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7 1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2020年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今年的主題。世界地球日起源於美國,呼籲創造一個清潔、簡單、和平的生活環境。
1990年4月22日,全球140多個國家、2億多人同時在世界各地舉行形式多樣的環保宣傳活動,這項活動得到了聯合國的肯定。此後,每年的4月22日被確定為「世界地球日」。
如今,地球日的慶祝活動已發展至全球192個國家,每年有超過10億人參與其中,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間環保節日。中國也從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都會在4月22日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我國古代的環保立法,可以追溯到夏代執政時期。《逸周書·大聚篇》記載,大禹在任時曾頒髮禁令:「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夏三月,川澤不入綱罟,以成魚鱉之長。」
孔子曾說: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寧願釣魚,也不拉大網捕魚,雖然也射鳥,但卻放過歸巢的鳥,反應出的價值觀亦是環保。
2013年11月,我國就《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作說明時就指出,「我們要認識到,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
地球孕育萬物生靈,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的保護需要人人參與。「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的觀念,日漸深入人心。貫徹著生態文明建設、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理念。
在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們都凝聚共識,盡己所能,承擔起每人應擔的責任,關聯全國的公共責任。
有人說,疫情是人類的病毒,也是地球的疫苗。或許在我們奮力抗擊疫情的時候,地球在以飛快的速度恢復活力。所以,我們在保護地球、為它加速的同時,也在拯救自己。地球需要我們每個人來呵護,別再猶豫,行動起來吧!從自己做起,從每一天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責編:毛 偉
關鍵詞 >> 世界地球日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