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鍾南山院士的家,他對子孫的兩點要求,就是最好的家風

2020-12-15 騰訊網

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勁頭上來了,很多東西能解決,大家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

相信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全國人民都會深受鼓舞,而這句話就是來自於84歲的老人,鍾南山院士之口,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風骨和力量,而他的存在就是人們心中的一劑強心針,有他在,什麼都不怕了。

鍾南山院士身上有很多重要的頭銜,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在2003年非典肆虐的時候,67歲的他告訴大家,把病情最重的病人送到我這裡來。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84歲的他再一次披上戰袍,告訴大眾,儘量不要去武漢,而他自己卻踏上了去武漢的高鐵,掛帥出徵。

這樣一位叱吒風雲的老人,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卻是無欲無求的,在娛樂圈明星動輒上億身家,豪車豪宅、豪華婚禮的時候,我們來看看鐘南山院士的家,可以用清貧來形容,他至今還居住在一所老舊的小區內,房子也僅僅是八十平,這種鮮明的對比,更讓我們瞬間淚奔。

家裡的環境也非常簡樸,看起來跟一個普通的家庭沒什麼分別,家具也非常舊了,看起來有年代感了。

沙發一看就有年頭了,還用布裹著,要不是牆上掛著鍾南山院士的照片,誰會把這個樸素的家庭跟他聯繫起來呢?

這個門框上的釘子很有紀念意義,這是非典時期,鍾南山院士在家隔離的見證,他每天把吊瓶掛在上面輸液,進行自我隔離。

這才是真正的名門望族

鍾南山院士的低調,讓大家對他的家族知之甚少,其實這才是真正的名門望族。他的妻子李少芬,是一位優秀的國家女籃運動員,1952年到1966年為國家女籃效力,獲得1961年第一屆新興力量運動會冠軍,1964年獲匈牙利、法國、羅馬尼亞、中國四國籃球邀請賽冠軍。

後來又相繼擔任廣東女籃教練,廣東省體育運動技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籃協副主席等職務,至今還在為最愛的體育事業效力。電影《女籃五號》就是以李少芬為主力的女籃為原型改編的。

鍾南山院士有一雙兒女,女兒叫鍾惟月,兒子叫鍾惟德,他們都非常低調,在各自的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女兒繼承了媽媽運動的天賦,曾經是一位優秀的遊泳運動員,曾獲得過世界短池遊泳錦標賽100米蝶泳冠軍,打破了世界紀錄,而兒子繼承了鍾南山院士的衣缽,是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的泌尿外科專家。

鍾南山院士的父親鍾世藩,是北京協和醫學院畢業的高材生,後來又取得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的學位,是著名的兒科專家,被世界衛生組織聘為醫學顧問。

不僅如此,鍾南山院士的母親廖月琴在醫療事業中的貢獻也非常了不起,是廣東省腫瘤醫院的創始人之一,而且她本人也是才女,從小就博覽群書,給了鍾南山和妹妹最好的教育啟蒙。母親廖月琴的家族就是著名的鼓浪嶼廖家後裔,家族裡人才輩出,從上面這張圖來看,林語堂和鍾南山院士,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說,鍾南山院士的家族,才是真正的名門望族,但這樣的人物,卻心甘情願居於一隅,不爭名不逐利,這跟他的良好的家風是分不開的。

家風到底是什麼?

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稷安。

家風又被稱為民風,是家庭教育形成的家庭風氣,也是一個家庭精神和處事原則的根基,一個良好的家族離不開良好的家風,所謂萬丈高樓始於基,它決定了一個人的價值觀,歷史上著名的顏氏家訓、朱子家訓、曾國藩家書、錢氏家訓,這些家庭中透露出來的優良家風,成就了一個個優秀的後代。

在這個非常時期,沒有一個醫生比他更受關注,更被寄予厚望,人們更期待從他口裡聽到最權威的信息和判斷,這也源於終南山的做事風格,講原則,敢說真話,實事求是,當然也離不開父親對他的教育和影響。

鍾南山回憶自己的父親,我父親是兒科專家,他醫生講話很少,但每講一句話,一定要有依據。鍾南山小時候的記憶是,家裡的屋頂上養了很多小白鼠,有三四百隻,那些都是父親自己掏腰包買來做病毒實驗的,當父親忙不過來的時候,就經常喊他去餵小白鼠,父親告訴他,醫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半點虛假都來不得,只有反覆實驗得出的數據和結論,才能用於臨床實踐,所以深受父親影響的鐘南山,凡事都喜歡親自實驗,這就是他做事的原則。

所以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貌和精神,它會沉澱在孩子的血脈深處,構築孩子的三觀。

他對子孫的兩點要求,就是最好的家風

鍾南山院士在面對採訪的時候,曾經說過,看一個事情或者做一個研究,要有事實依據,這個很重要,不要輕易下結論,相信自己的觀察。

而他的父親也曾經跟他說過,一個人要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一點東西,那麼他這輩子就算沒白活了。他感覺自己沒有做到父親的要求,所以也要求他的兒女和孫子孫女要做到:

惟德,惟月:

你們要永遠記住,鍾家的優良傳統有兩個,永遠要有執著的追求,辦事要嚴謹要實在。只要有這兩條,你們就會不斷地取得進步,而且比我們取得的成績還要大,謝謝了,我的家。

相關焦點

  • 84歲鍾南山的家被曝光,家風才是最高級的炫富!
    1鍾南山「豪宅」曝光,驚呆眾人老舊的小區、掉漆皮的鐵門、80平米的房子、昏暗的燈光;這就是立功無數的鐘南山院士家,不是別墅豪宅、反而樸素的讓人難以置信。家裡擺放的家具有些陳舊泛黃,儼然就是上個世紀的風格。整體雖然簡樸,卻不失溫馨和整潔。
  • 家風家訓故事365(十四) | 清白家風留子孫
    清白家風留子孫東漢時弘農華陰(今屬陝西渭南)楊家,出了一個賢能的子孫,叫楊震(?~124年)。雖然家境貧寒,父親早逝,但他卻教書自給,刻苦自學,直到50歲,才開始仕途,一直做到太尉,位列三公。楊震雖說當了大官,生活上仍然十分清苦。
  • 英雄故事二:關注鍾南山院士,建一個熱愛運動的家
    2003年67歲的鐘南山院士帶領醫護人員奮戰在抗擊非典一線,力挽狂瀾,享譽中外,聽說今天已經84歲的鐘老再次披掛上陣為廣大人民群眾遮風擋雨,民眾在讚賞之餘,更多的是對老英雄健康的擔心和心痛,隔屏一見,一片驚嘆。其實鍾老的家不光是有名的醫學院士之家,更是一個名符其實的體育冠軍之家。
  • 清風傳家 | 鍾南山:醫生父親的言傳身教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編著的黨員幹部家風建設讀本《清風傳家》《嚴以治家》(一套2冊),已由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全國公開發行。
  •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鍾南山談起家庭羨煞很多人,家庭教育很重要
    古語有言,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中國好男兒,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現今疫情當下,國難當頭,無數白衣戰士慷慨赴國難,滿腔灑熱血,率先垂範者當數鍾南山院士。
  • 家風永流傳:「父母就是最好的一本家書」
    這位瀘州師範學校掌校時間最長的校長,在古稀之年堅持以家書方式教化、引導後人,時間長達13年,書寫30餘萬字,對子孫的愛護之心躍然紙上,其也如涓涓細流浸潤著子孫後代。「父親教導我們要勤儉、熱愛勞動……這些教誨讓我終生受益。」何白李四子、四川著名辭賦家何開四表示。而在紙質書信早已不復存在的當下,他認為家書還會存在於家庭的每個角落,「因為父母就是最好的一本家書。」
  •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和他的籃球情愫
    9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鍾南山院士獲得「共和國勳章」。其實,除了在銀幕上展現的為祖國醫療事業奉獻自我的形象之外,在生活中鍾院士也是個「不折不扣」的籃球迷。他和籃球有著不解之緣。一、鍾南山和夫人李少芬在CBA現場觀賽鍾院士是多年的籃球迷,對於CBA的賽事新聞和球員都了如指掌。
  • 星漢燦爛 若出其裡——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的家國情懷
    鍾南山一生記住的是父親對他的期待——一個人對社會要有所貢獻,不能白活。這句話成了他們家庭的信仰。鍾惟德,鍾南山之子。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得過中國泌尿外科最高榮譽「吳階平泌尿外科醫學獎」;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第一位外籍教授。鍾南山說:「在處理與病人的關係上,鍾惟德做的比我還好。」家風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不斷傳承下來的一種風氣。家風是一點點累積,一代一代傳承來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 83歲鍾南山妻子曾是女籃國手,結婚57年仍單位房
    1996年,他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如此的優秀,完全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鍾南山對自己後代說:「鍾家優良傳統有兩個,第一就是要永遠有執著的追求;第二辦事要嚴謹,要實在。」這兩個優良傳統,從做事、做人的角度讓我們了解到了一個人的成功與其良好的家風密不可分,他繼承了父輩良好的家風,並傳承下去,對孩子們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祖國和人民奉獻力量。
  • 青羊優秀家風故事 | 《家風築國,國夢可興》
    文/成都市樹德協進中學 楊顆棋(學生)「家風好就可以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國天下之間的聯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風如川,川匯海則為國;川清則海靜,川流若生生不息,則四海皆昇平。國之興衰,取之於家;家風築國,國夢可興!《周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又如《顏氏家訓》中說:「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有人說,好家風是最貴的不動資產;而家風好的父母,勝過萬千名校,他們才是不動資產的締造者。
  • 84歲的英雄鍾南山院士,家裡竟然這麼樸素,一根釘子留17年
    這次疫情的爆發,就在大家最惶恐的時候,84歲的鐘南山院士再一次站了出來,奔赴上了一線。現在都過去17年了,疫情再次爆發,最讓人安心的依然是他!鍾南山院士已經84歲了,卻依然有著健碩的體魄,這和他日常在家裡鍛鍊身體是分不開的。說到在家鍛鍊,很多人都很好奇,鍾院士的家長什麼樣?
  • 如何看待黃秋生對鍾南山院士的評論?保護英雄,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鍾南山院士,可謂是我們的英雄,因為疫情他與李蘭娟院士都不畏高齡,依然為中國及中國人民的安危而奮戰在一起。就單單這為民奉獻的精神是多少人所沒有的,但就有一些人卻對鍾院士的談話,雞蛋裡頭挑骨頭。有網友在網上評比,認為鍾院士才是我們該追的星!
  • 鍾南山院士為何這麼牛?看完他父親畢業的大學和履歷就明白了
    說到鍾南山院士,很多人都會豎起大拇指,這位年過8旬的老人,卻一直心懷矢志不渝的救死扶傷的初心,在別人這個年紀已經退休安享晚年的時候,他依然不知疲倦地奮戰在第一線,為了就是可以把自己的畢生所學奉獻給國家,今年84歲的鐘南山院士依然還帶著學生,希望教出更多優秀的醫務工作者。
  • 揭秘83歲鍾南山顯赫家世?父母畢業於北京協和,堂姑祖父是林語堂
    家風是給家中後人樹立的價值準則。很多名人的家訓甚至成書供人效仿,例如《曾國藩家書》總會讓人學到很多道理。2020年春節,鍾南山院士逆行奔赴武漢,由於出發匆忙,他並沒能買到飛機票,甚至連有座位的火車票都沒了,他沒有利用自己院士的身份,這位83歲的老人,跟普通乘客人一樣選擇無座票。
  • 揭秘83歲鍾南山背景?母親生於鼓浪嶼首富之家,曾在美國進修醫學
    學生給鍾南山院士獻花 鍾南山院士祖籍福建,家族從醫者眾多。鍾南山的大姨媽廖素琴是「上海第一醫院」營養室主任,廖素琴的丈夫戴天佑是著名的肺科專家,他們的兒子,也就是鍾南山的表哥戴尅戎(戴克戎)是骨科生物力學專家,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的舅舅廖永廉是「原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博士,回鼓浪嶼後成為原設於鼓浪嶼的「廈門第二醫院」內科主任。鍾南山的舅媽陳錦彩一輩子古道熱腸,鼓浪嶼人都稱她「廖醫生娘」,他們夫婦倆一直深受老鼓浪嶼人的稱道和感佩。
  • 鍾南山院士告訴你「體育鍛鍊」的重要性!
    眾志成城 抗擊肺炎最近一個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等多地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鍾南山再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從2003年抗擊「非典」先進人物到現在,鍾南山已經83的年齡,卻依然堅持自己的工作崗位,實在令人敬佩。
  • 鍾南山院士及時示警
    鍾南山院士也及時做出了示警,希望民眾能夠保持警惕。鍾南山院士及時示警,給出答案現在全國各地都已經進入夏天,在公共場合更是感覺炎熱。於是不少人就萌生了摘下口罩的念頭,然而現在真的是摘口罩的時候嗎?我國著名醫學專家鍾南山院士對此給出了解答,他表示因為中國前期的防控措施很到位,所以現在抗擊疫情已經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 空淨「奧斯卡」 | BROAN榮獲鍾南山院士頒發的「南山獎」
    BROAN獲獎獎盃及證書「南山獎」以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的名字命名,被稱為空淨行業的「奧斯卡」,是國內空淨行業最具影響力的評獎活動之一。結合本次全民空淨節,由中國室內空氣淨化品牌集群、廣東省鍾南山醫學基金會等機構共同發起的中國空淨「誠信質量萬裡行」活動派出的4名使者,在歷時150天,途經31個省市,總行程41500公裡,發動10000份《行業誠信倡議書》,號召10000名人在「百米長卷」上簽字後。在全國各地700多位空淨人的見證下,於11月28日當天現場接受了鍾南山院士的檢閱。
  • 84歲的鐘南山院士,身體依然硬朗,步伐輕盈,他的養生秘訣是啥?
    鍾南山院士的身體是每個人都非常羨慕的,他到底是怎麼樣將身體保持得這麼好,他的養生秘笈是啥?鍾南山院士覺得最好的飲食就是七分飽,這樣不會增加腸胃的工作負擔,而且從食物中也能夠吸收足夠的營養,如果經常吃的太飽,那麼人們的腸
  • 鍾南山院士簡介 及傳奇事跡
    鍾南山院士,福建省廈門市人,1936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呼吸內科專家。196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醫療系,1979至1981年公派英國進修。1984年被授予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