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果媽媽
中小學教育,現在是個「拼爹」的時代。
如果說以前大家印象中的「拼爹」遊戲,只是少數人尖端人的現象的話,那麼現在的中小學教育上,就是一個廣泛的拼爹拼媽時代,孩子們在學校的學習拉開的差距並不算大,真正的功夫,都下在了課外。
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決定作用,已經變得越來越明顯。
一個孩子,最佳的家庭背景,就是有個能賺錢的爸爸,加一個有時間並且有能力管理孩子的媽媽。這樣就有經濟實力給孩子報更好的輔導班,做更好的早教開發,見識更廣的,同時身邊有一個水平比較不錯的人一直陪伴引導,隨時幫孩子解決各種問題,監督孩子的行為。
今天在看到一個表格,調查的是全國高考狀元父母職業的佔比情況。
先不看圖,大家來猜一猜,在各地的高考狀元父母中,從事什麼職業的人最多?
大家可能會猜測,是教師。沒錯。
這張表格中,高考狀元父母職業排名第一的,就是教師,佔比超過百分之五十。
第二名是公務員,第三名是工程師。
這也就難怪,在相親市場上,女性最吃香的職業,就是教師、公務員等職業。顯而易見的,教師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肯定更得心應手,而公務員工作比較穩定,朝九晚五,有更多時間陪孩子,輔導孩子。
如果父母當中有一個人是教師,這對孩子教育孩子來說,確實是不小的優勢。
教育是一件專業的事情,如何教孩子知識,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老師都更加清楚。普通的家長,雖然也有學歷,也有知識,但是面對孩子每個階段的課本和作業,也不見得都講得明白。
甚至有時候,家長在某方面的專業,反而成為教孩子時候的障礙,因為孩子的做題思路,是應試式的,他需要跟著老師的思路來,而不是跟著一個專家思路,父母按照自己的思路給孩子講,反而對孩子是一種幹擾。
所以說,每天晚上的作業輔導時間,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家長來說,就更為得心應手。
而對其他職業的家長來說,則是一場程度不同的親子大戰。
這其中,教得好一點的家長,可能生氣指數會小一點,輔導效果也更好一點,而不會輔導的家長,就直接抓瞎了,要麼祈求孩子自己能力強不需要太多輔導,要麼花錢把孩子送進作業班,讓別人來教。時間長了,差距也就顯現了。
不過,高考狀元中,有百分之十以上的學生家長是農民。
對於農村孩子來說,家長可能能夠給到的幫助就比較少了。然而,這也造就了孩子們學習「靠自己」的習慣,因為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心中有目標,所以更加認真和努力,照樣可以成為高考狀元。
最後,我們看表格中,排名第六的是醫生、金融、證券、財務、律師、媒體等職業加在一起。
這些職業看起來也都是光鮮亮麗的,能從事這些職業,也能說明家長的學歷水平不算低,但佔比卻很低。
大概這就是996打工人的悲哀?
如果父母雙方的職業都是這裡面的一個,那估計兩個人陪伴孩子的時間都會比較少。比如醫生,工作起來是身不由己的,經常下班之後,甚至半夜,被一個電話叫走做手術,對孩子的關心管理都會比較少。
不得不說,這讓很多父母感覺有點扎心。
自己拼命奮鬥,犧牲的是陪伴家人和培養孩子的時間。
不過話說回來,這個表格統計的是高考狀元的家長職業排名,孩子成績不好,不代表孩子的人生成就不高。
高考狀元代表的是在求學生涯的勝利,代表的是孩子在高考這次比拼中能夠獲得的「獎勵」,卻不見得是衡量孩子人生意義的唯一標準,也就更不能成為衡量父母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