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弗裡特攤牌上甘嶺:兩百人五天拿下。結果:志願軍殲敵2.5萬

2020-12-11 魚羊史話

第五次戰役發生之後,熟悉韓戰戰史的讀者們都知道,這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發起的最後一次大戰役。就是這場接近尾聲的戰役,卻把韓戰,中美軍隊之間的較量,推上了一個高潮。

1952年10月14日這一天,是以後中國陸軍和美國陸軍永遠都不會忘記的日子,正是在這一天,激烈悲壯的上甘嶺戰役打響。

根據當天的指揮所桌子上的天氣報告顯示,這一天的的上甘嶺陣地,本來是一個萬裡無雲的晴天,可是在後來參戰人員的回憶錄中,大多數都描述那是一個灰濛濛的陰天。這是為何?

皆因當時的天空,已經被炮火掀起的塵土,炸彈炸平巖石所升起的屑泥所掩蓋著,太陽也被激烈的戰鬥蒙了眼睛,整個上甘嶺陣地迴響著的只有不斷地槍炮聲。

第一顆炸彈是在4號的凌晨四點落在上甘嶺陣地上的,彼時美軍的「攤牌計劃」正式開始。此計劃由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精心策劃。這個被同時譽為山地戰專家的士兵將軍,在二戰中可謂是功勳卓著,接任第八集團軍司令一職後,更是想好好的表現一番。

「攤牌計劃」便由此而來。上甘嶺被美軍稱為三角山,這座小小的三角山正好鑲在了「聯合國軍」和中朝軍隊對峙線的中間,在美軍看來,這座山峰就像是嵌在自己陣地上的志願軍釘子一樣,要非拔掉它不可。所以範弗裡特「攤牌計劃」的第一步,自然就是拔掉這枚釘子。

當範弗裡特視察前線的時候,他指了指那三角形山,對旁邊的人說道:「看到哪兩個高地了嗎?非拿下它不可。」範弗裡特大手一揮,準備犧牲兩百人,在五天之內拿下那兩個高地,因為按照情報和經驗,哪兩個高地上的志願軍絕對不會超過兩個連隊。

當時誰也沒想到,這場範弗裡特認為很輕鬆的山地戰,竟然讓「聯合國軍」付出了2.5萬人的代價,打了43天,以慘敗告終。

4號凌晨四點,三百二十門大炮與二十七輛坦克滿裝炮彈,不斷地向上甘嶺的597.9、537.7兩個高地進行猛烈轟炸,一輪大炮呼嘯之後,接著便是轟炸機的轟炸。平均每六秒就有六發炮彈落到只有志願軍兩個連隊堅守的高地上面。

陣地上的工事被炸平,高地上的巖石被爆炸掀開了一層又一層,到處都是碎石和枯木,志願軍戰士們在坑道裡,即使是與地面隔了一層又一層,但是還是能明顯的感受到爆炸帶來的震動。

5時30分敵人以七個營的兵力,在三十餘輛坦克的掩護下,向上甘嶺陣地上的兩個連發起了進攻。

攻擊的第一天,上甘嶺陣地就受到了30餘萬發炮彈的衝擊,一天下來,上甘嶺的兩個陣地已經顯得有些搖搖欲墜。597.7這地上的志願軍戰士,經過一天的激戰,打退了美軍兩個齊裝滿員的步兵團的進攻,連長秦庚武看著幾個最關鍵的陣地還在手上,也忘記了一天來的苦戰煎熬。

537.7陣地卻沒有這樣的幸運,他們面對的是南朝鮮二師,雙方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殘酷肉搏戰,血戰從黎明一直進行到夜晚,一天下來,在537.7陣地上,除了紅色似乎已經找不到什麼顏色了。最後537.7的所有表面陣地被南朝鮮二師以犧牲一千餘人的代價拿下。

這一天,在上甘嶺二十公裡以外的指揮部裡,秦基偉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的一句話:「1952年10月14日這一天,是我一生中有一個焦急如焚的日子。」

第二天,敵人再起發起了猛攻,又是整整一天的苦戰,兩個連隊又一個排的志願軍戰士,即使是鐵打的也守不住了,在這一天,上甘嶺兩個陣地上的表面陣地幾乎全部丟失。

第三天,十五軍調來了15個連隊,兩個陣地上是一個又接著一個的勇敢的志願軍戰士。三天下來,志願軍已經殲敵五千,陣地上的早已經是千瘡百孔,然而上甘嶺之戰這個時候才正式開始。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雙方在這兩個小高地上兩會拼殺,陣地幾經易手,一個連沒了後面一個連又衝了上去。

範弗裡特看到這一幕氣急敗壞,大拍桌子,原本想著用兩百人就能拿下的上甘嶺,現在已經造成5000餘人的傷亡了。紅了眼的範弗裡特不斷的說著兩個字:「進攻!進攻!」大批的美軍、大量的彈藥、遮天蔽日的機群源源不斷的往上甘嶺方向集結。

楊得志知道這是一場惡戰,他把電話打到了三兵團參謀長王蘊瑞那裡:「戰鬥現在才剛剛開始,從敵人的部署來看,這將會是一場少有的惡戰,請你轉告十五軍的戰士們,做好仔細的工作,做好準備付出巨大的犧牲,一定要守住。」

在電話這頭,王蘊瑞回答了一句話:「十五軍『一人捨命,十人難擋』請放心!」這般的氣概這樣的決心,楊得志知道,美軍來多少,也不怕,十五軍的戰士們可以守住。

激戰到十八號,美軍心中產生了疑惑,沒對鋪天蓋地的炮彈,志願軍是怎麼生存下來的?派出去的偵察隊很快就給範弗裡特帶來的答案。

是坑道,志願軍沒到遇到轟炸的時候就在坑道裡,這便是志願軍生存的秘密。範弗裡特如獲至寶般,立即繼續加大對上甘嶺的進攻,企圖佔領所有表面陣地後,把志願軍逼到坑道裡,不讓他再出來。

在上甘嶺堅守多天的四十五師師長作戰科科長宋新安在向軍長秦基偉匯報傷亡的時候,這個鐵血的漢子,竟然潸然淚下,大哭起來。

秦基偉知道,這個經歷的大小戰爭,在戰場歷練出來的漢子,現在哭的泣不成聲,他不用看那冰冷的傷亡報告了,從哪哭聲中就可以知道,四十五師的戰士們到底付出了多大的犧牲。

但是秦基偉還是忍著,把這一切都咽到了肚子。他在電話裡頭把師長崔建功叫來說:「十五軍流血不流淚,誰也不許哭!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為了全局的勝利,十五軍打完了在所不惜!上甘嶺只有一個!」

師長崔建功接完電話後,對所有人說:「打吧!老子手上還有一點本錢,夠他們喝一壺了,四十五師打剩下一個營,我就做營長,打剩下一個連,我就做連長。」這句話是和所有人說的,也是在和自己說的。

宋新安也抹抹眼淚,握緊拳頭說道:「師長,我給你當班長,過了鴨綠江我就沒有打算過回頭。」雙方都殺紅了眼,宋新安帶著人又衝了上去。

範弗裡特這裡也紅了眼,不過是輸紅了眼,他像賭徒般,一次又一次的命令步兵衝鋒,一次又一次的讓轟炸機實行地毯式的轟炸。在陣地上堅守的四十五師已經拿出一支成建制的部隊,負責攻擊的美七師也被打垮了。最後連十五軍的後方機關人員都上了前線,

十五軍在上甘嶺守了二十三天,幾乎就像秦基偉說的那樣,十五軍快要被打光了。志願軍十二軍接替了十五軍的所有陣地。血戰雖然已經大多被十五軍打光了,但是敵人的炮火依然猛烈。

十五軍也打的英勇,在上甘嶺頑強堅守了二十天。11月25日上甘嶺上的炮火逐漸平息下來,王近山衝上了山頭,對著南面有美軍的山頭大喊:「範弗裡特啊範弗裡特,老子把你打球了吧?哈哈哈!」

範弗裡特聽到之後,估計又要氣急敗壞了,這個二戰的英雄將軍,也不得也承認上甘嶺是自己的失敗了,他的「攤牌計劃」也成為了他一生中的恥辱。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在高地上頑強防禦的43天,打退了「聯合國軍」的無數次進攻。「聯合國軍」共投入6萬兵力,志願軍總兵力約為4萬餘人。43天的戰鬥,志願軍以傷亡1.15萬人的代價,斃敵傷敵俘敵2.5萬餘人。

相關焦點

  • 上甘嶺43天範弗裡特折損2.5萬人,王近山:讓你知道老夫的厲害!
    在第一天的戰鬥中,美韓軍一口氣投入了7個步兵營,18個炮兵營和200餘架次飛機,對付上甘嶺上區區志願軍兩個連又一個排。光炮彈就消耗了30萬發,航彈更是投下了500餘枚之多。按照美軍指揮官範弗裡特的想像,以如此多的兵力和如此狂暴的火力,頂多只用5天就可以拿下這兩個小高地,而傷亡頂多也就200人左右。
  • 上甘嶺,打得3個人非常不爽:一克拉克,二範弗裡特,三李承晚
    一、「攤牌行動」失敗,心有不甘上甘嶺戰役,打得三個人非常不爽:一是聯軍司令克拉克,上任半年多來鮮有勝績;二是美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退休前的「攤牌行動」一個上午,5次衝鋒無功而返。志願軍201團1營1連3排,在排長樂志洲率領下,打退了美軍進攻,斃傷50多人,繳獲4挺輕機槍、7支步槍、1支手槍。自己犧牲1人,傷6人。四、丁字山之戰,志願軍打臉美國總統儘管實驗失敗,1月15日美1軍還是確認計劃,軍長肯德爾命名「劈拍行動」。1月20號開始,美7師連續4天炮擊。白天,美軍飛機大炮狂轟濫炸。
  • 為何輸掉上甘嶺戰役?美軍團長: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誰能打贏?
    1952年5月,李奇微黯然離開朝鮮戰場,克拉克接替了他的職務,出任第三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剛上任,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就向他提出了一連串作戰計劃,但都被克拉克拒絕。他對範弗裡特說:「我認為殲敵方法只有一個,即敵人從陣地出來採取進攻時,予以堅決性打擊。除此之外,我們決不先敵進攻。」
  • 戰將王近山和範弗裡特:兩人軍旅最後一仗,都在上甘嶺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志願軍與「聯軍」在上甘嶺僅僅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殺,雙方共投入10萬餘人,傷亡近3萬人,消耗的彈藥將山頭削低2米,將山石炸松2米。光憑這些數字和藝術加工過的電影,其實還遠遠不是真實的上甘嶺。因為每個戰士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而不是用來統計的數字「1」。
  • 上甘嶺戰役到底慘烈到何種地步?為什麼志願軍會傷亡1萬多人?
    作為美軍中典型火力制勝理論者,範弗裡特以絕對優勢的火炮對上甘嶺一遍遍的轟炸,造成我志願軍戰士慘烈的傷亡。 時任前線指揮官的範弗裡特明白全線壓境的後果是什麼,所以他建議採用第9軍團代號為「攤牌行動」的計劃,以點帶面,先把五聖山拿下,然後在擴大佔據。美國總統杜魯門也在焦急等待前方的戰況,如果能拿下五聖山這個地方,就可以在談判桌上獲得主動權,因此他們全部贊同範弗裡特的計劃。
  • 同樣是坑道作戰,日軍守不住硫磺島,為何志願軍在上甘嶺讓範弗裡特...
    發生在1945年2月19日的這場戰爭,22000日軍到投降時只剩數千人,美軍也付出了傷亡總計28686人的代價,巨大傷亡間接促成了後來美軍向日本投擲原子彈的結局。 彼時奉命守衛硫磺島的慄林忠道,被美軍譽為日本二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他到達硫磺島後的一系列準備,讓原本計劃用時5天攻下這個彈丸小島的美軍,跌入了整整36天的煎熬。
  • 上甘嶺戰役中,面對美軍強大的範弗裡特火力消耗,志願軍為何能夠...
    上甘嶺戰役中,面對美軍強大的範弗裡特火力消耗,志願軍為何能夠堅守下來? 範弗裡特消耗是誕生於韓戰的一個軍事名詞,是美軍將領範弗裡特提出的。其要點就是用無限火力壓制對方,讓對方喪失抵抗意志,極大限度地造成對方傷亡。
  • 200萬發炮彈猛轟上甘嶺,美軍為何還沒打贏?他們至今沒搞懂
    國內杜魯門臨近大選,美國民眾對這場戰爭越來越牴觸,三八線附近又與我志願軍相持不下,進退兩難。為了扭轉局面,美國人決定發起一場代號「攤牌」的行動,通過所謂的「金化攻勢」來打破戰場上的僵局,依此來增加手中的籌碼,既為國內大選服務,又為後續軍事行動鋪路。上甘嶺戰役拉開了序幕。上甘嶺位於半島平康郡東南的五聖山南麓,北緯38度20分,東經128度28分。
  • 中國「兵王」一戰封神,上甘嶺獨守兩陣地殲敵280人
    在43天的血戰中,湧現出了許多英雄人物,用身體堵塞敵人機槍眼的黃繼光,雙腿被打斷仍堅持指揮戰鬥的孫佔元,用身體連接被打斷的通信線路的牛寶才,還有一位創造了戰爭史奇蹟的胡修道,他一人殲敵280餘人,最後全身而退,其單兵作戰能力堪稱志願軍第一,是真正的「兵王」。胡修道1931年生於四川金堂縣, 1950年10月,19歲的胡修道報名參軍,成為志願軍第12軍的一名戰士。
  • 200萬發炮彈猛轟上甘嶺,美軍為何沒打贏?他們至今也沒搞懂
    在長達九天的時間中,範弗裡特發射了36萬發炮彈,炮彈的消耗了是美軍規定彈藥消耗值上限的五倍,他對於炮彈的有一種近乎於狂熱的喜愛。上甘嶺戰役美軍為何沒有打勝上甘嶺地區是一個只有3.7平方公裡的地方,在範弗裡特看來,小區域重點打擊,配合雨點一般的炮彈,再適合不過了。
  •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究竟傷亡多少人,這裡有最詳細的統計!
    ——餘秋雨 上甘嶺戰役,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粉碎「聯合國軍」的「金化攻勢」,於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進行的山地堅守防禦作戰。在上甘嶺村附近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志願軍先後投入15軍的45師、29師和12軍的31師、34師106團,共4萬餘人的兵力,依託以坑道工事為骨幹的堅固陣地,經過43天的頑強爭奪,徹底粉碎了敵人的攻勢,創造了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大規模進攻的防禦戰役的光輝典範。
  • 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美軍騎虎難下,志願軍一戰成名
    但是他顯然低估了這次中國出兵朝鮮的決心,1952年,經過數次戰役,志願軍甚至在戰局上略佔上風,聯合軍形式上陷入被動的局面。此時麥克阿瑟因為在朝鮮戰場上的不利局面被迫離開遠東戰場,聯合軍總司令克拉克為了打破僵局,決定開展代號為"攤牌計劃"的作戰,計劃對志願軍發起"金化攻勢"。
  • 為啥輸掉上甘嶺戰役?美軍團長: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誰能打贏?
    1952年10月14日,美軍出動重兵在飛機、坦克和大炮的掩護下,向我軍發起猛攻,上甘嶺戰役正式打響。戰前,美第8集團軍司令官範弗裡特曾豪言僅需6天就可以拿下上甘嶺,並預計會有200人左右的傷亡。但戰役的進程卻大大超出了範弗裡特的預料,上甘嶺戰役足足打了43天,美韓聯軍付出了25000多人的傷亡代價,卻以失利收場。戰後,美國國內的一些軍史專家以沙盤推演和電腦模擬等方式對上甘嶺戰役進行了復盤,得出的結果都是美軍大勝。但事實卻是慘敗了,那麼為啥會失敗呢?這些人就開始找原因了。
  • 朝鮮戰場上最著名的「絞肉機之戰」——血戰上甘嶺
    上甘嶺1952年10月,美第8集團軍司令官範弗裡特,把作戰目標瞄準了上甘嶺附近的五聖山(美國人稱之為三角形山),他的計劃是以200人為代價,在5天之內拿下五聖山。為此,範弗裡特集結了七萬餘人的龐大兵力,而此時防守五聖山的只有志願軍第15軍45師的區區一萬多人的兵力。7萬對1萬,這場戰役的勝負似乎沒有再談下去的必要了。
  • 上甘嶺為什麼在範弗裡特彈藥量的狂轟濫炸下依舊守得住?
    這或許就是範弗裡特彈藥量說法的來源吧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這個數據最後的結果是:190萬發。此外還有5000多枚航彈。更為尷尬的是,原計劃美軍傷亡人數是250人,結果傷亡了2萬多人,而且最後這兩個小陣地美軍始終還是沒能拿下來。在以後的歲月裡,參加過這場戰役的聯合國官兵們始終不願相信,為什麼我們用了這麼多的火力犧牲了這麼多人卻最終還是拿不下上甘嶺。
  • 上甘嶺戰役|讓世界從新認識中國軍隊的「分水嶺」
    同年10月8日,「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批准了蓄謀已久的「金化攻勢」( 即攤牌行動) 計劃, 準備奪佔志願軍在上甘嶺地區防守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等陣地。在上甘嶺這塊僅3.7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僅僅駐守著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兩個連,美軍著名「山地戰專家」、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預計以200人為代價,在5天內實現佔領上甘嶺陣地的目標。
  • 看世界如何評論上甘嶺戰役
    戰役由美國第9軍發動,以爭奪朝鮮中部金化郡五聖山南麓村莊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的控制權為主,屬於「聯合國軍」金化攻勢(Operation Showdown)的一部分。此役前後歷時43天,在3.7平方公裡的地區,共發射炮彈超過230萬發,雙方傷亡3萬多人。此戰,在中美兩國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朝鮮五聖山的南面,有個小山村叫上甘嶺。
  • 投誠的李吉求透露了敵軍進攻上甘嶺的企圖,為什麼志願軍不加防備
    三百二十門大口徑火炮和二十七輛坦克同時向上甘嶺597.9高地和537.7高地猛轟,平均每秒鐘有六發炮彈落在中國軍隊兩個連隊的陣地上,彈落處石屑翻飛,鋼片如雨;天上是百餘架轟炸機、強擊機輪番轟炸,重磅炸彈嘯叫著衝下來將花崗巖轟成碎粉、凝固汽油彈燒得山頭烈焰沖天。
  • 血戰上甘嶺
    △來源:抗美援朝紀念館官網   美軍著名「山地戰專家」、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預計以200人為代價,在5天內實現佔領上甘嶺陣地的目標。然而,經過43天慘烈的戰鬥,敵軍共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雖付出25000餘人傷亡的代價,仍然寸土未得。戰鬥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達每秒6發,已超過二次大戰水平。我方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巖石被炸成30多公分厚的粉末,許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
  • 請回答1952: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為什麼是從上甘嶺開始?|百年百篇
    持續43天作戰裡,發生了什麼?為什麼當年指揮上甘嶺戰役的志願軍第15軍軍長秦基偉會在《回憶錄》裡寫下: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上甘嶺戰役。圖片來自沙盤演兵。他明確指示:「五聖山是朝鮮的中線門戶,五聖山失守,後退500米就無險可守。誰丟了五聖山,誰要對朝鮮的歷史負責!」從他的話語中,不難聽出「五聖山」的重要性。五聖山和上甘嶺有什麼關係?上甘嶺,其實是朝鮮半島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聖山南麓的一個十幾戶人的小村莊,背後就是五聖山,前面有兩處小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