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客家:分享客家新聞資訊,傳播客家民俗風情,宣傳客家文化、音樂、美食,為全世界客家人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大美客家」!
與大陸地區有千年曆史的客家相比,臺灣客家隻有幾百年曆史。在大陸,有客家祖地龍巖,客家古邑河源,客家錨地贛州,世界客都梅州,客家門戶深圳。
但在振興客家文化力度上,大陸客家與臺灣客家不在同一個層次。臺灣不僅成立了專門機構「客委會」,還製訂了「客家基本法」,從法律層麵、行政製度發展和振興客家文化更有保障。客家人是漢民族中的一支,目前世界各地客家人約有8000萬至1.2億人。根據臺行政當局有關部門的調查,全臺灣自我認定是客家人的有587萬人,佔總人口數25%以上。
在臺灣客家人不是最大的群體,但是十分重要的一支,客家人數百年來為臺灣的發展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勞。客家人從大陸原鄉遷到臺灣,在臺灣落地生根已經好幾百年。但是,後來因為推行國語政策,致使客語及客家文化麵臨流失危機。臺灣「還我母語運動」開展20年,在這場運動過後,隱形的客家人才又漸漸覺醒,客家意識也漸漸抬頭,也讓各界開始重視臺灣客家人的存在及聲音。
馬英九還在他主政臺北時,就很注意保存與維護客家語言和客家文化。在中國還沒有第二個地區行政首長,像馬英九那樣言行一致、身體力行地熱愛和保護客家文化。馬英九在競選臺北市長的時候,最早提出要設立客家事務專責機構,即後來的「客委會」,以便更好地服務臺灣客家族群,傳揚客家文化。
自上任臺灣最高領導人以來,馬英九把推動臺灣客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和保護客家話放在重要位置。
2008年,馬英九上任臺灣最高領導人伊始,就發表《客家政策白皮書》。白皮書認為,客家族群長期以來對臺灣發展深具貢獻,可是隨著社會經濟的變遷,目前客家族群在經濟、文化與語言皆麵臨空前挑戰。
雖然近二十年來,在多方努力之下衰頹趨勢稍微緩和,但仍需加強客家文化保護力度。行政院客家事務預算每年增加,用於促進客家語言傳承、輔導文化創新、扶助特色產業、充實傳播內容。
4年前的「大選」時,馬英九提出製訂「客家基本法」、「客委會」預算加倍與設立客家話薪傳師製度,還將一定客家人口的鄉鎮市列為客家話公事語言,及設立客家話廣播電臺,這些政見在2010年全部都已經兌現。已經把客家語言、客家美食、客家文化及產業和觀光旅遊相結合,尤其「客家桐花祭」旅遊節,如今一年已有高達六百多萬人參加,讓遊客在感受客家人艱辛創業曆史的同時,為臺灣客家地區帶來許多機會。
馬英九希望盡可能保存客家文化與語言,透過強化客家族群的文化自覺,讓新一代的客家人認識、保存、延續客家文化,客家文化才有往下繼續發展的空間。馬英九認為,保存客家文化跟傳統,不是光唱山歌,而是要傳揚客家文化。
馬英九希望把臺灣變成客家文化發展的中心,同時也推動相關文化創意產業,希望身為客家人,下一代一定要會講客家話。馬英九說,全世界有六千多種語言,使用人口超過一百萬的隻有200多種,客語還能有3000萬人使用,當然應該要保存發揚。
臺灣能有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是很幸運的事,如此能使我們的文化更具包容性以及更大的生存能力。因此,保存客家文化方麵的投資不但有族群的意義,更有文化和曆史的意義。希望能盡可能保存客家文化與語言,「因為多元化、多樣性,其實對一個民族、對一種生物、對一種文化都是生存發展很重要的因素」。
雖然馬英九說過,他重視客語或客家文化,並不是因為他有客家人的背景,而是從文化上來看,保存多元文化其實是臺灣的優勢,所以他從臺北市長任內到當上臺灣領導人都很重視。但我還是覺得,馬英九有如此積極、深厚的客家文化情結,與馬英九是客家人後裔的身份不無關係。媒體普遍以為馬英九是祖籍湖南、生於香港、長在臺灣的外省人,而馬英九卻自稱是客家人。
有專家經過考證認為,馬英九的祖先來自客家祖地閩西汀州府,馬英九是名副其實的客家人。撇開馬英九是不是真正的客家人不說,他堅持倡導繼承和發揚客家文化、保護客家語言的主張和做法,足見他有客家人的「硬頸」精神。同時,他非常讚同客語老師彭欽清所說,「客家人要爭取平權不要特權」,這也與客家人的風骨一脈相承!
馬英九認為,沒有客語就沒有客家文化。所以,馬英九一直以自己是客家人而自豪,以說客家話為光榮!
十年前,馬英九就開始學說客家話,參加很多客家話訓練,並請彭欽清為客語老師一字一字地教。在許多正式演講場合,馬英九都會以說客語來拉近與聽眾的距離。
2009年11月14日,馬英九出席以「心惜客家傳揚世界」為主題,吸引包括美、加、巴西、德、法、日等在內的20多國的客家社團參與的全球客家文化會議,致詞時足足秀了十分鍾的客家話。
2010年12月12日,第2屆全臺客家會議在臺北登場,全臺各地客家人士近500 人與會,馬英九以流利客語致詞近8分鍾,全場報以熱烈掌聲。
2011年8月7日,「2011新北市義民祭暨客家文化嘉年華係列活動」在新北市永和區舉行,馬英九受邀擔任客家傳統祭祀大典義民祭主祭官,全程用客家話致詞,令客家鄉親感到相當親切,贏得客家鄉親熱烈歡迎。客家鄉親用100分形容馬英九的客家話。
馬英九不遺餘力的保護和發揚客家文化,他的態度十分明確,就是為臺灣客家人贏得尊重。馬英九引用他的客語老師彭欽清的話說,「客家人要的是平權不是特權」,這樣的想法貫穿在馬英九的客家政策中。
馬英九說,客家人需要的是尊重,在語言跟文化的傳承上,能夠維持它的能見度,讓願意使用這種語言的人,遭遇到最少的障礙。臺灣客家人爭取的是平權,還有受到尊重。不要讓「平權」變成「特權」,否則反而會讓客語的保存與延續遭遇到阻礙。發揚保存客家文化,以客家文化的特色來徵服大家的心靈,而不是在爭取特權。唯有如此,才能把綿延數千年的客家文化特色流傳下來並發揚光大。
臺灣保存客家文化的動作大概是全球最積極的,也期盼其他地區的客家人都能愛護自己的文化,多使用客家語言,讓客家幾千年的傳統能繼續往下繁衍、發展。
馬英九說,全世界還沒有第二個有客家話人口的地方,像臺灣這麼努力在保存客家語言與文化,所以未來要將臺灣打造成全球的客家文化中心,「我們是有這個條件」。這是對客家文化的一種霸氣與自信。作為客家人,我對馬英九的魄力深表敬佩!
一首《客家風情》唱出別樣客家情
大聲古的客家山歌真不賴,好聽!
客家山歌總給人別樣的風情,這就是客家的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