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鍾南山院士,很多人都會豎起大拇指,這位年過8旬的老人,卻一直心懷矢志不渝的救死扶傷的初心,在別人這個年紀已經退休安享晚年的時候,他依然不知疲倦地奮戰在第一線,為了就是可以把自己的畢生所學奉獻給國家,今年84歲的鐘南山院士依然還帶著學生,希望教出更多優秀的醫務工作者。
而最近因為肺炎疫情的出現,全國出現了上下一心抗擊肺炎疫情的局面,作為一名呼吸道領域的頂尖醫學家鍾南山院士首先在公眾面前接受採訪的時候確定了「人傳人」的說法,為各地及時防控爭取了時間。
在此前鍾南山院士接受白巖松專訪的時候,還很早地提出讓大家最好不去武漢,但後來通過報導我們看到一張鍾南山老院士坐在車廂裡閉目養神去武漢的身影,讓很多人看完後落淚了,他以「逆向而去」的方式來到了武漢第一線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彰顯出來了一名醫生的仁者大愛。
如今的鐘南山先生一直在奮戰疫情的第一線帶領著團隊為保障更多人的健康做出努力著,可以看到這位已經年過8旬的老人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精力來投身到工作當中,讓很多年輕人看完以後都為之汗顏。
鍾南山院士其實一直以來十分注重自己的健康和保健,年輕時就愛鍛鍊的他為自己創造了一個良好的身體素質條件,而正是有了這樣的前提條件讓其可以全身心地把更多時間放在自己的事業當中。而說到鍾南山院士作為50年代末考上北京醫學院的學霸,一直以來學習成績都十分不錯。
說到北京醫學院(80年代改名為了醫科大學)很多人對其並不是很了解,這所醫科院校早在54年和59年兩度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而鍾南山院士能夠在那個年代考上這所大學堪比現在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的難度了。
在進入大學後的鐘南山,對待學習十分認真,而且養成了十分良好和自律的生活學習習慣,憑著自己的天賦和不懈努力,最終成為了一名在業界享有盛譽的醫學大家。
其實除了鍾南山院士本人靠著天賦和努力外,說到鍾老的家庭也是讓很多人佩服的,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和母親都是醫生,也正是自小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之下,讓鍾院士自小就立下了學醫的志向。
鍾老的父親鍾世藩是近代著名的兒科學大家,說到鍾南山父親早在20年代就以優異成績考上了著名的北京協和醫學院,那個年代社會動蕩不安,能夠考上這所著名醫科院校的人寥寥無幾,而鍾世藩在畢業的時候還以優異生的身份畢業,後來還遠赴美國留學拿到了博士學位(現在說到博士依然是頂尖人才,在民國時期更是人中龍鳳了)。抗戰勝利後,鍾世藩回到了國內先後在多所當時著名的國內醫科大學的醫院任職,解放後一直留在了廣州中山醫學院擔任教授和主任,履歷十分傳奇,鍾世藩為我國兒科醫學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晚年的時候依然不遺餘力地把自己畢生所學整理成《兒科疾病鑑別診斷》,成為了當下兒科教育教學和應用中最經典的著作。
不僅如此,鍾南山院士的母親也是一名醫生,雖然父親的話不多,但對兒子一直都十分的嚴格,也正是在這樣的父母影響之下,讓鍾南山院士最終養成了嚴謹的態度,保持了始終如一的品格,最終成為一代醫學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