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擂茶記憶-吃撐的那些歲月

2020-12-26 贛南視界

客家擂茶是從小喝到大的一種飲料,它就如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愫,陪伴著我們渡過苦澀的童年。

「食擂茶咯,來食擂茶」,這是我們幼時聽得最常見的話,每家每戶家裡有客人來了,就一定會用大鐳缽做滿滿的一缽擂茶,然後招呼隔壁鄰居一起來家裡喝擂茶。每到這個時候,小孩子就特別高興,也紛紛湊上去喝擂茶,小孩子貪心愛吃,加了炒芝麻還要加黃元米果酥,還用炒紅薯片當勺子舀擂茶喝,舀著舀著,炒紅薯片也吃掉了。大人加擂茶時,小孩子也鬧著要加,喝的只到喝不下去了才罷休。大人把小孩抱下凳子,一個個小孩肚子都圓圓的,活像一個個小氣球。

等讀初中後,因為住在學校,所以回家的時間越來越少,回家的間隔也越來越長,吃擂茶的機會也越來越少,只有家裡有各種大事,例如喬遷、婚宴、敬祖的時間才能吃到正宗的客家擂茶。每當要做喜事大事時,家裡都要請幾個嬸嬸負責擂茶泥,擂好茶泥備用。擂茶泥雖看起來簡單,但耗費時間長,很需要耐心並且很需要臂力。擂茶泥工序如下:首先要將茶葉挑選,把粗梗、發黴的茶葉去掉,然後用篩子多篩幾次,去除茶葉裡面的灰塵和石子再用水洗一次。然後分次將茶葉倒入擂缽內,先用擂棍敲、壓,讓茶葉先初步粉碎,擂到半爛的時候可以放入一些鹽,繼續擂;第三將擂的差不多的時候可以加入一些食用油,一般用花生油或者木子油,再繼續擂。在擂爛的過程中有的會放入花生之類的。最後擂的很爛的時候把茶泥用勺子刮起來,存放到一個大瓷碗內,方便保存以後備用。保存方法最簡單的是用另一個瓷碗倒扣在裝有茶泥的瓷碗上,有的人會買專用的陶罐存放茶泥,因為茶泥加了很多鹽,所以這樣擂好的茶泥可以保存一段時間。保存好的茶泥只要用煮沸的水一衝泡,攪拌均勻後加入炒芝麻等佐料就可以很快用來招待客人,很是方便。

記得讀大學的時候,去隔壁村同學家玩,同學母親就做了幾大缽擂茶招待我們同學一行。很久沒有嘗過正宗的客家擂茶味道了,我們邊聊天邊喝擂茶,邊吃零食,不多久我們一個個都吃撐了,連連喊不要加了不要加了。但客家擂茶有消食、驅寒的功效,即使吃撐了也很快消掉了,不會對身體有負擔反而喝了擂茶全身舒暢。

客家擂茶是客家人傳承千百年的習俗,是團結客家人、溝通親戚之間的紐帶,也是客家人熱情好客的外在表現。客家擂茶取料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即幫助了客家人渡過了各種艱難困苦的歲月,也是客家人養生保健的一種飲食習慣。在當今飛速發展的時代,客家擂茶更像是一種連接我和家鄉的紐帶,在每個明月皎潔的夜晚,我們都在心底懷念曾經的擂茶,懷念一張張熟悉的面孔。

喝客家擂茶的場景

相關焦點

  • 走進客家,品味【客家擂茶】
    有關的文學記載也散見在一些古籍中,如黃升《玉林詩話》所載《肝胎族舍》一詩曰:"道旁草屋兩三家,見客擂麻旋足茶。漸近中原語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足證研麻,泡茶款客,是當時江南的一種風俗。此外,汪增棋先生引《都城紀勝,茶坊》"冬天兼賣擂茶"、"冬月添賣七寶擂茶";又引"杭州人一天吃三十文木頭"這一古語,說明歷史上南宋偏安,人口眾多,擂茶相當普及,甚至日耗大量木質棗擂杵。
  • 客家擂茶,你喜歡麼
    他們熱情好客,每每有親朋好友串門,就會準備好一缽擂茶招待。一缽擂茶,擂的不止是一碗茶,更是聯繫著客家人的心。擂茶,顧名思義,用擂茶棍在擂茶缽中攪動。客家擂茶中老一輩最喜歡用的工具就是擂茶缽跟擂茶棍了。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著這樣的工具。
  • 探訪客家非遺文化「擂茶」的秘密
    古村的後方設立了一個農耕展廳,裡面擺放著眾多似曾相識的農耕用品,相信在這裡展示的不少物品,都會勾起很多人對於青蔥歲月的回憶吧。當然這裡雖名為古村,實際現在也居住了不少當地的居民,一方面是為了保持村落原有的傳統,二來讓遊客到訪能夠看到更多的煙火氣。因地制宜修建的一些西式咖啡店、書吧也算是把中西文化完美的融合了一下。
  • 捆粄、醃面、鹽焗雞、擂茶……客家美食被低估太久了!
    吃慣了粵菜和潮汕菜,最近偶然嘗試到的客家美食,忽地讓我上了頭。  都知道客家是唯一一個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在飲食文化上有自己的特色,口感相對偏重肥、鹹和熟,和我們日常清淡偏鹹甜的粵菜不一樣。
  • 客家擂茶是古代喝茶遺風嗎?
    而客家擂茶,便是從古時遺留下來的「粥茶」。所以,說客家擂茶,是古時喝茶遺風,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客家擂茶的起源眾說紛紜,其中,有兩種說法相對比較認可:一種認為是廣東揭陽市南官城一位姓何的老婆婆所售賣的小吃,因為這種小吃味道又好,又能夠很好地消解旅人的疲勞,加上此地往來的又都是四面八方的商人,因此名聲很快就傳播開來,繼而效仿者眾。
  • 【三明表情】客家擂茶怎麼製作?小編現場學了一番……
    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是客家擂茶文化的重要傳播地
  • 你吃過擂茶湯餃嗎?
    客家擂茶,又名三生湯,據說它是客家先祖在南遷過程中發明的一種養生茶飲,既能充飢又可以解渴,後來,它逐漸變成客家的特色食品,也是客家人待客的佳餚之一。製作擂茶湯餃,先抓一小把綠茶放進擂缽,研成粉末,再放入炒得噴香的芝麻和花生米一起擂攪。
  • 中華一絕——中國擂茶之鄉將樂
    是誰創造了擂茶,是誰創造了歷史,又是誰在薪火相傳著我們中華擂茶文化……貫通歷史鏈條飲擂茶與食擂茶粥是中國一種古老而獨特的飲食習俗,據有關資料記載,秦漢以前就有食擂茶粥的習俗。隨著歲月的變遷,擂茶習俗在中原地區漸漸消失,只有客家人和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一直保留這種飲食習俗,現今流傳於福建、廣東、湖南、廣西、江西、臺灣、香港及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客家人中。位於福建西北部的將樂縣是福建最早設立的九個古縣之一,迄今1700多年的歷史,素有文化之邑和理學名邦的美稱。將樂還是客家孕育期搖籃地之一。東晉以來,大批中原漢人南遷將樂定居。
  • 舌尖上的外婆家—擂茶和烳米茶
    我在外婆家有太多太多童年的回憶,有記憶清晰的,有記憶模糊的,小時候一起打玻璃珠、一起跳皮筋、一起跳房子、一起去河壩洗衣服的小夥伴們,都漸行漸遠,一路行來,一路回憶,但是回憶,卻往往再也回不去了,帶著無限眷戀,帶著酸楚。還有很多食物,在江西也吃不到,但食物滋味的記憶,銘記在我的腦海,任歲月流逝,但我仍然記得。
  • 臺灣客家桐趣遊 桐花漫舞 體驗客家風情
    嘗客家美食,逛百年茶廠我們過後去新竹湖口大車輪休閒農場客家美食餐廳享用分量大又美味的客家美食,一道道美食如酸菜肉片湯丶海鮮沙拉丶梅菜肉丶冬粉韭菜丸丶白菜盅丶臺灣雕紅燒魚等佳餚餵飽了大夥飢腸轆轆的肚子,旅行團獲得農場主人的熱情款待,讓團友吃得非常滿足。
  • 廣東電視臺市場總監鄧彥軍參觀惠州淡水莊媽擂茶府擂茶府
    8月20日,中央電視臺資深編導蔡鴻全和廣東廣播電視臺市場總監鄧彥軍參觀惠州淡水莊媽擂茶府。
  • 陳春任‖那碗蕩漾的擂茶
    腦海閃過的第一個念頭還是那家藏在淡水巷道老街後頭的客家糖水鋪。第一次來如果沒有導航的指引,很難才能找到這家店。雙開的窗戶、漸變的綠色瓷磚,鋪裡品類豐富,一進店,店員美女就會推薦店內賣得紅火的擂茶。「靚仔,擂碗茶食好麼?健康解暑利器。」聽到這話,小時候的那些清香又被釣起。心裡很溫暖,似乎那熱情與關懷都濃縮在這簡單的話語中。那些漸行漸遠的「擂茶」,成了心靈深處盛夏青綠色的思念。
  • 「茶」歷史真相,煎茶點茶鬥茶擂茶抹茶,吃茶是最有煙火氣的俗事
    唐代開元年間,泰山靈巖寺,也就是現在的濟南靈巖寺,有個降魔禪師,立志要大興禪教,學禪務不吃不睡,只吃茶。後來走到哪兒把茶煮到哪兒,吃到哪兒,人們爭相效仿,從此飲茶成為風氣。唐代「茶聖」陸羽從「荼」字中減一筆變成了「茶」字。所以後人以為「茶」起源於唐代。唐代吃茶基本等同於吃菜、喝粥。
  • 陸河擂茶已被百度百科收錄,以後你可以這樣介紹擂茶
    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葉、米、芝麻、黃豆、花生、鹽及桔皮,有時也加些青草藥。飲茶有利於健康,已為世人所共知,擂茶不僅可以清飲,也可以配炒米而飲,而陸河人以擂茶招待客人仍是最隆重的禮節,也是從古至今的傳統風俗。擂茶,成了客家社交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飲料。
  • 彭湧波陸河擂茶
    陸河的擂茶早已聞名,很多外地的遊客吃了陸河的擂茶後,都表示還會再來,來了陸河如果沒有食用過擂茶的,算是白來了一趟。雖然吃過很多擂茶,筆者覺得有必要根據擂茶的材料和吃法進行總結一下,儘管不是很全面,至少可以表示一下自己對陸河擂茶的喜愛。陸河擂茶根據材料分,可以分為油茶和擂茶。
  • 菜包粄、擂茶、青梅、釀豆腐,陸河特產知多少
    本期繪本:陸河特產風格:水彩畫陸河縣,廣東省汕尾市轄縣,雖處潮汕方言區,但始終為客家方言為母語,是中國最年輕的客家縣。雖說潮汕美食遍天下,但是這個在潮汕地區的客家縣,也有著自己的美味。陸河菜包粄陸河菜包粄,又叫菜粄、包菜粄、包粄,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客家粄。它的製作方法比較簡單:很把大米磨成米粉,然後加水,合成米粉團,再碾成一塊塊的米皮。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加水的時候,溫度要控制好,加的量也要控制,不然的話,合出來的米皮,要麼太幹,要麼太溼,炊(蒸)的時候,容易破裂。
  • 桃花源最憶是擂茶,年味擂茶套餐專慰思鄉人
    桌上杯碟林立,小食滿盤,待得一大碗濃香滿溢的擂茶端上桌來,一場談古論今的聚會就此展開。這樣的場景,不僅出現在冬日的閒暇,對於桃花源及周邊區域的居民而言,更是司空見慣的日常。 無數在他鄉工作的常德兒女,思念家鄉時,一碗擂茶往往能從身心慰藉其思鄉之情。十年桃源如一夢,最憶閒坐吃擂茶。
  • 一碗擂茶丨青山綠水間尋初心
    一壺擂茶,搭配花生、炸蝦片、魔芋條等茶點……來福建三明將樂,當地的客家擂茶一定不能錯過。在村民邱彩立的家中與大家一起喝擂茶、話家常。    「當天上午,總書記來到我家,我拿出擂茶招待他。」20多年前的這一幕,邱彩立依然記憶猶新。擂茶是將樂三絕之一,家家戶戶都有擂缽和擂棍。做擂茶招待客人,是當地客家人最普通,也是最隆重的禮節。    在邱彩立的印象中,總書記很親切、很隨和,一點架子也沒有。
  • 1.5元一個粄,20元自助擂茶,這裡是客家人的大本營
    壹/ 食材自己種,只為了一口純正鄉村客家菜館的擂茶,一般用7種食材叄/ 20塊吃飽,號稱自助餐的鼻祖揭西人除了把擂茶當飲品,更多的是把它當成主食來「吃」,點一份擂茶▲擂茶 20元/位(茶底+配菜任吃,小菜品種不固定)一大家子吃擂茶,常是擺滿一桌子菜,每人捧一隻大碗,全憑個人喜好來加配菜和份量。
  • 老闆,來一碗陸豐的擂茶!
    吃不膩,搭配多 365天雷打不動的午餐選擇 但要是說有一種即能吃飽又能解膩還可以深受人們喜歡的 那就是擂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