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門遁甲的演變奇門遁甲,正如他的名字一樣神秘,從他誕生以來就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奇方異法,隱顯流傳。不管是定局布局,還是斷局用局,無不如此。
從定局來說,有置閏、有拆補,還有茅山道人之法和十時換局之法。
從布局來說,有飛盤,有轉盤,有飛轉合盤等。
從斷局來說,有符使三盤斷法,有三乙四宮斷法,有年月日時斷法,還有各種用神斷、方位斷,靜佔、動佔等法。
這些只是目前我所知道的,也許還有一些我不熟悉的方法,加在一起就更多了,所以各門各派互相攻擊,各執一詞,都說自己所學的才真法。這些已經爭論了上千年的問題,也從來就沒有一個定論,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面對這種情況,大多數古人也只能無可奈何的說:「莫衷一是,無從別白」。而現代的人更是這樣:「這麼多種方法,頭都被搞暈了,就好像霧裡看花,水中望月,不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假。」
但深諳其道的智者們,一點也不會亂,總能像平日那樣悠遊自得,還不時的老成穩重、語重心長的告誡著大家:「賢者識其大,不賢者識其小。沒必要是丹非素,更不能從妄搜奇。凡是能夠發明義理、應驗如神的,即是妙道!」誠哉斯言!雖然是悠悠道來,卻那麼振聾發聵。
同樣的一個奇門,在幾千年的流傳過程中出現了不少的分支。奇門具體起源於何朝何代,現在都沒有非常有力的證據。但是最初是按照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原理旋式布棋,被後世稱之為轉盤奇門,這應該是沒什麼疑問的。
不過任何事物,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奇門也是這樣的,在經過後世無數高人賢達們的革故鼎新之後,終於打破了古代奇門一統江湖的地位,隨著各組對宇宙星體運行模式的認識更新,也就創造出了各種各樣的奇門模型,
飛盤奇門起源於金元時期,據傳,大明開國過時劉伯溫的師傅鐵冠道人,便是精通此法的,而後流傳到陶仲文,首次編撰了一步飛盤奇門專著--《遁甲神書》,飛宮一法,開始為世人所熟知。
飛盤奇門與轉盤奇門的區別----飛盤奇門指的是以陶真人、鳴法為主的奇門體系
----轉盤奇門指的是以《遁甲演義》、《御定奇門寶鑑》為主的奇門體系
1、從定局來說:飛盤奇門一直以折補法為主(即現在大家所說的拆補法),也就是以節氣為主,符頭為輔,靈動活潑,隨機應變;轉盤奇門一直以置閏法為主,也就是以符頭為主,節氣為輔,循序漸進,步步為營。
2、從布局來說:地盤起布方法與值符值使的定位方法,飛轉都是一樣的。只是八門九星在天盤的運行軌跡發生了變化。飛盤是不管八門九星九神,都可入中,然後按照九宮數序依次飛布,中五不需寄宮;轉盤是不管八門九星八神,都不入中,而是按照八卦方位挨排輪轉,中五需要寄宮。
飛盤奇門以節氣變局,天盤布局路線為九宮飛跳,入中駐中,逢五不避,全部依數而行。猶如天馬行空、出奇制勝!看其縱橫交錯,絲毫不紊。所謂隨其所欲而不逾矩也,無處不是靈機活潑,飄飄乎如一氣象也,故而稱之為飛盤。
轉盤奇門本幹支立局,天盤布局路線為八方輪轉,入中寄宮,逢五則避,渾然依方而轉。猶如列宿麗天、星辰定位!觀其圓方有致,周流不息。所謂寒來暑往而不失時也,無處不是循步移宮,巍巍然如一形象也,故而稱之為轉盤。
由此而推之,則轉盤為正,飛盤為奇;轉盤為天行之常,飛盤為氣運之變;轉盤重於形質,飛盤重於氣機;而理與象,則一也。天地生易,有河圖洛書;古聖畫卦,分先天後天;數有常變,兵有奇正;配奇門而言之,則飛與轉而已。
飛轉之異,全在於是否入住中五。中五皇極,為天心所在,若有若無之地,大則彌綸天地,小則細若微塵,唯無形之氣可以運行無礙,非有形體象所能穿梭自如者。亦如同人心一般,包羅天地萬物,而實則無一物所能容者。如此,則功用分矣,變化見矣。然形為氣之漸,氣為形之先;形為氣之母,氣為形之帥。其形與氣,如陰與陽,須臾不能離者也。是故持經達變,知雄守雌,聖人執一以為天下式。
古法飛盤奇門:以三乙四宮為經,以年命用神為緯,精研五行,細參六親。線路清楚,層次分明,吉兇成敗一目了然。
古法轉盤奇門:以符使飛流為經,以本幹旺衰為緯,甄別人我,詳明格局。也是一種不錯的斷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