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種植面積十分廣泛。然而,在種植紅薯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病害,不過,紅薯一旦發生了普通病害,倒不會對紅薯的產量或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紅薯一旦患了以下這三種病害,那麼,紅薯的產量或質量就會顯著下降,就會可能出現紅薯減產、絕產或失去食用價值。因此,對於以下這三種病害一定要加強預防,否則,就會給種植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一、紅薯黑斑病
紅薯黑斑病是由黑斑病毒引起的紅薯病害。這種病害從紅薯的育苗期、大田生長期和收穫儲藏期都能發生,該病害一旦發生,不但能夠引起爛床,而且,還能夠引起死苗、爛窖,從而給紅薯的安全生產和儲藏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紅薯一旦感染了黑斑病,病菌就能夠深入到薯肉的下層,從而使薯肉變成黑綠色,味道變苦,不能食用。而且,病部呈木質化,出現堅硬、幹腐的現象。
紅薯黑斑病可發生在紅薯生產的各個環節。一般來說,只要苗期發病,病苗在定植後不久,紅薯葉片就會發黃,植株變得非常矮小,最後出現病株地下部腐爛的現象。
對於該病的防治,最好的方法就是選擇抗病紅薯品種。一般來說,抗病紅薯品種是不容易感染黑斑病的。倘若自己種植的不是抗病品種,應當在紅薯窖藏前利用鋸末摻硫磺點燃對紅薯窖進行燻蒸,最好燻蒸20分鐘以上,這樣就能夠抑制黑斑病孢子的萌發,從而能夠減少病害的發生。另外,在栽植紅薯秧苗之前,可採用50%託布津可溼性粉劑兌水500倍液浸苗,也能夠有效防治紅薯黑斑病的發生。
二、紅薯根腐病
紅薯根腐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也是一種典型的土傳病害,一般由紅薯根腐病的病殘體、栽植紅薯的田間土壤和帶有細菌的有機肥進行傳播。也可由帶菌的種苗通過遠距離運輸後進行傳播。
紅薯一旦感染根腐病,紅薯的葉片就會變成淺黃色,而且,生長速度就會減慢,紅薯鬚根尖端和中部會有黑褐色病斑出現,在苗床上發苗較晚,而且發苗率很低,然後,大部分根出現腐爛的現象,並且侵染其它健康薯塊。對於發病輕的地下莖,其近地際處能夠發出新根,也能結薯,但薯塊很小,並且,紅薯塊莖都會出現畸形和後期龜裂的現象,降低食用價值;對於發病重的地下根莖,大薯塊部分都會變黑腐敗,從而失去食用價值。
近些年來,農業技術部門培育出了許多比較優良的抗病品種,比如,鄭州紅4號、徐薯2號、徐薯18號、濟薯2號、濟薯10號、濟薯11號、南薯88號、煙薯3號、泰薯2號、魯薯3號、魯薯4號、魯薯7號、海發5號、鄂薯2號、豐薯1號等等,都具有較強的抗病害能力。因此,要想減少根腐病的發生,最好選用抗病品種。
另外,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深翻土地,每隔三年與花生、芝麻、棉花、玉米、高粱、穀子等進行輪作也能夠減輕病害的發生。
三、紅薯軟腐病
該病也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多由土壤乾裂傷根、肥料未腐熟帶菌、地塊連作帶菌以及薯塊自然裂口被細菌侵染所致。該病害一旦發生,會在紅薯傷口處出現水浸狀病斑,以後變為褐色,並導致整個薯塊腐爛。一般來說,在15~23℃的溫度條件下或高溼的環境下,發病會比較嚴重。
對於該病的防治,一般需要從提高收穫質量做起,儘量避免對薯塊的機械損傷。另外,在紅薯生長期間,如果出現田間積水的現象,一定要及時排水,從而可減少紅薯軟腐病的發生。
一般來說,只要做好以上三種病害的防治工作,就能夠保證紅薯的產量和質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