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1億年前,最古老的活化石,是如何進行有性繁殖

2020-12-22 地球explore

介形蟲,這個從早奧陶世就已出現,在地球上已生存了將近5億年,迄今依舊相當繁榮的古老活化石。最近,又為自然界動物的有性繁殖,其起源與演變歷史,提供許多有趣且值得研究的「史料」證據。

最近,一個由中科院主導,並聯合德英兩國科研人員,一起針對一枚產於白堊紀緬甸琥珀中,保存有軟軀體的介形蟲化石進行研究的項目。通過高解析度的顯微CT,用足足1年的時間,還原了這39年份歷史已有足足1億年、個頭卻不足0.6毫米的小傢伙的殼體和軟軀體的特徵形態。

而最有趣的事情就是,1億年前,它們被樹脂包裹形成琥珀的瞬間,有些雌性介形蟲的儲精囊,正處於擴張狀態,並且已經充滿了精子。換言之,它們剛剛成功地完成了交配,然後就被永久地保留了下來,成為1億年後,科學家的研究樣本。

從琥珀化石掃描截面圖中,人們依舊清晰可見地發現了介形蟲的雄性交配器官「拍子」,還有精子泵、巨型精子、卵子,以及最具有研究價值的,充滿了巨型精子的雌性容器——儲精囊。為何稱之為巨型精子呢?因為,它的長度實際上至少有200μm(0.2 mm),足足是這種古代生物整個體長的1/3,幾乎是人類的3~4倍。

研究認為:這一類的介形蟲,已提供了確鑿證據證明,早在1億年前,有性繁殖已是常態!它們的身體構造表明,在交配時,雄性通過鉤狀抱握器,抓住固定雌性然後再將巨型精子通過精子泵,送入雌性的體內。然後,巨型精子與卵子在雌性的儲精囊完成活性受精過程。

這種相對複雜的交配繁衍行為,在這一億年時間都完整保留下來了,甚至進化演變似乎處於停滯狀態。科研人員認為,這個原因,很可能是因為複雜生殖行為,提高了介形蟲的交配成功率,也促進這種古老的繁衍模式很好地保留了下來。

而這次的精子樣本,也算是人類迄今為止,找到的最古老的動物精子樣本。在此之前,早在2014年,在澳大利亞的一個山洞中,也發現過1600多萬年前的淡水介形蟲,那長約1.2毫米的精子化石。但這次緬甸樣本的發現,直接將時間再往前推了足足8300萬年。

地球生物,迄今為止,也有一個非常有趣的點,很多個頭很小的生物,卻總能產生一些塊頭不小的精子。反而像人類這樣的靈長動物,男性所依賴於傳宗接代的小傢伙,個頭反而遠遠不及它們。而這個巨大特徵,到底是如何演化而來呢?這迄今也是個謎團!

不過生物學家,也推測,類似人類這樣有更大精子部隊的繁衍模式,或許更有利於通過競爭找出更優良的後代,不過這也是猜測而已。

但至少,這次琥珀化石的研究,讓我們更清晰地發現,有性繁殖的穩定性,或許比我們想像中要更古老更為穩定。

相關焦點

  • 與恐龍同時代 最古老「活化石」植物在廬山引種成功(圖)
    日前,我省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活化石」植物瓦勒邁松繁殖技術的研究,在廬山植物園引種取得成功。瓦勒邁松與其他植物有何不一樣?為什麼會如此有價值?本報邀請廬山植物園專家解讀瓦勒邁松不為人知的故事。
  • 安溪福田發現3億年前植物活化石 或是松葉蕨
    ­  「重大發現,安溪福田發現3億年前活化石——松葉蕨。」近日,安溪福田鄉白桃村駐村幹部張錦彬的一條朋友圈引起不少網友關注。記者昨日從市林業局相關專家處獲悉,從提供的圖片看應該是松葉蕨,松葉蕨確實是3億多年前的泥盆紀時代的植物,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維管植物之一,也是最古老最原始的陸生高等植物。
  • 古人如何與神對話?揭秘傳承千年的「戲劇活化石」
    前言:古人如何與神對話?揭秘傳承千年的「戲劇活化石」在北面長江,南接黃山山脈的池州鄉村,有一種快被城市遺忘的古老戲曲,它就是與神對話傳承千年的「戲劇活化石」——池州儺戲。如今池州儺戲的代表人物大多年事已高,年輕人對池州儺戲的價值認識不深,導致池州儺文化許多古老的傳統的劇目已經失傳,失去了往日的風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地方民俗文化項目的傾斜。在2006年5月20日,池州儺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海洋活化石,如今身長不到20釐米,4.4億年前竟是海洋霸主
    而現實中,大海中的鸚鵡螺,也曾是奧陶紀(4.8億年前~4.4億年前)海域中的海洋霸主。海洋中的活化石鸚鵡螺是生活在海中的無脊椎動物,有著螺一樣的外殼,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的海洋軟體動物。這是一種古老的生物,最早誕生於寒武紀,從遙遠的奧陶紀、白堊紀到現在,鸚鵡螺繁茂的家族體系,歷經了滄海桑田,但形態和習性卻基本沒有變化,可以很好地適應地球,堪稱"地球上最頑固的生命",是見證生命進化的"活化石"。我們現在看到的鸚鵡螺和蝸牛一樣有捲曲的外殼,構造大致可分為軟體和殼體兩部分。殼內有許多隔層,但它們只住在最外面也是最寬敞的部分。
  • 美國竹節蟲無性繁殖超過百萬年
    近期加拿大科學家對一種竹節蟲(Timema stick insect)的DNA進行了分析,科學家們追蹤DNA中隱藏的信息,來回溯這種昆蟲長期無性繁殖的歷史根源。他們獲得的數據將有助於生物學家們更好的理解無性繁殖在生物界的可能性。來自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學的科學家們將有關這一研究的論文發表在了《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上。
  • 中美科學家揭示侏羅紀植物化石穗花杉近1.6億年形態演化遲滯
    化石證據顯示,紅豆杉科演化歷史漫長,其祖先類群在侏羅紀最早期已出現,並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可能已具有一定的多樣性。但具有研究價值的紅豆杉科化石有限,尤其是保存了繁殖器官的化石材料更加缺乏,使得研究人員對紅豆杉科現生屬起源和早期演化的認知較為匱乏。
  • 3億年前植物現身華農 鑑定為最原始的松葉蕨
    原標題:3億年前植物現身華農 鑑定為最原始的松葉蕨 華農校內首次發現的植物「活化石」松葉蕨。信息時報記者 巢曉 攝   信息時報訊 (記者 高金花 通訊員 吳淑婷) 如果在華南農業大學校園內偶遇「鹿角」一樣的植物,那麼你很有可能就是遇到了植物中的「活化石」——松葉蕨。  近日,10級林學專業學生黃戈晗在華農昭陽湖附近發現了一種「長得像鹿角一樣」的植物,出於「專業敏感」,黃戈晗對其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後經林學專業老師的鑑定,確定了植物的身份為松葉蕨。
  • 它,至今已有1.2億年歷史,和恐龍齊名,被譽為植物中的活化石
    它的名字叫瓦勒邁杉樹,於1994年在澳洲被發現,一經發現便在植物學界產生了極大的震撼。經過科學家的鑑定,這種樣子奇奇怪怪的樹狀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物種之一,至今已有1.2億年的歷史。在此之前,植物學家們一直認為這個物種已經滅絕,僅僅通過化石對其樣貌有所了解:根據化石顯示,該物種可追溯至9100萬年前,大約200萬年前,瓦勒邁杉樹銷聲匿跡。因此,瓦勒邁杉樹的發現,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該樹種也被大家稱為「植物皇鑽」。侏羅紀時代是瓦勒邁杉最為繁茂的時期。
  • 人類是如何出現的?為什麼是一男一女才繁殖下一代?
    科學家們進行了這麼多年的研究,最終的結論都是模糊的,所以從這個問題上來說,人類到底是如何出現的,沒人知道,也許我們真的是宇宙之中的「一粒塵埃」,無意中出現,無意中消失。那我們站在科學的角度來講,認為人類是從一種3億多年前漫遊在海洋中的史前鯊魚演化而來的,這種棘魚屬的原始鯊魚是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有頜類脊椎動物的共同祖先。所以再次在證明人類可能是這樣出現的。人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多久,如何出現的?
  • 三億年前活化石瓶爾小草,驚現市區草坪
    這讓我感到無比詫異,瓶爾小草是種三億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的活化石植物。這是繼市區公園草坪中發現大量香港綬草之後,在草坪中發現的又一種特殊植物種類。瓶爾小草是種十分古怪的蕨類,屬於瓶爾小草科瓶爾小草屬。這種蕨類植物與我們平常見到的蕨類全然不同,屬於較古老原始的擬蕨類植物(小葉型蕨類植物),常見的蕨類植物又叫真蕨類。
  • 鸚鵡螺:穿越5億年的「活化石」,祖先曾是海洋頂級王者
    鸚鵡螺是現生頭足綱中唯一具有外殼的種類,是一類古老而珍稀的物種。在大約5億年前,它們的祖先曾是海洋中最頂級的獵食者,彼時它們的體長足足有11米,是海洋中戰鬥力最強的生物之一。距今5億年前的遙遠歲月,被定義為「奧陶紀」。那時候,地球的面貌與今天截然不同——海洋面積遠比現在遼闊,大部分陸地都被淺海覆蓋。
  • 曲江羅坑:1.9億年前活化石在此生活,中國十佳最美露營地之一
    在廣東的北部有座小城叫做韶關,在韶關的曲江區是13萬年前「馬壩人」的繁衍地,也是4000多年「石峽文化」的發祥地,更是華夏民族古老的搖籃。從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立縣,曲江已經有超過2100年的歷史了。現如今的曲江更是成為了一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的地方,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羅坑風景區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美國動物園一隻雌性科莫多巨蜥被發現能進行無性繁殖
    美國動物園一隻雌性科莫多巨蜥被發現能進行無性繁殖2020-03-11 15:52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吃薄荷的貓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據外媒BGR報導, 在田納西州查塔努加動物園的照顧下,一隻名叫Charlie的雌性科莫多巨蜥在沒有任何雄性伴侶的情況下進行無性繁殖。
  • 【海洋+健康】世界十大最古老最恐怖的動物
    然而為什麼某些生物能夠生存和生活了數百萬年。這是因為他們是讓人毛骨悚然。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世界十大最古老,也是最恐怖的動物。1、皺鰓鯊。鯊魚和鰻魚之間的交叉是令人不安的。該皺鰓鯊是四處接近1.5億年。幸運的是,它只是掛出海洋的底部附近。皺鰓鯊為一種原始的鯊魚,是軟骨魚綱六鰓鯊目皺鰓鯊科的皺鰓鯊屬下的唯一種鯊魚。
  • 古老的神奇植物——蕨類植物
    蕨類植物也叫羊齒類植物,是一種生活在陰暗的森林和河岸邊的古老植物
  • 那些被稱為「活化石」的物種,真的停止進化了嗎?
    「活化石」是一個我們小學二年級就知道的概念,指得是那些起源非常久遠的生物,最常見的好比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所謂活化石,其實在大眾眼中還有一層含義,就是這些古老的生物本應該出現在化石當中,但它們卻仍然活在現代,和它們相近的物種都已經湮滅在歷史當中了。
  • 有植物中的「活化石」之稱的古老樹種
    地球上現存的松杉植物,多是幾千萬年以前的古老樹種,有植物中的「活化石」之稱。1992年3月10日,正值中國植樹節前夕,為了增強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郵電部發行了《杉樹》特種郵票,全套4枚。(4-1)為「水杉」。主圖為水杉的球果枝,背景為水杉的整體形態。
  • 如果地球上人類只剩1男1女,要繁殖多久,才能回到78億人?
    導語:如果地球上人類只剩1男1女,要繁殖多久,才能回到78億人?地球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家園,在地球上有水、空氣、食物、各種資源,是最適合生命生長的一個星球。現在我們人類的總數已經達到了78億人,做一個假設,如果地球上面只剩下1男1女,那麼要繁殖多久才能夠回到78億人呢?首先這個假設一定要排除這兩個人是近親關係,其次就單單討論這個問題,不考慮其它因素。其實要說到這個問題,還得從二十萬年前開始說起,因為人類起源於20萬年前,早期人類誕生於非洲,在那個時候世界上的人口才只有2萬人左右。
  • 在兩釐米的小世界裡,發現0.2毫米長精子,封存1億年後被專家圍觀
    無可奈何,它們只好在這個小世界裡面安然地封存1億年,成為了最具研究價值的自然遺產,被無數個拿著放大鏡的科研人員一起圍觀,迫切地想知道1億年前的生物到底長啥樣子,和現在的同類生物有何差異?琥珀是樹脂經過數萬年石化後的產物,最神奇的地方是,樹脂石化後仍是透明的,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史前小世界,因此封存史前生物的琥珀一直被科學家視為是自然界贈予人類最古老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