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決戰上甘嶺》成功立項,我們應怎樣認識這場68年前的鏖戰?

2020-12-14 軍武次位面

近兩年,浙江某影視公司即將拍攝電影《決戰上甘嶺》的消息反反覆覆出現,這也吊足了軍迷的胃口。

作為一場在1956年已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搬上過一次大銀幕、也是大伊萬最期望能夠重拍的戰役之一,在當前的國際局勢下,將這場氣壯山河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打的「光榮之戰」重新搬上大銀幕無疑具有非凡的意義。

因此,今天咱們來說一說近現代中國的戰爭史,說一說1952年10月發生在上甘嶺地區的那場浴血廝殺。

對中美兩軍的評價

提到上甘嶺戰役與抗美援朝戰爭,得益於諸多將視角集中在志願軍基層部隊與普通戰士的報告文學、紀實著作、影視作品,也得益於諸多民間研究者、戰爭親歷者的口口相傳、口述歷史。現在大家提起上甘嶺戰役與抗美援朝,印象更深刻的大多數是志願軍輕步兵極其精湛的戰鬥技能、靈活機動的戰鬥作風、堅定不移的戰鬥意志,「人民解放軍步兵部隊戰鬥力天下第一」的傳說也來自於此。

但是在大伊萬看來,這種對我軍輕步兵的溢美之詞、乃至認為上甘嶺戰役完全是被我軍輕步兵啃下來的,在一些方面未能反映實際情況,而在另一些方面又完全低估了志願軍。甚至毫不客氣地說,低估了志願軍諸兵種在上甘嶺戰役中所付出的巨大犧牲,也低估了上甘嶺戰役在戰略上與戰役上之於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巨大意義。

上甘嶺地形實拍

「志願軍輕步兵戰鬥力天下第一」

說「志願軍輕步兵戰鬥力天下第一」未能反映實際情況,其實咱們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來論述一下。

守衛在坑道口的戰士們

正面比較的話,誠然志願軍步兵部隊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大部分時間裡,始終處於裝備相對低劣、火力相對貧弱、補給相對原始、支援近乎沒有的狀態中。

志願軍戰士在上甘嶺英雄陣地歡慶勝利

在正面攻擊時只能以其步兵戰鬥技巧去突破美軍由多層隊屬、分隊、連排支援火器構築的環形野戰工事,在縱深穿插中只能靠鐵腳板去追趕美軍的摩託化甚至機械化部隊,在防禦作戰中只能憑藉高超的工事構築技術來抵禦美軍炮火乃至空地火力的輪番攻擊,並以超人的作戰意志去完成許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上甘嶺戰役後聯合國軍遺留下來的炮彈殼

但拿來同行對比的話,咱們就會發現同在社會主義陣營裡的其他國家表現也不賴:遠的如1942年9月與納粹德軍在史達林格勒市內殊死巷戰的蘇聯紅軍第62集團軍(近衛第8集團軍),近的如1951年7月與美軍拼死爭奪「傷心嶺」與「喋血嶺」的朝鮮人民軍(此戰為上甘嶺戰役的前奏,也被李奇微稱為「最困難的一戰」),這些步兵部隊的戰鬥力之勇悍、戰鬥意志之堅定,並不在志願軍之下。

上甘嶺表面陣地被炸為焦土

同時,由於近代中國長期處於貧窮落後的狀態,戰爭的現代化程度很低,志願軍步兵部隊在入朝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有相當一部分步兵在連排、班組戰術上表現依然稚嫩,在利用技術裝備和支援火力組織戰鬥上也十分落後,唯有以血肉之軀與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對抗。故而在大伊萬看來,說「志願軍輕步兵戰鬥力天下第一」實際上暗含了另一種意思: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初期只能組織好步兵進攻,在協同作戰能力上依然比較缺位。

15軍軍長秦基偉(左二)、15軍參謀長張蘊鈺(左三,電影《橫空出世》中李雪健扮演的馮石的人物原型)在上甘嶺戰役的軍指揮所研究作戰方案

而如果從反面比較的話,說句不太客氣的話,志願軍步兵的戰鬥力在某種程度上算是「對手襯託的好」:沒錯,這裡面的對手說的不是別人,正是美軍。

跟大多數人想像的不太一樣,抗美援朝戰爭初期的美軍在戰局順風順水、彈藥糧草充足,且得到隊屬戰役炮兵、配屬坦克部隊、空軍戰術遮斷的情況下,可以組織起非常有效的進攻。但是一旦總體戰局不利、補給線路被斷,或者必須面臨攻堅作戰,乃至與敵軍展開視徑接觸範圍內的迫近交戰,美軍步兵立即就不知道怎麼打仗了——戰爭初期面對志願軍的連續三次戰役性穿插,美軍都被打得人仰馬翻乃至全軍崩潰就是明證。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陸軍一旦碰到山地攻堅就開始抓瞎更是證明了這一點。

從這個意義上講,上甘嶺戰役前很長一個時期的美國陸軍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算是兩支「各有優劣、風格相剋」的部隊,要奪取戰鬥勝利關鍵看誰能盡最大可能性避免自己的劣勢區間、發揮自己的優勢。

美國陸軍也是贏家

在上甘嶺戰役之前,很不幸的是,美國陸軍才是逐步擺脫自己的劣勢並緩慢奪取整個抗美援朝戰局主動權的一方:

在1952年11月上甘嶺戰役後頒獎銀星獎章

在軍事戰略上,伴隨著雙方戰線逐步南移進入平原地帶,美軍機械化與摩託化步兵的機動性開始凸顯,戰線開始逐步拉平,志願軍想通過大範圍縱深穿插對美軍實施側翼攻擊越來越不容易;

在戰役戰法上,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在洞悉了志願軍「禮拜攻勢」特徵後,開始大規模執行「脫離接觸」、「收縮防線」避免遭到志願軍側翼攻擊,並在志願軍攻勢耗竭時以營、團級混成戰鬥隊發起短促反擊的戰法,以此為基礎奪取了第五次戰役的部分勝利,給志願軍部隊造成了較大殺傷;

在部隊戰術上,通過對美軍步兵乃至韓國陸軍步兵的大面積整訓,美軍步兵在單兵戰鬥意志上的薄弱正在被緩慢糾正,在山地攻堅上的粗劣也得到了一定改善。如前文所說的「傷心嶺」與「喋血嶺」之戰,美軍儘管付出了慘重代價,但起碼達成了作戰目的,鍛鍊了部隊的戰鬥力,簡單來講就是美國陸軍開始逐步學會打仗了,開始在保持自己優勢區間的基礎之上,緩慢彌補自己的薄弱環節了。這對於中國人民志願軍步兵部隊來講,毫無疑問的,這肯定不是一個好消息。

上甘嶺戰役對我軍的意義

因此,在對上甘嶺戰役之前中美兩軍基本的戰役態勢、各自的優勢區間有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大伊萬不得不認為:很多人對上甘嶺戰役在戰略上、戰役上、戰術上之於我軍的意義不是被高估了,恰恰相反是被低估了。

戰略層面

咱們先說戰略層面上的影響,正如我們前文提到的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1951年4月到6月)與「傷心嶺」、「喋血嶺」之戰(1951年7月),美國陸軍部隊在經過戰爭初期的混亂與脆弱之後,已經初步找到了反制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辦法,戰鬥力正在逐步恢復,自身的短板正在被逐步彌補,並在此基礎上頻繁發起部隊級的反擊作戰,力圖奪取戰爭與戰場的主動權。

而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苦於戰役機動能力、後勤補給能力與部隊火力配系的全面下風,暫時找不到克制美軍部隊的辦法,只得採取廣泛的「冷槍冷炮」運動與「零敲牛皮糖」戰法消耗美軍的有生力量,儘量避免與美軍部隊展開正面對抗。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自1951年6月到1952年9月間,明顯是美軍在戰略上動作更加主動,優勢更加明顯,並有奪取戰場主動權的趨勢。

但一場上甘嶺戰役,美軍從營級戰鬥擴大到團級戰鬥,最後擴大到軍、師一級戰役仍然啃不下來五聖山的兩個小高地。剛剛建立起來的對志願軍部隊的心理優勢被再度打到谷底,力圖奪取戰場主動權的行動被再度遏止,甚至在其後幾乎沒有發動成規模的反擊作戰,戰爭的主動權再度被牢牢掌握在了志願軍手中、並保持到了最後。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上甘嶺戰役在戰略上可謂是抗美援朝戰爭的「翻盤之戰」,是我軍從劣勢重新轉為優勢的轉折點。

戰役層面

再從戰役層面上來分析,往小處說,上甘嶺戰役美軍的主要作戰目標,在一開始僅是「拉平戰線」,奪取被美軍稱為「三角形山」和「狙擊兵嶺」的兩個小高地(即597.9和537.7高地),消除我軍在美軍前沿形成的一個戰術突出部,迫使我軍主防線後撤到後面的781和679.1高地,從而暴露出五聖山主峰防區。

在第597.9高地的戰鬥後翌日,醫務兵協助料理美軍第31步兵團的傷兵

開始美軍預計動用的部隊僅僅是美7師和韓2師各1個營,但配屬有16個炮兵營,在絕對的火力優勢下打六天,預計傷亡200人左右完成作戰目的。但在戰鬥第一天美軍的計劃就全走了樣,變成了美7師出2個營,韓2師出1個營又1個連,隨著戰鬥的推進又變成了美7師3個團全力攻擊、韓2師也全力攻擊,打到最後也沒能完成戰前規定的基本目標(奪取兩個高地),即使從戰役目標來看,美軍是毫無疑問的失敗者;

在三角高地防守的中國步兵班

再往大處說,我們前文曾經提過,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在入朝之初,伴隨著相對高超的輕步兵戰鬥技能的是協同作戰能力相對低下,尤其是在利用技術裝備組織戰鬥、在炮火的掩護下發展攻擊或實施防禦的能力很弱。而在上甘嶺戰役中,經過整訓的志願軍炮兵部隊成為了我軍部隊中擔當主角的新生力量,特別是我軍新銳的「喀秋莎」火箭炮部隊,在實施火力準備、炮火攔阻、火力急襲時,多次給予美軍以慘烈殺傷。尤其10月30日的上甘嶺大規模反擊戰時,我軍炮兵部隊破天荒地使用了一百餘門火炮實施了四個小時的火力準備,爾後實施了兩次假炮火延伸加上四個小時火力急襲,共發射出去10萬發炮彈,隨後步兵部隊方才發起衝擊。

黃繼光

這次火力準備不僅刷新了中國近代戰爭史的歷史紀錄,更意味著中國人民志願軍乃至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逐步擺脫「純步兵」的劣勢地位,逐步學會使用步、炮協同組織諸兵種協同戰役了。即使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上甘嶺戰役也是我軍擺脫落後的「大步兵主義」,正式邁向一支現代化陸軍的歷史起點與轉折點。

戰術層面

最後從戰術上講,如果說上甘嶺戰役之前的志願軍步兵的戰鬥技能只能達到「相對較強」,那麼上甘嶺才是堪稱志願軍步兵的封神之戰:

電影《上甘嶺》劇照

在第一階段與美軍爭奪表面陣地的戰鬥中,志願軍輕步兵延續了一直以來近戰技能極為嫻熟、戰鬥意志極為堅定的優良作風,雖然在美軍的優勢炮火下時常丟失表面陣地,但連續不斷的死守到底與凌厲反擊也打得美軍叫苦連天;

中國人民志願軍步兵在彈藥耗盡後向聯合國軍投擲石頭

而在第二階段雙方依託坑道與表面陣地攻守的時刻,志願軍的反斜面戰術開始大放異彩,依託反斜面引導炮兵實施火力攔阻、進入坑道後使用炮兵覆蓋表面陣地、夜間組織小群多路實施短促反擊的戰術在美軍面前屢試不爽,在攻堅作戰方面結結實實地教育了一把美軍;

最後的第三階段反擊更是成為了志願軍步兵班組、分隊一級戰術的集大成之作,一支攻必克、守必堅、堅強有力的近代化的陸軍輕步兵部隊就此正式誕生。

電影《橫空出世》中,戰士們通過電影《上甘嶺》帶來的精神力量撐過了斷水斷糧的幾天

從這個意義上看,上甘嶺戰役相對於中國人民志願軍而言,遠不僅僅是所謂的「意志的勝利」,也遠沒有大多數人想像中的只有「敢打敢拼」四個字這麼簡單。上甘嶺對中國人民解放軍與中國人民來講,不僅僅是一座精神的豐碑,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戰略上、戰役上、戰術上開始全面壓倒對手、並善於戰勝一切對手的象徵,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作為一支強大軍隊的最好證明。

相關焦點

  • 64年前的電影《上甘嶺》憑啥豆瓣評分8.0?
    近日,中國電影資料館官微發布消息稱,我國首部抗美援朝故事片《上甘嶺》獲得「新生」,經過4K精緻修復後再現銀幕,未來有望在全國多個城市專場放映。記者了解到,《上甘嶺》1956年12月1日上映,至今豆瓣分仍高達8.0。戰爭的硝煙雖早已散去,但英雄們的功績彪炳史冊,一時間,這段歷史和相關影片背後的故事都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
  • 美國人是如何看待上甘嶺戰役的?美軍上將:他們把我們當傻子在打
    上甘嶺戰役又被稱為三角山戰役,是1952年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在上甘嶺附近展開的一場著名戰役。所謂聯合國軍其實就是美軍和韓軍。上甘嶺戰役是二戰後美國首次大敗的一場戰役,上甘嶺戰役的激烈程度也是前所未見的。炮火的密集程度已經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
  • 上甘嶺戰役|讓世界從新認識中國軍隊的「分水嶺」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每當這熟悉的旋律響起,人們就會想起那部以抗美援朝戰爭為背景的優秀影片《上甘嶺》。1956年12月1日,影片《上甘嶺》上映,取材於抗美援朝戰爭中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影片以藝術再現的手法,講述了上甘嶺之戰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頑強堅守坑道陣地,與強敵浴血廝殺,最終獲得勝利的故事。
  • 美軍史上沒有上甘嶺戰役?為什麼?因為這場戰役美軍打得太丟人
    上甘嶺戰役,我想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了吧?即使不知道是咋回事,也應該看過《上甘嶺》這部電影。當初我第一次看的時候,著實被這部電影給震撼到了,我想時至今天,這部《上甘嶺》依然抗美援朝電影中,最好的一部,即使是在許多中國戰爭電影中,也是不遑多讓。
  • 血戰上甘嶺
    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背後有一個村莊叫上甘嶺,因此我方稱這場戰役為「上甘嶺戰役」。圖源:抗美援朝紀念館官網   上甘嶺,是美軍的「傷心嶺」,也是美軍乃至整個世界重新認識中國、重新認識中國軍隊的「分水嶺」。上甘嶺戰役沉重打擊了侵略者的士氣,此役過後「聯合國軍」再未動用一個營以上規模兵力發動進攻,朝鮮戰局從此穩定在了三八線。這一戰,將敵人打回到談判桌前,加速了朝鮮停戰談判的進程,奠定了朝鮮南北疆界。
  • 抗美援朝老電影23部,《上甘嶺》《英雄兒女》你一定看過
    23部抗美援朝老電影,形象化藝術化地再現、演繹、詮釋了人民軍隊不畏強敵、浴血鏖戰、出生入死、勇往直前的鐵血軍魂和犧牲精神,深深震撼、感動、淨化和撫育了一個時代國人的心靈,成為鐫刻在胸中永不泯滅的記憶,成為當時青少年茁壯成長的不竭動力。讓我們一起回憶這23部抗美援朝老電影,你看了哪幾部?
  • 我們查了2017年立項的科幻電影,有點震驚
    「奇觀電影」給你不一樣的解讀〜】「奇觀電影」致力為廣大影迷排雷一萬年!這一次,我們把雷「排」到了2017看的電影立項上。未雨綢繆,彥祖本祖在春節前一口氣看了3800多部去年在電影局立項的電影項目。自從這個「元年」的概念提出來,很多國內製片公司紛紛努力要做科幻電影。於是,每年都有很多科幻電影項目立項。
  • 莫華感言:上甘嶺戰役背後的思考
    電影《上甘嶺》是我童年的記憶符號,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O周年,這部老電影我又重溫了一遍,一樣的劇情,不同的感受。 記得,兒時最喜歡聽電影裡的那首主題曲《我的祖國》,在優美動聽的旋律裡不知道戰爭的殘酷。
  • 請回答1952: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為什麼是從上甘嶺開始?|百年百篇
    百年百篇推出「最可愛的人」系列特別報導「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火遍全國的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既委婉動聽,又奔湧激昂,唱出了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對祖國、家鄉的無限熱愛之情和他們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
  • 電影《上甘嶺》4K修復版專場放映活動在寧舉辦
    10 月 23 日起,中國電影人製作的致敬抗美援朝系列電影《金剛川》等將陸續上映,而江蘇電影以這場《上甘嶺》4K 修復版的放映活動,吹響了抗美援朝電影系列展映的 " 集結號 "。江蘇青年電影編劇以及電影工作者代表,來自東南大學、南京藝術學院等高校的學生代表,退役軍人代表,還有來自現代快報觀影團和天下美篇報觀影團的幸運讀者齊聚幸福藍海荔枝廣場旗艦店,觀看了這部經典老片。
  • 中國電影資料館舉行《上甘嶺》4K修復版專場放映
    來源:新浪娛樂《上甘嶺》4K 修復版專場放映中國電影資料館新浪娛樂訊 10月25日,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70 周年,中國電影資料館在小西天藝術影院隆重舉行「重溫經典 致敬英雄——新中國第一部抗美援朝電影
  • 《金剛川》豆瓣評分遠低於《上甘嶺》,它到底是不是一部好電影?
    電影《金剛川》上周五公映,此前主演張譯在一場發布會上曾經誇下海口,「我以人格擔保,《金剛川》不會比《八佰》差!」不過,電影公映後,口碑並沒有出現一邊倒的讚美。在豆瓣,它的評分只有6.5分,這個分數,遠低於1965年拍攝,由高保成主演的抗美援朝經典電影《上甘嶺》的8.0分,也低於管虎拍攝的《八佰》的7.7分,而觀眾對於該片開頭從三個不同視點來表現同一個護橋行動的拍攝手法也有不同的看法。
  • 《上甘嶺》:用影像為全民族留下寶貴精神財富
    資料圖片1 毛澤東主席了解到上甘嶺戰役的情況後,親自指示有關方面將其拍成電影電影《上甘嶺》取材自「上甘嶺戰役」這一抗美援朝時期最關鍵也最為慘烈的真實戰事。‍‍1952年,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對上甘嶺地區發動了‍‍代號為「攤牌行動」的進攻。‍‍
  • 《金剛川》電影你看了嗎?上甘嶺戰役到底慘烈到何種地步?
    因為今年是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最近熱播的兩部電影更是貼近當戰爭的歷史背景。其中一部是《八佰》,另一部是《金剛川》,這兩部電影都描述了當年戰爭期間的人和事,也用歷史和一代人的回憶詮釋了生命和死亡、民族與國家的更深一層的含義。
  • 《上甘嶺》等十部電影精緻修復煥發新生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王鵬)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主辦的「珍藏:中國經典影片展映」日前在京開幕。《上甘嶺》等十部由中國電影資料館珍藏和修復的經典影片通過此次影展與觀眾見面。此外,「保家衛國」單元選擇了兩部反映抗美援朝歷史的經典影片《上甘嶺》和《英雄兒女》,「名家名作」挑選了魯迅和老舍先生作品改編的電影《祝福》和《龍鬚溝》,「上官雲珠百年誕辰紀念」則推出《烏鴉與麻雀》《早春二月》等經典作品。據悉,影展將在北京、上海、重慶、南京、杭州、濟南、長沙、廣州、廈門、遵義、安溪11個城市舉辦。
  • 黃宏主演話劇《上甘嶺》,上海保利大劇院新演出季拉開大幕
    上甘嶺戰役在抗美援朝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1956年的一部電影《上甘嶺》讓這段浴血奮戰家喻戶曉,郭蘭英演唱的主題曲《我的祖國》更是常演不衰,流傳至今。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10月1日,由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出演,黃宏擔任藝術總監、編劇、主演的話劇《上甘嶺》,將登陸上海保利大劇院,首次與全國觀眾見面。上海保利大劇院新演出季也由此拉開大幕,24臺27場演出將陸續登場。
  • 決戰蘇南 鏖戰500億
    2018年7月11日至13日,決戰蘇南,鏖戰500億——蘇南區域集團2018上半年度管理團隊會議於蘇州太湖萬麗酒店隆重召開,出席本次會議的領導有旭輝集團運營中心總經理劉峰先生;旭輝集團營銷中心總經理助理甘文黎女士;旭輝集團運營中心運營總監郭正風先生;旭輝集團副總裁、蘇南區域集團總裁王鳳友先生;蘇南區域集團各片區、各部門負責人以及核心管理層。
  • 27年前的今天,太陽總決賽第三場鏖戰三加時擊敗公牛
    虎撲6月13日訊 1993年6月13日,也就是27年前的今天,太陽在總決賽第三場比賽鏖戰三加時,最終以129-121擊敗公牛。
  • 戰將王近山和範弗裡特:兩人軍旅最後一仗,都在上甘嶺
    真實的上甘嶺1:籌劃 作者:德衡術 【寫在前面的話】上甘嶺戰役的慘烈,眾所皆知,但這種了解或許更多只是限於一些數字和一部名為《上甘嶺》的電影。