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臺辦領導會見"臺南大順堂李氏宗親故裡行"成員

2021-01-19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0月14日陝西消息 由臺灣臺南新田村池王宮代表組成的「臺南大順堂李氏宗親故裡行」一行30餘人於2014年10月11日抵達陝西開始為期一周的尋根祭祖的參訪行程。

  10月13日陝西省臺辦副主任何銳會見了該團全體成員。省臺辦領導致辭對該團表示了歡迎,同時向臺灣客人介紹了我省的省情及李氏宗親在陝西的淵源,並希望臺灣的朋友能更多關注陝西,兩岸李氏宗親能常來常往,不斷深化陝臺李氏宗親間的心靈契合,共同為兩岸的和平發展、為兩岸人民的福祉做貢獻,做到「兩岸一家親」。

  臺南新田村池王宮主任李文華先生對陝西方面的盛情接待表示了感謝,他說從2010年第一次來陝西榆林,經過三次終於找到了李氏宗親的根,這次在榆林米脂縣的李家坪和李家站村,他們一行拜祭了祖廟、拜訪了李自成故居,真切地感覺到兩岸李氏宗親一脈相承、血濃於水的血脈親情,希望以後陝臺兩地的李氏宗親能加強聯繫,在更多領域開展更加深入的交流與合作,促進雙方的發展。

  據悉,該團成員大多數成員系第一次到陝訪問,在陝期間,他們還將在陝西李氏宗親的陪同下,參觀秦始皇兵馬俑、大雁塔、碑林等名勝古蹟。(中國臺灣網陝西省臺辦通訊員 張潔)

相關焦點

  • 李氏宗親隴西之行
    1為什麼李姓發源地在隴西呢?唐朝李世民登基後,詔令天下,隴西為李姓之郡,隴西郡李姓為顯貴世族,為世人所仰望,舉國上下視李氏為尊貴,李氏後裔共奉「隴西堂」。從此,「隴西」成為李氏宗族的共同標識,李氏人丁興旺,遍及海內外。李白在詩中贊道:「我李百萬葉,柯條遍中州。」現在應該說「我李億萬葉,柯條遍五洲」。到隴西縣城經打聽,被好客的隴西人指向正在建設的一條很長仿古街道,進入街道再問,答曰:該街北頭。
  • 全球李氏宗親回祖根地尋根拜祖 老子銅像安放揭幕暨中華李氏大宗祠拜殿封頂慶典舉行
    4月24日,全球李氏宗親回祖根地尋根拜祖、老子銅像安放揭幕暨中華李氏大宗祠拜殿封頂慶典在鹿邑李氏宗祠隆重舉行,來自香港、澳門等13個省市自治區的500餘名李氏宗親代表出席慶典。上午9時,全球李氏宗親拜祖大典正式開始,在和煦的春風中,三牲五穀陳列,禮炮齊鳴。海外李氏宗親代表分別為老子上香、奠酒、行三鞠躬禮。
  • 廣西李氏宗親總會成立一周年慶典活動
    定於2016年11月15日上午在南寧市召開「廣西李氏宗親總會成立一周年慶典暨一屆二次代表大會,廣西李氏文化研究會、廣西李氏公益基金會、廣西李氏總商會成立儀式和投資創業與健康論壇及產品展銷會」,有關活動方案如下:  一、目的意義:  為了慶祝廣西李氏宗親總會成立一周年,全面推進總會文化、經濟、公益等各項工作的發展,加強全區李氏宗親交流合作與聯誼聯歡
  • 九連池李氏宗親迎靈歸祠祀典、宗祠落成慶典!
    經典山歌:《梁四珍與趙玉麟》,《歌王鬥歌仙》歡迎加入【李氏總會】,服務廣大李氏宗親,發布李氏文化、李氏歷史、李氏企業、李氏聯誼、李氏慈善、李氏尋根問祖等信息。【電視媒體宣傳】 【央視】 李氏傳奇文化,《客家足跡行》【地方臺】 五華李氏祭祖【李氏各地資訊】【河北】邢臺市 - 隆堯懇親大會祭祖
  • 海外李氏宗親會匯總
    現整理並公布部分海外李氏宗親會的聯絡方式,希望大家在遙遠的異鄉不在孤單,聯繫上同根同源的族親,敦親睦族,繁榮李氏。O九號四樓電話:(02)7126086傳真:(02)7183916彰化縣李氏宗親會彰化縣北鬥鎮鬥苑路一段一九O號電話:(04)8881323臺灣省李氏宗親總會桃園市縣府路三三二之十號十一樓電話:(03)3332696
  • 李氏文化:李氏尋根敬祖的聖地
    殷末理氏中理徵得罪於紂,被紂殺,其妻攜子利貞,逃難於伊侯之墟,食李得保全性命,因姓李氏,這就是李氏得姓始祖。利貞十一世孫李耳,史稱「老子」為東周守藏室史,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道家學說創始人。據史料記載、民間傳說,春秋末老子西行時帶領兒子李宋、李寶出函谷,經散關,為關令尹喜寫下《道德經》,遊河湟,涉流沙,訪隴西十七年而終。李耳臨終飛升於狄道(今臨洮)嶽麓山鳳臺。
  • 世界各地李氏宗親會通訊錄,太全了!
    李姓李氏2017-03-31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李」,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李姓李氏」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李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李氏宗親交流。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李氏文化,傳播李氏正能量。
  • 李氏李姓家人尋根敬祖的聖地是哪裡?你知道嗎
    】宜賓市 - 慶符獎學助學,南溪宗祠慶典【貴州】安順市 - 楊柳衝宗祠宣傳片【陝西】榆林市 - 懷遠宗親祭祖【>陝西】定西市 - 李家龍宮【廣西】玉林市 - 隴西紀念堂慶典,六靖鎮大坡村宗祠盛會,北流大宗祠落成貴港市 - 宗親認祖歸宗儀式【李氏總會】李氏李姓家人尋根敬祖的聖地是哪裡?
  • 隴西李氏,根在狄道.
    所以,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定四海望族時,「以(隴西狄道李)寶等為冠」;宋代,就有「故言李者稱隴西」的定論;今日,海內外的李氏後裔仍以「隴西堂」為堂號、自己祖先源於「隴西」為榮。  隴西李氏祖籍臨洮聯誼研究會經過10多年的研究,通過廣泛宣傳,加強了同海內外李氏宗親社團及後裔的聯繫、交流,使李氏宗親組織和後裔真正認識到,臨洮就是隴西李氏發源地,因此到臨洮來尋根祭祖的李氏宗親組織和後裔逐年增加。
  • 2018年為何全球李氏要在隆堯祭祖
    宗親群人數超過50人,可在平臺展示。傳家風,揚正氣,鑄族魂,大家一起來!歡迎大家來稿,微信:lsjf121春秋時晉文公(都城在今山西翼城東南)的理獄官李離、戰國時魏文侯(都城在今山西夏縣西北)相李悝,都是早期遷入今山西境內的李姓人;戰國時被秦昭王任為蜀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守的李冰,是最早遷入今四川的李姓人;李耳之孫李同,到趙國(都城在今河北邯鄲)做官,是最早遷入今河北的李姓人;李同裔孫李恪的兒子李洪,到秦國(都城在今陝西鹹陽東北)做官,是最早遷入今陝西的李姓人;李洪裔孫李曇,在秦國任御史大夫,其長子李崇開創隴西房
  • 臺南新田池王宮主委李文華,透露出三太子眼睛有疾的重要信息
    恰好,2012年6月,臺南新田裡李氏與池王宮,組織27人的認親拜祖團,專程來榆林米脂縣李家站、橫山縣李家坪龍眼溝、延安富縣太平村認親拜祖。▲臺南市仁德區新田裡池王宮夜景。  在龍眼溝舉行了隆重的祭拜儀式。期間,臺南新田裡認親拜祖團4人,突然,從龍眼溝抬橋人手裡接過神橋,熟練地抬起了神橋。
  • 李氏祠堂匯集
    河南省鹿邑縣李氏宗祠中華李氏大宗祠是由世界李氏宗親總會和中國鹿邑李氏文化研究總會發起修建的,位於老子故裡景區的太清宮東側,總體布局包括門前區、祖祠區、祖源區,供奉中國第一大姓李姓始祖理利貞和李氏先祖老子(李耳)
  • 陝西:西安周至安氏宗親首屆聯誼會成功舉辦
    12月26日上午,陝西周至安氏宗親首屆聯誼會在周至縣司竹鎮北司竹村委會成功舉辦,來自西安、寶雞、渭南、銅川、楊陵等地安氏宗親40餘人參加,神州風採網總編郝潔、神州文化網主編張豔應邀出席,會議由安義成主持。
  • [李氏宗族]尋找族親!請李氏宗親幫忙轉發擴散(2020.11.27)
    ①貴州省開陽縣花梨鎮清江村水井坎李氏尋親祖籍:江西臨江府大橋頭豬市巷遷移路線:江西填湖廣後入川(聽已去世的父親提到過都江堰),由遵義進入甕安縣珠藏鎮(據傳)後至甕安縣中坪鎮水耳坪然後至開陽縣花梨鎮清江村字輩:因族譜遺失無從查起已知訊息:我支李氏由李樹清、李邵清老人帶領由水耳坪遷移至清江村約有80
  • 陸河:臺灣餘氏宗親 回鄉訪親祭祖行
    當確定日期後,臺灣宗親立即大力宣傳並幫忙組團,力爭更多宗親回鄉參加祭祖訪親活動,並希望經此次活動為開始,慢 慢增加人數以後達到百人祭祖團,爭取每年都回鄉祭祖訪親。  19日下午五點首先抵達陸河縣城迎賓館,受到陸河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餘加瑞宗親、縣統戰部副部長彭永豪先生、縣對臺辦副主任彭力輝女土和陸河縣餘氏宗親會的熱烈歡迎!此
  • 宗親組織是文明家庭建設的有生力量
    各姓氏的祖訓根植於中華傳統文化,不離五綱八目,忠孝節義,例如李氏祖訓中「克勤克儉,毋怠毋荒;孝友睦姻,六行皆臧;禮義廉恥,四維畢張」,楊氏家規「仁義禮智信,忠孝勤儉廉;貞謙穩潔斷,和合序默節」等,其內容經過千百年的錘鍊,已經棄糟泊、取精華,絕大部分已融入現代社會的正確的價值理念,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要求。
  • 千裡走臺南 ——湖北省隨州市蘇姓宗親會赴臺參加世蘇會行程紀實
    千裡走臺南——湖北省隨州市蘇姓宗親會赴臺參加世蘇會行程紀實 上面照片左起:前面嶽旻萱
  • 臺灣新竹縣二重社區發展協會參訪團陝西行活動成功舉辦
    省臺辦副主任何銳會見參訪團一行參訪團一行參訪馬咀村     10月30日至11月6日,為期八天的「臺灣新竹縣二重社區發展協會參訪團陝西行」活動在我省成功舉辦。    10月30日,陝西省臺辦副主任何銳在西安開元名都酒店會見參訪團一行。他談到:「目前,兩岸關係發展面臨新形勢和新挑戰的複雜局面,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希望新竹的鄉親在陝西多看,多交流,回去以後影響身邊更多的親友,使他們消除對大陸的誤解和隔閡,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陝臺兩地各領域交流合作做出貢獻」。
  • 馬鶴凌先生最後一次大陸行 作者:湯錦程
    馬鶴凌先生最後一次大陸行 作者:湯錦程 2005經河北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批覆意見:「由中國文物學會會館委員會館專業委會為主辦單位,邯鄲市臺辦為協辦單位,負責接待和用車等一切問題。」並決定於九·九重陽節安排此次活動。因我患病住院,故而提議將活動改在2005年清明節舉行,並得到臺灣、馬來西亞馬氏宗親會的同意。我負責起草了「臺灣、馬來西亞民間代表團邯鄲尋根考察活動」的各項文件,分別向國務院臺辦交流局、中國文物學會、邯鄲市臺辦遞交了上述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