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吾爾登」是新疆蒙古族最主要的民間舞蹈,在各地蒙古族居區廣為流傳,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新疆蒙古族無論男女老少,幾乎人人都會跳薩吾爾登。薩吾爾登既是新疆蒙古族民間舞曲和歌舞曲的曲牌名稱,同時又是民間舞蹈的統稱。其中有12個類別,分別為:愛來德比裡格薩吾爾登,交熱哈爾薩吾爾登(黑走馬薩吾爾登),拖布肯薩吾爾登,呼爾登薩吾爾登,哈努村薩吾爾登,烏孫乃多裡幹薩吾爾登,索倫薩吾爾登,錫外德裡鄧薩吾爾登(圓形薩吾爾登),烏鄧薩吾爾登(房門薩吾爾登),杜爾冬薩吾爾登(綢巾薩吾爾登),烏熱裡動古薩吾爾登(解繩薩吾爾登),烏如克特可薩吾爾登等
薩吾爾登常在喜慶節日、男婚女嫁、迎賓送客的家宴等娛樂活動時跳。活動場地、人數不限,一般是在氈房和氈房附近的草地上進行。薩吾爾登的動作十分豐富,有表現勞動和日常生活的,如擠奶、搗奶、套馬、獻茶、敬酒、擀氈、播種、收割等;有表現婦女生活的,如照鏡、描眉、梳辮等;有模擬動物的,如模擬雄鷹翱翔,模擬山羊、田鼠,模擬及表現馬的各種馬步及鳥類的各種動作;還有表現愛情和模擬各種人物形象的。
薩吾爾登分徒手跳、持具跳、載歌載舞跳和對歌對舞跳幾種形式。由於受生活、居住環境及服飾穿戴習慣的影響,薩吾爾登下肢動作比較簡單,主要風格體現在上肢。手、腕、肩、臂的彈、壓、推、拉、揉、繞;以腰為軸的前俯後仰;肩前推則肘後頂,肩後頂則肘前推;腳慢手快,稜角分明;以及每一動作雙膝始終帶彈性的屈伸顫動形成為薩吾爾登的鮮明特點。
薩吾爾登舞種類極其豐富,共分12種、
1. 愛來德比裡格薩吾爾登
「愛來」是鷂鷹的意思,「德比裡格」,鷂鷹振翅。這個「薩吾爾登」的動作是模仿玩耍的鳥類飛翅和其他動作。據老藝人的說法,這是學「薩吾爾登」的入門動作。通過模仿鳥、羊、駱駝、馬、山羊等動物的動作,來表達內心世界的方法,也是蒙古人愛護大自然的本性體現。
2. 交熱哈爾薩吾爾登,
「交熱哈爾薩吾爾登」中有「巴爾郎哈吉樂薩吾爾登」、「巴裡進克爾薩吾爾登」、「額若裡得哥太沙爾嘎薩吾爾登」、「莫仁新尼地樂薩吾爾登」、「塞汗叫讀爾薩吾爾登」、「哈特讓薩吾爾登」等。這些「薩吾爾登」的主要特點,是模仿馬的步伐和樣式來跳的馬舞。
(1) 交熱哈爾薩吾爾登
「交熱」是指走馬的一種步伐,「哈爾」是指馬的顏色,黑色的意思。兩個都是蒙語名稱。其跳舞動作和技巧是模仿走馬的步伐,腳部動作快又均勻,手的動作像騎馬一樣蹭腰,跟著樂曲跳舞。舞蹈中腳部動作比較多。據民間老藝人的回憶,從前跳這個舞蹈時,跳舞者在自己的手腕、腳腕處掛上小鈴。這樣一來,節奏均勻的鈴聲,悅耳動心。由此看來,跳這個舞蹈的人很可能是一個演藝水平高、精通歌舞的藝人。
(2) 巴爾郎哈吉樂薩吾爾登和巴裡進克爾薩吾爾登
這兩個「薩吾爾登」都是模仿馬的快步動作,所以腳步和手的彎弄的動作少。
(3)額若裡得哥太沙爾嘎薩吾爾登
「額若裡得哥」是被羈絆的意思。跳這個舞時,像前後腿被綁的馬一樣,一蹩一蹶,動作很滑稽,讓人看了開心大笑。其中的「道個楞薩吾爾登」與「額若裡得哥太沙爾嘎薩吾爾登」相似,也可能是名稱不同的一個「薩吾爾登」。
(4)莫仁新尼地樂薩吾爾登和塞汗叫讀爾薩吾爾登
這兩個「薩吾爾登」舞蹈與前面所提的「薩吾爾登」一樣,模仿馬的步伐來跳。這也和蒙古人歷來與馬相伴的生活習性有關。
3. 拖布肯薩吾爾登
「拖布肯」是穩重的意思,即穩重的薩吾爾登。跳這個「薩吾爾登」舞蹈的特徵是手腕、肩部的動作、技巧。手腳運用等比較緩慢,由此得名。此「薩吾爾登」舞蹈裡還包含著「叟呼兒靠克新」(瞎子老頭)、「早克塞薩吾爾登」(直立的薩吾爾登)兩種。從這三個「薩吾爾登」舞蹈的動作、特點、內容、意義觀察,表演者的動作緩慢、認真,而且跳舞步子小。它們的名稱都具有方言性。
4. 呼爾登薩吾爾登
「呼爾登」是快的意思,即快步薩吾爾登。這個「薩吾爾登」與「拖布肯薩吾爾登」比起來動作快,手腳迅猛,變化較自由,並且佔用場所大。
5. 哈努村薩吾爾登
「哈努村」是袖子的意思。蒙古人歷來就有根據在生活的遭遇或所見所聞來作詩歌的習慣。這個「薩吾爾登」是由生活中常用的衣裳的袖子來取名。跳這個舞蹈的藝人模仿被風吹的楊柳一樣悠揚的動作來表演,並且常用坐跪或彎腰的姿勢,非常優美。「好爾買薩吾爾登」即「大襟薩吾爾登」,同樣也多用衣裳的下擺飄動,手腳動作配合婀娜多姿。平常婦女多參與這個「薩吾爾登」,這是她們最愛跳的生活中的勞動舞。
6.烏孫乃多裡幹薩吾爾登
「烏孫乃多裡幹」是水浪的意思,即水浪薩吾爾登。這個「薩吾爾登」是模仿自然現象的舞蹈。也是遠古的蒙古人信仰薩滿教所致,與他們的遊牧生活息息相關。在這個「薩吾爾登」中,表演者模仿人們觀察到的生活與自然界的現象和響聲。主要特徵是舞蹈動作起伏較大。這個「薩吾爾登」一般由男女共同參與。
7.索倫薩吾爾登
「索倫」一詞原先是指達斡爾和鄂溫克族。很有可能是以前蒙古人在與這些民族共同生活的過程中受他們的舞蹈文化滲透,或者也可能是「薩吾爾登」舞蹈的某些動作與他們的舞蹈有相同之處,所以有了這個名稱。
8.錫外德裡鄧薩吾爾登,即圓形薩吾爾登
衛拉特方言中的「錫外」,指的是城牆或堡壘。在古代,蒙古人打仗是用木頭或石頭建造圓形堡壘抵禦侵犯的敵人。這種堡壘一般都是圓形的。而「德裡鄧」是口風耳的意思。跳這個舞蹈的場地小,像是在「錫外」中的小兔子一樣,由蹦蹦跳跳的滑稽動作而取名為「錫外德裡鄧」(堡壘中的口風耳)。此名稱也包含著轉圓跳舞的特點。
9.烏鄧薩吾爾登,即房門薩吾爾登
「 烏鄧」一詞指的是蒙古包的門。由此可以進一步肯定,「薩吾爾登」是在蒙古包中產生的說法。
10.杜爾冬薩吾爾登,即綢巾薩吾爾登
這是「薩吾爾登」舞蹈中男男女女配合的雙人舞蹈。舞蹈時人們唱著:頭巾就是頭巾/中間有花兒的頭巾呀/如有愛心/那麼好的那米吉力呀/把頭巾舉到天窗看一看/曙光一樣好看呀/並坐著身旁/那麼好的那米吉力/把頭巾舉到門檻前看一看/鏡子一樣發光的頭巾呀/坐近看一看/那麼好的那米吉力!唱歌的同時,男女雙雙翩翩起舞。
11.烏熱裡動古薩吾爾登,即解繩薩吾爾登
這個舞蹈的動作中,手像解繩套一樣上下環繞,左右交錯,腳步動作變化不多。整個舞蹈節奏緩慢。
12.烏如克特可
「烏如克」是灰褐色的意思,「特可」是公山羊,即灰色的山羊「薩吾爾登」。「烏如克特可」是「薩吾爾登」舞蹈中最有特點的、充滿神話故事的舞蹈。「烏如克特可」有一個神話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個剝削群眾的可惡可汗。有一天,這個可汗帶大臣和射箭手打獵途中遇到了一群野黃羊。可是,可汗和他的部下精疲力竭也沒有射中一隻。這群野黃羊就像與他們作對似的,在不遠處玩耍歡舞。於是,可汗非常生氣,下死命令:「你們沒有射中這些黃羊,就模仿他們跳舞。誰不會跳就殺頭,誰跳的好就得到牲畜、金錢的獎賞。」大臣們只好像黃羊一樣跳舞。可這樣一來可汗更生氣,一連殺死好幾個人。這時,一個少年彈起託布秀兒,地上的木刻小山羊就跟著節奏跳起來。可汗說話算數,獎勵了少年。從此,民間就有了這個「烏如克特可」的舞蹈。打仗或打獵回來,大家聚集一起唱歌跳舞的情況,符合古老的蒙古人的生活習俗,也符合「薩吾爾登」舞蹈中拍手稱快或唱歌狂奔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