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趟以探尋臺灣客家文化為主的旅行團──「臺灣客家桐趣遊」,由星洲日報大北馬丶星洲電子報及檳州客家公會舉辦,而選擇在5月份出發,也是希望能碰上油桐花漫山遍野盛開的花景。
在8天旅程中一路陪伴我們的導遊小範,一開始就向大家講述臺灣歷史及現況,當然也不忘盡責地向我們介紹臺灣客家人。
「臺灣客家人是務實的民族,早期他們因人口數量沒有漢民多,爭鬥失利,因而離開平原,遷向山丘地帶。後來他們在山丘地落地生根,形成村落,也因為居住在山丘地,資源匱乏,交通不便,讓客家人養成了頑強拼搏丶勤奮節儉的精神。」
「客家人強於農耕,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不過他們也重視讀書,因此有了『晴耕雨讀』的客家祖訓,要求客家人要成為文武雙全的人…………」
小範認真介紹臺灣客家人的由來,我聽得入迷,巴士在不知不覺間駛入了臺北市,正往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前進,那是我們抵達臺灣後首個到訪的臺灣客家文化景點。
錦泰觀光茶廠外有可愛的奉茶娃娃。
茶廠內有很多臺巨型制茶機器,承載的是臺灣悠久的制茶史。
認識客家族群的歷史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是由客家文化中心丶客家音樂戲劇中心丶客莊生活館丶鐵馬驛站丶農村體驗區丶中央廣場丶林蔭步道等區域組成,佔地4.03公頃,前身是臺北市兒童交通博物館,後交由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籌劃而成。
我們一行人抵達公園後,立即被熱情的導覽員帶領我們參觀4層樓高的客家文化中心。中心入口處掛著一個描繪古代客家生活情景的大燈籠,燈籠後的牆壁寫著「龍行天下,護佑臺灣」,吸引不少團友拍照。
中心很大,內有客家文物展區丶客家傳統建築圍龍屋模型丶客家傳統民間信仰介紹丶掛著「陶渭流芳」牌匾的範姜老屋等。
中心的屋頂還掛著客家人在秋收後,以稻杆和竹片編製成,用以祈福的香火龍。認真走一趟中心,等於穿越時光,走了一趟臺灣客家族群的歷史之旅,增進對臺灣客家人的認知。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內的文化中心外掛著大燈籠,團員紛紛停住腳步抬頭欣賞。
雨天的內灣老街別有一番風味。
嘗客家美食,逛百年茶廠
我們過後去新竹湖口大車輪休閒農場客家美食餐廳享用分量大又美味的客家美食,一道道美食如酸菜肉片湯丶海鮮沙拉丶梅菜肉丶冬粉韭菜丸丶白菜盅丶臺灣雕紅燒魚等佳餚餵飽了大夥飢腸轆轆的肚子,旅行團獲得農場主人的熱情款待,讓團友吃得非常滿足。
這一天,我們走訪了關西錦泰觀光茶廠,聽茶廠主人羅吉銓介紹百年茶廠的歷史,這家茶廠主產茶葉包括紅茶、綠茶、老柚茶、養生水果茶、手工碳焙茶,以及客家的傳統檸檬茶和酸柑茶。
茶廠內還保留了許多大型的制茶機器丶每一部巨大的機器背後都承載著臺灣制茶史,可惜礙於時間問題,我們只能走馬看花的參觀茶廠,無法好好聽茶廠主人說故事,這是一個遺憾,也是下次造訪錦泰茶廠的理由。
北埔老街,體驗磨擂茶
屬於客家人聚落的北埔,是想要感受臺灣客家風情的旅人不可錯過之地,我們在這次行程中也有到訪北埔老街,當中最主要的目的莫過於到璞鈺商行親自體驗製作擂茶。
臺灣的擂茶與大馬擂茶大有不同,本地擂茶一般都是以5種天然香草如薄荷和九層塔,擂成湯底後,再配上長豆、青菜、蒜等各類蔬菜及加上白飯,成了一碗猶如「茶泡飯」的美食,而臺灣擂茶則用以招待賓客,一般不配飯吃。
璞玉商行的擂茶體驗好玩又有趣,一伙人分成幾組,在店員耐心的指導下,一起協力製作擂茶,一大鍋的擂茶制好後,足夠每人一人一杯舀來喝,體驗滿分。
璞玉商行的擂茶材料是綠茶、芝麻、南瓜子和花生,材料比例為1:3:3:3,大家按照順序把上述材料放入擂缽中磨細後,再加入擂茶粉,之後加入熱水衝泡即可飲用,製法簡單。推薦大家到了北埔老街,可不要錯過趣味性滿分又可增加對臺灣擂茶認知的擂茶體驗。
北埔老街的璞鈺擂茶讓人親自製作擂茶,是不錯的體驗。
製作擂茶是使用擂缽和擂棍,將材料依序放入擂缽後磨碎攪勻,就是一缽香濃的擂茶了
大夥興致勃勃的製作擂茶。
客家桐花祭,與油桐花浪漫邂逅
這趟行程,最讓人期待的莫過於欣賞盛開的油桐花,臺灣在每年的4至5月會迎來桐花季,這時遍植全臺灣的油桐樹枝頭會掛滿白色的油桐花,漫山遍野盛放的景況,猶如臺灣下了一場大雪,將山頭都覆蓋上一層白紗,因此油桐花也被稱為「五月雪」。
油桐樹是客家人的文化象徵,因為油桐樹大多生長在山丘地,與客家人的生活地理環境相同,而且油桐樹的生長環境越差,花開得越漂亮的特性,與客家人刻苦耐勞的精神相符。加上早期客家人大多以油桐樹作為經濟農作物,因此油桐樹成了客家人的代表。
臺灣客家委員會在2002年創辦了客家桐花祭,推出賞桐活動,自此也開發出了不少臺灣賞桐路線,吸引愛花一族選在桐花季遊臺灣賞花。
我們的其中一站行程是到位於苗慄公館的油桐花坊喝下午茶賞花,其花坊位於山坡處,四周被山林圍繞,花季來臨時,遊客可以坐在餐廳內庭院處,點一杯咖啡欣賞山林一整片白花花的油桐花。
最特別的是,油桐花坊有一棵臺灣最老的油桐樹,樹下有餐桌,可以想像坐在樹下喝下午茶時,一朵朵油桐花旋轉落下的浪漫情景。
雖然還未到油桐花全面盛開的時段,不過在臺灣的山林間,已經可看到零零落落的油桐花了。
苗慄客家文化園區設有客家人傳統建築內會出現的「半月池」。
可惜,我們雖然特意選在5月油桐花盛開的季節到來,還是無緣看到山林一大片盛開的油桐花,花季要在一星期後才會來臨,那時我們已經打道回府,所幸,我們當時還能看見零散盛開的油桐花,聊勝於無。
雖然少了大片油桐花的點綴,油桐花坊還是一個充滿浪漫氣息的喝茶品咖啡好去處,餐廳大片的落地玻璃設計,讓人們即使坐在餐廳內,也可以看見外面的山林景色。
終於看見油桐花盛開了
客家文化之旅的最後一站,是到坐落於銅鑼科學園區的苗慄客家文化園區參觀,當時大家都以為沒有機會近距離親眼目睹盛開的成片油桐花美景了,但正所謂柳暗花明又一村,大家都沒想到苗慄客家文化園區的後方有栽種不少油桐樹,而那邊的多棵油桐樹開花了!
我們大家在跟隨園區導覽員走到園區後方時,看見盛開的油桐花,心情還真只能以「驚喜」來形容,團友興奮地坐在滿是油桐花的草地上拍照,愛攝影的朋友則舉起相機對著一朵朵油桐花拍攝,大家難掩喜悅之情。
油桐花猶如雪花,也被稱為五月雪。
回臺灣前,團友終於有機會在漫天油桐花飄落下拍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