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作為一種現代化的生產方式,保護了無數媽媽和寶寶的生命;但也在不知不覺中被濫用著。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中國的剖腹產率為世界第一,已遠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對剖腹產率設置的15%警戒線。
準媽媽都是為什麼選擇剖腹產的呢?
有的媽媽是因為孕期營養過剩,寶寶太大了,不好生;有的媽媽是因為年紀比較大或者有嚴重的妊娠期併發症;還有的媽媽,只是單純因為對產前陣痛的恐懼。
剖腹產真的可以「一刀解千愁」嗎?
那是你還沒有了解過剖腹產後要過的幾道「關」!
第一關:胃腸脹氣
剖腹產手術中麻醉藥的使用,會讓媽媽的腸道蠕動減緩,所以產後多多少少都會有排氣不暢的問題。這時你的胃腸道會像一個充氣的長氣球一樣,讓你坐也不是,躺也不是,更不敢吃東西。多少媽媽竭盡全力,就為了這一股氣能排出來。
第二關:按壓宮底
剖完剛回到病房沒多久,護士就來幫媽媽按壓宮底了。宮底按壓可以促進子宮收縮,輔助排出宮內的淤血。因為與順產的媽媽相比,剖腹產的新媽媽子宮肌肉收縮力量會受到影響,所以只能依靠外力輔助。
按壓宮底什麼感覺呢?那種疼痛會讓你終身難忘,甚至看見護士就想躲。而且每半個小時就要經受一次,簡直痛不欲生。
第三關:傷口疼痛
剖腹產過程中需要依次切開皮膚、皮下脂肪、肌肉、子宮等多層組織,於是麻藥勁兒一過,從裡到外的傷口不適就如潮水一般逐漸湧來了。最初是單純的疼痛,不敢碰到或者牽拉;過了幾天就變成又癢又痛。這種難以名狀的難受,要持續很多天才會消失。
第四關:自主排尿
術後24小時,導尿管拔除後,媽媽們都要面臨自主排尿的問題。如果不用力,排不出來,漲著難受;一用力,又會牽拉到肚子上的傷口,疼得不敢動;再加上導尿管剛拔除時的刺痛感;每一次上廁所都感覺像上刑。
第五關:產後宮縮
宮縮的疼痛並不是只有在產前才會有,生產以後也會存在。產後子宮的收縮可以幫助子宮止血,促進子宮的恢復。所以哪怕是提前剖腹產,沒有經歷過產前宮縮的媽媽,手術後醫生也會使用一些藥物進行促宮縮治療。這種疼痛雖然沒有產前陣痛那麼劇烈,但延續時間會長達三到五天,也是十分難受的。
剖腹產的媽媽,各個都要「過五關斬六將」才能熬過術後恢復期;同時,和順產的媽媽一樣,會面臨各種產後、盆底問題。
了解完這些,你還會覺得剖腹產是「不疼又輕鬆」的生產方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