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影|Cine
— I』ll leave the meter running…you will come back,won’t you?
— Yes,I…I promise.
西西弗斯的悲劇,
是身陷死循環本身,
還是深陷死循環本身?
《荷馬史詩》裡有一位世間最足智多謀的人,他叫Sisyphus西西弗斯,他是科林斯的建城者和國王。因為他沒有兌現與死神的承諾,被懲罰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於是,他每天唯一做的事情,便是將那塊沉重的大石頭推向非常陡的山頂。由於巨石實在太重了,每每即將到達山頂的時候就會滾落到山腳。
日復一日,那座陡山與巨石便是西西弗斯永生永世的宿命,他將永無休止地重複這個沒有任何希望、沒有任何意義的動作。這便是我們常說的西西弗斯式悲劇。
西西弗斯的父親,名為Aeolus。影片《恐怖遊輪》中也有艘同名遊輪,Aeolus號。在Aeolus號上就有一幅西西弗斯推巨石的畫像,畫像前發生過這樣一段對白:
— 他究竟犯了什麼大罪要受此折磨?
— 他欺騙了死神。不,他對死神做了承諾卻沒有遵守。
He cheated death.No,he made a PROMISE to death that he didn’t keep.
影片的最後,計程車司機與女主有這樣一段對話:
— 我會把裡程表一直開著,你會回來的對嗎?
— 是的,我,我保證。
I』ll leave the meter running…you will come back,won’t you?
遺憾的是,她的PROMISE並沒有兌現,而這位司機就是死神。雖然,他說自己只是個Driver,但誰都知道他就是亡靈引渡者,Hermes the Psychopomp。所以這註定是一個西西弗斯式的悲劇故事。
第一次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我思考的是,如果上天給你重來一次的機會,你是否會按照原來的軌跡,再重複一遍走過的路?但命運往往就是殊途同歸。即便人生是一場開卷考,所有的解題方式,都不會改變最後的結局。所以,
不要企圖在重複中尋找已經失去的愛。
影片中,應著每一次輪迴,那些不斷疊加的大量掛墜、重複寫下的提示便籤、不斷堆積的女二屍體,以及不斷累積的水鳥屍體,都是一次次徒勞而返的不同解題方式。就像西西弗斯無論用什麼姿態推著巨石走向山頂,最終都逃不脫重回山腳的命運。這是終點,也是起點,是無窮盡的死循環。
第二次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我思考的是,西西弗斯式的悲劇,是形式上的絕望可悲,還是心理上對這種絕望產生的依賴更可悲?
我們當然不得而知在西西弗斯周而復始推動巨石的過程中,有沒有愛上那個努力拼搏的自己。但在這部影片中,只要那件徒勞的事情一直循環下去,她的幻想就不會破滅,她可以假裝自己尚在人間,假裝兒子尚在身邊;她就還有做回一個好媽媽的機會,甚至還有機會去殺死從前那個脾氣暴躁的自己。
所以,但凡塵世間尚留一絲執念,她便不會上車,不會遵守與死神的約定;只求心甘情願淪陷在這西西弗斯的循環裡,做一場永遠都不想醒的夢。
很多時候,我們也會有裝睡的時候,也會想要沉醉在一場美夢裡不要醒來。但是夢都會醒,如果醒來你意識到所有的夢境都是虛幻的,只有那件徒勞的事情才是真實的,
人生底色會不會更顯悲涼?
我其實很想知道,當她一次次從船艙、從沙灘醒來的時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感覺?每一次情景重現,是否又有不同的心境?
簡小姐很少推薦恐怖片,之所以推薦這部影片,是因為更多層面上,我們可以將它看作是部燒腦劇。在殊途同歸的死循環中,看明白劇情,把思緒理順,很有成就感。
影片中還有絲絲入扣的遞進,細節處有不動聲色的呼應與暗喻,故事裡有耐人尋味的哲理,我想,它會讓你們對人生有各自不同的感悟。所以,趁著上海陰雨連綿,我們都沉思一下過往與未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