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繪本:陸河特產
風格:水彩畫
陸河縣,廣東省汕尾市轄縣,雖處潮汕方言區,但始終為客家方言為母語,是中國最年輕的客家縣。雖說潮汕美食遍天下,但是這個在潮汕地區的客家縣,也有著自己的美味。
陸河青梅
陸河青梅具有生津解渴、消滯醒酒、養生保健等作用。陸河縣是「中國青梅之鄉」,所產青梅具有果大、肉厚、酸度適中,品質上乘之優點,青果及成品、半成品均受國內外市場青睞。。陸河青梅有肉質細脆、果實個大、外皮光滑、圓形端正、肉多核小、含酸度高等特點。品種主要有:青竹梅、白粉梅、黃梅等。果實富含多種有機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功能,是很好的生理性鹼性天然食品。
陸河菜包粄
陸河菜包粄,又叫菜粄、包菜粄、包粄,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客家粄。它的製作方法比較簡單:很把大米磨成米粉,然後加水,合成米粉團,再碾成一塊塊的米皮。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加水的時候,溫度要控制好,加的量也要控制,不然的話,合出來的米皮,要麼太幹,要麼太溼,炊(蒸)的時候,容易破裂。跟包餃子一樣,包菜粄,米皮很重要,如果米皮合得不好,那就極可能導致包菜粄失敗。有些講究的,還會在合米皮的時候,用可以食用的染料把米皮染紅,從而做出紅彤彤的菜包粄,十分好看。合好米皮之後,就把事先已經炒好的餡,用米皮包起來,包成古個大元寶的模樣(比一般的餃子要大得多),一個菜包粄就做好了。餡也是有講究的,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鹹菜為主餡;另一種是以白蘿蔔絲為主餡,再配上蝦米、蔥、蒜、芹菜、魷魚、香菇等佐料。包好之後,就要放在大鐵鍋裡,用狄托託起來,再在鍋底放上水,炊(蒸)熟了才能吃。
陸河擂茶
陸河擂茶是客家擂茶傳承發展的結晶,是陸河客家先民在適應自然環境中發現的一種飲食。陸河擂茶製作工具有擂茶缽、擂茶棍。擂茶用料有綠茶、芝麻、焙炒的花生仁等。製作時先將茶葉、芝麻放入缽內,用擂茶棍旋磨,後加花生仁並注入少許冷開水旋磨,至磨成糊狀的茶泥即「擂茶膏」,後衝入沸水攪拌均勻即可飲用。飲用時佐以爆米花、豆類、青菜等。另一種用野菜、青草藥製成的擂茶稱「油茶」,亦稱「生茶」。主要用料有鮮艾葉、薄荷葉、生茶葉、楓樹嫩芽、紫蘇葉、番香、香蘇、雞腳刺、玫嫩芽、芫荽菜等。擂茶具有生津止渴,防風祛寒、開胃健脾、清熱解毒、延年益壽的功效。2011年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陸河釀豆腐
釀豆腐是陸河人擺弄豆腐的最高境界。但這個至高境界實際上也是由最簡單的方法造就的。四方的豆腐,按對角線切割,就分成兩塊三稜體狀的豆腐塊。 在三稜體最大截面的位置用筷子或湯匙掏個洞,然後將調好味道的肉泥塞進挖好的洞中。而後,可蒸可煎可炸:清蒸豆腐,保留了豆腐最原始的豆香,嫩滑無比;煎煮豆腐,保留豆香的同時,讓豆腐咬起來多了幾分嚼勁;油炸豆腐,讓釀豆腐在金黃的油鍋裡洗一次澡,更添了幾分香脆。
吃喝玩樂又八卦,還長知識,盡在有趣的繪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