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見的奶茶原來源自於千年前的擂茶,它不是創新而是復古

2020-12-26 希希陌上行

最近幾年,奶茶店像雨後春筍般開遍了全國各地,特別是學校旁邊更是密密麻麻,奶茶店一個接一個,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像我在國內的學校,學生人數兩萬多,光正門附近就有五六家奶茶店。我在國外任教的學校也是,不管是學生還是教職工,每天人人一大杯奶茶拎在手上。基於此,說奶茶風靡全球也不為過。

奶茶的味道很好,花式口味又多,按茶類算,除了沒見過白茶奶茶之外,其他五大茶類奶茶都有;按水果算,有芒果,草莓,巧克力,百香果,哈密瓜等各種各樣的水果奶茶;按乾果算,芝麻、花生、杏仁等都可以往裡面加。

奶茶尤其受小孩和年輕人的青睞,比如我家剛剛十來歲的兒子,每次喝東西最喜歡的就是奶茶。比如我國外單位的秘書小姑娘,每天至少一杯奶茶,一天不喝就渾身不對勁。

不過這麼多不同口味的奶茶都是近幾年才開發出來的。記得零幾年我在中部某高校讀書的時候,整個東區四大食堂就只有一個小店有奶茶賣,這個小店主要賣麵包和蛋糕,奶茶只是兼著賣的,口味只有一種,就是大名鼎鼎的珍珠奶茶

現在包圍了各個校園的奶茶店,賣的主要是從「珍珠奶茶」衍生出來的各種奶茶和果茶等茶品。而珍珠奶茶追根溯源,最初應該是從香港開始傳起的。

17世紀初,緊鄰蘭桂坊期的石板街(被稱為「總督第一街」)因為街道以石板鋪就,又稱香港老街,香港奶茶最初就是從這裡開始風靡的。有一次廣州官吏林智賢在石板街招待荷蘭使節,第一次使用了加牛奶的茶,令荷蘭使節頗為驚喜。

之後,這種獨特的茶+奶喝法被荷蘭使節帶回荷蘭,經過不斷發展,創立了荷蘭奶茶。1680年前後,約克公爵夫人又將這種時髦的,往茶中加鮮奶、砂糖的荷蘭奶茶引進了英國,受到英國皇室貴族的喜愛,並逐漸普及到平民家庭。到了18世紀,奶茶已經成為英國人的主流飲茶方式,隨著英國在全球的勢力擴張,逐漸傳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後來香港人在香港老街成立了香港老街實業公司,又開了一家英式奶茶店(首創於香港老街的奶茶又回到了香港老街,但是名字卻變成了英式奶茶),專門售賣奶茶。但是,聰慧的、嗅到商機的香港人對這種英式奶茶做了大膽的創新,在原來牛奶加茶的基礎上,又獨創了往紅茶中加鮮奶、砂糖、巧克力醬、蜂蜜、白蘭地酒和肉桂粉等各種口味的奶茶。

從此,香港老街奶茶的製作工藝傳遍了世界各地。

香港奶茶,也叫港式奶茶、英式奶茶、「香港老街」奶茶,英文名為HongkongStreetmilktea,茶味重偏苦澀,口感爽滑且香醇濃厚。製作方法比較複雜,先要把茶葉研磨成粉,衝泡以後必須經過細緻地撞茶(把茶在兩壺之間倒來倒去幾個來回)等工序,以保證奶茶中保留奶茶中茶葉味道的原滋原味。

最初,香港老街的奶茶只是往茶裡面加牛奶,而往茶裡加東西再喝並非香港奶茶的獨創。事實上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我國就已經有往茶裡面加東西,然後攪勻了喝的習慣了,這種喝茶的方式在古代叫做「擂茶」。香港老街奶茶的喝法源自於擂茶。

擂茶的前身是煎茶,煎茶的方流程在陸羽的《茶經》裡記載得非常詳細:烤茶—研磨成茶粉—燒水第一次沸騰加鹽,撇去水面的水膜——燒水第二次沸騰加茶粉——燒水第三次沸騰加"二沸"時舀出的一瓢水——煎茶成。

而擂茶,則是在陸羽煎茶的基礎上往茶水中加入各種研成細末的材料如姜、蔥、椒、鹽、米、豆、油、麻等的喝茶方法。(現代擂茶有事先將材料加茶一起搗碎的。)

宋代詩人唐庚(字子西,時稱小東坡)的《鬥茶記》記載:

二三君子相與鬥茶於寄傲齋,予為取龍塘水烹之而第其品。以某為上,某次之,某閩人其所齎宜尤高,而又次之。然大較皆精絕。

文中一個"烹"字,說明那時所"鬥"之茶,和現在衝泡茶葉的方式不一樣,飲用這種連渣帶水煎烹而成的茶湯,不能叫喝茶,而是叫吃茶(這種說法在廣東福建一帶流傳至今

宋代黃升《玉林詩話》所載的《盱眙族舍》就記錄了擂茶這種喝茶法,詩云:

道旁草屋兩三家,見客擂麻旋足茶。漸近中原語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

蘇軾的《和蔣夔寄茶》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至今,中國還有許多地方保留了「擂茶」 的習慣,如湖南的桃源、臨澧、安化、桃江、益陽、鳳凰、常德等地;廣東的海陸豐、英德、陸河、揭西、五華等地;江西的贛縣、石城、興國、於都、瑞金等地;福建的將樂、泰寧、寧化等地;廣西的賀州黃姚、公會、八步等地;臺灣的新竹、苗粟等地。

這些地方製作擂茶的方法大同小異,都是將茶葉、米、芝麻、黃豆、花生及桔皮等原料,有時還會加些青草藥,放在缽盂裡面如同搗藥一般把材料擂碎成泥狀或粉末狀,然後衝入沸水,如果原料是生的,還得煎煮,之後就成了美美的茶湯,喝上一碗,既可以充飢解渴,還可以預防疾病。

其實,現在的很多奶茶店也有這種類似「擂茶」的飲品,前幾年去武漢出差,在華師一家奶茶店買了一杯雜糧飲品,裡面是五六種雜糧加上茶粉加入滾水攪拌而成,但味道遠不如擂茶好喝。

現代奶茶的源自香港老街奶茶,而香港老街奶茶的喝法則源於中國古代的擂茶,以此類推,現代奶茶的喝法應該是源自於擂茶。

說到這裡,有些朋友可能會有異議了,說現代奶茶不是源於草原奶茶麼?

我國的北方少數民族也有奶茶,這種奶茶一般被稱作草原奶茶,如蒙古奶茶和新疆奶茶。有人說草原奶茶是奶茶之祖,這個說法值得商榷。草原奶茶元代才流行開來,這種喝茶方法要晚於宋代擂茶,而且往茶裡加各種材料的喝法和宋代擂茶非常接近。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草原奶茶是宋代擂茶的一種延續,而且,茶葉傳入遊牧民族的時間也是在宋代以後,這些都可以作為草原奶茶源於擂茶的佐證。所以,從時間線和歷史淵源上來看,個人更傾向於現代奶茶源於擂茶。

再者,草原奶茶用的基本都是相對比較粗老的黑茶磚茶,用的是煮茶法,茶葉煮完以後需要撈出來扔掉。而之前的香港奶茶和現在常見的現代奶茶所使用的都是和擂茶一樣的精細茶葉,茶葉需要研磨成粉,茶粉和茶湯混在一起喝掉。

不僅如此,之前的香港奶茶中有一道撞茶程序,現代奶茶很多也用到了撞茶技術。有幾次曾看到奶茶店店員衝兌奶茶,首先用勺子舀適量的紅茶粉,加入沸水,為了節省時間,撞茶的工序被機器代替了,機器攪拌之後再加入各種果汁牛奶等成品,然後就是一杯美味的奶茶了。

這種方法和擂茶非常相似,只不過把擂的工序交給機器提前做完了。不過有些奶茶店還是保留了人工茶的工序。

從古代擂茶的產生時間、製作方式來看,現代奶茶的製作方法尤其是茶粉、撞茶等方式非常接近古代擂茶。因此,現在常見的奶茶源自於千年前的「擂茶」這種說法是可以成立的。基於這一點,我們現代常見的奶茶並不是完全的創新,而是帶有一定的茶飲復古意味

相關焦點

  • 傳承千年的風味——常德擂茶
    而常德的手工擂茶也是從一千多年前的東漢流傳至今。常德正宗的手工擂茶,是非常講究的。首先是器具 ,需要專用的制茶擂缽和半米長的擂棍,由製作者兩腿夾住陶製的擂缽,把綠茶添進缽裡。然後,再舂搗,旋轉。邊添些熟的花生仁、黃豆、芝麻,等缽裡的東西用棍擂得細細糊糊的,就可以拿起來用開水泡了,然後根據自己的口味放點糖或者鹽,這樣一碗香氣四溢的擂茶就成了。這是我小時候外婆給我們擂茶的記憶。
  • 陳春任‖那碗蕩漾的擂茶
    臉上的汗珠一顆接著一顆,工服也已經被汗水浸透,每當工作完畢,同事之間也聊起了關於奶茶的話題。很多同事說早就不喝奶茶了,因為喝了奶茶總失眠,還不如在工地多幹點活出下汗來得充實,下班回家好睡眠。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客家人還是常常難於忍受沿海地帶的悶熱和潮溼。冬日微微的寒意讓「奶茶」顯得特別溫暖。第一杯「奶茶」,一定是特別甜蜜的了。
  • 探訪客家非遺文化「擂茶」的秘密
    我想古村最初的得名和村前的這條小溪必然是離不開干係,只是有了溪水的掩映多了幾分世外桃源的韻味。這裡遠山近水,古樸建築,青磚黛瓦,小橋流水,呈現在眼前的儼然是一幅「深山有人家」的絕美田園詩畫。如果說你也厭倦了都市之間的繁忙與喧鬧,到這裡可以讓人歸於平淡。
  • 廣東電視臺市場總監鄧彥軍參觀惠州淡水莊媽擂茶府擂茶府
    8月20日,中央電視臺資深編導蔡鴻全和廣東廣播電視臺市場總監鄧彥軍參觀惠州淡水莊媽擂茶府。
  • 29期《中山潮汕人》中山第一家擂茶創始人--林晶晶
    如果你說讓我形容它的話我稱它為「茶祖先」!很多人不知道的一件事,其實是先有擂茶才有茶的,擂茶在古時候稱為「三生湯」,因為並還沒有「茶葉」這種東西,而是古人發現這三生湯裡的茶香,從而才有現在我們在泡的茶葉,所以說,沒有祖先的出現何來現在千千萬萬的子民(各種茶葉)?
  • 中華一絕——中國擂茶之鄉將樂
    該窯以茶具系列產品為主,兼燒日用醬釉瓷器。擂茶器具系列有大小不同規格的擂缽、素麵缽、執壺、流口把手罐、壺等。與此同時,考古人員在距玉華村不足1公裡內,發現了廖厝山、橫窠崬、牛角窠三處同類窯址,它是迄今國內發現的唯一一處專門燒造擂茶器具的窯址群。
  • 穆德森勒 復古門窗歷經千年而經久不衰的價值
    歷經多年而經久不衰不得不說這款門窗確實已經擁有了許多年的歷史,當我們來到各大復古類建築物當中的時候,便可以看到異曲同工之處,這裡所使用的門窗都帶有古色古香的氣息,比如它的門窗使用的全部都是實木材料的,要知道在當今市場上,實木材質的產品價格之高真的可以帶給我們一種古代大地主一般的感覺,如果我們就喜歡這種古樸而又純美的感受,
  • 光澤的擂茶
    注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彭湧波陸河擂茶
    、「你喝過我們陸河的擂茶嗎?」。每每聽到這樣的問話,喝過陸河擂茶的外地人一般都會咽咽口水,然後直說「陸河的擂茶真好喝,陸河確實個好地方!」雖然吃過很多擂茶,筆者覺得有必要根據擂茶的材料和吃法進行總結一下,儘管不是很全面,至少可以表示一下自己對陸河擂茶的喜愛。陸河擂茶根據材料分,可以分為油茶和擂茶。
  • 客家擂茶記憶-吃撐的那些歲月
    客家擂茶是從小喝到大的一種飲料,它就如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愫,陪伴著我們渡過苦澀的童年。「食擂茶咯,來食擂茶」,這是我們幼時聽得最常見的話,每家每戶家裡有客人來了,就一定會用大鐳缽做滿滿的一缽擂茶,然後招呼隔壁鄰居一起來家裡喝擂茶。
  • 客家擂茶是古代喝茶遺風嗎?
    而客家擂茶,便是從古時遺留下來的「粥茶」。所以,說客家擂茶,是古時喝茶遺風,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客家擂茶的起源眾說紛紜,其中,有兩種說法相對比較認可:一種認為是廣東揭陽市南官城一位姓何的老婆婆所售賣的小吃,因為這種小吃味道又好,又能夠很好地消解旅人的疲勞,加上此地往來的又都是四面八方的商人,因此名聲很快就傳播開來,繼而效仿者眾。
  • 《知否》裡的七寶擂茶,莫不是古人的代餐粉
    在《知否》中,作者以宋朝中等官宦階層閨中女子生活為主線,不僅向我們展開了一副悠然自得、各安其樂、生活氣十足的生活畫卷,還將宋朝的香文化、花文化、茶文化融入其中。在北宋,鬥茶風氣盛行,《知否》中也有很多素手烹茶的畫面,其中提到一個「七寶擂茶」,不僅讓小編有點撓頭,我們聽說過紅茶綠茶烏龍茶,七寶擂茶是個什麼茶?
  • 老闆,來一碗陸豐的擂茶!
    我們一直走在探究怎麼樣才能讓食物變得更好吃的路上 看過很多的風景,吃過很多可口的食物 幾乎每一餐是美味佳餚 即在這一年生了男丁的家庭都要準備這個擂茶 提前一天就會邀請街坊鄰居或親朋戚友到家品茶 以示尊重和好友好
  • 你吃過擂茶湯餃嗎?
    不過,近些年,餃子在我們南方地區也越來越受歡迎了,汕頭市區就新開了許多餃子店。這裡面可能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如今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許多人都喜歡買現成的餃子回家烹煮,這樣就可以方便地解決一頓飯,大大地節約時間。雖然餃子漸漸變成一種快餐式的食物,但市面上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以比較講究的手法來製作更加特別的餃子,就像我們今天要探訪的這家店,他們就打出了「私房餃子」的字號。
  • 桃花源第二屆擂茶文化節落幕
    景區五柳館內擂茶飄香,中國桃花源第二屆擂茶文化節暨擂王挑戰賽總決賽在這裡舉行。經過才藝展示、評委打分、遊客投票,來自桃花源三水灣生態園的彭琴奪得「擂王」稱號。 (參賽選手正在擂茶。) (洞仙酒店的擂茶和壓桌成品展示。)
  • 知否中,盛家姑娘學的七寶擂茶是什麼茶?難道是古代的代餐粉?
    都說「正午出品、必屬精品」,我們會都知道,正午陽光所製作的古裝劇中,獲得好口碑的最大原因就是它會在最大程度上還原歷史,用鏡頭為觀眾展現一個儘可能真實的歷史生活。而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作者不僅為我們展現了庶女出身的盛明蘭是如何從一個五品官家的小庶女一路逆襲到一品誥命夫人的,還將宋朝的香文化、花文化、茶文化融入其中。
  • 「珍珠奶茶」是叫「Pearl milk tea」嗎?奶茶的常見表達了解一下
    雖然夏天已經過去了,但是不妨礙咔咔依然每隔一段時間去奶茶店報導,喝一杯暖暖的燕麥奶茶,眯起幸福的小眼睛,樂歪歪啊~在美國,奶茶店也很多。那奶茶的英語怎麼說呢?我們來總結一下超級常見的飲品英語表達吧。go!1)"Bo Ba"奶茶珍珠奶茶,經常被叫做"Bo Ba"奶茶,其實它的英文發音和這個發音超級超級類似!
  • 常德桃花源:熱情好客從一碗擂茶開始
    整個過程,參賽選手、評委、遊客對桃花源擂茶給予了極大的熱情,讓桃花源擂茶成為這個假期湖南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遊客小婭說:「今年這次桃花源之行太值了,好吃好看又好玩的擂茶比賽,我還是第一次見,氣氛太好了。」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桃花源擂茶習俗代表性傳承人萬志初更是希望桃花源擂茶人初心不改,繼續傳承與創新!
  • 憨豆先生:喝的不是奶茶,是童年的回憶
    那就是有著30億+粉絲作為後盾的憨豆先生奶茶。說到憨豆先生奶茶,其崛起速度之快,震驚了整個行業,也為無數的後來者指明了一個方向,原來可以如此縮減品牌的積累時間。憨豆先生在我們童年時,是一部動漫,是一部喜劇,是一部部電影,它陪伴我們走過了無數的歲月,帶來了無數的歡聲笑語以及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