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冷的天氣裡飄著微微細雨,
氣溫雖低,
但是每個人心中卻有一團火在燃燒。
11月20日,桂(賀)臺客家宗親經濟文化論壇暨桂(賀)臺青少年客家民俗文化體驗營活動正式啟動。今日,臺灣客家宗親和文化代表在昭平縣樟木林三王廟參加祭祀活動,交流客家文化,增強文化認同,現場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彩旗招展,數千村民夾道相迎,掌聲雷動,此起彼伏,熱烈歡迎臺灣客家宗親。
參加客家宗親祭祀活動
臺灣客屬文化代表們將參加考察賀州客家人保持最為原汁原味的民間信仰——三王爺出遊,領略賀州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臺灣新竹縣議員郭遠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次來賀州參訪,讓臺灣客親體會到賀州淳樸的城鎮、民俗的風情還有百姓的熱忱。
參觀考察賀街宗祠
賀街鎮位於賀州市八步區中部,距賀州市區17公裡,此處作為歷史建制的「治所」至今已有2063年的歷史,謂「首府」之地。
從如今的臨賀古鎮上宗祠建築風格看,姓氏宗祠的建築莊嚴、肅穆、雄偉、整齊、對稱,且各具風格、匠心獨運、各領風騷。謝氏宗祠,以西方文化傳入中國後,其即採納「中西合璧」式的建築風格構建而成;劉氏宗祠則以典型的嶺南府第式風格構建;李氏宗祠又以江南園林式與嶺南建築風格合為一體,獨具一格。異彩紛呈的建設風格,凸顯了宗祠建造所包含的文化多樣性。
宗祠文化乃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中的一支獨秀之花。因此,各姓氏宗祠仍確立有各自的「祠徽」、「祠歌」、「祠旗」等,均成立有組織健全的管理委員會,負責宗祠的理事及維護工作。
在賀街鎮河西街南門口,有一口古井叫桂花井。井口圓形,直徑1米,深約9米,井壁以青磚砌築,護井欄則用整塊石灰巖巨石穿鑿而成。
由於年深日久,護井的青石欄四周已被人們汲水時所用的繩索磨出道道溝痕,深10~16釐米,形如菊花,又叫菊花井,道道溝痕見證著歲月的滄桑。
16:30,客家宗親一行來到了位於賀州市八步區賀街鎮的臨賀故城。
臨賀故城始建於西漢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故城包括舊縣肚城址、洲尾城址、河西古城、河東古城等四個城址、六大古墓群、寺廟二座及宋代營盤一處,內存有大量富於地方特色的古建築,包括寺廟、祠堂、捕廳、衙門、義倉、會館、文廟、石板街道、古井、民居、碼頭及水門等。
故城歷史脈絡清楚,延續時間長,文化內涵豐富,是廣西已發現的西漢四大城址中唯一保存完好的歷史古城。
感知文化傳承魅力
▲資料圖片
19:30,臺灣客家宗親和文化代表將走進坐落於賀州學院的原汁原味的族群文化博物館,感知文化傳承的魅力,品味深厚的人文底蘊,重溫善良樸實的勞動人民譜寫的光榮和自豪篇章,聆聽心靈與歷史的一場時空對話。
▲資料圖片
「賀州族群文化博物館」是廣西高校第一家國家備案的博物館,集合了賀州市各族群文化實物等各類展品近兩萬件,包括宋代上寺錢監遺址出土的冶煉遺存物等實物千餘件。「賀州族群文化博物館」現有館舍面積2500㎡,有8個專題展示廳,包括生產生活與民俗文化展廳、文書展廳、錢幣礦冶展廳、木雕展廳、燈具展廳、石雕展廳、粑文化展廳和家譜展廳。
明天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請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收看明天的網絡現場直播,
小編在線等著你們哦~
記者:梁偉 曾紅詩
編輯:鄧荊丹
審核:史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