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心術》短短三句話,講透「馭人之道」的三重境界,早懂早受益

2020-12-15 草民小二哥

人謀智慧《度心術》,讀懂的人嘆為「天書」,沒讀懂的人罵為「廢紙」,短短三句話,講透「馭人之道」的三重境界,早懂早受益!

書有好壞之分嗎?這是我經常問自己的一個問題,很多人說肯定會有好壞之分,有些書教人做惡,這樣的書肯定是壞書,而有些書教人積極向上,這樣的書肯定是好書,的確,書的好壞由作者的心態而定,但有一本書,它是由一個奸人所寫,裡面的內容看透人性,卻並沒有叫人去做壞事,這樣的書是壞書嗎?

這本書就是《度心術》,它是由唐代奸臣李義府所著,由於這本書揣摩人性,看透人性,因此也被譽為「人謀智慧寶典」,李義府就是靠著裡面讀透人性的手段,從一個小小的芝麻官做到宰相的位置,並贏得了「笑裡藏刀」的稱號!

其實講人性的書不是壞書,因為只要我們經歷過職場或者社會,就知道人性複雜難測,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經常會傷害別人,而我們只有掌握了這些人的手段,我們才能保護自己!

很多人讀《度心術》,被裡面的話所折服,甚至嘆此書為「天書」,而有些人認為此書沒有用,甚至罵只是一些「廢紙」而已,無論哪種,只要對我們有用,我覺得這樣的書都值得去讀一讀!

在《度心術》中,堪稱句句經典,字字珠璣,裡面三句話說透了「馭人之道」的三重境界,大家早懂早受益!

第一重境界:人不乏其能,賢者不拒小智!

很多人只喜歡用能力很強的人,這樣做不完全正確,人只有人盡其能才是最正確的,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能力,不要把能力大的人用在小地方,也不要把能力小的人用在大地方,聰明的人是不會拒絕小能力的人的,因為這種人最容易控制,也更容易滿足!

第二重境界:技顯莫敵祿厚,墮志也!

能力再強的人也敵不過厚祿,要想駕馭人,我們就要給對方好處,只要好處給到位,任何人都會為你賣力!

第三重境界:功高者抑其權,不抑其位!

下屬太強大了,對自己總是一種威脅,此時我們不能立刻貶他們的職,因為這樣會適得其反,所以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剝奪他的權利,不改變他的職位,甚至可以升高他的職位,這就叫做「高的虛位,低的權力」!

上面這三重境界,掌握以後,你的管理水平、馭人之道,將會更上一層樓,當然作為奇書《度心術》能教會我們的遠遠不止這些,裡面很多道理都能讓我們受益終生,無論我們是職場小職員還是步步高升的管理者,這本書都值得大家去讀一讀,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去當小人,而是為了防止被小人所害,況且揣摩人性的能力,用在任何地方都有著無窮大的作用,不僅能幫我們勇往直前,更能讓我們在這個複雜的社會、職場縱橫!

不到一頓外賣的錢,喜歡讀書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連結去購買!

相關焦點

  • 《度心術》講透「馭人之道」的兩句話,多少人優勝劣汰,你讀過嗎
    在古代有一本書,專門講解了如何在官場生存,這本書就是《度心術》,其作者是古代奸臣李義府,他被稱為「笑裡藏刀」第一人,其憑藉對人性的精確把握,從一名小官吏到一代宰相,他的心機,他的能力不可謂不強,而他把他「混」官場的所有東西都寫在了這本《度心術》中!
  • 對小人不要「忍氣吞聲」,要使用三種方法,早懂早受益!
    揣摩人性之書《度心術》,我經歷的越多,越覺得書中的話有道理,對小人不要「忍氣吞聲」,要使用三種方法,早懂早受益!從純潔無瑕的青澀少年,慢慢步入社會,然後在社會中摸爬滾打許多年,也經歷過很多事情,這些經歷是人生的一筆財富,也是經驗教訓的一種總結,但這個過程中也伴隨著痛苦,因為很多教訓本該是可以避免的,要是早點懂得一些社會道理,也不會吃那些淺顯易懂的虧,這些吃的虧大多是關於人性的,了解人性,能讓我們少吃虧,而有一本古書就是講人性的,它就是《度心術》!
  • 《度心術》越讀越「心驚膽顫」,三句話,管理人,駕馭人性!
    古代謀略《度心術》,越讀越「心驚膽顫」,西方的管理之道,只重形式,東方的管理哲學,攻心為上,駕馭人性,只需三句話而已!西方的管理之道,自然有它的可取之處,但也有它的很多缺點,西方的管理之道,只注重形式,他們把人當做一個機器,機器只要按照規定完成制訂的步驟就行了,這樣的方式會讓人感覺極大的壓迫感,而東方的管理哲學,攻心為上,注重人的心理想法!
  • 《度心術》讓人「欲哭無淚」的三句話,字字說透人性,看透世道!
    《度心術》中讓人「欲哭無淚」的三句話,字字說透人性,看透世道!人在這個世界上要學會許多東西,不過這些東西大多數來自於父母或者老師的教導,這些教導幫助我們生存、賺錢,但卻很少教導我們怎麼去面對險惡的人性?
  • 俗語:「人到四十,三不喝,三不去」,是什麼意思?早懂早受益
    俗語:「人到四十,三不喝,三不去」,是什麼意思?早懂早受益文/江南煙雨夜行人一個人的生命短暫,最長的也不超過一二百年,但是他對現實生活的體會和總結卻可以通過語言文字流傳千年。不過因為時代的變遷,社會環境都在變化,有很多針對當時的社會現象所作的俗語已經不適用於現代社會了,但是無論怎麼變,關於為人處世這一塊,很多都是可以套用的,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人到四十,三不喝,三不去」,說的就是人到了四十歲時,應該注意的事項。那麼這句話是具體是什麼意思呢?四十歲,可以說是人的身體健康狀況變化的轉折點了。
  • 《度心術》駕馭人的「三個步驟」,步步緊逼,招招陰險!
    千古奇書《度心術》,讀書在於學以致用,在於成大事,我總結出駕馭人的「三個步驟」,步步緊逼,招招陰險!在這個變化的年代,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或者要想在職場升官加薪,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以前我們只要能力足夠了、資歷到了,這些事都是水到渠成的,但現在時代不一樣了,不僅僅需要能力、還需要背景、甚至需要關係,更重要的是還需要心機和手段,尤其是心機和手段是沒有人會教給你的,只有我們自己去學習和體會,而有一本書卻講透了這些,這本書就是千古奇書《度心術》!
  • 《金剛經》的精髓就這4句,越早悟透,越早受益
    總結起來,《金剛經》的精髓就是四句話,這也是這本經書的精華所在,越早悟透,越早受益。01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初讀這句話,會被它的四個字「夢幻泡影」所吸引,但是其實應該首先弄清楚「有為法」的意思。
  • 羅織經:真正升官發財的人,看透了三種「人性」,早懂早受益!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數不清的算計,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真正的大佬都不會在表面上做功夫,而是潛於底面,讓人難尋。人性亦是如此,流於表面的虛偽並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表面和善,內裡狡詐,心口不一之人。古往今來,如何看透人性險惡,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我們不妨從千古謀略《羅織經》中找到答案!
  • 稻盛和夫:一個人要想賺錢,需要放下「三樣東西」,早懂早受益!
    稻盛和夫可以說是航空業的門外漢,但是,他只花費了一年的時間,就將日航扭虧為盈,三年時間,破產重組的日航重新上市,登上世界五百強榜單,而且拿到了三個世界第一:盈利世界第一、準點率世界第一、服務世界第一,果然,不愧是「日本經營之聖」!
  • 讀千古奇書《度心術》,忙了一輩子,什麼樣的人性才是你該懂的?
    讀千古奇書《度心術》有感,忙了一輩子,什麼樣的人性才是你該懂的?並不是有能力的人就一定會成功,也並不是努力的人會成功,那到底是哪種人最有可能成功呢?我國古代有一部千年奇書叫做《度心術》,裡面講解了如何揣摩人性,如果通過人性將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這本書的作者叫做李義府,李義府是一代奸臣,但他卻能在朝廷久久而不倒,靠的就是對人性的精準把握!社會是殘酷的,很多人往往辛苦了一輩子,卻不明白其中的人性道理,我們大多數人忙了一輩子,什麼樣的人性才是該懂的呢?
  • 馮侖:一個真正賺錢的人,往往突破了三個「底線」,早懂早受益
    馮侖的《扛住就是本事》,沒讀懂的人認為是勵志,讀懂的人則認為是賺錢的方式,我讀了兩遍,總算悟出了一點東西,原來一個真正賺錢的人,往往突破了三個「底線」,早讀懂早受益,那麼,到底是什麼意思?今天一起來看一看吧。
  • 度心術:短短18字,說透職場縱橫之術,讀懂的人,往往左右逢源!
    古代奇書《度心術》,我是越讀越「相見恨晚」,早讀此書,我也能打出一片天下,裡面短短18字,就說透了職場縱橫之術,讀懂的人,往往能左右逢源!對於喜歡讀書的人來說,每一本書都能帶給自己不同的驚喜,尤其是讀到了一本好書,不僅能帶給我們知識積累,更能讓我們的思維得到突變,甚至能讓我們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我今年買了一本書,讀過以後就有如此之感覺,這本書就是大名鼎鼎的古代奇書《度心術》!
  • 做管理者,不能說的三句話,早知早避害
    做管理者,不能說的三句話,早知早避害當我們在公司表現優秀的時候,老闆通常會給我們進行升職。當我們成為領導的時候,我們最想要的就是能夠讓下屬聽話,認真工作。以下三句話,千萬不要對你的員工講,早知早受益。1.我也找不到辦法解決當員工在工作上遇到困難的時候 ,最開始他們會選擇自己解決,但當他們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通常都會向他們的領導或者是同事請求幫助。但是如果當他們向你進行請教的時候,你卻說你也不會,這就會使你的員工產生一種領導比較無能的想法。
  • 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早知道早受益
    稻盛和夫是日本唯一在世的經營之聖,也是世界公認的經營之聖。他的經營理念受到很多人的推崇,任正非表示自己不不如他,馬雲曾三度前往日本請教他。稻盛和夫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坐擁兩家500強企業的人。稻盛和夫不僅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他是一個富有哲學理念的思想家,他曾說過:「我的成功的原因在於我的哲學思想。」在採訪中說到: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那麼他說的三不問是指哪三個呢?
  • 儒之境:《論語》開篇三句話,詮釋了君子三境界
    打個比方說,語錄體的書,就像一個裝滿茶水的茶壺,不懂茶的人倒出來喝,就是有點味道的水罷了;有點茶講究的人,可能會喝出來紅茶、綠茶、白茶的區別;再精通茶文化的會喝出這個茶具體是哪裡的茶,茶葉的生長環境如何;而上升到茶道的層面,不僅懂茶,且以茶為道,可以用茶,喻說世間萬物。到最後這個層面,關注點就不單單是茶葉本身,而是世間一切。
  • 王陽明:聰明人有三不問、三不爭,早參透,早受益
    明代的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也對這個觀點非常贊同,還曾更具體地提出聰明人該有哪「三不問」,又有哪「三不爭」。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王陽明的教誨,早些悟透,早些受益。三不問一不問結果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
  • 退休幹部告訴你這3句話,早知早受益
    退休幹部告訴你這3句話,早知早受益在職場中,無論是你的同事,還是你的領導,只要你們其中一人想要向上繼續攀爬,或者是想要獲得更多的利益,就必然會去侵害他人的利益。而別人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就會想辦法去回擊,去反過來爭搶對方的利益。因此,職場中的勾心鬥角,就是這麼產生的。
  • 做事的三重境界
    做事的三重境界 2020-12-14 19: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國維的三重境界,受益一生
    文/大夢早先,讀《學問與智慧》一文的時候,看到有關於王國維人生三境界的描述。可能當時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還比較淺薄,理解的不是特別透徹,一直到大學畢業,開始工作,追夢路上反反覆覆的把自己推到後重新建設。直到復盤自己的人生經歷,無論是事業還是愛情,出於意料的發現,所有場合中收穫的感悟居然和王國維所說的人生三境界不謀而合,不覺得對前輩又多了幾分敬仰。「人生三境界」語出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 馬拉松約跑的三重境界,你是?
    短短五年竟然增長了10倍!越來越多的人投身於跑步運動,而隨著加入跑步運動的時間先後不同,也體現出不同的「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