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山,穿過豫西。在豫西有一個著名的革命聖地,那就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紀念館。晉冀魯豫野戰軍也就是俗稱的劉鄧大軍。第九縱隊是劉鄧大軍相對比較年輕的一個縱隊,成立於1947年8月。
當時的解放戰爭已經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劉鄧大軍就要千裡躍進大別山了,第九縱隊才成立。成立之後,第九縱隊就留在豫西、河南一帶繼續作戰,沒有跟隨劉鄧大軍主力千裡南下。
第九縱隊的成立地點,就在紀念館所在的村子,當時叫王卜昌,現在改叫寨卜昌,隸屬於河南焦作市博愛縣。這個王卜昌,因為藥王卜昌而得名。這個藥王姓王,村裡現在保留的還有王姓祠堂。
藥王后人非常顯赫,據說當年村子裡總共五條街,他們一家就佔了兩條半,有50多個大院,1500多個房間,擁有耕地6000多畝,真的是一個富甲一方的大地主。
第九縱隊紀念館選用的房子就是他們家當年留下來的「豪宅」。那房子可真夠闊氣的,一間間百年老屋,拔地而起,整齊鋪開,院落規劃嚴整,裝飾華麗,用料考究,做工精良。
進入紀念館參觀,首先看到的是「從太行山到上甘嶺」幾個大字,這是第九縱隊光輝戰史的高度概括。裡面展出的一幅幅照片,可見第九縱隊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所做出的重大貢獻,付出的巨大犧牲。
紀念館分為兩大部分,前庭展出的是第九縱隊的光輝歷史,從成立,到徵戰豫西。後庭展出的是第九縱隊改編成第十五軍之後的光輝歷史,因為後來第十五軍改編成了空降兵,所以也叫空降兵軍史。這五個字由出身於第九縱隊的老將向守志題寫。
我去的那天,紀念館裡人不多,看到一個步履蹣跚的老太太,在孫子和孫媳的攙扶下,也來參觀。每到一處,老太太都駐足良久,顯然她是見證過這裡的歷史,一邊參觀,一邊感嘆:真是老天長眼啊!
老天長眼,老太太這是什麼意思呢?
成立於這裡的第九縱隊,創造了太多的人間奇蹟,讓世人覺得真的是不可思議。據《秦基偉回憶錄》記載,縱隊成立誓師大會那天,突然天降大雨,天地茫茫,一片混沌。
太行山區屬於北方,平常是很少下雨的,尤其是八月份,更是一滴雨貴似一滴油。可是那天竟然下了一場滂沱大雨。這大概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吧。
雖然雨很大,參加誓師大會的將士們,從縱隊司令員秦基偉,到普通的戰士,沒有一個人打傘,沒有一個人披雨衣,沒有一個人亂動,大家都站在雨中,淋了個徹底。
全場莊嚴肅穆,秩序井然。有些戰士說,老天爺表態了,今天我們縱隊成立,老天爺要給大家洗洗澡,好乾乾淨淨出徵。這樣的部隊能不打勝仗嗎?
老天爺降大雨,這是一個沒想到,更沒有想到的是,成立於這個偏僻村落裡的劉鄧大軍第九縱隊,最初只有兩萬多人的隊伍,卻一路南徵北戰,中原大反攻之後,是淮海戰役打黃維兵團,然後渡江作戰,飲馬長江,揮戈華南,跟隨陳賡大將一直打到了兩廣地區。
國內的仗打完了,還要上朝鮮戰場,第九縱隊一直打到了朝鮮的上甘嶺,抗美援朝最慘烈的一仗,上甘嶺戰役就是由第九縱隊改編而成的第十五軍打的。那真叫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秦基偉軍長喊出了「一人捨命,十人難擋」的悲壯口號。
美軍的炮火把我們的陣地炸成一片焦土,陣地的土石都被炸鬆了一到兩米。第十五軍的將士們卻寸步不退。他們說,請祖國人民放心,請毛主席放心,第十五軍只要還有一個人在,上甘嶺的戰鬥就要繼續打下去!
真是英雄的部隊。還讓人想不到的是,這支兩萬多人的隊伍中,走出了一大批戰功赫赫的開國將軍,比如谷景生少將,何正文少將,崔建功少將,張顯揚少將等等。
有兩位在1988年授上將,一位是最初的第26旅旅長向守志,四川宣漢人,當過南京軍區司令員,另一位就是縱隊司令員秦基偉了,湖北紅安人。秦基偉後來更是當了共和國的國防部長。
按照當地老百姓的說法,這一切都是老天有眼啊。當然了,任何一個人間奇蹟都不是上天賜予的,也不是老天開眼,而是由英雄的人民和英雄的部隊創造的。第九縱隊正是一支敢於戰天鬥地的英雄部隊。那些可歌可泣的戰鬥英雄革命烈士黃繼光邱少雲等都來自於第十五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