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勁頭上來了,很多東西能解決,大家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
相信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全國人民都會深受鼓舞,而這句話就是來自於84歲的老人,鍾南山院士之口,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風骨和力量,而他的存在就是人們心中的一劑強心針,有他在,什麼都不怕了。
鍾南山院士身上有很多重要的頭銜,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在2003年非典肆虐的時候,67歲的他告訴大家,把病情最重的病人送到我這裡來。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84歲的他再一次披上戰袍,告訴大眾,儘量不要去武漢,而他自己卻踏上了去武漢的高鐵,掛帥出徵。
這樣一位叱吒風雲的老人,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卻是無欲無求的,在娛樂圈明星動輒上億身家,豪車豪宅、豪華婚禮的時候,我們來看看鐘南山院士的家,可以用清貧來形容,他至今還居住在一所老舊的小區內,房子也僅僅是八十平,這種鮮明的對比,更讓我們瞬間淚奔。
家裡的環境也非常簡樸,看起來跟一個普通的家庭沒什麼分別,家具也非常舊了,看起來有年代感了。
沙發一看就有年頭了,還用布裹著,要不是牆上掛著鍾南山院士的照片,誰會把這個樸素的家庭跟他聯繫起來呢?
這個門框上的釘子很有紀念意義,這是非典時期,鍾南山院士在家隔離的見證,他每天把吊瓶掛在上面輸液,進行自我隔離。
這才是真正的名門望族
鍾南山院士的低調,讓大家對他的家族知之甚少,其實這才是真正的名門望族。他的妻子李少芬,是一位優秀的國家女籃運動員,1952年到1966年為國家女籃效力,獲得1961年第一屆新興力量運動會冠軍,1964年獲匈牙利、法國、羅馬尼亞、中國四國籃球邀請賽冠軍。
後來又相繼擔任廣東女籃教練,廣東省體育運動技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籃協副主席等職務,至今還在為最愛的體育事業效力。電影《女籃五號》就是以李少芬為主力的女籃為原型改編的。
鍾南山院士有一雙兒女,女兒叫鍾惟月,兒子叫鍾惟德,他們都非常低調,在各自的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女兒繼承了媽媽運動的天賦,曾經是一位優秀的遊泳運動員,曾獲得過世界短池遊泳錦標賽100米蝶泳冠軍,打破了世界紀錄,而兒子繼承了鍾南山院士的衣缽,是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的泌尿外科專家。
鍾南山院士的父親鍾世藩,是北京協和醫學院畢業的高材生,後來又取得了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的學位,是著名的兒科專家,被世界衛生組織聘為醫學顧問。
不僅如此,鍾南山院士的母親廖月琴在醫療事業中的貢獻也非常了不起,是廣東省腫瘤醫院的創始人之一,而且她本人也是才女,從小就博覽群書,給了鍾南山和妹妹最好的教育啟蒙。母親廖月琴的家族就是著名的鼓浪嶼廖家後裔,家族裡人才輩出,從上面這張圖來看,林語堂和鍾南山院士,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說,鍾南山院士的家族,才是真正的名門望族,但這樣的人物,卻心甘情願居於一隅,不爭名不逐利,這跟他的良好的家風是分不開的。
家風到底是什麼?
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稷安。
家風又被稱為民風,是家庭教育形成的家庭風氣,也是一個家庭精神和處事原則的根基,一個良好的家族離不開良好的家風,所謂萬丈高樓始於基,它決定了一個人的價值觀,歷史上著名的顏氏家訓、朱子家訓、曾國藩家書、錢氏家訓,這些家庭中透露出來的優良家風,成就了一個個優秀的後代。
在這個非常時期,沒有一個醫生比他更受關注,更被寄予厚望,人們更期待從他口裡聽到最權威的信息和判斷,這也源於終南山的做事風格,講原則,敢說真話,實事求是,當然也離不開父親對他的教育和影響。
鍾南山回憶自己的父親,我父親是兒科專家,他醫生講話很少,但每講一句話,一定要有依據。鍾南山小時候的記憶是,家裡的屋頂上養了很多小白鼠,有三四百隻,那些都是父親自己掏腰包買來做病毒實驗的,當父親忙不過來的時候,就經常喊他去餵小白鼠,父親告訴他,醫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半點虛假都來不得,只有反覆實驗得出的數據和結論,才能用於臨床實踐,所以深受父親影響的鐘南山,凡事都喜歡親自實驗,這就是他做事的原則。
所以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貌和精神,它會沉澱在孩子的血脈深處,構築孩子的三觀。
他對子孫的兩點要求,就是最好的家風
鍾南山院士在面對採訪的時候,曾經說過,看一個事情或者做一個研究,要有事實依據,這個很重要,不要輕易下結論,相信自己的觀察。
而他的父親也曾經跟他說過,一個人要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一點東西,那麼他這輩子就算沒白活了。他感覺自己沒有做到父親的要求,所以也要求他的兒女和孫子孫女要做到:
惟德,惟月:
你們要永遠記住,鍾家的優良傳統有兩個,永遠要有執著的追求,辦事要嚴謹要實在。只要有這兩條,你們就會不斷地取得進步,而且比我們取得的成績還要大,謝謝了,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