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英雄的部隊從偏僻小村子,打到上甘嶺,老太太說真是上天有眼

2020-12-15 文史茶館2018

巍巍太行山,穿過豫西。在豫西有一個著名的革命聖地,那就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紀念館。晉冀魯豫野戰軍也就是俗稱的劉鄧大軍。第九縱隊是劉鄧大軍相對比較年輕的一個縱隊,成立於1947年8月。

當時的解放戰爭已經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劉鄧大軍就要千裡躍進大別山了,第九縱隊才成立。成立之後,第九縱隊就留在豫西、河南一帶繼續作戰,沒有跟隨劉鄧大軍主力千裡南下。

第九縱隊的成立地點,就在紀念館所在的村子,當時叫王卜昌,現在改叫寨卜昌,隸屬於河南焦作市博愛縣。這個王卜昌,因為藥王卜昌而得名。這個藥王姓王,村裡現在保留的還有王姓祠堂。

藥王后人非常顯赫,據說當年村子裡總共五條街,他們一家就佔了兩條半,有50多個大院,1500多個房間,擁有耕地6000多畝,真的是一個富甲一方的大地主。

第九縱隊紀念館選用的房子就是他們家當年留下來的「豪宅」。那房子可真夠闊氣的,一間間百年老屋,拔地而起,整齊鋪開,院落規劃嚴整,裝飾華麗,用料考究,做工精良。

進入紀念館參觀,首先看到的是「從太行山到上甘嶺」幾個大字,這是第九縱隊光輝戰史的高度概括。裡面展出的一幅幅照片,可見第九縱隊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所做出的重大貢獻,付出的巨大犧牲。

紀念館分為兩大部分,前庭展出的是第九縱隊的光輝歷史,從成立,到徵戰豫西。後庭展出的是第九縱隊改編成第十五軍之後的光輝歷史,因為後來第十五軍改編成了空降兵,所以也叫空降兵軍史。這五個字由出身於第九縱隊的老將向守志題寫。

我去的那天,紀念館裡人不多,看到一個步履蹣跚的老太太,在孫子和孫媳的攙扶下,也來參觀。每到一處,老太太都駐足良久,顯然她是見證過這裡的歷史,一邊參觀,一邊感嘆:真是老天長眼啊!

老天長眼,老太太這是什麼意思呢?

成立於這裡的第九縱隊,創造了太多的人間奇蹟,讓世人覺得真的是不可思議。據《秦基偉回憶錄》記載,縱隊成立誓師大會那天,突然天降大雨,天地茫茫,一片混沌。

太行山區屬於北方,平常是很少下雨的,尤其是八月份,更是一滴雨貴似一滴油。可是那天竟然下了一場滂沱大雨。這大概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吧。

雖然雨很大,參加誓師大會的將士們,從縱隊司令員秦基偉,到普通的戰士,沒有一個人打傘,沒有一個人披雨衣,沒有一個人亂動,大家都站在雨中,淋了個徹底。

全場莊嚴肅穆,秩序井然。有些戰士說,老天爺表態了,今天我們縱隊成立,老天爺要給大家洗洗澡,好乾乾淨淨出徵。這樣的部隊能不打勝仗嗎?

老天爺降大雨,這是一個沒想到,更沒有想到的是,成立於這個偏僻村落裡的劉鄧大軍第九縱隊,最初只有兩萬多人的隊伍,卻一路南徵北戰,中原大反攻之後,是淮海戰役打黃維兵團,然後渡江作戰,飲馬長江,揮戈華南,跟隨陳賡大將一直打到了兩廣地區。

國內的仗打完了,還要上朝鮮戰場,第九縱隊一直打到了朝鮮的上甘嶺,抗美援朝最慘烈的一仗,上甘嶺戰役就是由第九縱隊改編而成的第十五軍打的。那真叫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秦基偉軍長喊出了「一人捨命,十人難擋」的悲壯口號。

美軍的炮火把我們的陣地炸成一片焦土,陣地的土石都被炸鬆了一到兩米。第十五軍的將士們卻寸步不退。他們說,請祖國人民放心,請毛主席放心,第十五軍只要還有一個人在,上甘嶺的戰鬥就要繼續打下去!

真是英雄的部隊。還讓人想不到的是,這支兩萬多人的隊伍中,走出了一大批戰功赫赫的開國將軍,比如谷景生少將,何正文少將,崔建功少將,張顯揚少將等等。

有兩位在1988年授上將,一位是最初的第26旅旅長向守志,四川宣漢人,當過南京軍區司令員,另一位就是縱隊司令員秦基偉了,湖北紅安人。秦基偉後來更是當了共和國的國防部長。

按照當地老百姓的說法,這一切都是老天有眼啊。當然了,任何一個人間奇蹟都不是上天賜予的,也不是老天開眼,而是由英雄的人民和英雄的部隊創造的。第九縱隊正是一支敢於戰天鬥地的英雄部隊。那些可歌可泣的戰鬥英雄革命烈士黃繼光邱少雲等都來自於第十五軍。

相關焦點

  • 英雄讚歌丨參加過上甘嶺的「王團長」 現在有一支以自己名字命名的...
    △王昌元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開始至11月25日結束,持續鏖戰43天。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陣地山頭被削低2米,許多坑道被打短了5、6米。
  • 志願軍老兵回憶上甘嶺:在陣地上築起一座「坑道城」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誰丟了五聖山,誰要對朝鮮的歷史負責」  上甘嶺,是位於朝鮮五聖山下的一個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村子。如果從空中鳥瞰,這個小村子在五聖山伸出去的兩個山腿間,在軍事上,這兩個山腿被稱為「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
  • 血戰上甘嶺
    我方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巖石被炸成30多公分厚的粉末,許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敵人雖然使用世界戰史上空前集中的炮兵,但打不破志願軍的鋼鐵防線。秦基偉將軍在回憶上甘嶺戰役時說:「上甘嶺戰役不僅從軍事上打垮了敵人的攻勢,也打出了我軍的指揮藝術、戰鬥作風和團結精神。打出了國威軍威。以後有人說過,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
  • 朝鮮戰場上最著名的「絞肉機之戰」——血戰上甘嶺
    其中最典型的具有決定性的戰役發生在一個叫上甘嶺的小村莊附近幾個小山包上……氣急敗壞的範弗裡特就像輸紅了眼的賭徒,竟然赤膊上陣,親自跑到前沿陣地督戰,不斷向作戰部隊下達大同小異的命令——進攻……永恆的上甘嶺仗打到這個份上,志願軍也殺紅了眼,志願軍司令部下定決心,堅決把不惜血本瘋狂進攻的敵人釘死在這兩個小山頭上!
  • 【致敬英烈】雲南文山曾馳騁上甘嶺戰役的戰鬥英雄—黃文祥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有一位曾經馳騁上甘嶺戰役的戰鬥英雄——黃文祥。
  • 他是「上甘嶺的孤膽英雄」,彈盡糧絕後,與美軍同歸於盡
    今天介紹的這位戰鬥英雄、特等功臣,名叫楊國良,被譽為「上甘嶺的孤膽英雄」,也有人說他是電影《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之一,他的英雄事跡,絕對是驚天地、泣鬼神。1950年3月,楊國良隨部隊挺進西南剿匪。一次,他在巡邏中發現一個老鄉形跡可疑,就沒有打草驚蛇,悄悄地跟在他後面觀察。結果,這個老鄉左拐右拐拐到了一個山坳裡,楊國良悄悄觀察發現,這裡竟然有13個人,而且有槍枝,一看就是一股土匪。這夥土匪看上去都很疲憊,看樣子被圍困在這裡幾天沒吃東西了,楊國良大吼一聲,衝了上去,對土匪說:「都舉起手來!繳槍不殺!」
  • 英雄戰旗永不褪色|「黃繼光!」「到!到!到!」
    8月下旬的一天,空降兵軍史館裡,那座高約5米的黃繼光銅像,又一次見證著英雄傳人的熱血出徵。這座銅像,將英雄撲向敵人槍口的瞬間,栩栩如生地呈現在人們眼前,用凝固的語言向世人講述何為中國軍人的血性。時間退回到載入史冊的上甘嶺戰役。
  • 電影《決戰上甘嶺》成功立項,我們應怎樣認識這場68年前的鏖戰?
    上甘嶺表面陣地被炸為焦土同時,由於近代中國長期處於貧窮落後的狀態,戰爭的現代化程度很低,志願軍步兵部隊在入朝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有相當一部分步兵在連排、班組戰術上表現依然稚嫩,在利用技術裝備和支援火力組織戰鬥上也十分落後,唯有以血肉之軀與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對抗。
  • 上甘嶺戰役全記錄
    西面的597.9高地,由3個小山頭組成,「聯合國軍」稱之為「三角山」。兩個高地後面的山窪裡有個十幾戶人家的小村莊,叫上甘嶺。當時沒人能料到,這個小村莊名字將因為這場戰事而載入史冊。負責五聖山一線防禦的是志願軍第15軍。彭德懷總司令在朝鮮戰場上最後一次排兵布陣把第15軍放在了這裡。
  • ...小北京」抱病奔向上甘嶺!記志願軍文工隊演員、著名詞作家...
    ,也受到了小朋友們的崇敬與讚揚。他立即叫護士拔下,悄悄離開醫院,翻過兩座山去找部隊了。一路上,任紅舉看到有幾路縱隊在疾奔,增援的炮兵車隊在飛馳。在接近上甘嶺主峰時,他看到背著朝鮮式木架的後勤兵,在匆忙地向前沿運送食物。敵人的炮彈與飛機炸彈像火網似的籠罩著道路、農田,有擔架隊從他身邊跑過。突然,任紅舉前面一個背軍糧的戰士被敵機「野馬」射下的機槍子彈擊中倒下了,任紅舉把戰士扶上擔架,背起軍糧筐跟隨運輸隊前進。
  • 上甘嶺走出來的真英雄——抗美援朝老兵曾志宙的故事
    跨過鴨綠江,歷經漢江戰役、西海岸戰役、小石洞戰役和上甘嶺戰役等,7次負傷,4次評殘。從抗美援朝的槍林彈雨裡走來,老人的半生飽經血與火的洗禮。 跨過鴨綠江,歷經漢江戰役、西海岸戰役、小石洞戰役和上甘嶺戰役等,7次負傷,4次評殘。從抗美援朝的槍林彈雨裡走來,老人的半生飽經血與火的洗禮。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志宙先後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並在上甘嶺戰役中榮獲「二級戰鬥英雄」稱號。
  • 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下)
    45師,由於白天抗擊敵人對坑道的破壞和夜間的主動出擊,坑道部隊平均每天有一個班的傷亡,師長崔建功,為了向坑道增援補充,將師團兩級機關,包括勤雜人員,都派上了陣地,已到了無兵可派的境地,而敵人的破壞行為卻有增無減,上甘嶺高地不斷告急。
  • 上甘嶺戰役打得有多慘烈?山頭被削平兩米,送一個蘋果記二等功
    這場戰爭之中湧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大家最熟悉的或許要屬上了教科書的「上甘嶺戰役」。此役最後以我志願軍的勝利而告終,不過這個勝利來之不易,可以說是非常慘烈!從1952年10月14日凌晨開始,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與我志願軍圍繞著上甘嶺一帶僅3.7平方公裡的地區進行反覆拉鋸戰,打得異常艱辛,歷時43天,最終在11月25日結束。其實在這場戰役之前,雙方的目標都沒有那麼大,而且都有過改變戰局的機會,但彼此都沒信投誠者說的話。
  • 上甘嶺大捷後,老蔣說了15個字,令美軍無力反駁,終於出了口惡氣
    這個世界,表面上花團錦簇一片美好,人與人之間也充滿了美和善,然而揭開這遮羞布,這個世界的本質依然十分殘酷,弱肉強食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誰的的拳頭大,誰就有話語權,誰就能佔據更多的資源。人與人之間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國家與國家之間了,讓一個國家願意與你同等對話的最好方法,不是和平商談,而是將其暴揍一頓。
  • 志願軍排長孫佔元:上甘嶺戰役視死如歸的戰鬥英雄
    在抗美援朝著名的戰役——上甘嶺戰役中,湧現出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其中有一位志願軍排長孫佔元,雙腿被打斷仍堅持指揮戰鬥,最終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孫佔元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戰鬥中屢立戰功。
  • 範弗裡特攤牌上甘嶺:兩百人五天拿下。結果:志願軍殲敵2.5萬
    紅了眼的範弗裡特不斷的說著兩個字:「進攻!進攻!」大批的美軍、大量的彈藥、遮天蔽日的機群源源不斷的往上甘嶺方向集結。楊得志知道這是一場惡戰,他把電話打到了三兵團參謀長王蘊瑞那裡:「戰鬥現在才剛剛開始,從敵人的部署來看,這將會是一場少有的惡戰,請你轉告十五軍的戰士們,做好仔細的工作,做好準備付出巨大的犧牲,一定要守住。」
  • 上甘嶺「尖刀連」 用生命築起鋼鐵防線|烈火戰歌唱英雄
    這其中,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戰鬥英雄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烽煙散盡,英雄永存,志願軍戰士的赤膽忠心,永遠值得中華兒女銘記和懷念。   《烈火戰歌唱英雄》系列報導的老兵,是時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2軍34師106團3營8連指導員米玉崗,在上甘嶺戰役中,米老和戰友所在的「尖刀」連,死守陣地,連續擊退敵人從一個排到一個加強營的20餘次進攻,用生命築起鋼鐵防線。
  • 上甘嶺戰役中的秦基偉,「抬著棺材上上甘嶺」
    中國軍隊的4個連突然在坑道內守備部隊的配合下,發起了反攻,經過3個多小時的激戰,兩個高地再次回到志願軍手中。次日拂曉,美7師的2個團、李承晚軍2個團又2個營,發起連續不斷的波浪式進攻,面對10倍於己的敵人,守衛部隊抗擊到中午12時,傷亡過大,兩個高地表面陣地再次丟失,守衛部隊再次退入坑道。
  • 上甘嶺戰役中,美軍指揮官看到了什麼?哀嘆:我們贏不了了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有很多慘烈的戰役,其中典型的要數長津湖戰役和上甘嶺戰役,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的冰雕連讓美軍見識到了中國軍人不畏犧牲的軍魂,上甘嶺戰役讓美軍看到了中國軍人的鐵血戰意。
  • 王近山中將降大校,搬條小板凳看《上甘嶺》,一邊看一邊抹淚
    不過他也說了,影片的戰鬥場景不像真的打仗,倒像是打著玩,「好人死不掉,壞人都死完。像這樣打,我這個師長太好當了」。 上甘嶺戰役到底有多慘烈,不是親歷者,根本無法想像。 1952年10月18日,志願軍45師經過4天血戰後傷亡慘重,不得不退守坑道,血肉橫飛的陣地,第一次全部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