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奔赴一線,老百姓說:「當年那支英雄的部隊又回來了!」

2020-12-18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黨旗高高飄揚在大堤上

&nbsp&nbsp&nbsp&nbsp——東部戰區抗洪一線部隊廣大黨員當先鋒做表率

&nbsp&nbsp&nbsp&nbsp■解放軍報記者 陳 利 李懷坤 賴文湧

&nbsp&nbsp&nbsp&nbsp有一種響亮承諾叫「看我的」;有一種血性擔當叫「跟我上」。

&nbsp&nbsp&nbsp&nbsp汛情發生以來,東部戰區一線抗洪部隊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聞令而動,堅持哪裡有險情,黨員就戰鬥在哪裡,讓黨旗在抗洪大堤上高高飄揚。

&nbsp&nbsp&nbsp&nbsp汛情發生後,東部戰區在江西九江建立抗洪救災前進指揮所,成立臨時黨委對抗洪救災工作統一領導指揮,確保各項指示要求落到實處。

&nbsp&nbsp&nbsp&nbsp接到出動命令後,第71集團軍第一時間成立應急指揮小組,黨委領導連夜召開會議,啟動應急預案,部署搶險救災任務。江西省軍區建立健全各類臨時黨組織,廣泛開展「學抗洪英雄、當黨員模範」活動,協調地方部門對搶險救災中表現突出的民兵組織火線入黨。安徽省池州軍分區結合轄區防汛實際,提出抗洪救災戰鬥口號,幫助搶險官兵和民兵黨員充分認清職責使命,在搶險救災中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nbsp&nbsp&nbsp&nbsp最危險的任務黨員先上,最困難的任務黨員先上。7月11日,南昌市新建區二十四聯圩大堤突發泡泉群。接到命令後,東部戰區空軍某部15名黨員突擊隊隊員跳進齊腰深的水中,奮戰11個小時成功排除險情。13日上午,正在鄱陽縣承擔護堤任務的第72集團軍某旅組織72名黨員成立突擊隊,頂著高溫奮戰2個多小時,有效控制了城區防洪牆滲漏險情。14日凌晨,東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一營到達鄱陽湖廬山段抗洪點時,正值上遊洪峰到達,任務地段出現多處管湧、泡泉。「黨員骨幹跟我上!」營長隋軍帶頭跳入水中探明滲透口,巧用砂性土封堵泡泉。

&nbsp&nbsp&nbsp&nbsp黨徽戴在胸前,使命記在心中。11日,地勢低洼的進賢縣多處房屋被淹,該縣人武部領導身先士卒趕赴救援一線,奮戰6個小時轉移被困群眾240餘人。「王傑班」戰士徐彬本已確定休假,得知單位要去抗洪,立刻退了票隨連隊一同出發。第71集團軍某旅二連連長孫金龍,不久前因訓練受傷肩部被植入鋼釘,單位受領抗洪救災任務後,他毅然報名出徵九江。

&nbsp&nbsp&nbsp&nbsp在廣大黨員的模範帶領下,截至15日16時,東部戰區抗洪一線部隊已加固堤壩113公裡,搬運物資2317噸,裝填沙袋140萬個,封堵管湧790餘處。

&nbsp&nbsp&nbsp&nbsp(解放軍報九江7月15日電)

&nbsp&nbsp&nbsp&nbsp子夜忙排險

&nbsp&nbsp&nbsp&nbsp■解放軍報記者 賴文湧 特約記者 吳科儒 通訊員 韋德專

&nbsp&nbsp&nbsp&nbsp揮鍬挖土、搬運沙袋、涉水作業……7月14日23時30分,第73集團軍某旅二營從皖東某演訓場機動數百公裡抵達江西九江市。即將抵達宿營地時,他們臨時接到險情通報,當即變更路線直接奔赴搶險救災一線,對永修縣九合聯圩恆豐段一處泡泉險情進行處置。

&nbsp&nbsp&nbsp&nbsp22年前,該營官兵連續52個晝夜堅守九江大堤,叫響「人在堤在」的口號。在封堵九江城防大堤4至5號閘口戰鬥中,他們先後排除大小險情214處,為奪取抗洪搶險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被中央軍委授予「抗洪搶險英雄營」榮譽稱號。

&nbsp&nbsp&nbsp&nbsp夏夜寂靜,月光朦朧。該營官兵抵達九合聯圩恆豐段現場時,發現泡泉泉眼大、滲水快,湧出的水深度已超過1米,並有擴大趨勢。

&nbsp&nbsp&nbsp&nbsp「如不及時填堵加固,將嚴重威脅堤壩安全。」形勢緊急,該營5連連長張崇輝立即定下決心,「一排清淤,其餘人員裝土!」

&nbsp&nbsp&nbsp&nbsp泡泉泉眼填堵加固,第一步就是清淤。下士鍾國強主動申請涉水作業,泥水中的石頭擦傷了小腿,他全然不顧,一次次扛起沙袋,一次次跳入水中。

&nbsp&nbsp&nbsp&nbsp經過近2個小時的奮戰,官兵搬運沙袋約1800個,終於排除了險情。

&nbsp&nbsp&nbsp&nbsp聽說部隊來抗洪搶險,當地群眾自發前往宿營地慰問,沒想到「撲了個空」。得知官兵直接前往抗洪一線,村民不禁感慨道:「當年那支英雄的部隊又回來了!」

&nbsp&nbsp&nbsp&nbsp(解放軍報九江7月15日電)

&nbsp&nbsp&nbsp&nbsp孤島大撤離

&nbsp&nbsp&nbsp&nbsp■李攀奇 林小強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郭冬明

&nbsp&nbsp&nbsp&nbsp「緊急通知,由於當前防汛形勢嚴峻,請大家迅速撤離。」

&nbsp&nbsp&nbsp&nbsp7月15日,記者來到江西省彭澤縣棉船鎮,一上島就聽到廣播聲響起。

&nbsp&nbsp&nbsp&nbsp棉船鎮四面環水,受強降雨和上遊來水影響,水位一度超過警戒線3米,孤島棉船鎮情況危急。

&nbsp&nbsp&nbsp&nbsp12日,棉船鎮軍地防汛聯合指揮部下達緊急撤離動員令,4000餘名群眾開始連夜轉移。

&nbsp&nbsp&nbsp&nbsp接到動員令後,彭澤縣人武部迅速組織民兵前往棉船鎮轉移群眾。村民魏杏榮腿部殘疾、行走不便,民兵張東生幫著收拾好生活用品並將其背上船;村民夏銀華家進戶路被水淹沒,民兵韓季春蹚著水來到他家,與戰友一起將其安全轉移。

&nbsp&nbsp&nbsp&nbsp15日,棉船鎮組織對最後一批零散群眾進行轉移。一大早,縣人武部副部長李磊組織民兵突擊隊員挨家挨戶上門排查,確保不漏一人。為了幫助棉船鎮轉移群眾,防汛任務較輕的彭澤縣黃花鎮也組織了22名民兵突擊隊員前來支援。臨近中午,疲憊不堪的民兵分批到宿營地調整休息,村民王仕霞看在眼裡,疼在心上,為大家準備好了熱騰騰的午飯。

&nbsp&nbsp&nbsp&nbsp截至目前,孤島棉船鎮已順利完成4000餘名群眾撤離任務。

&nbsp&nbsp&nbsp&nbsp(解放軍報九江7月15日電)

相關焦點

  • 誓言錚錚 英勇奮戰:第83集團軍楊根思部隊星夜馳騁奔赴抗洪一線
    中新河南網7月20日電(張培 趙奎 吳春輝)「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黨和人民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我們要發揚『三個不相信』精神,堅決完成抗洪搶險任務……」2020年7月19日23時許,一場特殊的戰前宣誓儀式在第83集團軍「楊根思」部隊野外駐訓地舉行,500餘名官兵面對鮮紅黨旗
  • ​13支突擊預備隊,連夜奔赴一線
    ​13支突擊預備隊,連夜奔赴一線 2020-07-18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滾滾洪流中,又見子弟兵的身影——直擊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在抗洪...
    武警浙江總隊緊急啟動應急預案,火速收攏人員,出動300餘名官兵奔赴一線。官兵經過7個小時連續奮戰,裝填、搬運沙袋近萬隻,壘砌道路800米,為考生開闢了一段安全通道。  當前,全國汛期進入「七下八上」階段,解放軍和武警所屬多支部隊聞令而動,從營區、海訓場、演訓場出發,緊急向災區馳援,關鍵時刻發揮了突擊隊作用。
  • 《英雄聯盟》應是奔赴抗疫一線的萬千醫務工作者!
    冠狀病毒佔據了所有的熱搜,所有的新聞頭條,全世界都在實時關注著疫情數據,老百姓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呆在家中自我隔離,我們看到很多來自祖國各地的醫生護士不顧個人安危,一往無前奔赴抗疫前線,與病毒抗戰到底,每每看到這樣的報導,內心萬分感動,同時也深受鼓舞!
  • 瀏陽中和:奔赴一線,共抗疫情,耀邦故裡黨旗揚
    奔赴一線,共抗疫情,耀邦故裡黨旗揚1月26日下午,瀏陽市中和鎮再次召開防控工作部署會議,要求全鎮上下切實擔當作為,發揮好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
  • (一線抗疫群英譜)當那一天真的來臨——聯勤保障部隊抗擊新冠肺炎...
    駐地在武漢的中部戰區總醫院,先期派出兩支醫療隊,就地支援武漢市肺科醫院和武漢市第七醫院。緊急抽組多支醫療隊,分3個波次增兵武漢。火神山醫院重症一科的醫護人員在救治患者(2月24日攝)。舒純、王歡,這兩名已返家休假的中部戰區總醫院護士,分別從江西、吉林「逆行」返程,歷經18個小時終抵武漢抗疫一線。洪原城,這名曾奔赴小湯山抗擊「非典」的老隊員,寫下請戰血書「國是我的國,命是國的命」,從福建奔赴火神山醫院。
  • 一支英雄的部隊從偏僻小村子,打到上甘嶺,老太太說真是上天有眼
    在豫西有一個著名的革命聖地,那就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紀念館。晉冀魯豫野戰軍也就是俗稱的劉鄧大軍。第九縱隊是劉鄧大軍相對比較年輕的一個縱隊,成立於1947年8月。當時的解放戰爭已經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劉鄧大軍就要千裡躍進大別山了,第九縱隊才成立。成立之後,第九縱隊就留在豫西、河南一帶繼續作戰,沒有跟隨劉鄧大軍主力千裡南下。
  • 作曲家王懷堅教授創作「抗疫三部曲」 獻給奔赴一線的抗疫勇士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關鍵時刻,廣東省音樂家協會理事、廣州市音樂家協會音樂創作委員會副主任王懷堅教授傾情創作 " 抗疫三部曲 " ——《因為你的愛》《風中的木棉》和《平安回家》,獻給奔赴一線的抗疫勇士。據介紹,王懷堅教授是二級作曲、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廣州大學音樂舞蹈學院教授。
  • 天安門廣場閱兵式上,那支以上虞英烈命名的受閱部隊,你知道麼?
    一面榮譽軍旗,是一支部隊的驕傲,更是這支部隊的軍魂。這支榮譽中隊與前身為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華南遊擊隊等現役英模部隊組成10個徒步方隊,成為閱兵部隊中一道亮麗風景線。1938年,觀傑中學畢業後,不顧家人及親戚的勸阻和反對,隻身奔赴抗日前線,經過幾天幾夜的忍飢挨餓、跋山涉水,最終來到安徽涇縣,進入新四軍教導大隊學習。由於他從小家境優越,外加眼睛高度近視,在訓練時遇到的困難比其他人大得多。憑著堅強的意志,觀傑挺過了艱苦訓練關和生活關,並在學習考核中,他的各科成績均獲優良,受到了部隊領導的表揚。
  • 對抗過「非典」的老兵,再次奔赴戰「疫」一線!
    「2003年的時候,我在部隊抗擊非典,現在2020年參加抗擊新冠肺炎,我又有了當年當兵的那種熱血衝動。要多為老百姓多做些事,這樣才能體現出黨員的價值。」張金龍說,比如說高速公路口一下來,車輛很堵,就要馬上協調人員上去維護。 頂著巨大的防疫壓力,張金龍有時還要安撫過往百姓的恐慌心理。
  • 定安醫療隊千裡馳援湖北 10名醫護人員奔赴一線
    2月15日,由10名醫護人員組成的定安縣人民醫院醫療隊奔赴湖北,這也是定安支援湖北的第一支醫療隊伍。 定安縣委書記 陳 軍,縣委副書記、縣長李 開 文,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陳 創 祿,縣政府副縣長陳 勇為醫療隊送行,向隊員們支援湖北表示感謝,並叮囑大家加強自身安全防護,勞逸結合,團結協作、互助友愛、共克時艱,與湖北人民一道,共同戰勝疫情。
  • 九旬老英雄憶抗美援朝崢嶸歲月:「我們打了勝仗老百姓才有好日子」
    聚光燈下,一身軍綠的它顯得沉穩、莊重,歲月的氣息悄然瀰漫開來,這輛坦克前面的解說板上有一行醒目的大字:「英雄的215號坦克」。92歲的原所倫老人說,他年輕的時候去看過這位當年的「戰友」,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自己的身體早已不適合出遠門,只能在閒暇時用放大鏡看看老照片,照片上不只有博物館裡那輛215號坦克,還有戰友們年輕的面龐。
  • 推書|《子夜》:子夜過後,方見黎明
    圖書簡介《子夜》,原名《夕陽》,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約30萬字。茅盾於1931年10月開始創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節分別在《小說月報》和《文學月報》上發表過。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 包洪文走訪慰問部隊醫院抗疫一線醫護人員
    包洪文走訪慰問部隊醫院抗疫一線醫護人員 2020-05-13 1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儘管沒找到22年前那支救援部隊,但「不是那些人,還是那樣的兵」
    儘管沒找到22年前那支救援部隊,但「不是那些人,還是那樣的兵」來源:解放軍報作者:喬志強 林小強 郭冬明責任編輯:李晶2020-07-2009:21 儘管沒找到22年前那支救援部隊,但九江市民史庭鳳依然收穫滿滿—
  •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民兵奮戰抗洪搶險一線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民兵奮戰抗洪搶險一線來源:解放軍報作者:朱勇 姜永安 左慶瑩等責任編輯:烏銘琪2020-06-30 08:56今天刊發一組從抗洪一線採寫的報導,定格官兵和民兵奮勇逆行的身影,展現他們赤誠為民的情懷。
  • 我的抗美援朝︱我不算英雄,真正的英雄永遠留在了大德山
    1951年3月,抗美援朝戰役激戰正酣,部隊大量招兵。當年20出頭的黃秀文正是熱血方剛的年齡,他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入伍。黃老說:「因為戰爭緊迫,我和其他新戰士坐火車直接到遼寧瀋陽軍部,被編入四十軍120師360團後,在瀋陽休整了大概一個禮拜,整理好衣物與裝備,然後就渡過鴨綠江到了朝鮮。中央當時的指示是,將我們河南來的志願軍新戰士直接派往前線,這是一種榮譽,也是對前線的有力補充。」
  • 呂布手下那支王牌部隊,在他死後去哪裡了?
    所以,《英雄記》提到的陷陣營,決非杜撰,也沒有誇張,呂布手下的確有這樣一支軍隊,想必這支軍隊在初期也讓曹操吃過不少苦頭。但是,從此之後包括《英雄記》在內的各種史書再沒有提到魏續,也沒有提到陷陣營,有人說這支能徵慣戰的部隊瞬間就消失了,但其實也未必。推測起來,陷陣營應該被曹操收編了。放著一支能打的部隊不用,這不是曹操的習慣。
  • 英雄凱旋!長治和平醫院24名醫護回來了!
    2月2日,他們聞令而動,迅速集結,奔赴疫情一線。55個日日夜夜,他們在抗疫一線奮戰,他們和病魔正面交鋒,與時間賽跑,為生命護航,把忠誠寫在荊楚大地。江漢平原,櫻花燦爛太行之巔,玉蘭吐蕊今天,英雄們平安回家!
  • 眾志成城 共抗疫情丨新蔡同安醫院第二梯隊青年先鋒隊奔赴疫情一線...
    2月8日下午兩點,新蔡同安醫院又一次吹響了醫療隊出徵的集結號,在感染樓前面為9名醫護人員舉行出徵儀式,第二梯隊青年突擊隊即將奔赴疫情一線隔離病區進行工作交接。廣大醫護人員主動請纓加入到防控一線,充分發揮了青年突擊隊的先鋒模範作用,展現了醫務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