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客家桐趣遊 桐花漫舞 體驗客家風情

2020-12-16 葉家魔法菜菜

這是一趟以探尋臺灣客家文化為主的旅行團──「臺灣客家桐趣遊」,由星洲日報大北馬丶星洲電子報及檳州客家公會舉辦,而選擇在5月份出發,也是希望能碰上油桐花漫山遍野盛開的花景。

在8天旅程中一路陪伴我們的導遊小範,一開始就向大家講述臺灣歷史及現況,當然也不忘盡責地向我們介紹臺灣客家人。

「臺灣客家人是務實的民族,早期他們因人口數量沒有漢民多,爭鬥失利,因而離開平原,遷向山丘地帶。後來他們在山丘地落地生根,形成村落,也因為居住在山丘地,資源匱乏,交通不便,讓客家人養成了頑強拼搏丶勤奮節儉的精神。」

「客家人強於農耕,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不過他們也重視讀書,因此有了『晴耕雨讀』的客家祖訓,要求客家人要成為文武雙全的人…………」

小範認真介紹臺灣客家人的由來,我聽得入迷,巴士在不知不覺間駛入了臺北市,正往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前進,那是我們抵達臺灣後首個到訪的臺灣客家文化景點。

錦泰觀光茶廠外有可愛的奉茶娃娃。

茶廠內有很多臺巨型制茶機器,承載的是臺灣悠久的制茶史。

認識客家族群的歷史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是由客家文化中心丶客家音樂戲劇中心丶客莊生活館丶鐵馬驛站丶農村體驗區丶中央廣場丶林蔭步道等區域組成,佔地4.03公頃,前身是臺北市兒童交通博物館,後交由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籌劃而成。

我們一行人抵達公園後,立即被熱情的導覽員帶領我們參觀4層樓高的客家文化中心。中心入口處掛著一個描繪古代客家生活情景的大燈籠,燈籠後的牆壁寫著「龍行天下,護佑臺灣」,吸引不少團友拍照。

中心很大,內有客家文物展區丶客家傳統建築圍龍屋模型丶客家傳統民間信仰介紹丶掛著「陶渭流芳」牌匾的範姜老屋等。

中心的屋頂還掛著客家人在秋收後,以稻杆和竹片編製成,用以祈福的香火龍。認真走一趟中心,等於穿越時光,走了一趟臺灣客家族群的歷史之旅,增進對臺灣客家人的認知。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內的文化中心外掛著大燈籠,團員紛紛停住腳步抬頭欣賞。

雨天的內灣老街別有一番風味。

嘗客家美食,逛百年茶廠

我們過後去新竹湖口大車輪休閒農場客家美食餐廳享用分量大又美味的客家美食,一道道美食如酸菜肉片湯丶海鮮沙拉丶梅菜肉丶冬粉韭菜丸丶白菜盅丶臺灣雕紅燒魚等佳餚餵飽了大夥飢腸轆轆的肚子,旅行團獲得農場主人的熱情款待,讓團友吃得非常滿足。

這一天,我們走訪了關西錦泰觀光茶廠,聽茶廠主人羅吉銓介紹百年茶廠的歷史,這家茶廠主產茶葉包括紅茶、綠茶、老柚茶、養生水果茶、手工碳焙茶,以及客家的傳統檸檬茶和酸柑茶。

茶廠內還保留了許多大型的制茶機器丶每一部巨大的機器背後都承載著臺灣制茶史,可惜礙於時間問題,我們只能走馬看花的參觀茶廠,無法好好聽茶廠主人說故事,這是一個遺憾,也是下次造訪錦泰茶廠的理由。

北埔老街,體驗磨擂茶

屬於客家人聚落的北埔,是想要感受臺灣客家風情的旅人不可錯過之地,我們在這次行程中也有到訪北埔老街,當中最主要的目的莫過於到璞鈺商行親自體驗製作擂茶。

臺灣的擂茶與大馬擂茶大有不同,本地擂茶一般都是以5種天然香草如薄荷和九層塔,擂成湯底後,再配上長豆、青菜、蒜等各類蔬菜及加上白飯,成了一碗猶如「茶泡飯」的美食,而臺灣擂茶則用以招待賓客,一般不配飯吃。

璞玉商行的擂茶體驗好玩又有趣,一伙人分成幾組,在店員耐心的指導下,一起協力製作擂茶,一大鍋的擂茶制好後,足夠每人一人一杯舀來喝,體驗滿分。

璞玉商行的擂茶材料是綠茶、芝麻、南瓜子和花生,材料比例為1:3:3:3,大家按照順序把上述材料放入擂缽中磨細後,再加入擂茶粉,之後加入熱水衝泡即可飲用,製法簡單。推薦大家到了北埔老街,可不要錯過趣味性滿分又可增加對臺灣擂茶認知的擂茶體驗。

北埔老街的璞鈺擂茶讓人親自製作擂茶,是不錯的體驗。

製作擂茶是使用擂缽和擂棍,將材料依序放入擂缽後磨碎攪勻,就是一缽香濃的擂茶了

大夥興致勃勃的製作擂茶。

客家桐花祭,與油桐花浪漫邂逅

這趟行程,最讓人期待的莫過於欣賞盛開的油桐花,臺灣在每年的4至5月會迎來桐花季,這時遍植全臺灣的油桐樹枝頭會掛滿白色的油桐花,漫山遍野盛放的景況,猶如臺灣下了一場大雪,將山頭都覆蓋上一層白紗,因此油桐花也被稱為「五月雪」。

油桐樹是客家人的文化象徵,因為油桐樹大多生長在山丘地,與客家人的生活地理環境相同,而且油桐樹的生長環境越差,花開得越漂亮的特性,與客家人刻苦耐勞的精神相符。加上早期客家人大多以油桐樹作為經濟農作物,因此油桐樹成了客家人的代表。

臺灣客家委員會在2002年創辦了客家桐花祭,推出賞桐活動,自此也開發出了不少臺灣賞桐路線,吸引愛花一族選在桐花季遊臺灣賞花。

我們的其中一站行程是到位於苗慄公館的油桐花坊喝下午茶賞花,其花坊位於山坡處,四周被山林圍繞,花季來臨時,遊客可以坐在餐廳內庭院處,點一杯咖啡欣賞山林一整片白花花的油桐花。

最特別的是,油桐花坊有一棵臺灣最老的油桐樹,樹下有餐桌,可以想像坐在樹下喝下午茶時,一朵朵油桐花旋轉落下的浪漫情景。

雖然還未到油桐花全面盛開的時段,不過在臺灣的山林間,已經可看到零零落落的油桐花了。

苗慄客家文化園區設有客家人傳統建築內會出現的「半月池」。

可惜,我們雖然特意選在5月油桐花盛開的季節到來,還是無緣看到山林一大片盛開的油桐花,花季要在一星期後才會來臨,那時我們已經打道回府,所幸,我們當時還能看見零散盛開的油桐花,聊勝於無。

雖然少了大片油桐花的點綴,油桐花坊還是一個充滿浪漫氣息的喝茶品咖啡好去處,餐廳大片的落地玻璃設計,讓人們即使坐在餐廳內,也可以看見外面的山林景色。

終於看見油桐花盛開了

客家文化之旅的最後一站,是到坐落於銅鑼科學園區的苗慄客家文化園區參觀,當時大家都以為沒有機會近距離親眼目睹盛開的成片油桐花美景了,但正所謂柳暗花明又一村,大家都沒想到苗慄客家文化園區的後方有栽種不少油桐樹,而那邊的多棵油桐樹開花了!

我們大家在跟隨園區導覽員走到園區後方時,看見盛開的油桐花,心情還真只能以「驚喜」來形容,團友興奮地坐在滿是油桐花的草地上拍照,愛攝影的朋友則舉起相機對著一朵朵油桐花拍攝,大家難掩喜悅之情。

油桐花猶如雪花,也被稱為五月雪。

回臺灣前,團友終於有機會在漫天油桐花飄落下拍照了。

相關焦點

  • 客家桐花季私房景點
    告別寒冷的冬季迎接的是大地生氣,萬物繁衍的春天來臨,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也正是春天代表性的花雪白油桐花,在這限定季節的綻放製造了白色的浪漫,花期為四月中詢直到初夏的五月初為油桐花盛開的季節,每到此時全臺各地都會飄起浪漫的桐花雪,當春天吹起東風,滿山的白色油桐花如翩翩飛舞,大片飛雪飄落,故油桐花又有「五月雪」的美稱。
  • 臺灣「桐花祭」如何將一朵花做成價值百億?
    資源整合根據這些留存心中的呼喚,策劃一場以雪白桐花為意象,以桐花、山林之美為風景,同時傳遞著客家人敬天地、重山林的傳統,以客家文化、歷史人文為核心的項目。2 先做精神文化再做產品桐花祭從「心」出發,把桐花從地上變成種在人們心裡的圖騰,做足文化,再做好產品。創造感動桐花祭以客家文化為核心,用文化講故事,讓內容渲染牽引,從心裡出發,創造出感動。
  • 報名 | 2018臺灣苗慄馬拉松:體驗原汁原味的臺灣「客家大縣」!
    比賽名稱:2018苗慄馬拉松比賽時間:2018年3月31日比賽地點:臺灣,苗慄縣比賽項目:全程馬拉松、27KM、27KM3棒接力推薦理由:苗慄是臺灣最著名的「客家大縣」苗慄曾中選臺灣最無聊縣市,成為了臺灣最無聊縣市前三名。
  • 全臺桐花季賞花景點人氣推薦
    全臺桐花季賞花景點人氣推薦大家好,我是本期旅行編輯,我將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點讚關注額!春夏交替之際,又是到了桐花飄散、欣賞四月雪的好時節!油桐樹一直以來都是客家文化的代表經濟作物,也象徵了客家人勤儉持家的精神。
  • 苗慄縣新景點「客家圓樓」 客家味十足
    苗慄縣新景點「客家圓樓」 客家味十足(圖片來源:臺灣中廣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10月27日消息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苗慄縣繼客家大院之後,又在苗慄高鐵車站特定區內開設了一處新景點—「客家圓樓」。每晚還有兩場水舞表演,假日也有藝文和文創展演,歡迎遊客前來體驗客家風情。    被認為具有客家意象的客家圓樓,又稱為客家土樓,包括客家族群為主的新竹縣,也有多座造型仿客家圓樓的建築。座落於苗慄高鐵特定區內的客家圓樓已經正式啟用,這座佔地1385平方公尺、總樓板面積3476平方公尺的客家圓樓,建築形制完全仿照大陸原鄉土樓建造,客家味十足。
  • 洪馨蘭 | 臺灣客家文化產業的發展歷程、特色與挑戰
    當產業希望加入客家文化元素時,在臺灣稱為「加值」,也就是增加其實際價值與附加價值。這中間最常使用於加值的策略包括改良包裝、增加宣傳、創造體驗、研發文創商品(紀念品販賣),以及說一個精彩的故事。「故事的力量」讓不管是傳統還是創新產業,都想趕快在客家文化中找到一些元素,讓這產品「說一個屬於他們的故事」。這其實涉及人們對於客家文化的理解、挖掘、詮釋、紀錄、轉化、重構、創新,甚至發明。
  • 用客家方言寫客家風情
    在程老自立的「客廳大學」裡,他翻開《常青樹》,指著《客家文學開山祖程賢章》一文的標題,對我說:「什麼叫客家文學?」我說:「我既不是小說家,也不是文藝評論家,無能力給客家文學下定義。憑我個人的讀書體會,用客家方言,寫客家風情,就是客家文學。」程老說:「你只說對了下半句。」很顯然,他並不同意用客家方言寫客家文學一說。他暗示我,「用普通話寫客家風情」,同樣是客家文學。
  • 新北、桃園攜手展客家美學《花.布與木的交迭》熱鬧開展
    華夏經緯網6月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6日起展出新北、桃園客家藝文交流展「花.布與木的交迭」,以新客家花布搭配木藝創作,保留原客底蘊,呈現新客家創意多元樣貌,適逢防疫期間,同步推出線上展覽,讓民眾宅在家也可欣賞客莊風情。
  • 【今日頭條】桐鄉·桐花·桐葉
    桐鄉·桐花·桐葉
  • 臺灣旅遊業的「花」擔當
    原標題:臺灣旅遊業的「花」擔當 臺灣各縣市近年來都在花功夫打造花景,把花與民俗、特產、步道、民宿串連起來,推出「輕旅遊」路線,吸引都市人進入鄉村消費,把觀光農業做大。進入初夏,春花已去,但不少樹仍在花期,漫山遍野、沿路綻放,仍是各鄉各村的旅遊擔當。
  • 廣東梅州:創意源自客家服務生活
    而這些問題,記者在昨日開幕的第二屆客家文博會上一一得到了答案。  本屆客家文博會上,具有客家特色的文創產品琳琅滿目,創意無限。在客家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展位上,客家婦女造型、客家葵鬥碗等客家元素被融入陶瓷中,頗受遊客市民青睞。開幕當天上午,該公司的許多產品就已銷售大半。市民鄒先生認為,這些產品很有客家特色,客家人看後非常親切,既美觀又有文化內涵。
  • 《桐花,桐花》
    桐花,高潔雪白、飄飄欲仙的桐花,與青山、澗流、頑石、藤蔓為伍;與清風、霧靄、啼鳥、鳴蟲作伴,於這個暮春,悄然綻放。 桐花嬌嫩、脆弱,不堪風雨,風過花落,揚揚灑灑,遍地花瓣如雪如雲,如繁星點點,讓人不禁惜憐。
  • 【周報 · 客家】龍巖客家妹子破奧運會紀錄但沒獎牌
    此外,客家運動員何雯娜在蹦床項目上獲第四名退役。8月11日,「祖地尋源」臺灣客家媒體祖地行暨兩岸客家記者、學生重走客家先民遷徙路活動在龍巖圓滿結束。活動期間,兩岸客家記者、學生從長汀出發,到上杭、武平、永定、梅縣,考察各地的客家史跡、客俗風情、族譜文化,開展文化交流合作,最後回到龍巖。
  • 馬英九認為,沒有客語就沒有客家文化
    大美客家:分享客家新聞資訊,傳播客家民俗風情,宣傳客家文化、音樂、美食,為全世界客家人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大美客家」!與大陸地區有千年曆史的客家相比,臺灣客家隻有幾百年曆史。在大陸,有客家祖地龍巖,客家古邑河源,客家錨地贛州,世界客都梅州,客家門戶深圳。
  • 臺灣客家宗親賀州行第一天,看看他們都去了哪?
    11月20日,桂(賀)臺客家宗親經濟文化論壇暨桂(賀)臺青少年客家民俗文化體驗營活動正式啟動。今日,臺灣客家宗親和文化代表在昭平縣樟木林三王廟參加祭祀活動,交流客家文化,增強文化認同,現場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彩旗招展,數千村民夾道相迎,掌聲雷動,此起彼伏,熱烈歡迎臺灣客家宗親。
  • 客家習俗[圖文]
    翻開閩西各縣的歷史,走過這塊一萬九千多平方公裡的南國熱土,客家人所創造的五彩紛呈的文化和千姿百態的民俗風情給人們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勤勞智慧的客家兒女用自己的雙手譜寫了輝煌的篇章,便閩西各縣贏得了「文化之鄉」的美譽。客家民系的真正形成,雖然只有短短的幾百年歷史,然而客家人所創造的絢麗多姿的文化、獨特的風情風貌卻可以說是源遠流長。
  • 11個省市貓粉共獻計,「客家熊貓」IP家族名稱出爐啦~
    經過網絡投票和專業評審,全國首個社區大熊貓IP形象「客家熊貓」家族名稱於5月28日正式對外公布。根據全國首個社區大熊貓IP形象「客家熊貓」家族徵名活動規則,最終入選名稱網絡投票權重30%、專業評審權重70%。
  • 【周報 · 客家】朱崢嶸租借加盟梅州客家
    6月23日,臺灣立法院內政委員會邀請客家委員會業務報告並備質詢,客委會表示,將持續推動客家電視法制化以及設立全臺灣性客家廣播電臺,並規劃結合客家電視、電臺以及策略聯盟地方頻道的資源為基礎,未來將推動成立「客家公共廣播電視集團」。日前,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發布2016「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梅州排名第20位。這是梅州市連續五年入選「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比去年上升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