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請你感受:兩組對話之間的差別
第一組對話:
妻子:你看看,你抽這麼多煙,家裡烏煙瘴氣的,你能不能少抽點?我說你多少次了?要抽你到屋外抽!
先生:抽菸怎麼了?我就是放鬆一下,在家裡面,我放鬆一下,還不行嗎?
妻子:你放鬆,但是,我和孩子憑什麼就要受著你抽菸?
先生:行了,你別嘮嘮叨叨的行不行!
第二組對話:
妻子:你今天下午到現在,一直不停地抽了半個小時的煙了。我有些不高興了。你抽了這麼煙,會讓我和孩子跟著被迫吸了很長時間二手菸。所以,你抽菸,其實影響了三個人的身體健康呀。我希望你現在停止抽菸,如果你實在就要吸菸,就到外面抽吧。
先生:在家抽菸,最放鬆的感覺真好呀。不過,我現在就不抽了吧。
兩組對話,雖然說的都是同樣一件事情,但是,給我們的感覺卻是完全不一樣的。第一組對話,雙方心裡都不舒服,雙輸。第二組對話,大家心裏面都舒服,雙贏。
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下面,我們就逐一學習這4個要點吧!
02第一個要點:描述自己的觀察
夫妻雙方,開口講話的那個人,第一句是從自己的評價、評判、甚至指責和攻擊開始的,註定了摩擦將會是常態。比如:
「你怎麼總是改不了一邊看電視一邊抽菸的毛病?」
「我上次不是說,涮完碗要放在架子上幹一幹嗎?」
「你看看,衣服都髒這樣了,你還穿呀?」
這樣的表達,其實很難讓對方來接受的。
所以,要避免摩擦,第一句就要說對!而說對著,就一定從描述自己的看到事實開始,而不能從自己的評價開始。
描述自己的觀察,可以這樣來說:
「你已經抽了5根煙了。」
「你把碗洗完後,直接放到了柜子裡,柜子裡面已經開始有發黴的味道了。」
「這套衣服你穿了五天了。」
描述客觀事實,不帶自己的評價和評判,這就是成功的一半了!
03第二個要點:表達自己的感受
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對很多人來說,是道坎。
首先,我們的文化傳統不太主張表達內心真實的情緒個感受。我們的民族文化是內斂的、含蓄的。所以,直接表達內心的情緒和感受,與我們的傳統相悖。
其次,因為傳統文化、習俗的影響,我們從小就沒有被正確的教育如何去直接表達感受。
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進步與發展,我們個人也要學習,要改變那種以評價、觀點和立場去感受的方式。
分享一個小技巧。我們的感受,往往就是一個詞、一個短語。只要是特別長的描述,就不是直接表達感受。
直接表達感受的示範:「我很開心」、「我很興奮」、「我感到有些抑鬱」、「我心裏面很難受」、「我有些生氣」、「我感到有些慚愧」、「我很不高興!」……
04第三個要點:解釋一下自己的想法
心理學有一個對每一個人,都非常非常重要的常識。這個常識就是:我們的情緒和感受,是由我們的想法和評價引起的。
比如:我們感到憤怒,背後的想法是:某件事情侵犯了我們的權益、挫敗了我們內心的某個要求和期待。
再如:我們感到抑鬱,背後的想法是:某件事情對我們來說,太困難了、自己無力完成。
當我們表達了自己的感受,我們要進行解釋,自己的內心的想法是什麼。在文章開頭舉的例子中,妻子感到憤怒的想法是:她認為及孩子的身體健康的權利受到了侵犯和挑戰。
再舉一個例子。妻子說:今天是孩子的生日,你在外面應酬,你現在回來,你看孩子已經睡覺了(要點1:描述客觀事實)。我感到很傷心(要點2:表達感受)。——下面就是要點3,自己的想法是什麼——我是這樣想的:我和孩子,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不如你的那個圈裡的人!我和孩子,在你心目中,也並不是特別的重要的。
05第四個要點:提出明確而清晰的請求
當我們描述完客觀事情,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之後,最後一步,我們要提出我們的請求,讓對方明白我們的需要是什麼,以及他如何做,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
比如,這件衣服,你已經穿了五天(要點1:描述客觀事實)。我有點生氣了(要點2:表達自己的感受)。衣服穿這麼久,別人笑話你,那就說明,我懶呀,說明我沒有管好你呀。(要點3:解釋一下自己的感受背後的想法)。我希望你現在就把這件衣服脫下來,我馬上就要洗。(要點4:提出自己的清晰而明確的要求。)
我們要避免一些空洞化、泛泛的要求。比如,我希望你做一個體貼的人。這樣的表達不符合第4點要求。可以改成為:我希望,你現在能夠給我倒掉洗腳水。
06一個句式,4個要點,受益終身的溝通模式
你現在閱讀完這近兩千字的文字。(要點1)
我感到很開心。(要點2)
你能堅持看完,這證明我們之間思想有共鳴,能夠和隔著屏幕的陌生人建立起這種情感的共鳴,我寫作的意義和價值得到了見證。(要點3)
我希望你能夠記住一個句式,4個要求點模式的名字叫做——非暴力溝通。(要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