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的薩吾爾登文化精神

2021-03-01 蒙古文化報

 「薩吾爾登」是新疆蒙古族最主要的民間舞蹈,在各地蒙古族居區廣為流傳,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新疆蒙古族無論男女老少,幾乎人人都會跳薩吾爾登。薩吾爾登既是新疆蒙古族民間舞曲和歌舞曲的曲牌名稱,同時又是民間舞蹈的統稱。其中有12個類別,分別為:愛來德比裡格薩吾爾登,交熱哈爾薩吾爾登(黑走馬薩吾爾登),拖布肯薩吾爾登,呼爾登薩吾爾登,哈努村薩吾爾登,烏孫乃多裡幹薩吾爾登,索倫薩吾爾登,錫外德裡鄧薩吾爾登(圓形薩吾爾登),烏鄧薩吾爾登(房門薩吾爾登),杜爾冬薩吾爾登(綢巾薩吾爾登),烏熱裡動古薩吾爾登(解繩薩吾爾登),烏如克特可薩吾爾登等


薩吾爾登常在喜慶節日、男婚女嫁、迎賓送客的家宴等娛樂活動時跳。活動場地、人數不限,一般是在氈房和氈房附近的草地上進行。薩吾爾登的動作十分豐富,有表現勞動和日常生活的,如擠奶、搗奶、套馬、獻茶、敬酒、擀氈、播種、收割等;有表現婦女生活的,如照鏡、描眉、梳辮等;有模擬動物的,如模擬雄鷹翱翔,模擬山羊、田鼠,模擬及表現馬的各種馬步及鳥類的各種動作;還有表現愛情和模擬各種人物形象的。


薩吾爾登分徒手跳、持具跳、載歌載舞跳和對歌對舞跳幾種形式。由於受生活、居住環境及服飾穿戴習慣的影響,薩吾爾登下肢動作比較簡單,主要風格體現在上肢。手、腕、肩、臂的彈、壓、推、拉、揉、繞;以腰為軸的前俯後仰;肩前推則肘後頂,肩後頂則肘前推;腳慢手快,稜角分明;以及每一動作雙膝始終帶彈性的屈伸顫動形成為薩吾爾登的鮮明特點。

  薩吾爾登舞種類極其豐富,共分12種、

1. 愛來德比裡格薩吾爾登

「愛來」是鷂鷹的意思,「德比裡格」,鷂鷹振翅。這個「薩吾爾登」的動作是模仿玩耍的鳥類飛翅和其他動作。據老藝人的說法,這是學「薩吾爾登」的入門動作。通過模仿鳥、羊、駱駝、馬、山羊等動物的動作,來表達內心世界的方法,也是蒙古人愛護大自然的本性體現。 

2. 交熱哈爾薩吾爾登,

「交熱哈爾薩吾爾登」中有「巴爾郎哈吉樂薩吾爾登」、「巴裡進克爾薩吾爾登」、「額若裡得哥太沙爾嘎薩吾爾登」、「莫仁新尼地樂薩吾爾登」、「塞汗叫讀爾薩吾爾登」、「哈特讓薩吾爾登」等。這些「薩吾爾登」的主要特點,是模仿馬的步伐和樣式來跳的馬舞。
(1) 交熱哈爾薩吾爾登
「交熱」是指走馬的一種步伐,「哈爾」是指馬的顏色,黑色的意思。兩個都是蒙語名稱。其跳舞動作和技巧是模仿走馬的步伐,腳部動作快又均勻,手的動作像騎馬一樣蹭腰,跟著樂曲跳舞。舞蹈中腳部動作比較多。據民間老藝人的回憶,從前跳這個舞蹈時,跳舞者在自己的手腕、腳腕處掛上小鈴。這樣一來,節奏均勻的鈴聲,悅耳動心。由此看來,跳這個舞蹈的人很可能是一個演藝水平高、精通歌舞的藝人。
(2) 巴爾郎哈吉樂薩吾爾登和巴裡進克爾薩吾爾登 

 這兩個「薩吾爾登」都是模仿馬的快步動作,所以腳步和手的彎弄的動作少。
(3)額若裡得哥太沙爾嘎薩吾爾登

「額若裡得哥」是被羈絆的意思。跳這個舞時,像前後腿被綁的馬一樣,一蹩一蹶,動作很滑稽,讓人看了開心大笑。其中的「道個楞薩吾爾登」與「額若裡得哥太沙爾嘎薩吾爾登」相似,也可能是名稱不同的一個「薩吾爾登」。
(4)莫仁新尼地樂薩吾爾登和塞汗叫讀爾薩吾爾登
這兩個「薩吾爾登」舞蹈與前面所提的「薩吾爾登」一樣,模仿馬的步伐來跳。這也和蒙古人歷來與馬相伴的生活習性有關。

3. 拖布肯薩吾爾登
「拖布肯」是穩重的意思,即穩重的薩吾爾登。跳這個「薩吾爾登」舞蹈的特徵是手腕、肩部的動作、技巧。手腳運用等比較緩慢,由此得名。此「薩吾爾登」舞蹈裡還包含著「叟呼兒靠克新」(瞎子老頭)、「早克塞薩吾爾登」(直立的薩吾爾登)兩種。從這三個「薩吾爾登」舞蹈的動作、特點、內容、意義觀察,表演者的動作緩慢、認真,而且跳舞步子小。它們的名稱都具有方言性。
4. 呼爾登薩吾爾登
「呼爾登」是快的意思,即快步薩吾爾登。這個「薩吾爾登」與「拖布肯薩吾爾登」比起來動作快,手腳迅猛,變化較自由,並且佔用場所大。
5. 哈努村薩吾爾登
「哈努村」是袖子的意思。蒙古人歷來就有根據在生活的遭遇或所見所聞來作詩歌的習慣。這個「薩吾爾登」是由生活中常用的衣裳的袖子來取名。跳這個舞蹈的藝人模仿被風吹的楊柳一樣悠揚的動作來表演,並且常用坐跪或彎腰的姿勢,非常優美。「好爾買薩吾爾登」即「大襟薩吾爾登」,同樣也多用衣裳的下擺飄動,手腳動作配合婀娜多姿。平常婦女多參與這個「薩吾爾登」,這是她們最愛跳的生活中的勞動舞。
6.烏孫乃多裡幹薩吾爾登
「烏孫乃多裡幹」是水浪的意思,即水浪薩吾爾登。這個「薩吾爾登」是模仿自然現象的舞蹈。也是遠古的蒙古人信仰薩滿教所致,與他們的遊牧生活息息相關。在這個「薩吾爾登」中,表演者模仿人們觀察到的生活與自然界的現象和響聲。主要特徵是舞蹈動作起伏較大。這個「薩吾爾登」一般由男女共同參與。

7.索倫薩吾爾登

「索倫」一詞原先是指達斡爾和鄂溫克族。很有可能是以前蒙古人在與這些民族共同生活的過程中受他們的舞蹈文化滲透,或者也可能是「薩吾爾登」舞蹈的某些動作與他們的舞蹈有相同之處,所以有了這個名稱。
8.錫外德裡鄧薩吾爾登,即圓形薩吾爾登
衛拉特方言中的「錫外」,指的是城牆或堡壘。在古代,蒙古人打仗是用木頭或石頭建造圓形堡壘抵禦侵犯的敵人。這種堡壘一般都是圓形的。而「德裡鄧」是口風耳的意思。跳這個舞蹈的場地小,像是在「錫外」中的小兔子一樣,由蹦蹦跳跳的滑稽動作而取名為「錫外德裡鄧」(堡壘中的口風耳)。此名稱也包含著轉圓跳舞的特點。
9.烏鄧薩吾爾登,即房門薩吾爾登
「 烏鄧」一詞指的是蒙古包的門。由此可以進一步肯定,「薩吾爾登」是在蒙古包中產生的說法。
10.杜爾冬薩吾爾登,即綢巾薩吾爾登
這是「薩吾爾登」舞蹈中男男女女配合的雙人舞蹈。舞蹈時人們唱著:頭巾就是頭巾/中間有花兒的頭巾呀/如有愛心/那麼好的那米吉力呀/把頭巾舉到天窗看一看/曙光一樣好看呀/並坐著身旁/那麼好的那米吉力/把頭巾舉到門檻前看一看/鏡子一樣發光的頭巾呀/坐近看一看/那麼好的那米吉力!唱歌的同時,男女雙雙翩翩起舞。
11.烏熱裡動古薩吾爾登,即解繩薩吾爾登
這個舞蹈的動作中,手像解繩套一樣上下環繞,左右交錯,腳步動作變化不多。整個舞蹈節奏緩慢。
12.烏如克特可
「烏如克」是灰褐色的意思,「特可」是公山羊,即灰色的山羊「薩吾爾登」。「烏如克特可」是「薩吾爾登」舞蹈中最有特點的、充滿神話故事的舞蹈。「烏如克特可」有一個神話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個剝削群眾的可惡可汗。有一天,這個可汗帶大臣和射箭手打獵途中遇到了一群野黃羊。可是,可汗和他的部下精疲力竭也沒有射中一隻。這群野黃羊就像與他們作對似的,在不遠處玩耍歡舞。於是,可汗非常生氣,下死命令:「你們沒有射中這些黃羊,就模仿他們跳舞。誰不會跳就殺頭,誰跳的好就得到牲畜、金錢的獎賞。」大臣們只好像黃羊一樣跳舞。可這樣一來可汗更生氣,一連殺死好幾個人。這時,一個少年彈起託布秀兒,地上的木刻小山羊就跟著節奏跳起來。可汗說話算數,獎勵了少年。從此,民間就有了這個「烏如克特可」的舞蹈。打仗或打獵回來,大家聚集一起唱歌跳舞的情況,符合古老的蒙古人的生活習俗,也符合「薩吾爾登」舞蹈中拍手稱快或唱歌狂奔的習俗。

相關焦點

  • 新疆西蒙古族舞蹈《薩吾爾登》的流變 付 君
    並多次在新疆舞蹈大賽、「荷花杯」全國民族民間舞蹈大賽以及內蒙中國蒙古舞大賽中獲金、銀、銅等獎項,其中《少女薩吾爾登》還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薩吾爾登》舞蹈在舞臺上的成功引得內蒙和北京的藝術家們前來巴州一探原由,並以此為元素創作的舞蹈也獲得了國家級獎項。就其因是《薩吾爾登》保留了藝術的本真,才使它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從蒙古包走上了舞臺、從草原走向了藝術的殿堂。
  • 蒙古人貢獻給人類文明的4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具有突出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2008年6月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蒙古族博克是阿拉善精神和阿拉善理想的重要源頭,是阿拉善盟建設文化大盟的重要資源,是我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2008年6月7日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9,蒙古象棋
  • 蒙古人的圖騰崇拜文化
    然而,很多史料表明:僅僅說「狼是蒙古族崇拜的圖騰」並不很貼切。  圖騰崇拜是原始信仰的一種形式,「圖騰」詞義為「他的親族」,被認為是某個氏族的起源和祖先,並被當作是某個氏族的保護者,而受到尊敬、崇拜。圖騰文化是世界上所有民族或部落在一定歷史階段上普遍存在過的文化現象。起源於額爾古納河流域的古老蒙古民族,在長期的歷史演進中,孕育和創造了自己的圖騰。
  • 十分鐘帶你了解真正的蒙古人
    蒙古人長調蒙古語稱「烏日圖道」,意即長歌,蒙古人長調以鮮明的遊牧文化特徵和獨特的演唱形式講述著蒙古民族對歷史文化、人文習俗、道德、哲學和藝術的感悟,所以被稱為「草原音樂活化石」。呼麥是蒙古人創造的一種神奇的歌唱藝術:一個歌手純粹用自己的發聲器官,在同一時間裡唱出兩個聲部。呼麥聲部關係的基本結構為一個持續低音和它上面流動的旋律相結合。又可以分為"泛音呼麥"、"震音呼麥"、"複合呼麥"等。
  • 蒙古人只吃肉和奶酪?歷史變遷,蒙古人的飲食文化是怎麼變的
    我們都知道,遊牧不是蒙古先民一開始的生計方式,一開始的生計是狩獵——採集,和原始的種植業,甚至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時,生活在森林地帶的蒙古人仍然以狩獵為生。10世紀以後,遊牧業成為了蒙古人主要的經濟生活模式。飼養的牲畜有馬、牛、羊和駱駝。食物來源則主要依賴這些牲畜的肉和奶,輔以捕獲的動物肉類和少量糧食食品、野生植物等。
  • 【原創】蒙古人
    《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著名的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三大英雄史詩之一;《飲膳正要》被評為對世界文明貢獻卓著的重要醫學發明。原蒙古人與非蒙古人種居民體質人類學界通常將人類分成黑種人、黃種人、白種人和褐種人。白種人又稱之為高加索人種,主要分布於歐洲;黃種人又稱之為蒙古人種,主要分布於東亞。
  • 蒙古人,為什麼要改信伊斯蘭教?
    在這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時間中,汗國版圖遼闊,為東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橋梁的作用,也為宗教的活動與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新舞臺。這場世紀規模的大擴張,長期改變了亞洲歷史一眾文明成果被一掃而空,並以新的方式延續▼而蒙古族群自己,也在這場歷時一個多世紀,橫跨整個歐亞大陸的長途旅行中被塑造、被改變,以不同的形式適應了不同的文化。
  • 蒙古人入侵俄羅斯後,對俄羅斯文化和傳統有何影響?
    所以在這座國際大都市裡,俄羅斯人會逐漸被多民族的文化融合,擁有很多種族的特質。這對俄羅斯核心的宗教文化產生了不小影響。好了,經過上面一段歷史知識的鋪墊,我相信你已經對蒙古-俄羅斯之間的關係有了一定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政治,宗教,貿易,服飾,食品以及語言,6個維度來簡單說說蒙古人對俄羅斯的影響。政治正如前邊所介紹的那樣,許多俄羅斯王子採用了亞歷山大接受「扎裡格」的做法,成為了蒙古的附屬國。
  • 蒙古人吃飯,歐洲標準!
    但是記者來到蒙古以後,卻發現這裡並沒有傳說中的與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有關的飲食文化。國內火爆的涮肉和烤肉場面在這裡是根本看不到的。不知是中國人把成吉思汗的飲食文化發揚光大了,還是蒙古人把自己的傳統飲食丟棄了。  【飲食分為兩個季節】  蒙古人傳統的食物分為三種,第一種是肉製品,第二種是奶製品,第三種是以奶為原料的飲品。
  • 轉載:【考證】中國人對蒙古人的十大誤解(下)
    成吉思汗是蒙古人,他從來不是什麼中國人。魯迅在《隨便翻翻》中說過:「幼小時候,我知道中國在『盤古氏開闢天地』之後,有三皇五帝……宋朝,元朝,明 朝,『我大清』。到二十歲,又聽說『我們』的成吉思汗徵服歐洲,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到二 十五 歲,才知道所謂這『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其實是蒙古人徵服了中國,我們做了奴才。
  • 【文化】蒙古人建立過的國家有多少?
    點擊題目下方蒙古圈,關注蒙古文化宣傳雜誌蒙古人在歷史上建立過多少個國家?很多人知道蒙古人在13世紀崛起,建立了史無前例的蒙古帝國,但到了1634年蒙古帝國末代皇帝(北元皇帝)林丹汗與滿清爭戰,因蒙古科爾沁等部與滿清勾結,林丹汗一時寡不敵眾,退守甘肅,欲與喀爾喀和衛拉特會師後進行反擊,不幸死於天花,瞞清乘機佔領內蒙古,1635年蒙古帝國滅亡。甚至有些人還以為元朝滅亡就是蒙古帝國滅亡。很多人除了蒙古帝國、元朝和蒙古四大汗國外一無所知。
  • 【愛拍客】(7)烏裡雅蘇臺的蒙古人
    高雪峰,1965年4月出生在美麗的錫林郭勒東烏珠穆沁旗,家鄉那廣袤美麗的草原、神秘而古老遊牧文化造就了他崇尚自然、熱情開朗、與人為善的性格,也使他自幼喜愛上了繪畫,通過畫筆抒發對家鄉、對草原、對生活的熱愛。
  • 馬曉林 :元代蒙古人的祭天儀式
    本文擬重新梳理和辨析相關史料,探討元代蒙古人的祭天儀式,以及儀式中多元文化的交融互動。  馬奶酒三、祭天儀式中的多元文化隨著蒙古迅速擴張,治下包含了各種文化、宗教。蒙古人接受或參與了其他文化傳統的一些祭天儀式,同時蒙古的祭天儀式也受到多元文化影響。
  • 韃靼人等於蒙古人?並不是,這背後的故事不簡單
    剛剛來到草原地區的波斯人就是最早版本的韃靼人,他們畢竟屬於外來人,強龍不壓地頭蛇,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韃靼人都是必須要對蒙古人俯首稱臣,草原上蒙古人是一把手,韃靼人只是一個附庸種族。文化交融不止一種形式由於韃靼人跟蒙古人互相徵服過,共同存在了千餘年,所以這兩個種族也變得越來越相似。互相徵服雖然是武力衝突,但不論是武力上的衝突,還是經濟政治上的衝突,其實都是不同形式的一種文化交融。
  • 蒙古人對俄羅斯兩百年的統治幾乎改變了原狀
    13世紀上半葉欽察罕國由蒙古人建立。       俄羅斯習慣把遭受蒙古人奴役的兩百多年時間稱為"韃靼枷鎖",但18—19世紀的學者卡拉姆津唱反調:"莫斯科的強大應該歸功於蒙古"。另一位歐亞主義哲學家特魯別茨科伊在《論俄羅斯文化中的圖蘭成份》中說:「莫斯科要感謝蒙古統治,俄羅斯在佔領喀山與阿斯特拉罕後才成為強國。
  • 蒙古人的一日三餐,看完終於明白:為啥蒙古人「彪悍」了
    蒙古人的一日三餐,看完終於明白:為啥蒙古人「彪悍」了。「套馬的漢子你威武雄壯,奔馳的駿馬像疾風一樣」,說到內蒙古,相信大家會想到廣闊草原上奔跑的成群牛羊,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勇猛豪爽的當地人,還有摔跤的蒙古壯漢,激烈的對抗讓人熱血沸騰。
  • 蒙古帝國時期蒙古人的武器裝備
    收藏於俄羅斯的darhad蒙古人的箭袋,darhad蒙古人的箭袋和色楞格流域的喀爾喀、布裡亞特的箭袋屬同種風格,這種喀爾喀北部樣式的箭袋完整的傳承了北元時期蒙古箭袋的形制。不同於中部和東部的蒙古人,在北元時期衣甲在西部蒙古地區的傳播收到了阻力,衛拉特蒙古人一直到到18世紀還在廣泛的沿用著蒙古帝國時期風格的裝備,這個形制奇特的頭盔即有帝國時期的瓣試頭盔的底子,又有北元時期發展出來的前沿,實數罕見。這個蒙古面具出土於伊朗,造於14-15世紀,根據工藝可以判斷這是一個普通士兵的abgaldai。
  • 成吉思汗到底是中國人還是外蒙古人?
    因為歷史淵源的問題,大家可能認為成吉思汗是中國人,但其實,成吉思汗是個標準的外蒙古人。在分辨成吉思汗是中國人還是外蒙古人上,首先要明確國家的概念,才能有助於我們分辨出他到底是中國人還是蒙古人。一般認為,國家是由國土、人民(民族)、文化和政府四個要素組成的。那麼咱們就以這四個要素作為支點幫我們判斷成吉思汗到底是哪國人。第一,國土。
  • 蒙古人是匈奴後裔 已被國際學術界證實
    滿族文化網來源:滿族文化網2006年,在法國遺傳學家Christine Keyser-Tracqui的名為"Population
  • 遼國人和蒙古人是什麼關糸?
    遼國建立以後沒有遇到太大的強敵,唐末時,中原亂成一鍋粥,根本沒有經力管草原上的興衰。中原地區經濟文化發達,物產豐富,對周圍名少數尺族有巨大吸引力,每當他們強大之後,就想入主中原,做中國的主人。契丹國皇帝耶律德光就有這樣的野心,他參與了五代時期的中原分爭,分到了一杯羹,即幽雲十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