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騎馬」

2021-02-07 唐博士講歷史


同治七年十二月十四日(1869年1月),大學士、一等侯、直隸總督曾國藩離開了紫禁城,回到賢良寺。


他很興奮,不光是有機會接受皇帝和太后的召見和誇獎,更是獲得了一項殊榮。他把這項殊榮寫進了自己的日記裡:


「是日賞紫禁城騎馬,賞克食。」


連續三天,他每天都被太后召見,但這項殊榮一直沒敢用。他都是步行進出。


問題來了。「紫禁城騎馬」對於大臣來說,是個什麼樣的殊榮呢?能讓曾國藩如此誠惶誠恐?這要從明成祖遷都北京說起。


朱棣遷都北京後,紫禁城屹立於京師的核心位置。明朝大臣上朝,只能騎馬、坐轎到宮城外,然後從左右長安門進宮,步行到午門。


這個距離相當不近,對老弱大臣來說,很是辛苦。甚至,上一次朝,搞不好就要斷條腿,賠上命。


於是,皇帝開恩,允許個別年高勳隆的大臣坐轎子或騎馬上朝。但這只是特例。展現的是皇恩浩蕩。


清承明制,一開始允許騎馬或坐轎的大臣是極少數人,主要為近支王公,但也只能在紫禁城的非核心地區騎馬或坐轎,行進到景運門,必須下馬或下轎步行。


到了乾隆朝,皇帝開恩,將這個待遇推及非宗室大臣,乃至有大功的漢臣。如平定西部的嶽鍾琪和兆惠皆特許「紫禁城騎馬」。《嘯亭續錄》載:


「乾隆中,上念諸臣待漏入直,每遇風雪,徒步數裡,甚為顛蹶,因特許諸閣臣乘馬入內,以示榮寵。嘉慶己巳,上特旨諸大臣年逾七十者,賜肩輿入直,尤為曠典雲。」


肩輿是一種類似滑竿的簡便轎子,皇帝特許為人臣者在禁城內,能以此代步,已經是天大的恩德了。誰也不敢坐八抬大轎在紫禁城招搖。


鹹豐朝以後,由於內亂不已,清廷得依靠漢臣平亂,「紫禁城騎馬」這一待遇便推及更多的有功之臣,用以籠絡。比如曾國藩。


其實,李鴻章也曾獲「賜紫禁城內騎馬」。


左宗棠收復新疆後,入京任軍機大臣,「」既入覲,賜紫禁城騎馬,使內侍二人扶掖上殿」,這個待遇更不一般,還讓兩個太監攙扶著左公上殿面聖。


到了清末,這個待遇進一步「注水」,連紅頂商人胡雪巖也獲得過黃馬褂和紫禁城騎馬。1905年7月,盛宣懷奉諭:「著加恩在紫禁城內騎馬。」


像曾國藩、李鴻章這些科甲出身的大臣,僅僅把皇帝所賜「紫禁城騎馬」當做一種莫大的榮耀,只要腿腳還能邁得開,沒誰真的去騎馬進宮。


洋務起家的盛宣懷,可不管這些,他還真過了一把癮,在紫禁城內騎了一匹大白馬。


那時候只有馬和轎子,如果有汽車的話,估計皇帝給大臣的這一恩典,會隨時而變為「賜紫禁城開車」。


但不論如何,哪怕到了光緒、宣統朝,「騎馬」待遇擴大化,也還是有規矩的,不是說隨便一個老臣的後代,也能騎馬進紫禁城。


反正,我去過三十多次故宮,參觀,開會,帶隊,講解,實習,觀摩,等等,從神武門,午門,西華門,東華門都走過。從未開車進去過。全靠兩條腿步行。


因為,宮裡找不到車位。


因為,咱還有點文物意識。





相關焦點

  • 紫禁城外下馬碑與紫禁城內騎馬
    如清康熙朝《大清會典》卷一百十七規定,自順治十八年(1661)起,騎馬者路過下馬碑不下馬的,鞭打騎馬者50鞭子,鞭打看守下馬碑者40鞭子。又如光緒朝《欽定大清會典事例三》卷一千一百五十四規定,除了皇帝特許的在紫禁城內騎馬的大臣外,其餘當差大臣官員等,其乘坐的轎車馬匹,須在紫禁城門外下馬碑處停下,不允許過下馬碑,若不服從管轄,該大臣立刻按被檢舉失職處理。
  • 清朝時期,誰能在紫禁城內騎馬、乘轎?只有三種人可以
    在清朝時期,紫禁城是皇帝們居住、辦公的地方,也可以說是整個朝廷的心臟。在皇權至上的封建時期,皇帝是天下的主宰,因此在紫禁城並不是誰都可以騎馬、乘轎的,只有經過皇帝批准的人,才能這麼做!那麼都有那麼些人可以這樣做呢?
  • 那個在紫禁城「撒歡兒」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而清朝統治者,本身就是馬背上的民族,對馬可能沒那麼敏感,所以特別允許親王、郡王在紫禁城內騎馬。稱為「賞朝馬」,也叫「紫禁城騎馬」,跟黃馬褂、雙眼花翎一樣,是一種榮譽賞賜。康熙時,準許上了年紀、且級別達到一定程度的官員,也能享受紫禁城騎馬的特殊待遇。
  • 如果是在清朝,騎馬進故宮,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但在明朝時期,百官上朝,是絕對不允許在紫禁城內騎馬的,否則就是欺君犯上的大罪。但是到了清朝初年,皇帝考慮到滿族是馬背上的民族,又出於籠絡人心的考慮,便開始賞賜那些戰功赫赫、地位尊貴的親王或郡王等大臣,可以在紫禁城內騎馬。清代禮親王昭槤在《嘯亭雜錄》中的記載,賜紫禁城騎馬之制,始於立國之初的順治時期。
  • 滿族入關後 薩滿太太為何敢驢車直闖紫禁城?
    方彪2016年12月22日08:25  來源:北京日報紫禁城宮門外,都立有「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的下馬碑。
  • 【連載小知識】紫禁城各路建築簡介及地圖(一)
    紫禁城分外朝與內廷,其中外朝3路,內廷5路分別為:外朝中路、外朝東路、外朝西路                內廷中路、內廷東路、內廷外東路、內廷西路、內廷外西路▽   紫禁城各路布局示意圖因房屋太多,整個紫禁城各個建築名稱及簡介整理完畢接近8000字故而分批推送各位看官先看地圖
  • 清朝後期「大內高手」成了笑話,70多個小混混攻入紫禁城
    和歷朝歷代一樣,清朝皇帝自視為「上天之子」,擁有天下和萬民;紫禁城是他處理政事、居住生活的場所,也是清朝權力中樞,甚至是宇宙的中心。因此,如何守護紫禁城、保衛皇帝的安全,實屬天大的事。我們常常從影視劇、小說中看到「大內高手」這個詞,這些人就是皇宮裡的衛士。
  • 紫禁城的顏色
    二、紫禁城中的顏色分布及方位確定 正統顏色是紅、黃、綠、白、黑五種,紫禁城最顯著的顏色分布是大面積的黃色房頂和紅色牆,其他所謂綠剪邊,黃剪邊等屋頂顏色只起一種點綴作用,且大都為乾隆時所建,位於花園或佛堂區,故不算在紫禁城的正統顏色分布裡。
  • 紫禁城雨花閣
    紫禁城西六宮的西端(目前非開放),有一座與眾不同的建築,它就是雨花閣(圖1-圖2)。
  • 如何在紫禁城裡拍出獨一無二的照片?當然是把紫禁城的建築穿在身上...
    小雪節氣過後,越來越多的地區都開始了下雪,紫禁城的初雪今年也如約而至。白雪鑲紅牆,碎碎墜瓊芳,雪景裡的宮牆金瓦、欄杆彩畫,都變得寧靜、詩意,六百年的厚重與悠遠,雍容與神氣,也在皚皚白雪中,再次被打開!如此雅致又壯麗的雪景,難怪每次下雪紫禁城都能火上熱搜!
  • 李闖王:我為什麼要火燒紫禁城
    那是公元1644年4月29日的傍晚,血紅的夕陽下,紫禁城褚紅色的宮牆似乎是被天空點燃的。百裡外,吳三桂和多爾袞軍隊的馬蹄聲已清晰可聞。義軍面臨絕境。 一入城這一個月以來,紅色一直是北京的主色調。火燒紫禁城,似乎很矛盾,因為當天早上,闖王的登基大典剛在紫禁城武英殿舉行。但老天似乎寫了一個無情的劇本來作弄他。剛剛登基,便要撤退。努力打下的江山,就要這樣送人了嗎?……紫禁城內的幾個火點慢慢合圍,火勢根本沒有消停之勢,整個北京城上空飄著灰燼和焦糊的味道,住在皇城附近的人都感覺到了灼人的熱浪。
  • 紫禁城內金水河的科學內涵
    「內金水河」寓意該河流在紫禁城內的源頭為西方。而實際上,內金水河的水源於北京西郊玉泉山,再從紫禁城西北角處的護城河引入。紫禁城的地勢是北高南低、西高東低,因而內金水河的流動走向由西北流向東南,具體路線為:由紫禁城西北角樓附近入宮,然後沿著西城牆向南流至西華門附近,再向東依次穿過武英門、太和門廣場(圖1)、文華殿等區域,最後由紫禁城東南角的東華門流出,匯入護城河。
  • 一個人的紫禁城馬拉松
    經營著詩意棲居咖啡館的「熊船長」子玉,憑藉著守著故宮的地利優勢,近日獨自完成了一場別具一格的紫禁城馬拉松。這場馬拉松所蘊含的濃厚的歷史故事,創意無限的賽事儀式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這場創意無限的紫禁城馬拉松中發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我們特別採訪了子玉,讓我們在這場訪問中一起來感受。
  • 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中國畫大展在紫禁城太廟隆重開幕
    11月8日, 《從歷史走向未來》——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中國畫大展在紫禁城太廟盛裝啟幕,近300幅當代近百名著名藝術家作品在此悉數展出。今天,為了紀念紫禁城誕辰600周年,我們老中青三代中國畫畫家懷著極大的熱情,在紫禁城太廟來舉辦此次大展,作為生日獻禮,以表心意。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還將和600歲的紫禁城一起,繼續開拓進取,走向更加美好而輝煌的未來。溫馨提示:收藏最新動態隨時看,請關注金投網APP。
  • 今天,紫禁城建成600年了
    正式宣告紫禁城的落成。600年過去,紫禁城已經從皇家宮殿轉變為人民的博物館;紫禁城建成600年的紀念自然也應由人民共襄盛舉才更有意義。雖然,受疫情影響,故宮博物院許多原定的紀念活動計劃受到了影響,但故宮人一直在積極行動,攻堅克難、守正創新,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文化成果全民共享。
  • 紫禁城裡的 一味「猛藥」
    紫禁城在營建過程中,在基礎、瓦石、彩畫、裱糊等工程中巧妙地摻入了白礬,增強了建築的穩定性和耐久性。紫禁城建立在元代皇宮遺址上,其基礎做法特徵為:原有地基被全部挖去,然後重新由人工回填基礎,即一層三七灰土(生石灰與黃土的質量比為3∶7)、一層碎磚,反覆交替。其中,灰土層主要由灰土、糯米和白礬組成,一般將煮好的糯米汁摻上水和白礬以後,潑灑在打好的灰土上。
  • 宮裡的福筒,點亮紫禁城
    昨天,故宮博物院在「微故宮」公眾號,發布紫禁城建成600年主題文章,隨後,600歲生日的祝福湧向紫禁城。正式宣告紫禁城的落成-有禮有節品牌今年攜手故宮宮廷文化,開發一系列宮廷文化主題產品,均為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特別呈現;其中2021《宮裡上新》福筒,更是以宮燈創意打造,寓意「為紫禁城600歲生日,點亮一盞燈。」
  • 大美紫禁城「走進」加拿大
    2020年12月16日,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舉辦在線文化沙龍,慶祝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來自加全球事務部、加國家藝術基金以及商界、教育界、僑界、友好團體、主流媒體、國際組織代表和日本、哈薩克斯坦、尼泊爾等國駐加外交官、使節夫人等近50人出席。
  • 600歲紫禁城最大的煩惱:太紅了!
    11月15日,網上有人曬出自己在「紫禁城六百年大展」最後一天「打卡」的照片。畫面中,人們排起長隊,等待進入展廳,一睹這座600年宮殿的歷史。事實上,開展以來,「爆滿」就成了常態。而早在11月5日,大展最後一天的門票就已售罄。有媒體特意計算了一下時間,僅6分鐘,票就被搶購一空。從午門西馬道進入展廳,256米長的展線上,紫禁城600年的時光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