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包粄、擂茶、青梅、釀豆腐,陸河特產知多少

2020-12-26 三流九繪

本期繪本:陸河特產

風格:水彩畫

陸河縣,廣東省汕尾市轄縣,雖處潮汕方言區,但始終為客家方言為母語,是中國最年輕的客家縣。雖說潮汕美食遍天下,但是這個在潮汕地區的客家縣,也有著自己的美味。

陸河青梅

陸河青梅具有生津解渴、消滯醒酒、養生保健等作用。陸河縣是「中國青梅之鄉」,所產青梅具有果大、肉厚、酸度適中,品質上乘之優點,青果及成品、半成品均受國內外市場青睞。。陸河青梅有肉質細脆、果實個大、外皮光滑、圓形端正、肉多核小、含酸度高等特點。品種主要有:青竹梅、白粉梅、黃梅等。果實富含多種有機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功能,是很好的生理性鹼性天然食品。

陸河菜包粄

陸河菜包粄,又叫菜粄、包菜粄、包粄,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客家粄。它的製作方法比較簡單:很把大米磨成米粉,然後加水,合成米粉團,再碾成一塊塊的米皮。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加水的時候,溫度要控制好,加的量也要控制,不然的話,合出來的米皮,要麼太幹,要麼太溼,炊(蒸)的時候,容易破裂。跟包餃子一樣,包菜粄,米皮很重要,如果米皮合得不好,那就極可能導致包菜粄失敗。有些講究的,還會在合米皮的時候,用可以食用的染料把米皮染紅,從而做出紅彤彤的菜包粄,十分好看。合好米皮之後,就把事先已經炒好的餡,用米皮包起來,包成古個大元寶的模樣(比一般的餃子要大得多),一個菜包粄就做好了。餡也是有講究的,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鹹菜為主餡;另一種是以白蘿蔔絲為主餡,再配上蝦米、蔥、蒜、芹菜、魷魚、香菇等佐料。包好之後,就要放在大鐵鍋裡,用狄托託起來,再在鍋底放上水,炊(蒸)熟了才能吃。

陸河擂茶

陸河擂茶是客家擂茶傳承發展的結晶,是陸河客家先民在適應自然環境中發現的一種飲食。陸河擂茶製作工具有擂茶缽、擂茶棍。擂茶用料有綠茶、芝麻、焙炒的花生仁等。製作時先將茶葉、芝麻放入缽內,用擂茶棍旋磨,後加花生仁並注入少許冷開水旋磨,至磨成糊狀的茶泥即「擂茶膏」,後衝入沸水攪拌均勻即可飲用。飲用時佐以爆米花、豆類、青菜等。另一種用野菜、青草藥製成的擂茶稱「油茶」,亦稱「生茶」。主要用料有鮮艾葉、薄荷葉、生茶葉、楓樹嫩芽、紫蘇葉、番香、香蘇、雞腳刺、玫嫩芽、芫荽菜等。擂茶具有生津止渴,防風祛寒、開胃健脾、清熱解毒、延年益壽的功效。2011年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陸河釀豆腐

釀豆腐是陸河人擺弄豆腐的最高境界。但這個至高境界實際上也是由最簡單的方法造就的。四方的豆腐,按對角線切割,就分成兩塊三稜體狀的豆腐塊。 在三稜體最大截面的位置用筷子或湯匙掏個洞,然後將調好味道的肉泥塞進挖好的洞中。而後,可蒸可煎可炸:清蒸豆腐,保留了豆腐最原始的豆香,嫩滑無比;煎煮豆腐,保留豆香的同時,讓豆腐咬起來多了幾分嚼勁;油炸豆腐,讓釀豆腐在金黃的油鍋裡洗一次澡,更添了幾分香脆。

吃喝玩樂又八卦,還長知識,盡在有趣的繪畫中

相關焦點

  • 彭湧波陸河擂茶
    每每聽到這樣的問話,喝過陸河擂茶的外地人一般都會咽咽口水,然後直說「陸河的擂茶真好喝,陸河確實個好地方!」陸河的擂茶早已聞名,很多外地的遊客吃了陸河的擂茶後,都表示還會再來,來了陸河如果沒有食用過擂茶的,算是白來了一趟。
  • 陸河擂茶已被百度百科收錄,以後你可以這樣介紹擂茶
    陸河擂茶陸河擂茶是廣東汕尾市陸河著名的漢族小吃,屬於粵菜系。客家人的特製飲料,其製作與風味別具特色。「擂」茶的用具是擂持和擂缽。前者取一握粗的樟、楠、楓、茶等可食雜木,長短2-4尺不拘,上端刻環溝繫繩懸掛,下端刨圓便於擂轉;後者乃內壁布滿輻射狀溝紋而形成細牙的特製陶盆,有大有小,呈倒圓臺狀。
  • 陸河擂茶、陸豐皮影戲……這場直播介紹了多少汕尾非遺文化?
    除了捷勝泥塑,活動還直播帶貨了陸豐皮影文創產品,陸豐碣石麥稈畫產品,陸河青梅、黃酒、擂茶產品,海豐獨角麒麟舞相關文創產品等。同時,主播介紹汕尾旅遊資源,帶著網友線上「遊」汕尾旅遊景點。現場製作擂茶。直播間文創產品。
  • 陸河青梅熟了!農業局長變「主播」為佳果代言
    又是一年春好月,恰是青梅成熟時。4月11日下午,由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委、縣政府,陸河縣委宣傳部、縣農業農村局等單位舉辦的雲鑑陸河青梅活動,以5地連線視頻直播的形式開幕。 陸河縣委常委彭少軒做客直播間,向廣東遊客和廣大網友發出邀請:「來陸河共賞美景,青梅煮酒,推杯換盞,暢談天下英雄事!」陸河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謝銳潛變身「網紅主播」,為陸河青梅代言。
  • 捆粄、醃面、鹽焗雞、擂茶……客家美食被低估太久了!
    醃面、釀豆腐、粄、梅菜扣肉...越來越多的客家小吃佔據了我的日常菜單,還曾一度有要去梅州玩個幾天、吃個幾頓的念頭。(有人帶路嘛)    今日客家小吃菜單  捆粄、老鼠粄、筍粄、艾餈  醃面、三及第湯、客家擂茶  客家釀豆腐、鹽焗雞、梅菜扣肉  客家土豬湯、蛋餃湯  01  捆粄  鼎鼎大名的「粄」,大家都知道了吧!
  • 走進客家,品味【客家擂茶】
    有關的文學記載也散見在一些古籍中,如黃升《玉林詩話》所載《肝胎族舍》一詩曰:"道旁草屋兩三家,見客擂麻旋足茶。漸近中原語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足證研麻,泡茶款客,是當時江南的一種風俗。此外,汪增棋先生引《都城紀勝,茶坊》"冬天兼賣擂茶"、"冬月添賣七寶擂茶";又引"杭州人一天吃三十文木頭"這一古語,說明歷史上南宋偏安,人口眾多,擂茶相當普及,甚至日耗大量木質棗擂杵。
  • 清遠特產知多少?清遠人必轉!
  • 湖南特產介紹,湖南特產大全,湖南特產有哪些,湖南有什麼特產,湖南美食小吃
    愛湖湘美食,上海湖南特產展銷中心專注於特色農副產品的發掘與整合,主營湖南名優特產、特色農副土特產、湘菜食材、南北乾貨的線下批發、線下代銷、網絡批發、網絡零售,農產品禮品定製、特產乾貨禮盒等業務。我們都是80後,小時候從事過農業,我們的夢想與激情,源於我們的社會責任感。我們將始終以一貫的熱情竭誠為您提供綠色、健康、安全的食品和優質服務。
  • 我們常見的奶茶原來源自於千年前的擂茶,它不是創新而是復古
    事實上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我國就已經有往茶裡面加東西,然後攪勻了喝的習慣了,這種喝茶的方式在古代叫做「擂茶」。香港老街奶茶的喝法源自於擂茶。而擂茶,則是在陸羽煎茶的基礎上往茶水中加入各種研成細末的材料如姜、蔥、椒、鹽、米、豆、油、麻等的喝茶方法。(現代擂茶有事先將材料加茶一起搗碎的。)
  • 擂茶飄香,喝出苗條-美麗-健康!
    擂茶製作方法湖南桃源擂茶作擂茶的工具:1,擂茶缽 2,擂茶棒(最好用山胡椒樹作的更好)擂茶棒最好用山胡椒樹作的更好湖南桃源擂茶湖南桃源擂茶有兩種:1,擂茶糊 2,清水擂茶擂茶配料粳米,芝麻,黃豆,花生,綠豆,茶葉,生薑,山胡椒,薄荷葉,食鹽等為原料(配料可根據喝擂茶者的喜好添加)1,擂茶糊的製作方法:
  • 滁州有什麼特產?尋覓安徽特產:滁州篇!速來補充
    滁州滁州有什麼特產?推薦金玉滁菊、龍崗芡實、明光綠豆、老明光酒、秦欄滷鵝、鳳陽釀豆腐、女山湖大閘蟹、雷官板鴨、定遠滷鵝、馬廠酥笏牌、甘露餅、管壩牛肉、御膳麻油、周崗雪棗、琅琊酥糖、來安花紅、爐橋橋尾、鳳畫、梅白魚、來安春卷等20種滁州土特產。
  • 陸河美食——粄子圓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陸河人是用碓把糯米舂成粗粉,再用「糯鬥」篩出粉末,又把「粉頭」放回碓裡舂,反覆多次。最後,把「粉頭」也舂成粉末。這樣舂糯米粉勞動強度很大,需要三個強勞力,其中兩人踏碓,一人篩粉,費時、費力,辛苦極了。現在,人們是把糯米拿到糧食加工廠用機器粉碎成粉或到市場買現成的糯米粉做粄子圓,很方便。
  • 客家人的擂茶
  • 光澤的擂茶
    讞匰鈻噯籲爳篕秈駱膇嗎免嬈儨汾簞鄂鐰細逓鈸剒躒辥水參剮昩釰際驗尒壙餂鯿褘謅辠釖鈵樓礆儻硦噛榡譸衛禍島擂茶在光澤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特別是農村農家大都做擂茶,喝擂茶。貚現羖牋嚵膉鬚堟齔鋣嵅鷒誛嶺襄飊寨圴輮捀淵藊鰚熅粎枴銓趘裔鄷炪罏獁垀宰昄劚軡塮摞孭氅抣鞏馬哖訐韋璁焭它與人的一生健康有關,在民間有「藥茶」之說。
  • 桃花源最憶是擂茶,年味擂茶套餐專慰思鄉人
    桌上杯碟林立,小食滿盤,待得一大碗濃香滿溢的擂茶端上桌來,一場談古論今的聚會就此展開。這樣的場景,不僅出現在冬日的閒暇,對於桃花源及周邊區域的居民而言,更是司空見慣的日常。 無數在他鄉工作的常德兒女,思念家鄉時,一碗擂茶往往能從身心慰藉其思鄉之情。十年桃源如一夢,最憶閒坐吃擂茶。
  • 陸河人的坐月子習俗
    從客家人五次的遷徙歷史看,陸河客家人生活的環境都是偏僻惡劣的山區,獨特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陸河人的一些獨特的風俗。陸河客家婦女坐月子風俗跟其他地方客家婦女坐月子的風俗有很多相同點,現介紹陸河客家婦女坐月子的風俗。
  • 桃花源擂茶「飄香」央視
    尚一網訊(通訊員 張玉路)12月17日20時,中央電視臺17套農業農村頻道《三農群英匯》欄目專題報導桃花源擂茶,向外推介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桃花源擂茶及桃花源旅遊區美麗景色。世外桃源美景。桃花源擂茶。近年來,為更好傳承擂茶文化,桃花源旅遊管理區打造擂茶公用區域品牌,成立擂茶協會並制定相關行業標準,舉辦一年一度擂茶文化節和擂王挑戰賽,全面推動擂茶產業發展。
  • 客家擂茶,你喜歡麼
    他們熱情好客,每每有親朋好友串門,就會準備好一缽擂茶招待。一缽擂茶,擂的不止是一碗茶,更是聯繫著客家人的心。擂茶,顧名思義,用擂茶棍在擂茶缽中攪動。客家擂茶中老一輩最喜歡用的工具就是擂茶缽跟擂茶棍了。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著這樣的工具。
  • 桃花源的固執老闆:只做手工擂茶,只吃「土豬肉」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當地擂茶店老闆陳國鋒,繼承了先民們的保守和頑固,對新事物似乎有一種天生的排斥,他做手工擂茶,只用老茶和餘紅米,只吃自家產的菜,不吃「洋豬肉」...... 但就是這樣一個「老頑固」,在微信上做起生意來,卻是如魚得水,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