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這個世界好多東西是相對的:速度是相對的,對於不同的參照物,物體的運動速度是不一樣的。剛體的概念是相對的,相對於某物體是剛體,但相對於另一個物體,它就不是剛體;
無論剛性多大的物體,無論內部結合鍵多牢固,外力總會影響它,使它變形,你總不能說物體被外力作用了沒有任何影響,這樣就否定了普遍聯繫。從這個意義上說,壓根就沒有剛體,連理想狀態的剛體都沒有。時間和空間是相對的,相對論的「鍾慢尺縮」已經說的夠多了。另外時間不只時間間隔具有相對性,時間的同時性也具有相對性。質量具有相對性,所謂的質增效應就是不同參考系的不同觀察結果。能量……。可見相對性在宇宙中是很普遍的,否則愛因斯坦也不會把它上升為一個宇宙原理。
至於題目所說的運動,我是這樣理解的:如果說運動具有相對性,那就是說相對於某參照物是不運動的――靜止。而靜止確實是存在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運動具有相對性。這是從整體上來說運動,或者說是廣義的運動。如果從單方面或狹義地理解運動,運動和靜止相比,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運動具有絕對性。這實際上從哲學和科學上也證明了這一點。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形式,物質是運動的物質,可以說沒有運動就沒有物質。從這個意義上說運動是絕對的。
現代科學認為是物質及其運動(大爆炸)產生了宇宙,運動(膨脹)產生了時空,沒有運動就沒有時間和空間,也就沒有物質的存在方式,也就產生不了意識(一種運動),宇宙也將失去存在的意義。由此可見,運動是絕對的。因此可以說運動是絕對和相對的統一,其中絕對是主要的和永恆的。
當然除了運動,還有物質也是絕對的,否定它就是否定客觀實在性。
實際上不只物質及其運動如此,開頭說的速度、剛體、時間、空間和質量等都有絕對的一面。對於同一參考系來講,觀察到的物理量都是正確和有用的,這也是愛因斯坦相對性原理的精髓。只有這樣宇宙才有意義,才能被人類認識。否則就真成了蘇格拉底說的「人一次不能踏入同一條河」的不可知論了,這是偏面的誇大相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