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陽恐龍地質博物館附近山坡上新建的恐龍塑像
汝陽恐龍地質博物館的展品,今年10月,該館將正式開門迎客。
記者田育臣實習生張天一文記者白周峰攝影
核心提示2009年,大河報推出大型系列報導「尋龍記」,揭開了1.6億年前中原地區恐龍家族的奧秘。6年過去了,我省恐龍化石發掘和研究工作,又登上一個新臺階。那麼,6年來,我省恐龍研究又有哪些新發現?1.6億年前,哪些恐龍在中原地區生活?它們到底長什麼樣子?
成果6年新發掘、命名至少8種恐龍2009年10月,大河報記者兵分4路,分別來到洛陽欒川秋扒鄉、汝陽劉店鄉,南陽西峽、內鄉等地,追尋1.6億年前恐龍主宰中原區域的身影。其中,欒川恐龍足跡、洛陽中原龍、汝陽黃河巨龍等恐龍遺蹟被報導後,給人們帶來了地質歷史時期的無限遐想。
時隔6年,我省恐龍化石的發掘及研究,再次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新成果。2009年以來,除了在南陽內鄉發掘、命名的河南寶天曼龍,我省再次發掘並命名了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巨型汝陽龍和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迷你豫龍。
此外,6年來我省恐龍研究學者還發掘並命名了河南西峽龍、河南秋扒龍、史家溝峴山龍、劉店洛陽龍、汝陽雲夢龍和張氏西峽爪龍。2014年,我省順利迎接漂泊海外18年之久的恐龍胚胎骨骼化石「路易貝貝」,它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恐龍胚胎骨骼化石。
據省地質博物館館長蒲含勇介紹,2006年以來,我省古生物研究者在河南發掘並命名13種恐龍,加上之前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一批學者在我省發掘並命名的欒川霸王龍、諸葛南陽龍2種恐龍,我省一共新命名恐龍已達15種。
資源河南佔世界恐龍蛋化石種屬總數的70%2015年8月11日,時間雖已過去一月有餘,但蒲含勇一想起當天的情景,心情便久久無法平復。
當天,中國古生物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在瀋陽召開。河南省地質博物館館長蒲含勇代表河南恐龍研究界,向全國與會的專家們介紹我省在恐龍研究領域的新發現。他激動地宣布:「河南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恐龍大省。」
據省國土資源廳數據顯示,全省15縣(市)發現了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或恐龍腳印化石,分布在14個中生代盆地中。
在恐龍蛋化石方面,我省發現的恐龍蛋化石包含8科、12屬、36種,是我國發現恐龍蛋種屬最多的省份,佔全國恐龍蛋化石種屬總數的80%、世界的70%。
在恐龍骨骼化石方面,全省範圍內已發現殘存的恐龍化石露頭點243處,已發掘61處。截至目前,河南共發現恐龍16科23屬23種。此外,我省在欒川還發現了4種恐龍腳印化石。其中,15種恐龍(腳印)經研究已正式被命名,其他恐龍或腳印化石仍在進一步研究中。
目前,我省共發現3大恐龍動物群和1個以古植物為主、動物和恐龍為輔的古生物群。
其中,距今1億至1.2億年的早白堊世「汝陽巨型蜥腳類恐龍動物群」,以大型或巨型蜥腳類恐龍為主,目前已研究確認汝陽黃河巨龍、巨型汝陽龍、汝陽雲夢龍等10多種恐龍;晚白堊世「欒川動物群」,小型獸腳類恐龍非常豐富,並出現了早期哺乳動物,目前已研究確認欒川一帶至少存在8種不同類型的恐龍和4種恐龍蛋。
南陽盆地以西峽、淅川、內鄉等地發現的大量的、種類繁多的恐龍蛋化石而聞名於世。除了恐龍蛋,我省還發現並研究命名了河南寶天曼龍、河南西峽龍、張氏西峽爪龍等。此外,義馬生物群中又發現了侏羅紀時期恐龍腳印新成員。
發現我省有3大恐龍動物群和1個古生物群河南與恐龍
「我省恐龍資源十分豐富,目前仍有大量恐龍化石資源正在研究當中。目前,我們在欒川潭頭盆地又新發現了原始的哺乳動物、鳥類及其他小型獸腳類恐龍。今年年底或明年適當時候,最新研究成果便可發表,屆時或將再命名4種新屬種的恐龍和1種哺乳動物。」
——省地質博物館館長蒲含勇
A數說恐龍
據了解,目前中國發掘並命名了170多種恐龍,約佔全世界六分之一,中國恐龍種類躍居世界第一。而我省也已發現23種恐龍,這一數字約佔全國恐龍的1/13。
B河南恐龍的九個「第一」
巨型汝陽龍:目前世界上已知復原裝架的最粗壯、最重、最大的恐龍;迷你豫龍:目前世界上已知個體最小的幼年竊蛋龍;路易貝貝: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完整的竊蛋龍胚胎;西峽巨型長形恐龍蛋:世界上最大的窩狀恐龍蛋;汝陽黃河巨龍:亞洲體腔最粗壯的恐龍,重達70噸;洛陽中原龍:中國首次發現有確鑿證據的結節龍類甲龍;欒川盜龍:亞洲首例在遠離中國東北部和戈壁沙漠地區發現的馳龍類恐龍;張氏西峽爪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單爪龍類之一,我國首次發現的單爪龍類恐龍;欒川霸王龍:地球史上最龐大兇猛的食肉動物。
C我省發掘命名的恐龍(腳印)化石
命名時間 名字
發掘地點
1979年 欒川霸王龍 欒川縣秋扒鄉蒿坪村
2000年 諸葛南陽龍 南陽內鄉縣境內
2007年 汝陽黃河巨龍 汝陽縣三屯-劉店一帶
2007年 洛陽中原龍 汝陽縣三屯-劉店一帶
2007年 欒川盜龍 欒川縣秋扒鄉
2007年 恐龍腳印化石 三門峽市義馬境內
(徐氏張北足跡)
2009年 巨型汝陽龍 汝陽縣劉店鎮沙坪村
2009年 河南寶天曼龍 南陽內鄉縣境內
2010年 河南西峽龍 西峽縣馬家村
2010年 張氏西峽爪龍 西峽縣境內
2011年 河南秋扒龍 欒川縣秋扒鄉
2012年 史家溝峴山龍 汝陽盆地
2012年 劉店洛陽龍 汝陽縣劉店鄉
2013年 汝陽雲夢龍 汝陽雲夢山區
2013年 迷你豫龍 欒川縣秋扒鄉
未定 路易貝貝(俗名) 西峽縣陽城鄉
意義恐龍研究關乎人類命運在過去5.4億年間,地球生命史上一共出現過五次大滅絕。目前,大家知曉度最高的是白堊紀末期(6600萬年前)的第五次大滅絕,它導致存在了1.6億年的恐龍徹底消失。然而,地球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滅絕並不是這次,而是二疊紀末期(2.5億年前)發生的第三次大滅絕。那次事件後,估計地球上有96%的物種消失了,包括三葉蟲和體長可達數米的兩棲動物。
對於恐龍大滅絕的原因,學術界眾說紛紜,其中不乏氣候變遷說和植物中毒說。省地質博物館館長蒲含勇稱,無論是古地理、古環境的變遷,還是恐龍慢性植物中毒最終導致恐龍家族走向滅亡,這一過程是漫長、漸變的。人類研究和認識恐龍關乎人類命運。(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本文來源:大河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