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場上最著名的「絞肉機之戰」——血戰上甘嶺

2020-12-23 史海鉤沉崢嶸歲月

1952年,朝鮮戰場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凱歌高奏。

經過五次大規模戰役血與火的較量,英雄的志願軍硬是把近120萬人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殺退400公裡,交戰雙方對峙於鐵原、金化一線。

在曠日持久的大規模對峙中,雙方的接觸線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陣地對攻戰。

其中最典型的具有決定性的戰役發生在一個叫上甘嶺的小村莊附近幾個小山包上……

上甘嶺

1952年10月,美第8集團軍司令官範弗裡特,把作戰目標瞄準了上甘嶺附近的五聖山(美國人稱之為三角形山),他的計劃是以200人為代價,在5天之內拿下五聖山。

為此,範弗裡特集結了七萬餘人的龐大兵力,而此時防守五聖山的只有志願軍第15軍45師的區區一萬多人的兵力。

7萬對1萬,這場戰役的勝負似乎沒有再談下去的必要了。

但是讓範弗裡特萬萬沒想到的是,正是他精心組織的這場志在必得的戰役,終結了他輝煌的軍事生涯,變成了他揮之不去的噩夢……

範弗裡特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時半,朝鮮戰場空前慘烈的「絞肉機之戰」打響了……

美軍320多門重炮、27輛坦克,同時向上甘嶺猛轟,平均每秒鐘有6發炮彈落在志願軍的陣地上,天上還有100多架轟炸機、強擊機輪番轟炸。

短短一天時間,美軍向上甘嶺傾瀉炮彈30萬發,航彈500餘枚,硬生生把上甘嶺山頭削低了兩米。

在遮天蔽日的火海硝煙中,我45師135團負責防守的兩個營,依託被摧毀的工事和彈坑,用手榴彈、衝鋒鎗和手雷等輕武器與密集衝擊的美軍展開激戰……

直到10月18日,在予敵重大殺傷後,頑強抗擊了4天的45師終因傷亡過大,全部退入坑道。

至此,表面陣地第一次全部失守,該師逐次投入的15個連全部打殘,最多的還有30來人,少的不足一個班。

慘烈的戰鬥

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19日晚,45師以大無畏的勇氣,傾盡全力發動了一次反擊……

在反擊539.9高地的戰鬥中,美軍地堡火力瘋狂射擊,我攻擊部隊受阻,19歲的苗族戰士龍世昌,一聲不響地抱了根爆破筒衝了上去,一發炮彈把他的腿炸斷,龍世昌拖著根殘腿,拼命把爆破筒杵進了地堡射孔,裡面嚇得魂飛魄散的敵人使勁往外推,龍世昌乾脆用胸膛抵住了爆破筒……

轟隆一聲巨響,他整個人和地堡一起消失在漫天的碎片和紫紅色的煙塵中……

攻到0號陣地的最後一個地堡時,眼看天快亮了,一個叫黃繼光的遍體鱗傷的戰士,沉重地撲在噴著火舌的地堡口上……犧牲後的黃繼光,全身傷口都沒有流血,地堡前也沒有一絲血跡——這位英雄的鮮血在攻擊敵人的路上已經流盡了!

特級英雄黃繼光

經過兩個小時殘酷的戰鬥,539.9高地和537.7高地均被我軍收復。

20日晨,美軍再次反撲,上甘嶺表面陣地再度失守。

至此,45師再無一個完整的連隊,21個步兵連傷亡均逾半數以上。

聯合國軍也已經投入17個營,傷亡7000餘人,慘到每個連不足40人。

戰鬥進入了艱苦卓絕的坑道戰階段,中國人婦孺皆知的電影《上甘嶺》裡描述的主要就是這一階段的故事,但老兵們都說,真正的上甘嶺坑道比電影裡殘酷一萬倍……

連日來的血戰使得範弗裡特怒火中燒,只準備傷亡200人的仗卻出乎意料地打掉了近8000人,並且還換不來中國軍隊手裡那兩個瘤子大的小山包!

氣急敗壞的範弗裡特就像輸紅了眼的賭徒,竟然赤膊上陣,親自跑到前沿陣地督戰,不斷向作戰部隊下達大同小異的命令——進攻……

永恆的上甘嶺

仗打到這個份上,志願軍也殺紅了眼,志願軍司令部下定決心,堅決把不惜血本瘋狂進攻的敵人釘死在這兩個小山頭上!

志願軍戰士堅持了10天的坑道作戰,為後方準備贏得了時間,大批的炮兵開始向五聖山集結,無數的彈藥物資開始向上甘嶺輸送……

10月30日上午12時,坑道戰士望眼欲穿的大反擊開始了,133門重炮、30門120毫米重迫擊炮怒吼了4個多小時……22時,22門令美軍膽寒的火箭炮也吼叫起來……

5小時後,我軍一舉收復主峰。

次日凌晨,南韓2師31團和衣索比亞營發動了40餘次反攻,一天下來,全員上陣的31團便完全喪失戰鬥力。

11月1日,美7師和南韓9師再度反撲,打到2日拂曉,反被我軍打了個反擊,收復539.9高地全部表面陣地。

11月15日,南韓9師和美187空降團分5路進攻,依然遭到慘敗。

381個彈洞的志願軍軍旗

流夠了血的美國人終於低下了驕傲的頭顱……

15日當天,美國人坦率地向新聞界承認:「到此為止聯軍在三角形山是打敗了。」

上甘嶺慘敗後兩個月,範弗裡特奉召回國,黯然去職……

在這片3.8平方公裡的山頭上,志願軍先後投入2個精銳野戰軍的9個團,11個炮兵營,1個火箭炮營,共4.3萬餘人。聯合國軍投入步兵10個團,空降兵1個團,另有一個編練師,共6萬餘人。

志願軍陣亡7100餘人,傷8500餘人。以此為代價,殲敵2.5萬人,其中美軍5200人。

《英雄兒女》中的孤膽英雄王成

在這場大戰中,中國炮兵打出去40萬發炮彈,而美軍則耗彈190餘萬發,航彈5000枚。

在如此狹小的區域內,投入如此密集的人力物力,這在世界戰爭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上甘嶺一戰,一舉奠定了朝鮮的南疆北界,從此美軍再沒有向志願軍發動營以上規模的進攻。

上甘嶺戰役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絞肉機之戰」,林彪則稱其為「肉磨子」,而美聯社稱「朝鮮戰場上的凡爾登」。

從此,美國人不得不承認中國軍隊的勇敢精神遠遠超過世界上任何一支軍隊,美國軍隊從此把中國軍隊視為最強硬的對手。

後來上甘嶺戰役成為美國西點軍校教科書中唯一的中國戰例。

相關焦點

  • 血戰上甘嶺
    △來源:抗美援朝紀念館官網   美軍著名「山地戰專家」、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預計以200人為代價,在5天內實現佔領上甘嶺陣地的目標。英雄之戰 為國為民 銘刻鐵血記憶來源:中國軍網   第15軍在《抗美援朝戰爭戰史》中記載:「上甘嶺戰役中,危急時刻拉響手雷、手榴彈、爆破筒、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捨身炸敵地堡、堵敵槍眼等,成為普遍現象。」上甘嶺戰役打響的第一天,就在戰場上打出7位戰鬥英雄,以後的每一天都有新的英雄湧現。
  • 美軍兵敗上甘嶺,蔣介石拍手稱快:世界上,沒有人是解放軍的對手
    要說抗美援朝戰役當中最艱險的那自然就是上甘嶺戰役了。 時至今日,說起上甘嶺戰役有很多國人悲痛萬分,這場戰役被其他國家奉為經典,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場號稱是人體絞肉機的戰役吧。
  • 絞肉機家用哪種最好用?就選kcb凱琴絞肉機!
    對於當代人的廚房而言,便捷、耐用一直是挑選廚具的關鍵詞,在絞肉機的選擇上也不例外。作為加工食材的重要機器,絞肉機承擔著絞打肉餡、調料以及蔬菜等多重任務,是料理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助手。那麼絞肉機哪個牌子質量好,最好用呢?
  • 揚州大媽手被絞進絞肉機 眾人抬著絞肉機送醫
    1 月 15 日早晨,揚州儀徵一名六旬大媽在操作絞肉機時,右手不慎被絞進了機器!周圍人立刻將她連人帶絞肉機抬上車,緊急送醫。隨即,交警、消防和醫生等多部門展開了一場救援大協作。△大媽右手被絞進絞肉機,連人帶機器一起送進醫院。
  • 《戰意》中世紀冷兵器戰場的噩夢 劍盾絞肉機
    劍盾絞肉機,巴勒莫賞金兵團一身條紋戰服,一頂銀色頭盔,一隻鳶形盾,一把閃耀著寒光的利劍,這便是新賽季噩夢的開始。他們是毫無原則的殺人機器,傳說中的「劍盾絞肉機」,巴勒莫賞金兵團!
  • 上甘嶺戰役到底慘烈到何種地步?
    上甘嶺戰役到底慘烈到何種地步?當年在學校上歷史課的時候,講到上甘嶺時,記得老師說過:林彪當時對上甘嶺戰役的評價是一場典型的戰爭絞肉機。由此可見,我們在歷史課本上了解到上甘嶺戰役的慘烈,遠遠比不上事實上的上甘嶺戰役。據說上甘嶺戰役為了奪得勝利,部隊曾經下令不限制使用彈藥的數量。
  • 這種絞肉機,絞肉輕鬆5-6秒打好,現在包肉餃子方便多了
    絞肉機現在也是廚房小電器的重要一員,除了喜歡吃餃子的朋友以外,其他人也都會備上一臺絞肉機,日常做餡兒汆丸子,磨乾粉都會用到它,選擇它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方便好用,通過自己動手做的東西,吃起來乾淨衛生,放心。
  • 把地道戰和麻雀戰搬到朝鮮戰場 | 鐵在燒 023
    這三個軍在進入朝鮮的時候——嚴格來說,在韓戰爆發之前並不是解放軍中赫赫有名的王牌軍,但是他們在朝鮮戰場上打出了王牌軍名聲,時間剛好就集中在五次戰役前後。鐵原鐵血大阻擊打出63軍王牌軍的名聲。另外一支部隊堅守上甘嶺打出15軍王牌軍的名聲。
  • 為什麼說「長津湖之戰」,是朝鮮戰場上最殘酷的一戰?
    此戰不僅挫敗了「聯合國軍」企圖在11月23日佔領全朝鮮的計劃,初步穩定了朝鮮的戰局,同時也給朝鮮人民樹立了必勝的信心。然而,戰爭畢竟是殘酷的,我志願軍入朝作戰更是挑戰重重。在第二次戰役期間,敵我雙方便遭遇到了朝鮮半島50年不遇的寒冷冬季,氣溫低至零下三四十度。
  • 【致敬英烈】雲南文山曾馳騁上甘嶺戰役的戰鬥英雄—黃文祥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原二野12軍和15軍之31師、34師102團和134團等部隊與以美國為首的17國「聯合國軍」在上甘嶺地區打響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當時敵我雙方在面積僅3.7平方公裡的兩個高地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戰鬥激烈程度前所未有,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最高水平。
  • 手指絞爛!男子手掏絞肉機內堵塞物,被絞住!
    手指被門卡或隨便撞在牆上都會疼得受不了更何況被卡在了絞肉機內看著那個畫面心裡一顫近日就有一位老人在操作絞肉機時不慎將手掌滑進了絞肉機內手指被絞斷11月20日下午16時許,貴州黔東南州凱裡市一男子因操作絞肉機,不慎將左手手掌滑入了絞肉機內「絞住」。
  • 上甘嶺43天範弗裡特折損2.5萬人,王近山:讓你知道老夫的厲害!
    以至於當上甘嶺之戰打響三天後的17日夜裡,志願軍將領秦基偉還在日記中猜測美軍主攻方向到底在哪裡?而上甘嶺上的第1天,被坑道中熬過第1天炮擊的志願軍戰士用一個詞來形容當天炮火的猛烈程度,那就是「地獄」!雙方士兵就在這兩個小陣地上,來回衝殺。打到最後就是慘烈無比的近身白刃戰。劈掉骨頭的「咔嚓」聲,刀刀入肉的「撲哧」聲。狂怒的狂吼聲,垂死的慘叫聲在陣地上響成一片。不斷有中國士兵拉響手榴彈爆破筒與蜂擁上來的美軍士兵同歸於盡。陣地一天幾易其手,滿地都是血乎乎的屍體和殘肢斷臂。
  • 女神的怒火:喀秋莎火箭炮是如何在朝鮮戰場摧毀美軍信心的?
    在這種情況下,由蘇聯方面提供「喀秋莎」火箭炮,中國組建了炮兵師入朝參戰,在戰爭中後期大大改善了我軍攻堅對抗能力,「喀秋莎」火箭炮用兇猛的火力在朝鮮戰場大顯身手,在上甘嶺和金城反擊戰中摧毀了美軍信心。  「喀秋莎」火箭炮部隊的組建  炮兵第21師是我軍入朝參戰的唯一一個喀秋莎火箭炮兵師,其前身是四野第48軍143師。
  • 多功能菜餡機絞肉機上線「營業」,可絞包子餡,餃子餡!
    哈嘍,小夥伴們大家好,最近我們發現一款全自動多功能菜餡機絞肉機(以下簡稱全自動菜餡絞肉機)上新小米「系」平臺,仔細研究了下該全自動菜餡絞肉機還不錯,所以今天分享給大家,該全自動菜餡絞肉機主打:顆粒飽滿,一鍵操作,可絞肉絞菜,分體設計,解放雙手,讓你換種方式愛上蔬菜!
  • 朝鮮上甘嶺戰役,王近山請教林彪如何打,林彪送他一個字
    如果你喜歡看歷史,請關注歷史九點半,這裡有最多、最全的近代史探秘,歡迎討論留言。1950年,韓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介入朝鮮戰場,將展現推到鴨綠江畔。毛主席認為朝鮮這道中國最後的屏障決不能丟,否則美國的勢力將會壓到中國家門口。於是,在毛主席的堅持下,中國人民志願軍成立開赴朝鮮戰場。
  • 秦基偉率軍血戰上甘嶺,毛主席贊其骨頭比美國鋼鐵硬
    鄭州戰役之初,第9縱隊並未擔任重大角色,按縱隊司令員秦基偉的說法,「小弟弟依然是小弟弟,儘管換了件把新衣裳,吃了幾頓肉,多了幾件好槍好炮,一旦大戰來臨,老大哥還是搶頭陣的。」為確保鄭州戰役先機制敵,機智多謀的秦基偉決定先打好「間諜戰」。
  • 家用電動絞肉機真棒,做餃子餡、嬰兒輔食它都能幫忙!
    以前沒有絞肉機,無論是肉類還是蔬菜,只能靠人工,有了小魚介紹的這款絞肉機就省事多了!首先來說,它的容量夠大,可以一次絞肉兩斤,絕對能滿足多人口之家,當然了,人確實多的話多絞兩次不就得了!第二點就是夠厚實,別看這是玻璃碗,但它是加厚的,不僅透明度高,而且一衝即淨,非常容易清洗!
  • 觀雲| 國魂之戰——上甘嶺戰役
    很快,新中國立國之戰打響(韓戰),當時西方各國,沒人看好中國。然而,中國人用行動證明西方的論斷是多麼愚蠢。當韓戰打完,尤其是「上甘嶺戰役」打完,西方才真正認識到,這個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跟過去百年來積貧積弱的舊中國真的不同。
  • 操作不慎 女攤主手卡絞肉機
    (14日)前天下午5點多,在西濱鎮菜市場,一豬肉攤女攤主在操作絞肉機時,不慎手掌被捲入絞肉機內……消防員趕到現場時,這名女攤主正痛苦地趴在攤位上,右手手掌被捲入絞肉機內。女攤主的丈夫介紹,當時他妻子正在絞肉,一時不慎,手掌被捲入絞肉機內,他聽見妻子的呼聲後,立即關閉電源,並報警求助。【來源:晉江電視臺】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扛著棺材上戰場,打出一支「萬歲軍」……他們在朝鮮戰場拼出了名將...
    踏上朝鮮的土地時,吳信泉、梁興初38歲,秦基偉37歲,他們要面對的是二戰後最大規模的現代化戰爭,艱苦程度和殘酷程度都是罕見的。戰場上的每分每秒都是膽魄、謀略、智慧和意志的激烈交鋒,而這幾位年輕的中國將領,以幾場精彩的戰鬥,打出了名將的聲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