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村真比北方農村富裕嗎?落後的不是收入,而是生活態度

2020-12-23 騰訊網

近日一名從江西嫁到蘇北的女子的言論在網絡持續發酵:她抱怨蘇北農村房子太破,基礎設施太差,比自己江西老家的農村差遠了,來之前它以為江蘇是沿海發達省份,應該比江西好,但現實令她很失望。

很多網友批評女子一派胡言,蘇北就是再爛,也比江西好。他們的主要證據是蘇北各市人均GDP比江西高的多。江西在南方屬於經濟較落後的省份,在大多數人印象中江西農村較貧窮,該女子的言論無疑刺痛了很多自詡經濟較為發達省份的農村網友。

今天我就給大家解密蘇北魯南農村真的不如江西農村嗎?

從上表可以看到,蘇北城市人均GDP都在6萬元以上,普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19年全國人均GDP為70892萬元),徐州更是超過8萬元,而魯南和江西都在4萬元左右,普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蘇北領先50%以上。從人均GDP看,蘇北農村確實比魯南、江西農村更富裕。

人均GDP高就真的富裕嗎?讓我們再來看看官方公布的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蘇北普遍在1.8萬元左右,江西普遍在1.6萬元左右,魯南的濟寧和棗莊較高,臨沂和菏澤較低,菏澤人均可支配甚至墊底。但是,即使最低的菏澤、上饒,與最高的徐州相比,也不過差距5000多元。一年多收入5000元會顯得很富裕嗎?本質上沒有差距,5000元也就是一部iphone手機而已。所以從官方公布的收入看,蘇北、魯南、江西農村收入在同一水平,並無本質差距。

官方公布的收入數據就準確嗎?我認為毫無價值,可信性不高。讓我來估算一下上述三個地區普通農村人的真實收入!

1、種糧收入

不論是南方,還是北方,種糧其實都不賺錢。按照每人一畝地計算,北方糧食收入+國家補貼約1000元,南方稍高約1500元。賣糧收入在農民收入中的佔比非常低,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

2、經濟作物收入

水果、蔬菜、大蒜、辣椒等經濟作物的收入。南方在這方面有優勢,但蘇北經濟作物產業化程度高,收入應該最高,蘇北人均5000元>江西4000元>魯南3000元。

3、副業收入

豬羊牛雞鴨鵝,手工藝品等,魯南、蘇北都有很多淘寶村,副業收入比江西高,蘇北人均3000元>魯南2500元>江西2000元。

4、打工收入

真正能決定農村家庭收入水平的主要還是打工收入。江西距離珠三角、長三角、福建較近,農村人外出打工的比例遠高於魯南蘇北。魯南蘇北鄉土觀念比較重,出遠門打工的較少,主要是在周邊打工。黃淮海地區的工資水平低於發達地區,故魯南蘇北打工收入並不高。

江西:一個三口之家,兩人出外打工,每人4000元/月,一年工作10個月,則家庭人均打工收入為26666元/年。

蘇北:一個三口之家,兩人外出打工,每人3500元/月,一年工作10個月,則家庭人均打工收入為23333元/月。

魯南:一個三口之家,兩人外出打工,每人3300元/月,一年工作10個月,則家庭人均打工收入為22000元/月。

收入合計:江西農村人均年收入34166元,蘇北農村人均年收入32333元,魯南農村中等家庭人均年收入28500元。

江西農村收入更高,其次是蘇北,魯南農村收入最低。可見,該江西女網友說的並沒有錯,江西農村確實比蘇北農村富裕。但我們也可以看到,這三省農村收入差距並不大,人均差距幾千元,一個家庭也不過1萬出頭,在實際生活中感知並不明顯。

為何現實中江西女子感覺蘇北很貧窮呢?其實這來自感官的欺騙!

從住房和基礎設施來說,江西農村和蘇北魯南農村如同兩個世界,江西農村在天,魯南蘇北農村在地!該女子的話並沒有錯!

江西典型農村:

上圖是江西宜春市一個普通村莊的面貌,並非富裕的明星村,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個村子。我們可以看到,該村環境非常優美,青山綠水,道路良好,整潔衛生,房屋雖然有新有舊,但都很清爽,一派田園風光,令人心曠神怡。

蘇北魯南典型農村:

上圖是宿遷未經新農村改造的村莊,也是魯南蘇北非常典型的農村面貌。可以看到,該村莊沒有環境可言,房屋很密集,高矮不一,家家戶戶都有院子,視野不開闊,一眼看過去如同城市的貧民窟。其實如果把低矮的小房子全剷平,只剩下主樓,綠化一下環境,和南方的農村也差不多。北方農村低矮偏房多,導致雜亂無章,加上周邊環境也不好,沒有青山綠水,天空也灰濛濛的,所以從視覺上看,確實比江西農村顯得貧窮落後。而且近年來魯南蘇北禁止農民建新房,導致很多村莊被時間封印,面貌還停留在十年前,顯得衰敗不堪。

蘇北、魯南農村的收入水平和江西農村並無太大差距,但從鄉村建設和公共管理來說,確實落後至少十年!這種現象不僅存在於蘇北魯南,也是北方大多數地區的通病。北方人與南方人相比,衛生習慣、生活情趣、建築美學、環境美化等方面,確實不在一個層次。

這需要北方所有人,尤其是管理者反思:為何同樣的收入水平,我們活得比南方人埋汰?不體面?

感謝這名江西女子將北方農村的問題公之於眾,北方農村確實應該改變了,落後的不是收入,而是生活態度和生活品味!

關注猴軍集,城市、農村、經濟、人文!

相關焦點

  • 鄉愁《賀雪峰:為什麼北方農村兄弟關係容易緊張》 《農村落實一戶...
    北方農村,父母最重要的人生任務是為兒子娶上媳婦。相對來講,南方宗族農村,父母最重要的人生任務則是為祖宗延續香火,延續香火不僅要生兒子,要為兒子娶上媳婦,而且還要生孫子。只有孫子出生了,南方農民的人生任務才算完成了,他們才覺得有臉去面對地下的祖宗了。
  • 賀雪峰:為什麼北方農村兄弟關係容易緊張
    到了現在,父母再為兩個兒子娶上媳婦,真難啊。也是因此,農民第一胎生女兒歡天喜地,因為一般農戶都想生兩胎,最好是一男一女,實在不行生兩個女兒也可以,最糟糕的是生兩個兒子。頭胎生女兒,第二胎生兒子最好,再生一個女兒也可以。頭胎生兒子,第二胎萬一再生一個兒子,今後就沒有好日子過了,因此就不敢再生。北方農村不僅彩禮越來越高,而且越是有兩個兒子彩禮往往就越高。
  • 東南亞一個落後的國家,農村人住茅草屋,但生活卻很幸福!
    近年來,東南亞國家的旅遊業非常發達,東南亞國家不僅靠近中國,而且價格更便宜,適合一些不富裕但喜歡旅遊的人。雖然現在所有國家都在發展旅遊業,但一些國家的經濟仍然相對落後,在東南亞最落後的國家,農村人住的是茅草屋,但生活很幸福。
  • 農村俗語「燕子不入屠夫門」是啥意思?燕子真不去屠夫家築巢嗎?
    農村俗語「燕子不入屠夫門」,是一句古老的俗語,對現在的人來說比較難以理解。主要是現在農村的屠夫家裡都不窮,有的屠夫家裡還建了漂亮的小樓房,買了小車,過上了小康生活。屠夫,即民間從事殺豬的人,農村稱殺豬匠。舊時,農村屠夫與城鎮、集市以經營肉鋪為生的屠夫是有區別的。
  • 老話說「北方的女人不是人,南方的門不是門」說的是什麼意思?
    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觀看《瞎子說農村》欄目,想了解更多的農村趣事,希望大家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老話說「北方的女人不是人,南方的門不是門」說的是什麼意思?我國南北方的差異化是很明顯的,比如說飲食上面,在人們的認知裡,北方地區的日常飲食的主食大多以麵食為主,而南方地區大多以大米為主食。住房也是很大的差別的,北方地區由於溫度比較低,在房屋的建設過程中會考慮防寒保暖的問題,而南方地區的住房建設就沒有考慮的那麼多,南方的房屋建設則是比較分散。
  • 農村俗語:「麵條不是飯,女人不是人」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當然不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麵條在農村,相對於大米來說,還是一種比較珍貴的東西。比如,農村人家平時很少吃麵條,只有當家裡來客人時,才下兩碗面當作一道菜來吃。北方逢生日時,要做碗面給生日的人吃,叫「長壽麵」,南方則煮雞蛋給生日的人吃。
  • 別輕視農村了,農村3個重要作用!
    農村和城市問題是城鄉差距的兩端,既是矛盾的一對兒,也是相互聯繫的一對兒。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城市是發達、富裕的代名詞,而農村呢則貧窮、落後。坦白說,農村相比城市,落後了不止幾年,甚至感覺是落後了半個時代。農村是怎麼落後的呢?其實在建國之初,城鄉差距就存在,但當時大家的意識也沒有這麼明顯。
  • 農村留守婦女的苦與痛——不是勞累和孤寂,而是……
    北方的冬季,蕭瑟,寒冷。北方冬季的農村,不僅冷,還冷清。我的家鄉就在北方的農村。前幾天,因為有點事,回了趟老家。是的,現在的農村,離婚率正逐漸攀升。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丈夫外出打工,妻子留守種田。為生計所迫,這是當下廣大農村家庭的分工組合。由此出現了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留守婦女。
  • 古人講「北方女人不是人,南方的門不是門」,到底有何歷史淵源?
    俗語是古代社會老百姓,在田間地頭或日常交流中,形成的一種以生活經驗為主,以個人智慧為輔的文化形式。實際上俗語不僅是農村地區的俚語,而且也是城市居民茶餘飯後的俏皮話。雖然俗語看起來非常淺顯易懂,但如果仔細琢磨,實際上蘊含了很多道理。由於生活環境以及語言習慣,生活在不同地區的老百姓,創造出來的俗語也獨具地域特色。
  • 過年了,在農村年頭到年尾收入10萬元算什麼水平?算小康生活嗎
    在農村農戶從年頭到年尾一年的經濟收入達到10萬元的農戶是算什麼水平?能算小康生活嗎?過年了,在農村年頭到年尾收入不到十萬是什麼水平?算小康生活嗎?在農村,每到過年的時候,村子裡的人總喜歡三五個人湊在一起拉家常,盤點一年的經濟收入。說實話,純在農村幹農業,一家沒有人出門打工的,根本很難找出一年收入10萬元的人家。
  • 農村俗語:「寧肯北上千裡,不可南下一步」,到底說的啥意思?
    農村俗語:「寧肯北上千裡,不可南下一步」,到底說的啥意思?在古代,農商是人們所從事的最主要的行業之一,當然到了現代也是如此。這兩個工種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原因還是社會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社會叫農耕社會,但現在呢,成了商業社會。
  • 農村生活悠閒自得,滿是愜意,但不是詩情畫意
    農村人,純樸善良,日出而作,日落而歸。農村生活,雞鴨魚肉,瓜果蔬菜,全是原生態。最近經常聽到朋友說」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這也許是調侃,也許是心願。城市的生活壓力,工作上的業績壓力,導致很多城市二代移民對生活的茫然,字裡行間透露在城市裡打拼的無奈,想回農村成了他們心中的依賴。
  • 「有6億人月可支配收入不到1000元」,在農村仍然普遍存在
    導語摘要:在官方許多媒體上,經常看到「有6億人可支配收入不到1000元」的話,如今農村已經全面脫貧,符合客觀事實嗎?這句話許多網友和農村的朋友們都感覺到非常疑惑。我家是農村,目前都在城市打工。本人月收入5000元,兒子月收入4000元,妻子和兒媳婦都閒在家裡沒有工資,還有兩個小孫子,一家6口人生活。一家6個人一個月一共只有 9000元總的經濟收入,扣除全家人的五險一金和個人所得稅約3000元,家庭實際月純收入只有600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只有1000元。這個1000元就是說,一個家庭6口人,每人每月可以實際使用支配的經濟收入1000元。
  • 農村人幹什麼能夠一年收入10萬元?你們村有多少這樣的家庭?
    農村人幹什麼能夠一年收入10萬元?你們村有多少這樣的家庭?目前在我國的農村,發展變化是非常快的,農民的生活條件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善。許多農民在村子裡面蓋起來新樓房,裡面裝修非常漂亮,寬大又舒服,不比城市差。
  • 五年後的農村會是什麼樣子?這5種現象很普遍,農民喜憂參半
    一、農民的生活水平會穩步提高關於這點,並沒有絲毫吹噓的意思,而是真相本來如此。我所在的這個小村子,雖然地處大西北,和南方一些富裕農村沒法比,但是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很多都在城裡買了房子,小轎車的普及率也達到三分之二,大多數家庭的銀行存款能達到20~30萬。
  • 回農村能幹啥?讓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振興鄉村現實嗎?
    因為農村沒有就業機會,因為農村發展落後,因為農村給不了我們需要的生活,因為農村窮!所以,農村一定要振興,所以,農村一定要好起來!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應引導外出務工人員積極返鄉創業!這是我們經常所談的問題,但如何才能讓他們回來農村,如何讓一些高素質人才願意進村?
  • 為什麼中國北方農村的基督教如此流行?基督教是如何滲透進的?
    查閱了資料,震驚的是,基督教在中國北方農村,尤其是華北的農村十分興盛,尤其是河南和河北、陝西的山村,甚至有的村子裡面有5-10個基督教堂,每一個村都有基督徒上百人,這些人大多是農村的老人,甚至是文盲。這真是令人十分震驚但是疑惑的發現,為什麼中國北方農村的基督教如此流行?基督教是如何滲透進最保守的中國北方農村的?
  • 有人說農村人很富有,從哪些地方顯得農民富裕?
    作為一個從小生長在農村,後來又因為上學和工作的原因在城裡生活了幾年的人,我也認為在有些方面確實農民顯得富裕很多。首先就是住房很多人不理解農民為什麼一定要辛辛苦苦幾十年花費幾十萬塊錢在農村建一棟房子,拿這筆錢去城裡買一套不好得多?
  • 南方人初到北方,見北方人家吃飯睡覺都在炕上,不會覺得髒嗎
    南方人初到北方,見北方人家吃飯睡覺都在炕上,不會覺得髒嗎此時大雪已過,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冬天,尤其是北方地區,都已經下過大雪了。為了禦寒,北方人早早就已經開始供暖,有些人家依然燒炕。其實多年前北方人都是燒炕,那時候生活條件沒有這麼好,沒有供暖,人們過冬全靠燒炕,現如今依然有一些北方家庭燒炕。相比之下,南方似乎沒有冬天,最冷的時候就像是秋天一般,南方人初次到北方去,看到北方人吃飯睡覺都在炕上,感覺很怪異。眾所周知,南方生活精緻,比較講究,愛乾淨,每天都會洗澡,不會吃飯和睡覺都在床上。
  • 農村老師拍的「一照片」引爭議,清北農村學生越來越少,不是偶然
    清華北大更是如此,清華19年和2020年農村學生佔比僅為10%,比90年代的時候少了20%左右的人數,2020年清華新生有656個人來自農村,其中還有379個人通過強基計劃被招錄到清華的,也就是說3400名新生中只有277個真真正正考到清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