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只吃肉和奶酪?歷史變遷,蒙古人的飲食文化是怎麼變的

2020-12-14 國風悠悠

我們都知道,遊牧不是蒙古先民一開始的生計方式,一開始的生計是狩獵——採集,和原始的種植業,甚至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時,生活在森林地帶的蒙古人仍然以狩獵為生。

10世紀以後,遊牧業成為了蒙古人主要的經濟生活模式。飼養的牲畜有馬、牛、羊和駱駝。食物來源則主要依賴這些牲畜的肉和奶,輔以捕獲的動物肉類和少量糧食食品、野生植物等。

關於遊牧傳統及蒙古族先民的飲食文化,具有豐富的史料記載。其中,早期記載多出自西方傳教士、旅行家抑或漢族使臣的所見所聞、所載所錄的文獻筆記。13 世紀出使蒙古的柏朗嘉賓在其行記中寫道:

「在畜牧方面,他們都非常富有,因為他們擁有駱駝、黃羊、綿羊、山羊。。。。他們的食物中既沒有麵包,也沒有蔬菜或可作蔬菜用的其他植物,沒有任何這類食品,唯有肉類」

《馬可波羅行紀》載:

「韃靼人完全以肉、乳為食品,一切飲食都來自他們狩獵的動物。他們吃一種像兔子一樣的小動物( 土撥鼠) ……同時他們還吃其他各種動物的肉,如馬肉、駱駝肉、甚至於狗肉……他們喝馬乳。」

在《馬可波羅行紀》中還對蒙古人行軍作戰時的飲食結構做了細緻的描寫。在蒙古人行軍打仗時,不用攜帶紮營和烹煮的工具,大半個月只靠馬乳維持生計,將乳品弄乾,做成糊狀,來作食物。

可以說畜牧業就是蒙古人生存的來源,家畜可以提供蒙古人肉食、奶製品,還可以做運輸工具,皮毛可以做衣服,鞋子、毛氈、帳篷,以及飲食的工具。

牲畜的骨頭和犄角還可以做為日常的工具或裝飾品,糞便還可以當做燃料。

明朝時期,蒙古畜牧業大力發展,可以從蒙古與明朝的朝貢貿易中,得知,《明實錄》記載,馬駝的朝貢數量從 1439 年 的3738 頭,到 1452 年增加到 40000 頭,朝貢皮張數目從 1439 年 的 3700件, 到 1447 年增加到 120000件。

在中原漢族融入蒙古地區之前,蒙古人的飲食結構是單一的「食肉飲酪」。

蒙古人不種植農業嗎

蒙古人雖然以遊牧為生,但不要以為他們就不發展農業了。

其實,早在成吉思汗統一各部之前,就有蒙古人從事農業,《北史·室韋傳》載: 「頗有粟、麥及」,但因「氣候多寒,田收甚薄」。

南宋李心傳在《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載:

「韃靼之人皆勇悍善戰,近漢地者謂之熟韃靼能種穄,以平底瓦釜煮而食之。」

這些記載都說明遊牧民族也是有農業的,但是,發展狀況不是很良好。

到了明代,蒙古地區的農業發展漸漸擴大,這是因為明中葉時期,由於統治者的貪婪腐敗,很多農業迫於生計,只能被迫向北遷徙,闖出關外進行耕種生存。

而且這時期,蒙古貴族的短見,對草原的破壞也很嚴重。

這一時期,很多漢族人遷往蒙古地區,一是因為災害而逃亡的農民,二是不滿明朝黑暗的統治而逃逸的屯田士兵;

三是民間組織的白蓮教起義者,四是蒙古統治者掠奪的中原人

這些中原人到了蒙古地區,為當地帶來了中原文化和技術,發展農業。據《綏遠通志稿》記載,「田野盡闢,遊牧事業已衰,農業漸興」

這說明遊牧事業漸漸衰落,農業經濟開始發展,蒙古人在這個背景下的飲食結構也發生著變化。

到了清代、民國時期,全面放墾政策使得草原生態破壞更加嚴重,畜牧業受到很大的衝擊。

1930 年通過的《蒙古農業計劃案》、《蒙古墾殖計劃案》、1931 年通過的《移民墾殖案》等都充分表明了統治者開墾蒙地的義無反顧之態度。

到了近現代時期

20 世紀 30 年代,在內蒙古地區開展調研活動的日本學者後藤十三雄在其報告中曾記載,此時牧民對中原人農作物的依賴並不亞於牛羊等家畜肉及乳製品。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結語

經過與農耕文明的長期交流,如今的蒙古族飲食文化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代的蒙古族飲食可以分為東部、西部、中部。

東部與東北地區飲食高度融合,中部蒙古族飲食特色主要體現為傳統蒙古族飲食與山西中北部、河北北部、陝西東北部地區的飲食高度融合;

西部蒙古族飲食多受甘肅、寧夏等西部省市地區的影響,從而形成富有西北地方特色的飲食文化。

但是不管哪類飲食,飲食結構中的糧食與麵食的比重都明顯增多。而如今,交通的便利,牧民的飲食生活更加豐富多樣。

相關焦點

  • 蒙古人吃飯,歐洲標準!
    在中國的飲食中,有許多食品都是從蒙古族那裡傳來的,如烤肉、涮羊肉等。在北京,元太祖蒙古烤肉、羊坊涮肉、東來順涮肉火得不得了。但是記者來到蒙古以後,卻發現這裡並沒有傳說中的與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有關的飲食文化。國內火爆的涮肉和烤肉場面在這裡是根本看不到的。不知是中國人把成吉思汗的飲食文化發揚光大了,還是蒙古人把自己的傳統飲食丟棄了。
  • 蒙古人的一日三餐,看完終於明白:為啥蒙古人「彪悍」了
    蒙古人的一日三餐,看完終於明白:為啥蒙古人「彪悍」了。「套馬的漢子你威武雄壯,奔馳的駿馬像疾風一樣」,說到內蒙古,相信大家會想到廣闊草原上奔跑的成群牛羊,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勇猛豪爽的當地人,還有摔跤的蒙古壯漢,激烈的對抗讓人熱血沸騰。
  • 蒙古人為什麼那麼強壯,看看他們的一日三餐,和我想的不太一樣
    一日三餐不同的選擇和食物種類能夠帶來不一樣的身材,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文化和習俗。對於蒙古我們很多人的印象都是它們總是吃肉,各種牛羊肉特別齊全,一天沒有肉就沒法下飯。的確蒙古人的身體都很強壯,他們的一日三餐是怎麼安排的呢?其實蒙古人也不是天天都吃肉的,在前段時間有消息報導說有鼠疫患者是因為吃了狍子肉才染的病。
  • DNA和乳製品不兼容的蒙古人,怎麼就成了克服乳糖不耐的關鍵?
    沃瑞納認為,深入研究蒙古包中的微生物世界,不僅能幫助更多人吃奶酪,還可以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隨著傳統生活方式的消逝,痴呆、糖尿病和食物不耐受等所謂文明疾病正在增加?她相信,蒙古人3000多年來對細菌的控制,才是他們以奶製品為生的關鍵。
  • 橫掃天下的蒙古人吃什麼?現在去草原你也能吃到!
    但事實上,你來到蒙古草原以後,卻發現這裡並沒有傳說中的與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有關的飲食文化。國內火爆的涮肉和烤肉場面在這裡是根本看不到的。不知是中國人把成吉思汗的飲食文化發揚光大了,還是蒙古人把自己的傳統飲食丟棄了。蒙古人傳統的食物分為三種,第一種是肉製品,第二種是奶製品,第三種是以奶為原料的飲品。雖然食物種類相對較少,但是卻有著非常科學的飲食文化和飲食模式。
  • 【原創】蒙古人
    2民族歷史編輯發展歷史公元12世紀,蒙古人已經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魯倫河、土拉河等三河的上遊和肯特山以東一帶,並分衍出乞顏、札答蘭、泰赤烏等許多部落。此外,在蒙古草原和貝加爾湖周圍的森林地帶,還有塔塔爾、翁吉剌、蔑兒乞、斡變剌、克烈、乃蠻、汪古諸部。它們大小不等,經濟文化發展亦不平衡。
  • 為什麼蒙古人如此「彪悍」,看了他們的一日三餐,難怪這麼強壯了
    中國地大物博,東西南北的差異比較大,飲食習慣區別也很大。北方人比較喜歡吃麵食,所以一般都比較強壯;南方人習慣了吃米飯,所以相對更加小巧一些。在我們的印象裡,蒙古族的朋友非常彪悍,看了他們的一日三餐,終於明白他們難怪這麼強壯了。
  • 看完蒙古人的一日三餐後,我終於明白了:為啥蒙古人那麼「彪悍」
    在多數人的心目中,只要一提起蒙古,就會腦補出一望無際的草原,還有豪爽雄壯的蒙古人,整體是一種「熱血」的感覺。事實也的確是這樣,蒙古男人大多肌肉發達,身體強壯而富有力量,之所以會擁有這麼優秀的體魄,除了日常的放牧運動之外,其實與日常飲食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草原並不適合農耕,所以缺少蔬菜等食物,日常飲食大多是麵食,然後搭配上豐富的牛羊肉與奶製品。
  • 蒙古人的9大發明至今影響著世界人民的日常生活!
    蒙古人對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發展卻是影響深遠,他們把亞洲的大部分合為一體,把歐亞的國家連成了一片,使得蒙古文化,漢文化、基督教文化、伊斯蘭文化及其他文化直接會面的地理和交通條件開始形成
  • 蒙古人的圖騰崇拜文化
    提起蒙古族,很多人就會想起姜戎那本紅極一時的書《狼圖騰》,還有蒙古族對狼的崇拜。然而,很多史料表明:僅僅說「狼是蒙古族崇拜的圖騰」並不很貼切。  圖騰崇拜是原始信仰的一種形式,「圖騰」詞義為「他的親族」,被認為是某個氏族的起源和祖先,並被當作是某個氏族的保護者,而受到尊敬、崇拜。圖騰文化是世界上所有民族或部落在一定歷史階段上普遍存在過的文化現象。
  • 蒙古人的歷史到底屬於蒙古國,還是中國呢?這一次全說清楚了
    但是我國和東方的很多國家認為,蒙古人的歷史應該屬於中國,那麼蒙古人歷史到底屬於哪國呢?其實很明顯,蒙古人的歷史,那是屬於中國的,不是屬於蒙古國,為何這麼說呢?主要是三點。第一,蒙古人的歷史那是中國記載的。
  • 轉載:【考證】中國人對蒙古人的十大誤解(下)
    在我老家旁邊有個阜新市,附近還有個法庫,現在都變蒙族自治了,以前的漢人朋友現在都成了蒙族。有的瘦小的 "蒙族"男生還沒我高。 一問他原來小時候是漢族,不知道怎麼成蒙族了,因為民族自治地區有政策優待,要變民族地區,少民必須達到一定比例,所以就變了好多的民族,阜新是資源枯竭 後 就變成民族自治區域了。到了高中時,班裡兩個蒙古族,蒙古語一個字不會說,一問原來是祖上有八分之一蒙古血統。
  • 十分鐘帶你了解真正的蒙古人
    蒙古人長調蒙古語稱「烏日圖道」,意即長歌,蒙古人長調以鮮明的遊牧文化特徵和獨特的演唱形式講述著蒙古民族對歷史文化、人文習俗、道德、哲學和藝術的感悟,所以被稱為「草原音樂活化石」。呼麥是蒙古人創造的一種神奇的歌唱藝術:一個歌手純粹用自己的發聲器官,在同一時間裡唱出兩個聲部。呼麥聲部關係的基本結構為一個持續低音和它上面流動的旋律相結合。又可以分為"泛音呼麥"、"震音呼麥"、"複合呼麥"等。
  • 精選一組俄羅斯人與蒙古人的趣聞
    使用人數達2.85億(母語和第二語言) 2,俄羅斯人流行吃熱壽司,俄羅斯人非常喜歡吃烤奶酪,就把烤奶酪和壽司良好的結合了起來,極美味。
  • 蒙古人,做肉吃肉是一絕,滋味美得叫人舔指頭
    在上大學時,同寢有一個內蒙古女生,給我講過草原的美食趣事:內蒙古人很好客,有一人出門啥都不帶,就背了一隻羊腿出門,天黑了,在一個蒙古包投宿,主人把這人背上的羊腿卸下來,又殺了一隻羊,請這個人吃酒喝肉,第2天這人重新上路,主人重新給了他一隻新羊腿背上,人在大草原上遊蕩了一大圈,回到家時,背上還背著一隻羊腿,這隻羊腿已經換過不知道多少回了
  • 蒙古人入侵俄羅斯後,對俄羅斯文化和傳統有何影響?
    沒錯就是那個專攻歷史死角的火焱。本期的主題是《蒙古,俄羅斯》大家都知道歷史上的俄羅斯,曾被蒙古國統治了長達200多年。那麼,在2個多世紀時間裡,俄羅斯的民族發展以及性格肯定是受到了蒙古人的影響。但,究竟這影響有多深遠,有多巨大?我們還是要從6個維度具體分析一下。
  • 〖蒙古歷史〗蒙古人與蒙古帝國2
    (1)發展歷史 根據記載,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捏古斯和奇源(貶稱乞顏)兩個部族,他們被其他匈奴(突厥)部落打敗後只剩下兩男兩女,他們逃到了額爾古涅昆(額爾古納河畔山嶺)一帶居住下來,公元8世紀,由於人口的不斷增長,不得不遷徙,這時已分出了70個分支了,這70個分支被稱為「迭兒勒勤蒙古」。
  • 看了蒙古人的一日三餐,難怪長得壯,東北:「土豪」我們做朋友吧
    每一個地方他們的地理位置的不同飲食也都是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南方也都是非常的喜歡吃米飯,他們一天吃三頓米飯都不覺得膩得慌。北方人都是特別的喜歡吃麵食。中國也都是有56個民族,每一個民族所產生的一些特色美味,都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那也都是屬於漢族,都特別的喜歡吃豬牛肉羊肉。而回族呢,他們也都是不吃豬肉的,一般都會吃一些羊肉和牛肉。飲食的不同就連大家的一日三餐都會完全的不一樣。
  • 蒙古人,為什麼要改信伊斯蘭教?
    在這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時間中,汗國版圖遼闊,為東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橋梁的作用,也為宗教的活動與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新舞臺。這場世紀規模的大擴張,長期改變了亞洲歷史一眾文明成果被一掃而空,並以新的方式延續▼而蒙古族群自己,也在這場歷時一個多世紀,橫跨整個歐亞大陸的長途旅行中被塑造、被改變,以不同的形式適應了不同的文化。
  • 蒙古人的薩吾爾登文化精神
    活動場地、人數不限,一般是在氈房和氈房附近的草地上進行。薩吾爾登的動作十分豐富,有表現勞動和日常生活的,如擠奶、搗奶、套馬、獻茶、敬酒、擀氈、播種、收割等;有表現婦女生活的,如照鏡、描眉、梳辮等;有模擬動物的,如模擬雄鷹翱翔,模擬山羊、田鼠,模擬及表現馬的各種馬步及鳥類的各種動作;還有表現愛情和模擬各種人物形象的。薩吾爾登分徒手跳、持具跳、載歌載舞跳和對歌對舞跳幾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