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根河,藏著我國最後的使鹿部落,網友:真得有四不像?

2020-12-26 和二丫去旅行

對於生長在南方的孩子,對內蒙古的印象就是遼闊無際的草原、成群結隊的牛羊、別具一格的蒙古包。可是冬天的內蒙古,除了白色的專屬色調,在阿爾山,零下二十幾度的河流依然不凍;在根河,最後的使鹿部落原始生活,內蒙古除了粗獷,比我們想像中更有內涵。

牧民部落

內蒙古的根河是我國緯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素有「中國冷極」之稱,這裡有一張獨特的文化名片——使鹿部落文化。沒錯,就是聖誕老人的坐騎——拉雪橇的那群精靈,一群極具神奇色彩的馴鹿,人稱四不像,它的角似鹿,頭似馬,蹄似牛,身似驢,卻兼而有之,自成一體。而跟馴鹿一樣神秘的還有它們的主人——「鄂溫克族」。「鄂溫克」,在鄂溫克語意思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也有的說是「楊樹林或樺樹林茂密的地方」。

根河景區

300多年前,沙俄軍隊入侵中國黑龍江流域的廣大地區,敖魯古雅鄂溫克族的祖先從勒拿河流域遷徙到額爾古納河流域,在大興安嶺深山以馴鹿和打獵為生。他們採用原始社會末期的生產、生活方式,吃獸肉、穿獸皮,住的是用木桿搭建、外面用樺樹皮圍著的「撮羅子」,冬天無法抵抗嚴寒,夏天不能遮蔽雨水。

撮羅子

新中國成立後,因為鄂溫克族人世世代代穿行在大興安嶺的林海,以馴鹿代步,靠飼養馴鹿為生,我國政府便特許鄂溫克族在山林中狩獵的、過著半定居半遊獵的生活。鄂溫克族是我國目前唯一飼養馴鹿的民族,被人們稱為「中國最後的使鹿部落」。

馴鹿

2003年,他們離開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大山,搬遷至根河市近郊的新址,開始融入現代生活。在呼倫貝爾根河市,使鹿部落特色民俗文化是一張文化名片。敖魯古雅鄂溫克族的使鹿狩獵吸引了眾多遊客,使鹿部落特色民俗文化更是為獵民帶來了豐富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

新住所

他們舉辦"使鹿部落文化節",進行民族服飾表演,搭建撮羅子和鋸木頭比賽。在部落裡,他們向遊客們出售自己手工做的飾品、鹿茸和鹿皮等傳統產品;也會進行獵品交換,比如馴鹿少的部落,會用自己的獵品換取馴鹿多的部落的馴鹿。

手工品

但無論物質條件提升,生活水平提高,外面世界多精彩,山下的房子有多牢固漂亮,敖魯古雅鄂溫克族人至今仍有不少人依舊往返於深山密林中,安靜的潛藏在大興安嶺內,任憑時光之河流過它的山門,放養馴鹿,保留「使鹿」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他們像一個倔強而又頑固的時間老者,堅守在大山中與馴鹿相伴,與自然山水相伴,保存著部落文化的最後一縷文明:原生態、純自然。

何不來敖魯古雅使鹿部落,做一回鄂溫克使鹿部落的獵人,乘坐聖誕老人的雪橇,在森林中穿梭,在炊煙嫋嫋的撮羅子裡,品嘗美味鹿肉,參與篝火晚會,觀看歌舞表演,在這裡,什麼都不用想,什麼都不用問,做回純淨自由的原始人!

相關焦點

  • 大興安嶺密林深處,藏著中國唯一的使鹿部落,遠而神秘的馴鹿之鄉
    初冬時節,筆者懷著無比敬畏的心情,探訪了這個帶有傳奇而神秘色彩的鄂溫克族獵民部落——敖魯古雅。敖魯古雅,鄂溫克語意為「楊樹林茂盛的地方」。敖魯古雅是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位於呼倫貝爾市根河最北部的敖魯古雅河畔。這裡是森林與草原的界線,內蒙古大興安嶺和呼倫貝爾大草原在此交匯,一邊是草原、河流,一邊是森林、山崗,空氣新鮮,野味十足。
  • 我們都是根河人
  • 使鹿鄂溫克人:中國最後的馴鹿部落
    使鹿鄂溫克人生活在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是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個特殊的少數民族群體,歷史上被稱為「使鹿部」「雅庫特」,是中國境內迄今唯一飼養馴鹿和保存「馴鹿文化」的民族。據有關民間傳說的推演,使鹿鄂溫克人已有近三千年的文化歷史。
  • 陳光:根河在流淌
    在中國北方,有一片美麗的河谷溼地,河流靜靜流淌,曲水環抱草甸,岸邊灌木叢生,山間白樺成片。最神奇的是,這條河攝氏零下58度依然在流淌,你相信嗎?烏蘭其其格的一曲《呼倫貝爾的冬天》,告訴我們真有這樣一個地方。
  • 映象|鮮為人知的使鹿部落——敖魯古雅
    在大興安嶺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魯古雅河畔,有一個隱匿於密林深處的部落,他們靠放養馴鹿和狩獵為生,至今還保留著原始社會的森林狩獵文化和民族風情,原始的少數民族部落處在森林和草原的交界處,來到這裡遊覽的遊客往往被一面是呼倫貝爾草原和河流,一面是大興安嶺森林山崗的景色所吸引,卻往往無暇顧及這個鮮為人知的使鹿部落
  • 中國唯一的馴鹿部落正在消失,一百人日夜守護著它!了不起的村落
    在《最後的馴鹿村》這集中,有一個世代以狩獵和馴鹿為生的村落—— 馴鹿村。馴鹿村遠離城市,一年四季風景優美。攝製組來到這裡時,正是秋天,楓葉紅紅,隨手拍攝一張,都能拿來做手機壁紙。內蒙古有個叫根河的縣級市,中國緯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是內蒙古自治區平均氣溫最低的旗市。敖魯古雅是根河市唯一的民族鄉,這裡居住著200多個鄂溫克獵民。「敖魯古雅」是鄂溫克語,意為「楊樹林茂盛的地方」。而「鄂溫克」,其意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
  • 【內蒙古根河剛出伏就供暖】8月29日,內蒙古根河開啟集中供熱服務...
    2020-09-03 01:49:20來源:FX168 【內蒙古根河剛出伏就供暖】8月29日,內蒙古根河開啟集中供熱服務,比往年提前3天,再次刷新全國最早供暖日期的記錄。
  • 走進大興安嶺深處,探訪最後的鄂溫克馴鹿部落
    敖魯古雅鄂溫克族是中國最後一個狩獵民族,也是中國唯一飼養馴鹿的少數民族。在這裡,每一頭馴鹿的脖子上都繫著一個鈴鐺。本文圖片均由周華誠攝從小,覺樂就聽著這樣的鹿鈴聲長大。馴鹿是他的好夥伴。在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裡,鄂溫克族人覺樂是最後的馴鹿部落人。
  • 內蒙古根河-48℃極寒天氣中現日暈
    內蒙古根河-48℃極寒天氣中現日暈 (1/3) "← →"翻頁
  • 又一國際會議在根河開幕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是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國家「兩屏三帶」生態戰略格局東北森林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一圈三區五帶」總體格局的東北生態保育區;是自治區「三山兩沙四區」以保護恢復森林植被為主的天然脊梁。在生態作用上,其森林生態系統在涵養水源、保育土壤、碳匯制氧、淨化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世人稱為「北疆的綠色長城」。
  • 根河,一個零下58℃也不結冰的神奇地方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根河附近有哪些不一樣的景觀原來根河溼地地表有大量地熱存在,所以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根河也會變成「不凍河」,不僅不結冰,還會生長大量水草,形成特有的冬日景觀。站在這裡,四周除了風吹樹葉沙沙作響,就是不時的悅耳鳥鳴,安靜得仿佛天地之間只有你一人一樣。
  • 時代的記憶:最後的伐木工人(根河林業局薩吉氣林場901伐木工隊)
    點擊藍字「根河」關注我們定期推送根河美景,同城活動,吃喝玩樂,資訊八卦;關注林區轉型,關注掌上根河
  • 聖誕老人的專屬馴鹿,來大興安嶺,親睹林深時見鹿
    馴鹿又名「四不像」,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驢,因此得名四不像。主要分布於北半球的環北極地區,包括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北部,但在我們國內的大興安嶺東北部林區也有馴鹿,在敖魯古雅河畔,鄂溫克族還使用馴鹿作為交通工具,鄂溫克語馴鹿稱為「奧倫」。鄂溫克獵民是歷史上有名的「使鹿部落」。
  • 它是《姜子牙》的上古神獸,但被網友記錯了名字:不叫「四不像」
    好了,既是商業化的主打,又很有可能是王牌戰鬥力的代表,那你們知道這樣一隻如此核心的上古神獸名叫何物嗎?什麼?你說這個問題簡直幼稚得不得了,認為「四不像」三字都不認得,那就相當於過去幾十年都白活了?我們都總能看到「四不像」這三個字,再加上某搜尋引擎的反饋也著實有如此詞條,所以你真的很難不去認為姜叔座下神獸當屬「四不像」。但「認為」就是「真理」嗎?喊這個名字的網友數不勝數就能代表這是對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