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兵敗上甘嶺,蔣介石拍手稱快:世界上,沒有人是解放軍的對手

2020-12-11 騰訊網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上甘嶺戰役震驚世界!蔣介石終於硬氣一把:沒有人是解放軍的對手

推薦語:俗話說"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這句詩句道盡了多少少兒郎的無奈。戰爭對於我們而言殘酷異常,它剝奪了太多無辜的生命,也帶給了華夏大地太多的苦難...中國解放軍是一支愈挫愈勇的軍隊,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磨鍊了我們的意志,抗美援朝戰爭錘鍊了我們的品格。

當看著意氣風發的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中國志願軍一定會把勝利給我們帶回來。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中國一直都以守護和平為己任,在自己發展壯大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幫助別的國家,抗美援朝戰爭就是中國和朝鮮友誼的見證。

1.上甘嶺戰役異常殘酷

這場戰役最後的結果大家都很清楚,但是整個過程的艱辛程度也是超乎大家所想像的,畢竟當時美國的武器裝備都遠遠勝於中國和朝鮮,在這樣的背景下想要打贏是何其不易。要說抗美援朝戰役當中最艱險的那自然就是上甘嶺戰役了。

時至今日,說起上甘嶺戰役有很多國人悲痛萬分,這場戰役被其他國家奉為經典,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場號稱是人體絞肉機的戰役吧。當時美軍為了攻下上甘嶺,先後投入了4萬兵力,中國志願軍為了粉碎美國聯軍的計劃,發動了'金化攻勢',他們以上甘嶺地區作為依託,實施堅守防禦。

就在一塊狹小的地域之內,中國志願軍和美國聯軍拼命廝殺,雙方將近10萬餘人你來我往,在經過43天的絞殺之後,一向自詡強者的美國也不得不低下他們高貴的頭,他們心裏面很清楚,聯合共軍沒有辦法攻下上甘嶺,43天的搏殺已經讓他們見識到了中國志願軍的真正實力了。

2.蔣介石對於上甘嶺戰役的解讀

上甘嶺戰役最後以《停戰協議》的籤訂而結束,至此美軍止步三八線,回顧整個上甘嶺戰役,我軍和美國聯軍的傷亡比例是1:1.6,這一場戰役中國志願軍打的甚是艱辛。對於這一場戰役,很多國家的高級將領都給出了評價,彼時擔任15軍軍長的秦基偉認為上甘嶺戰役完全就是朝鮮戰場上的淮海戰役。

那個時候,蔣介石也一直都在關注著抗美援朝戰爭,在得知上甘嶺戰役中國志願軍獲勝之後,蔣介石感慨萬分,以前解放戰爭的時候,美國一直覺得國民軍隊不行,蔣介石不行,但是這一次美國擁有著16個國家最精良的軍隊,還有著最先進的武器裝備,背後還有30多個國家支援,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美國還是輸的如此狼狽。上甘嶺戰役結束後,蔣介石硬氣了一把,終於敢把那句深深的心底話,吼了出來:「世界上,沒有人是解放軍的對手!」

對於上甘嶺戰役,美國軍方也無法反駁,上甘嶺大捷也振奮了志願軍的士氣。中國就是這樣一支強者之師,我們從一無所有開始,靠的就是自己的無畏和對於國家的赤忱愛意,一步步奮鬥到了今天的局面。

3.強者之師——中國人民志願軍

在當時甚至有人覺得抗美援朝戰爭是沒有必要的,顯然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抗美援朝戰爭讓世界各國正視到了中國的力量,也為中國後來幾十年的發展提供了和平的土壤。

總結:我們的志願軍,在踏上戰場的那一刻,就不準備活著回來。美國和聯合國兵,因為想趕快勝利,急功近利,最後都留在山谷裡。所以,對挑釁,對於虎視眈眈的列強,我們一定要迎難而上,越挫越勇,這就是屬於中國的智慧!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蔣介石聽到美國在上甘嶺慘敗後,仰天長嘆說了一句話!
    抗美援朝:蔣介石聽到美國在上甘嶺慘敗後,仰天長嘆說了一句話!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最著名的應該是「上甘嶺戰役了」,這是一場美國聯軍進攻,中國志願軍防守的戰鬥,這場戰鬥發生在一個小山頭上。一開始美軍認為,佔領這裡只需要很短的時間,但是任誰也想不到的是,就是圍繞這個小山頭的戰役,竟然成了朝鮮戰場上,一場空前的「絞肉機」大戰。
  • 蔣介石得知上甘嶺戰役的結果後,仰天長嘆,說出了這16個字
    原本以為,新中國的成立,人民終於結束了戰亂,可以有一個穩定安逸的生活,但是沒想到的是,在朝鮮半島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悍然發動戰爭,差點打到中國邊境線,為了維護國家安全,我國志願軍越過鴨綠江遠赴朝鮮作戰。這一仗讓聯合國軍知道了什麼是鋼鐵的意志,也讓世界各國重新認識了中國。在那段時間裡,雙方共展開了5次戰役,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上甘嶺戰役了。
  • 蔣介石知道美國上甘嶺慘敗後,仰天長嘆一口氣,隨後說一句話!
    文|蔣介石知道美國上甘嶺慘敗後,仰天長嘆一口氣,隨後說一句話! 讀者朋友們好,今天小編又為大家帶來了新的歷史故事。其中與美國相關的上甘嶺戰役是中國與美國的鬥爭中最慘烈的戰爭,蔣介石知道美國輸了這場戰役後,說出了一句讓人永遠無法忘記的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十六個字。
  • 上甘嶺大捷後,老蔣說了15個字,令美軍無力反駁,終於出了口惡氣
    這個世界,表面上花團錦簇一片美好,人與人之間也充滿了美和善,然而揭開這遮羞布,這個世界的本質依然十分殘酷,弱肉強食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誰的的拳頭大,誰就有話語權,誰就能佔據更多的資源。人與人之間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國家與國家之間了,讓一個國家願意與你同等對話的最好方法,不是和平商談,而是將其暴揍一頓。
  • 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美軍騎虎難下,志願軍一戰成名
    1950年10月,朝鮮內戰一觸即發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趁機進行了仁川登陸,一路北上,眼看就要逼近中朝邊境。解放軍高層經過激烈的思考,最終決定出兵朝鮮,這一舉動讓當時的美軍遠東總司令官麥克阿瑟驚訝不已。因為按照他的計劃,解放軍是不敢趟這片渾水的,這一點他曾經向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保證過。
  • 美國人是如何看待上甘嶺戰役的?美軍上將:他們把我們當傻子在打
    上甘嶺戰役又被稱為三角山戰役,是1952年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附近展開的一場著名戰役。所謂聯合國軍其實就是美軍和韓軍。上甘嶺戰役是二戰後美國首次大敗的一場戰役,上甘嶺戰役的激烈程度也是前所未見的。炮火的密集程度已經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
  • 被蔣介石遺棄的部隊,加入解放軍,僅三年,在朝鮮讓美軍損失慘重
    趁著美軍進攻的間隙,機槍手在陣地上來回奔跑,將犧牲的戰友們和敵軍的武器彈藥全部收集起來。將收集的各種衝鋒鎗、卡賓槍都壓滿子彈,將扭開蓋的手榴彈都一一碼好,分批的堆放在陣地上最好的幾個射擊位置上。再將自己的帽子和大衣脫下來,裡面塞上泥土,裝扮成假人的樣子,放在陣地的其他位置上。最後,機槍手在自己的腰間別了最後一枚手榴彈,這是他準備和敵人同歸於盡用的。
  • 看世界如何評論上甘嶺戰役
    在上甘嶺的兩側有兩個小山頭,右邊是597.9高地,左邊是537.7高地北山,這兩個山頭加起來只有3.7平方公裡。美軍第8集團軍總司令範佛裡特原計劃使用兩個營的兵力,用5天時間,傷亡200人就可以拿下上甘嶺。美軍「攤牌行動」結果呢?
  • 電影《決戰上甘嶺》成功立項,我們應怎樣認識這場68年前的鏖戰?
    甚至毫不客氣地說,低估了志願軍諸兵種在上甘嶺戰役中所付出的巨大犧牲,也低估了上甘嶺戰役在戰略上與戰役上之於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巨大意義。15軍軍長秦基偉(左二)、15軍參謀長張蘊鈺(左三,電影《橫空出世》中李雪健扮演的馮石的人物原型)在上甘嶺戰役的軍指揮所研究作戰方案而如果從反面比較的話,說句不太客氣的話,志願軍步兵的戰鬥力在某種程度上算是「對手襯託的好」:沒錯,這裡面的對手說的不是別人,正是美軍。
  • 美軍史上沒有上甘嶺戰役?為什麼?因為這場戰役美軍打得太丟人
    不過有人就問了:怎麼在美軍史上從來沒提起過這場上甘嶺戰役呢?有人說是因為美軍在這場戰役打得比較丟人;當然有人說了,上甘嶺戰役是我們中方的叫法,而美軍的叫法是「攤牌行動」。當然這兩種說法並不衝突,都可以來解釋。有很多人說這場戰役,志願軍傷亡很大,其實美軍也傷亡不少。
  • 為啥輸掉上甘嶺戰役?美軍團長: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誰能打贏?
    1952年10月14日,美軍出動重兵在飛機、坦克和大炮的掩護下,向我軍發起猛攻,上甘嶺戰役正式打響。戰前,美第8集團軍司令官範弗裡特曾豪言僅需6天就可以拿下上甘嶺,並預計會有200人左右的傷亡。但戰役的進程卻大大超出了範弗裡特的預料,上甘嶺戰役足足打了43天,美韓聯軍付出了25000多人的傷亡代價,卻以失利收場。戰後,美國國內的一些軍史專家以沙盤推演和電腦模擬等方式對上甘嶺戰役進行了復盤,得出的結果都是美軍大勝。但事實卻是慘敗了,那麼為啥會失敗呢?這些人就開始找原因了。
  • 解放軍「三楊」來到朝鮮戰場,重創美軍,立下大功
    隨著韓戰的爆發,解放軍著名的「三楊」也相繼來到戰場。楊成武將軍第一位來到朝鮮戰場的是楊成武將軍,當時被任命為志願軍第20兵團的司令員,參加了當時的夏季和秋季的防禦戰,在文登川一戰中,粉碎了美軍的新戰法,重創了當時的美軍第七師,而且還創造了最高的殲敵記錄,一時間楊成武將軍威名大震
  • 美軍在上世紀就是機械化,解放軍現在才實現,中美差距會很大嗎?
    在立國之戰抗美援朝戰場上,氣多鋼少的志願軍一直被美國的原子彈所威脅,當時美國陸軍精銳盡出,清一色的機械化部隊,在極端的寒冷天氣下志願軍戰士與其展開了殊死搏鬥,美國陸軍最能打的陸戰一師兵敗長津湖,幾千人就跑出去三百多號人,編制幾乎被打沒。全機械化的美軍在志願軍戰士面前敗得一塌糊塗,現如今解放軍才實現基本機械化,中美差距會特別大嗎?
  • 上甘嶺戰役中的「喀秋莎」
    在負一層武器展廳裡,一輛綠色的吉斯151運載車靜靜矗立著,車頂架設的滑軌上掛載著數枚火箭彈。通過下面的說明牌可以得知,這就是曾經名揚天下的BM-13型火箭炮,俗稱「喀秋莎」火箭炮,曾用於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甘嶺戰役。  「喀秋莎」火箭炮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火炮?它是怎麼出現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當時它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本期,讓我們一起走近它。
  • 為何輸掉上甘嶺戰役?美軍團長:志願軍一個團9600人,誰能打贏?
    在這43天的血戰中,美軍共向我軍陣地傾瀉了190多萬炮彈,火力強度超過了二戰最高水平,猛烈的炮火將上甘嶺炸成了光禿禿的山丘,山頭都被削低了兩米!而我軍還擊的炮火總共才只有40萬發,還不及美軍的四分之一。除了火力佔據絕對優勢外,上甘嶺戰役中美韓聯軍投入的總兵力高達6萬多人,比我軍多出了一萬餘人。
  • 1949年蔣介石要逃往菲律賓,此大學教授力勸後說道:還是去臺灣好
    1949年蔣介石要逃往菲律賓,此大學教授力勸後說道:還是去臺灣好 1948年9月開始,解放軍(野戰軍)相繼發起了遼瀋、淮海、平津戰役。解放軍(野戰軍)所到之處,攻勢凌厲,兵鋒所至,所向披靡。國民黨軍隊則元氣大傷,一路潰敗,兵敗如山倒。
  • 全景式回顧抗美援朝(174)丁字山|上甘嶺戰役|美軍|範佛裡特|抗美...
    上甘嶺戰役之後,美軍深刻認識到志願軍坑道防禦工事的難以攻克,放棄了對志願軍連以上陣地的一切攻擊企圖——之所以說連以上,是他們認為,如果上甘嶺這種連級防禦陣地打不下來,我總能打幾十人一個排防禦的小型前哨陣地吧?於是就有了美軍的最後一次進攻作戰——丁字山之戰,也是「範弗裡特彈藥量」司令在被總統先生趕回老家養老之前,試圖給自己掙點臉面的收官之作。
  • 200萬發炮彈猛轟上甘嶺,美軍為何沒打贏?他們至今也沒搞懂
    指揮這場戰鬥的美軍指揮官是時任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的範弗裡特。範弗裡特在作戰思路上頗具特點,「範弗裡特彈藥量」讓他在戰場上名動一時。在他的理念中,沒有什麼戰鬥是炮彈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說明炮彈的量還不夠。範弗裡特曾在大愚山河白石地區的戰鬥中,施展過這等戰術。
  • 韓戰,美軍為何攻不下上甘嶺,美國人至今還想不明白
    美國人至今還想不明白,當年韓戰上甘嶺一役,憑藉美軍強大的機械化裝備,動用了聯合國軍共7萬餘人的龐大兵力,為何攻不下上甘嶺。 美軍計劃用一天時間奪下五聖山前的兩個小山包——597.9和537.7北山高地。這兩個高地背後的山地裡有一個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嶺。
  • 朝鮮戰場上最著名的「絞肉機之戰」——血戰上甘嶺
    在曠日持久的大規模對峙中,雙方的接觸線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陣地對攻戰。其中最典型的具有決定性的戰役發生在一個叫上甘嶺的小村莊附近幾個小山包上……,同時向上甘嶺猛轟,平均每秒鐘有6發炮彈落在志願軍的陣地上,天上還有100多架轟炸機、強擊機輪番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