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鮮為人知的使鹿部落——敖魯古雅

2020-12-23 內蒙古文化和旅遊廳

在大興安嶺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魯古雅河畔,有一個隱匿於密林深處的部落,他們靠放養馴鹿和狩獵為生,至今還保留著原始社會的森林狩獵文化和民族風情,原始的少數民族部落處在森林和草原的交界處,來到這裡遊覽的遊客往往被一面是呼倫貝爾草原和河流,一面是大興安嶺森林山崗的景色所吸引,卻往往無暇顧及這個鮮為人知的使鹿部落——敖魯古雅獵民鄉。

「敖魯古雅」是地名,意為楊樹林茂盛的地方,敖魯古雅因根河市北部流淌的敖魯古雅河而得名,是中國唯一飼養馴鹿的民族,古老的敖魯古雅河孕育了北方三少民族之一的——鄂溫克族,這裡的人口近三百人,他們沒有固定的居所,每年隨著鹿群的覓食而不斷遷徙,過著半定居半遊獵的生活,這些獵民整年遊蕩在大興安嶺原始森林中,以馴鹿代步,所以也被稱為「使鹿部落」。

使鹿部落的傳統民居叫做「撮羅子」,鄂溫克語叫「希欏柱」,是用松木桿搭成非常簡單的帳篷。撮羅子的遮蓋物隨季節的變化有所不同,夏季一般用樺樹皮,冬季則用麂或鹿皮包裹。過去敖魯古雅人養馴鹿只是作為運輸工具,無論是森林沼澤還是積雪窪地,馴鹿終年負重前行,從無抱怨。如今的馴鹿卻已告別運輸生涯,靠著渾身是寶的零件備受寵愛。

馴鹿性格特別溫馴,雄雌均有角。因其長相奇特,看似馬面牛蹄驢身,鹿角似鹿而非鹿,頭似馬而非馬,蹄似牛而非牛,身似驢而非驢,因而俗稱「四不像」。它們喜歡覓食苔蘚、蘑菇等菌類等野生植物,馴鹿渾身都是寶,鹿皮、鹿茸、鹿心、鹿肝、鹿鞭泡的酒、鹿肉乾、鹿奶茶都成為了鄂溫克使鹿部落的經濟來源。

馴鹿不僅長相乖巧,惹人喜愛,在當地也被視為吉祥、幸福、進取的象徵,鄂溫克人將馴鹿確定為鄂溫克族的吉祥物,可見鄂溫克人對馴鹿的喜愛程度。

疫情過後,讓我們暫別塵世喧囂,放飛心靈期望,探尋中國唯一的使鹿部落,一起體驗悠閒的林中樂趣,感受鄂溫克獵民淳樸風情,揭開使鹿部落的神秘面紗!

責任編輯:張金芳

相關焦點

  • 大興安嶺密林深處,藏著中國唯一的使鹿部落,遠而神秘的馴鹿之鄉
    初冬時節,筆者懷著無比敬畏的心情,探訪了這個帶有傳奇而神秘色彩的鄂溫克族獵民部落——敖魯古雅。敖魯古雅,鄂溫克語意為「楊樹林茂盛的地方」。敖魯古雅是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位於呼倫貝爾市根河最北部的敖魯古雅河畔。這裡是森林與草原的界線,內蒙古大興安嶺和呼倫貝爾大草原在此交匯,一邊是草原、河流,一邊是森林、山崗,空氣新鮮,野味十足。
  • 使鹿鄂溫克人:中國最後的馴鹿部落
    沒有一個人比年近百歲的瑪利亞·索更了解鄂溫克族的使鹿部落。她是使鹿部落的酋長,也是中國最後的女酋長,被族人看作是「活著的圖騰」。「鄂溫克族是非常看重馴鹿的,有了馴鹿,才能過得踏實。傳統的鄂溫克族只養鹿,不殺鹿,更不吃鹿,因為馴鹿對我們來說就是朋友。」瑪利亞·索說。馴鹿使用半野生的飼養方式,即無人看管,它們也能自由尋食。
  • 2021第一次旅行,去鮮為人知的內蒙古,這裡的北國風光超出你想像
    如果宅家裡,不妨跟隨我的文章一起去鮮為人知的內蒙古,感受那些秘境裡超出想像的北國風光吧。【最後的狩獵部落:敖魯古雅】你知道內蒙古有一個地方叫敖魯古雅嗎?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心裡就莫名覺得莫名一股魔力將我吸引。到了之後,才知道這是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也是唯一一個使鹿部落。這個就是他們特色住所之一的撮羅子,由樺樹張製成的尖頂型簡易房屋,冬不防寒、夏不避雨。
  • 走進大興安嶺深處,探訪最後的鄂溫克馴鹿部落
    本文圖片均由周華誠攝從小,覺樂就聽著這樣的鹿鈴聲長大。馴鹿是他的好夥伴。在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裡,鄂溫克族人覺樂是最後的馴鹿部落人。鹿鈴的聲音頻繁在耳邊響起,覺樂終於下了決心,該回去了。多妮婭·布是這個鄂溫克雅庫特馴鹿部落布利託天氏族的族長。幾十年間,她一直生活在大興安嶺大山深處,保持著部落傳統的生活方式。她們生活的地方「敖魯古雅」——鄂溫克語意為「楊樹林茂盛的地方」。
  • 聖誕老人的專屬馴鹿,來大興安嶺,親睹林深時見鹿
    在我們中國的北方密林中,也有一個飼養、使用馴鹿的地方,這就是大興安嶺密林中的「敖魯古雅」,一個被稱為「中國馴鹿之鄉」的地方。馴鹿又名「四不像」,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驢,因此得名四不像。主要分布於北半球的環北極地區,包括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北部,但在我們國內的大興安嶺東北部林區也有馴鹿,在敖魯古雅河畔,鄂溫克族還使用馴鹿作為交通工具,鄂溫克語馴鹿稱為「奧倫」。
  • 油畫欣賞:使鹿人
    使鹿人孫家揚197cm×197cm「新麥田」計劃——第一屆人美油畫大賽銀獎作品創作隨想2017年冬,我懷著對鄂溫克族的探尋之夢,來到了中國最寒冷的地區——敖魯古雅,開啟了遊歷額爾古納河右岸的極寒之旅,並對遊牧文化進行了實地考察
  • 華夏九州還有這些古老部落值得深情守護
    翁丁老寨是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佤族村落,也是中國部落文化最後的活體。它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築風格和原始風土人情,寨門、寨樁、打歌場、木鼓房、牛頭樁等,都散發著濃鬱的原始部落氣息。  敖魯古雅:最後的馴鹿部落
  • 華夏九州還有這些古老部落值得深情守護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2021年2月14日17時40分,有「中國最後的原始部落」之稱的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翁丁村老寨不幸遭遇火災,明火雖然已於當晚被全部撲滅,但千年部落毀於一「炬」,令人無比心痛。
  • 悲痛之餘,還有多少古老部落值得我們深情守護
    2021年2月14日17時40分,有「中國最後的原始部落」之稱的雲南省臨滄市翁丁村老寨不幸遭遇火災,明火雖然已於當晚被全部撲滅,但千年部落毀於一「炬」,令人無比心痛。翁丁老寨是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佤族村落,也是中國部落文化最後的活體。它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築風格和原始風土人情,寨門、寨樁、打歌場、木鼓房、牛頭樁等,都散發著濃鬱的原始部落氣息。像翁丁老寨一樣,在華夏九州,現存著這樣一些「原始」部落,他們有的甚至不足千人,卻有著獨特的語言、服飾和生活方式,幾經遷徙後在相對固定的地域上,世世代代傳承著先民們的文化習俗。
  • 華夏九州還有這些古老部落值得深情守護
    2021年2月14日17時40分,有「中國最後的原始部落」之稱的雲南省臨滄市翁丁村老寨不幸遭遇火災,明火雖然已於當晚被全部撲滅,但千年部落毀於一
  • 內蒙古根河,藏著我國最後的使鹿部落,網友:真得有四不像?
    可是冬天的內蒙古,除了白色的專屬色調,在阿爾山,零下二十幾度的河流依然不凍;在根河,最後的使鹿部落原始生活,內蒙古除了粗獷,比我們想像中更有內涵。牧民部落內蒙古的根河是我國緯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素有「中國冷極」之稱,這裡有一張獨特的文化名片——使鹿部落文化。
  • 中國唯一的馴鹿部落正在消失,一百人日夜守護著它!了不起的村落
    敖魯古雅是根河市唯一的民族鄉,這裡居住著200多個鄂溫克獵民。「敖魯古雅」是鄂溫克語,意為「楊樹林茂盛的地方」。而「鄂溫克」,其意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鄂溫克族是跨越中國、俄羅斯居住的跨界民族,全國大約有3萬多鄂溫克人,是22個少於10萬人口民族之一。
  • 生活在北方的神秘部落,終身與鹿為伴
    生活在北方的神秘部落,終身與鹿為伴說起馴鹿,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國外的聖誕老人駕著麋鹿送禮物,但在中國北部,真的有一個古老的馴鹿部落,他們從漢朝開始就與鹿相伴,趕緊來看看!「鄂溫克」,是鄂溫克族的民族自稱,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可以看出他們與山林有著密切聯繫的古老歷史和生活。鄂溫克族的傳統服裝以皮製為多,大多用鹿皮、羊皮等製作日常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