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21日訊 「山東經濟發展仍處於深度調整期、瓶頸突破期,陣痛是不可避免的。」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研究院付保宗表示。
1月21日,山東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山東省第四次經濟普查數據情況。普查結果反映出,山東經濟社會發展正呈現趨勢性、關鍵性變化。
在付保宗看來,產能轉換階段的陣痛並非山東個例。「更多是經濟發展的自身規律所在,要破解陣痛,就必須考慮短期止痛的同時,還要考慮長期治病的問題。」
付保宗認為,「速度並不單純代表經濟發展水平,也不是發展的終極目標。」最終要追求的是經濟發展的質量,不迴避問題,不迴避矛盾,不迴避差距,這就是新理念上的基本轉換。
依靠豐富的本土資源和已經形成優勢的傳統製造業,山東形成了自己的發展特點。但同時傳統製造業權重過大,環境資源遭遇瓶頸,這都考驗著山東下一步的抉擇。那麼,山東該如何結合「山東特色」找好高質量發展路子?
付保宗認為,要破解陣痛,應該處理好這五對關係:短期和長期、傳統和新興、政府與市場、開放與自我培育,以及國企和民營企業。「新動能不一定代表全新的產業、全新的領域,它很大程度上可能發端於或來源於傳統領域,是傳統產業進一步的升華和延伸。我想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重新舊的結合,只有新和舊深度融合以後,才能為發展插上更快更高的翅膀。 」而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開放與自我培育這兩對關係,則需要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發展。
國企和民營企業將能夠為新一輪的改革創造更大的貢獻。付保宗表示,國企需要進一步被激活,並應讓其在關鍵和核心領域發揮出更大的引領作用。「同時,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企業創新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破解民營企業的發展難題,對於產能的轉換來說,作用不可忽視。」
從此次經濟普查數據來看,山東依然遙遙領先於不少兄弟省份。付保宗認為,這些壓實但仍然靠前的數據,就是山東下一步發展的信心所在。「仍然要把這些壓力轉化成動力,把這些潛在優勢轉化成現實優勢,把已有的一些困難轉化成進一步發展的動力,我覺得還是大有可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