬粵港澳小汽車指標申請條件。她在微博發文表示:「感謝有關部門接受建議。」
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為粵港澳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8月24日9時30分,伴隨著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大廳的清脆鐘響,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下首批18家公司集體掛牌上市。
經濟特區四十載,深圳從一個邊陲農業縣蝶變為中國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也為粵港澳大灣區各類高科技企業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廣州煥發老城市新活力,「雙城聯動」形成牽引帶動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建設的強勁動力。
10月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重磅消息,廣州期貨交易所籌備組成立,標誌著廣州期貨交易所的創建工作進入實質階段,這是中國期貨市場改革發展的又一重大舉措。
此外,籤署廣深深化戰略合作協議、打造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推動廣清接合片區納入全國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共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攜手港澳,在「雙核+雙副中心」動力機制下,廣東必將再度展翅高飛。
重要法寶▶▷
在深化改革開放中構建新發展格局
船到中流浪更急。放眼世界,國際環境日趨複雜、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環顧國內,中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但不平衡不充分等短板弱項猶存。
惟有抓住改革開放這一重要法寶,才能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這兩天,廣東外貿企業被一個好消息刷屏:10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廣東自貿試驗區部分地方推廣實行國際航運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在剛過去的9月,廣東自貿試驗區三大片區制度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珠海在全國率先立法,允許港澳導遊在橫琴免試執業;深圳出臺全國首部自貿片區立法,境外投資者準入限制擬逐步放寬或取消;廣州南沙推行「交地即開工」3.0版改革,實施「先建後驗」審批新模式……
回望廣東自貿試驗區掛牌5年來,各種首創性、差異性、系統性改革創新頻出。目前已形成527項改革創新成果,202項制度創新案例,其中38項全國首創、6項成為全國最佳實踐案例,提供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廣東經驗」。
與此同時,新增市場主體從2015年的5.87萬家增長至2019年的29.8萬家,居全國自貿試驗區首位。
環顧全省,多個高端外資項目紛紛落戶或順利推進建設,成為廣東持續開放、不斷優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註腳。
「從諒解備忘錄的籤署到首批裝置的開建,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巴斯夫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新一體化基地負責人林漢平驚嘆於項目推進的「廣東速度」。
據商務部統計,上半年廣東新設外商直接投資企業(項目)5584個,實際使用外資821.9億元,其中高技術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104.6億元,同比增長75.2%。
放眼全球,廣東深入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著力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中國是我們非常重要的市場。」在不久前舉辦的2020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上,坦尚尼亞參展商安吉說,坦尚尼亞企業將致力於深耕中國市場。
今年1月到8月,廣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額超1萬億元,保持1.6%的增長,疫情下仍顯示出巨大的合作潛力和發展前景。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培林博士看來,「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要提高關鍵技術和重要產業鏈的可替代性和抗衝擊韌性,意味著要實行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廣東應大膽探索,在全球化的理念和規則制定上起到引領帶動作用。」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廣東將以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力量。
關鍵一招▶▷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嶄新活力
改革開放,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國慶前夕,省委深改委印發《佛山市南海區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實施方案》,允許南海直接複製省其他實驗區已獲批權限。「改革闖將」佛山南海,再次站上潮頭。
同為昔日「四小虎」的東莞、佛山順德,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同樣奮勇爭先:
聚焦創建廣東省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上半年東莞市新一代信息技術工程、高端裝備製造工程投資同比增長53.8%、28.2%。圍繞建設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順德推進村級工業園改造,兩年來累計完成土地整理62017畝,吸引近百個超億元項目落戶。
新時代深化改革開放是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協調、通盤謀劃。
「十三五」期間,廣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職責使命,著力抓統籌謀劃、抓重點攻堅、抓創新實驗,牽引帶動各領域改革縱深推進。
保障政策供給,打好全面深化改革「組合拳」——
四大省級改革創新實驗區爭先探路,13項廣東改革創新經驗向全國推廣……圍繞「1+1+9」工作部署和重大改革任務,廣東重點抓好中央部署我省的改革試點和省級層面開展的綜合改革試點、專項改革試點任務,改革領域再現「廣東現象」。
敢啃「硬骨頭」,向體制機制要動力——
疫情期間,「粵康碼」平均每天亮碼超1700萬次、使用人數居全國第一;「粵省事」實名用戶超8100萬、「粵商通」面向全省1300餘萬商事主體提供767項高頻服務……以「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為突破口,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進「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高地——
通過「銀政通」企業開辦全流程智能服務一體機,從事淘寶生意的林先生提交資料後,半天內即拿到營業執照。如今,全省開辦企業平均3個工作日即可完成所有手續,部分地區半天就能辦結。
一路風雨兼程,一路披荊斬棘。40多年來,正是依靠改革開放,我們才湧起壯闊東方潮,書寫出令人驚嘆的中國奇蹟。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和實驗區,廣東必將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蓄勢加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